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等学校课程线上教学的成绩评定方法研究_章静敏.pdf

上传人:学资料 文档编号:2022125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课程线上教学的成绩评定方法研究_章静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等学校课程线上教学的成绩评定方法研究_章静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等学校课程线上教学的成绩评定方法研究_章静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65 2023 年第 1 期高等学校课程线上教学的成绩评定方法研究*章静敏 尹志军摘 要:针对当前高等学校课程线上教学成绩评定困难的问题,本文从高等学校课程成绩评定制度的作用、线上成绩评定制度的构成、约束力和影响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把作用细化为毕业要求标准和课程学习成果,区分成绩评定制度条文针对不同成绩管理目标的约束力;并进一步论证硬件、互联网、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是线上教学成绩评定难的主要原因。为了提升线上教学效果及成绩的可信度,高等学校线上成绩评定制定规则时,亟待完成的工作是:一是以线上成绩评定制度丰富教学制度建设,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建构考试制度体系,三是赋予授课教师指定线上成绩评定制度约束

2、力强度的最终权力,重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关键词:高等学校;线上教学;成绩评定由于网络环境的优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已经成为高等学校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之一,尤其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线上教学的考试管理过程中,却遇到了学生对线上平台给出的成绩评定结果不满意的新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学生认为线上平台存储的日常学习进度和自己的实际学习进度不符、参加线上平台的考试但是数据传输不完全或传输失败、已经完成线上平台的题目但是存储过程图像失真导致评分有误等。学生对线上教学成绩评定结果不满意,一系列的申诉和抱怨又导致了教师在成绩录入教务系统阶段的困惑:若按照线上教学的

3、成绩评定规则计算学生成绩,线上平台输出的成绩数据究竟代表了该课程的毕业要求标准还是课程学习成果?若是按毕业要求标准,平台显示的成绩将是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作为课程学习水平认定的标志,也是授予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唯一标准;若是课程学习成果,平台显示的成绩只是学生最终课程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教师有权利根据平台线上数据传输、存储情况、学生线下学习表现进行分数调整和再次确认。学生不满、教师困惑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该问题对线上教学成绩评定制度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如何制定科学客观的线上教学成绩评定方法呢?一、高等学校线上教学的成绩评定制度造成高等学校课程线上教学的成绩评定过程中存在学生不满、教

4、师困惑的主要原因,是对线上教学成绩评定制度的作用、构成、制度约束力和影响因素的认识不足。(一)线上教学与成绩评定制度高等学校成绩评定制度制定的目的与教育目的章静敏 尹志军:高等学校课程线上教学的成绩评定方法研究作者简介:章静敏,女,河北张北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工程管理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天津 3 0 0 4 0 1);尹志军,男,河北邯郸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工程管理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研究(天津 300401)*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0 年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工程项目融资(项目编号:冀教高函 2020 24 号)

5、研究成果DOI:10.16391/ki.jyks.2023.01.006章静敏 尹志军:高等学校课程线上教学的成绩评定方法研究 66 紧密相连,依据制度进行成绩评定的行为具有功效性和价值性。线上教学成绩评定制度是其中的一部分,具有高等学校课程成绩评定制度作用的一般性。从哲学层面来说,人类行为的功效性和价值性界定研究由来已久,西方哲学史中比较著名的有杰米利 边沁的功利主义和萨特的存在主义,而在中国有传统儒家学派以德为先的现实主义。通常认为,高等学校课程的成绩评定制度既具有功效性又兼有价值性。功效性表现在升学就业层面,也就是说达到某专业技术领域的毕业要求标准才能证明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达到就业要求,

6、在有限的就业升学机会竞争中具备选拔性优势;价值性表现在人类自我实现的社会群体价值观层面,是人求索真理精神追求的方向指引,是证明学生在该门课程知识范围内经历了学习这一个行为过程,并有所心理体验,具有了这些课程内容的学习成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高等学校成绩评定制度是依据线下教学形成的,线上教学是新事物。线上教学成绩评定的一般做法是:线上平台对学生登录、在线、浏览、分享、评论等行为进行记录,把这些记录按照时长、频次按照既定规则转化为百分制或五分制,直接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操作简单直观。线上教学成绩评定制度的直接作用有两个,一个是约束学生线上学习行为,另一个是评定学生学习成果。但是,

7、这种线上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存在着把人物化的隐患。原因是,评价对象局限于学生操作线上软件的活动记录,若把这些记录作为毕业要求标准,那么就会天然地使学生对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痕迹寄予获取课程分数的欲望,具体说就是赋予了操作活动功效性,偏离了学习的初衷。反 而,若把学生对课程进行线上浏览、阅读、观看、提问、分享等操作活动的记录作为课程学习成果,在 价 值 性 逻辑上更加合理,也避免了把人物化的隐患。当然,为了增强学生进行线上课程学习的过程体验感,我们在技术手段上需要继续开发,实现多硬件通用、数据共享、空间共享、录频回放、视频音频同步等功能。因此,课程的线上教学成绩评定制度是高等学校成绩评定制度的重要组成

8、部分,对学生的毕业要求标准和课程学习成果认定具有重要意义。(二)课程线上教学成绩评定制度的构成高等学校课程成绩评定制度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对学生线上平台记录的操作行为进行分数转换的方法体系,另一部分是执行成绩评定制度的组织体系。分数转换的方法体系主要构成是:首先,甄别哪些操作记录能代表课程学习成果而哪些操作记录又能代表毕业要求标准;其次,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考核题型;最后,确定线上操作记录识别、算法、传输、存储的方案,并设计信息反馈界面。高等学校课程线上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之一。从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 可知,学生的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

9、评价和创造六个维度,对应的知识类型分为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和元认知。为此,高等学校课程授课者在决定使用线上教学作为教学手段之前,应完成对线上教学内容的甄别,并区分毕业要求标准和课程学习成果这两种成绩评定目标。线上平台对学生操作行为依据认知过程进行科学分类,确保登录、在线、浏览、分享、评论等行为发生的对象对应了知识模块类型预设的认知目标和相应考核类型。例如,鸦片战争等中国近代史中重要事件的日期,浏览视频、回答问题这样的操作记录就能代表学生对事实性知识具有记忆。学生的浏览视频行为能代表课程学习成果,正确回答问题能代表达到了毕业要求标准。因此,线上教学成绩评定制度的分数转换的方法体系课程内容紧密相

10、关。具体做法是:课程内容先分解成知识模块,再依据知识模块的属性确定成绩评定目标,然后结合学生认知过程,设计相应的线上操作活动,最后依据操作活动制定分数转化规则。成绩评定制度执行的组织体系是指使用该方法体系的人们和成绩评定管理制度。组织者由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和教学督导组成,管理制度规定了各自的职责和权限。例如,在线上教学开始之前和之后,需要学生认可,并需要通过教师、教学管理者、教学督导的审核。尤其在线上教学开始之前,在线上课程教学平台输入端口增加一个功能 学生自我审核且确认已知成绩评定规则,这样能够让学生的线上操作行为更严谨。再如,在线上平台成绩评定输出端口加入教师、教学管理者、教学督导的审

11、核功能,加入依 67 2023 年第 1 期据权限调整最终成绩结果的功能等。通过成绩评定制度执行的组织体系,多方共同参与线上学习的成绩评定,使成绩评定在操作记录的基础上增加人的主观判断、交往沟通,保持学生、教师和教学督导对课程内容、成绩评定目标上认知的一致性。(三)线上教学成绩评定制度的约束力线上平台记录的操作行为进行分数转换的方法体系中包括登录、在线、浏览、分享、评论等行为,但是对于不同课程内容来说,转换的成绩分值表达出的考核强度是不同的。因为记录课程学习成果、衡量达到毕业要求标准的作用不同,所以把转换规则的考核强度定义为制度约束力。例如,有些线上操作行为是必须完成的,具有强制度约束力。这些

12、强制度约束力规定的线上行为,是依据线上教学过程没有教师面对面的现场监管的现状制定的,避免学生打开浏览视频刷时间、平台讨论区复制他人文字替代自己观点、作业或测试他人代为完成等。因此,以在线时间、参与讨论次数、在线随机答题正确程度等作为成绩评定强约束力规则是解决以上现象的有效手段。与之相对应,即使线上教学过程没有教师的监管,学生也会主动进行自我控制,完成浏览视频、记录知识要点、参与平台讨论区活动、发表自己观点等活动,那么在线时间、参与讨论次数、在线随机答题正确程度等平台教学环节与成绩评定功能不用作为强制标准采分点,可以作为成绩评定制度中分数转换的弱约束力规则。因此,成绩评定制度中分数转换规则的制度

13、约束力是关键要素,需要依据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具体说明。(四)影响线上教学成绩评定的客观因素线上教学成绩评定制度的客观影响因素是硬件、互联网和学习环境。学生线上学习行为是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与线下学习不同,发生在互联网连接的不同时间和空间内。成绩评定以平台记录学生与平台之间交互的互动数据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这里隐含了一个假设,即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果之间具有简单且直接的映射关系,忽略线上教学使用的各种硬件、网络、周边学习环境等因素对人与平台交互行为的影响。尤其忽略了线上提交数据在数据传输和储存方面的稳定性。例如,大量学生同时在线考试,同时提交数据,网络传输过程中试卷信息的小概率物理丢失事件是现

14、实存在的。通过云端及服务器的技术改进,我们可以减小不稳定性,但是不能完全杜绝误差。因此,对于发生数据丢失或者数据传输出现“张冠李戴”的事件,将平台数据作为成绩认定标准存在不公平现象。因此,线上教学成绩评定制度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技术、环境等客观因素需要被关注。二、线上成绩评定过程设计与教学效果提升之间的关系线上学习是通过学生与平台之间的交互过程完成的,线上成绩评定过程设计是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是,人们在线与平台交互学习之后,通常会依据线上操作行为的反馈结果进行反思;在反思阶段,人对知识进行思考、求证、迁移等整合和再加工过程。因此,线上学习教学考核频率的设计、线上考试的题型、成绩评定的

15、反馈环节设计,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已有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成果显示,学生事先把学习时间按照知识模块和布卢姆教学目标自主进行阶段性分配1-2,能把线上学习行为和线下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参与进行有机组合。因此,区分课程知识模块的教学类型、教学目的、教学重点、考核目的,依据频率、题型和反馈来制定线上教学的成绩评定制度非常必要。(一)线上成绩评定的频率课堂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增加阶段性知识点的考核对学生知识点的正强化有积极意义3,因此线上学习的成绩评定应该借鉴传统教学研究的成果,在知识点小结阶段、学生生理疲劳阶段、学生心理倦怠、注意力分散阶段增加适合调节和激励的阶段性成绩评定操作。另外,伴随

16、教学进度设置的多次阶段性的成绩评定数据积累也减轻了终结性一次成绩评定存储的数据传输压力,不仅体现了线上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而且增加了线上教学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之间的紧密性。(二)线上成绩评定的题型线上成绩评定的常用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多项选择题,较少使用简答题、论述题、讨论题和阅读分析题,很少使用观点写作题。选择题、判断题便于转换为平台识别的数字,计算成绩准确,但是不能体现人类思维的过程连续性。成绩评定采用该类章静敏 尹志军:高等学校课程线上教学的成绩评定方法研究 68 题型,短期来看是促进概念类、记忆类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学效果的;长期来说是弱化应用类知识的重要性,降低评价、应用等能力

17、的教学效果。简答题、讨论题和写作题,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4,通过用词频率检索,可以实现平台自动识别,进行成绩评定。但是,关于教学效果中的理解程度、表述能力、价值观审核等诸多指标,仍需要教师、教学督导来完成。因此,线上教学成绩评定的题型设计与成绩体现的教学效果直接相关。(三)线上成绩评定的反馈线上成绩评定的反馈包括学习者的反馈、教师的反馈和认证机构的反馈。学习者的反馈一方面是对成绩评定界面的颜色、字体、声效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是对成绩评定内容和教学内容拟合度的满意度。成绩评定界面的视图效果、时间提示是否提供学习者舒适愉快的考试情景,是否影响答题的情绪和正确度。成绩评定内容

18、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相关度,是学生认可成绩评定结果的关键因素。教师的反馈是成绩评定内容是否体现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长、教学范围,当教学内容调整时,成绩评定的题型和内容能够与教学内容的调整同步匹配,也能显示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认可,激励学生在心理暗示作用下继续开展深入学习。认证机构的反馈是教学督导或者教学责任单位对教学成绩评定结果的资料备份和认可文件。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反馈需求分析可知,线上成绩评定对教学效果存在正向的循环促进作用。综上所述,线上教学成绩评定的过程与教学效果相关性大,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客观、多方满意的成绩评定的流程是方法体系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课程大规模线上教学的重要工作。

19、三、线上教学成绩评定方法制定建议(一)纳入教学制度建设目标通过教学单位的制度建设,线上教学成绩评定方法应成为正式的教学制度文件。具体做法是:第一,制度条款能保障成绩评定的程序合法性。制度条款应根据各级教学目标,制定本单位线上教学成绩评定方法,宗旨是提高教学效果;若明确以平台学习记录为依据,那么增设教师对平台学习记录的调整和确认环节,增设督导对平台学习记录的审查环节,将有助于提供可信严谨的成绩认定结果。建立学生、家长、平台技术支持、教师、督导的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多方互相监督,构建和谐互补的合作关系,可有效应对人性恶假设下的线上学习“搭便车”现象,数据传输丢失现象,作业提交错过截止日

20、期不能进行成绩认定等现象。第二,制度条款能实现成绩评定的功效性和价值性引导,制度本身也是社会群体价值观的文字体现,通过制度约束限定线上成绩评定结果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强调实践是检验成绩评定结果的应用恰当性的唯一途径,减少成绩物化给社会各领域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制度建设能保障学生和教师在学生成绩评定中的合法权益,构建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对教师在在线教学设计、在线考核设计、在线成绩确认、在线成绩评定反馈工作的投入,细化教师工作职责、划分教师权力、明确绩效激励,促进教师使用各种线上资源丰富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工作热情,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和在线考核的制度条款细化,明确学习

21、责任,学生可以加强自我控制、自主学习,进而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目的,积极参与线上教学体验,及时上传文件,例如,线上试卷、自录视频或作业截图,以证明教学活动的完成。(二)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成绩评定方法怀特海说,教育的本质是点燃人思想的火花5。线上教学是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本质依然是以学生为中心。那么,线上教学成绩评定方法制定和应用的关系建构,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系统。平台提供的成绩评定频率、题型、反馈等内容和过程是该主体的客体。家长、教学督导或教育管理者是这个教育系统的参与者和认同者。学生为中心责任人,家长协助学生在线上平台完成学习责任6,学生应及时完成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

22、行为过程。这样的师生关系,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网络的延续和交织,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一对一辅导;劣势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工作量比课堂教学增加很多倍。教师不仅要提前进行教学设计考核时间点、筛选题型组织试卷、把正确的考核答案提前输入线上教学考核平台,而且要全程陪伴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抓住学生思考的火花,鼓励学生提出问 69 2023 年第 1 期题,并及时提供专业学术辅助答疑。(三)重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虽然线上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线上教学成绩评定工作在平台的协助下积极开展,但是当平台显示成绩和教师意见出现偏差时,线上教学成绩评定的主要权力还是应该赋予授课教师。原因是:第一,授

23、课教师的专业教学行为是教学实施的载体。平台只是授课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虽然能够实现视频播放、作业布置、成绩考核,但是离不开教师依据学生反馈情况做出的动态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调整。第二,授课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交流能够获得更多的成绩认定信息。线上教学平台虽然提供了讨论区,但是文字和语言对学生的作用是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差距的,即使是相同的文字,依然存在交流的误解。课堂教学除了阅读教材,语言面授还提倡使用板书。线上教学的直播及时板书功能还未能集成在平台上得以实现。因此,线上教学的授课教师直接参与和学生的线下答疑活动,只有教师最清楚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了解程度和实际学习水平,保证线上

24、教学成绩认定真实有效7。第三,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学术能力是社会地位认可的集中体现。课堂学习、学习行为也是一种模仿行为,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言传身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认可,进而容易接受教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评价。但是线上教学,教学双方若是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很难确立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中的权威,也很难帮助学生树立追求真理获得真知的学术理想,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线上教学成绩评定方法制定中,明确给予授课教师在学生成绩评定阶段的权威认可,教师才能有责任心和积极性,参与到学生成绩评定过程中来,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才能有动力和教师进行线下接触、交流,接受教师的阶段性教学考核的安排,主动熟悉

25、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的教学内容,达到建构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关系的目的。当然,对授课教师的成绩认定的最终权力要接受教学责任单位派出教学管理者和教学督导的审核。四、结论本文讨论了高等学校课程线上教学成绩评定制度的价值、构成、约束力和影响因素,解决了学生不满、教师困惑的问题。为了线上教学便于开展,提升成绩评定的可信度,高等学校线上成绩评定环节制定规则时亟待完成的工作是:一是以线上教学的成绩评定制度丰富教学制度建设,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建构线上教学成绩评定制度体系,三是赋予授课教师调整制度约束力强度的最终权力,重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希望本文能够指导实践,推进线上教学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 管

26、恩京.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6.2 洛林 W 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蒋小平,张琴美,罗晶晶,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73.3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16.4 王佳利.基于 AHP 的网络辅助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J.现代教育技术,2013(06):102-106.5 阿尔弗雷德 诺思 怀特海.教育的本质 M.刘玥,译.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9:1-5.6 郭中凯,章亚希.“家校合作”中的家长主体缺失及对策 J.教学与管理,2015(16):20-23.7 李璇律,田莉.建构主义视域下的深度学习 J.教学与管理,2019(08):1-4.(责任编辑:黄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