收藏 分享(赏)

2016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理科.doc

上传人:果果 文档编号:2035586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理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理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理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理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理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6 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理科题号 一 二 总分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75 分)1.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 (海上探险) “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 A. 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 B. 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 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 传播天主教 2. 新航路开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主要是由于它 A. 大大开阔人们视野 B. 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C. 证明了地圆学说 D. 导致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产生 3. “人被打上

2、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量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 A. 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B. 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C. 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D. 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4. 18.17 世纪掌握世界商业霸权,舰船数量占欧洲总数的 56%,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是( ) A. 葡萄牙 B. 西班牙C. 英国 D. 荷兰 5. 到 1900 年前后, “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

3、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 ”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A. 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 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D. 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6. 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 2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 资产阶级走向反动C. 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需要 D. 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生改变 7. 十九世纪 90 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 设磨坊” 、 “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 “交刑部治罪” 。面粉

4、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 发展迅速 B. 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 内部管理不善 D.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8. 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 “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起步的标志是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D. 辛亥革命 9. 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1922 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 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这表明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 A. 重工业极为薄弱 B. 深受外国资本压制C. 经济结构不

5、合理 D. 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10. 民国初年,在兴办实业的热潮中,中国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 矿冶 业、机器制造业 B. 纺织业、服装生产 C. 纺织业、面 粉业 D. 火柴业、面粉业 11.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长袍马褂 中山装 列宁装 旗袍 西装 A. B. C. D. 12. 1906 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翌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3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 “卑职”等用语。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 A. 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B. 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C. 封建传统思想彻底被摒

6、弃 D. 近代文明礼仪被近代中国人普遍接受 13.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 适时纠正了经济政 策中存在的弊端 C. 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4. 在苏联,1928 年 1 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 35 米印花布、75 公斤砂糖,到 1952 年只能分别交换 15 米印花布、09 公斤砂糖。1953 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为成本的 10,牛

7、肉价格为成本的 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 6。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工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B. 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 D.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15. 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 ”如果这个比喻用来形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 重大影响,比较贴切的应是 A. 倡导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B. 主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C. 实行凯恩斯主义 D. 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16. 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

8、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 A. 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 自由放任政策 C. 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7.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A. 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C. 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D. 促进了苏联重4工业的发展 18. 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这说明(

9、) A. 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 B. 家庭成员众多,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C. 农民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D. 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民生存要求低19.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 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铁犁牛耕 C. 耜耕 D. 耦犁 20. 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它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在这些商帮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 A. 苏商和浙商 B. 晋商和徽商 C. 苏商和徽商 D. 浙商和晋商 21. 北宋中期, “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

10、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 A.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22. 封建社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A. “富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B. “贫者”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C.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 国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 23. 下列企业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 ( ) A. 继昌隆缫丝厂 汉阳铁厂 B.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C. 发昌机器厂 大生纱厂 D. 贻来牟机器磨坊 江南制造总局 24. 1882 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

11、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昆山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 A. 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 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5C. 洋务企业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 D. 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25.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l8 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B. “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C. 西方工业文

12、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D.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5 分)26.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 1914 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 年 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

13、1913 年的 138 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18751914 材料二 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 起,响亮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断地向前推进。 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 “妇”有责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初期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 (2) 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近代社会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6(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