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心归去 同步练习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估计 桎梏 奇诡 故弄玄虚 余勇可贾B负疚 针灸 马厩 既往不咎 鸠占鹊巢C慰藉 押解 告诫 戒骄戒躁 心存芥蒂D喧嚣 发酵 枭雄 惟妙惟肖 响彻云霄解析:A “估”读“g” , “梏、故”读“g” “诡”读“gu” , “贾”读“g” ;B “疚、厩、咎”读“ji” , “灸”读“ji” 。 “鸠”读“ji” ;C全部读“ji;D “嚣、袅、霄”读“xio” , “酵”读“ji o”, “肖”读“xi o”。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松弛 观摩 繁华酥骨 顾名思意B拖沓 狼藉 省吃减用 萍飘四
2、方C矜持 幽深 联篇累犊 莫衷一是D道劲 悲怆 瑕不掩瑜 计日程功解析:A意一义;B减一简;C联一连。答案:D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克服懒惰松散的习惯?这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B “我的伞。 ”他厉声说道:“把它还给我。 ”C她的父、母亲都是文艺工作者,从小就对她进行教育和培养。D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 5 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 (氢气的密度是 0.09 克升)解析:A问号改为逗号;B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冒号改为逗号;C去掉顿号。答案:D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走进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
3、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公众专注的阅读。经过半个小时的苦战,儿童得救了,他却高烧不退,_不清。陶弘景知识渊博,_懂得炼丹技术,_对其他许多学科也有研究。A妨害 神志 不仅甚至 B妨碍 神智 不但而且C妨害 神智 不仅甚至 D妨碍 神志 不但而且解析:“妨害”是有害于;“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影响。“神志”侧重于知觉和理智;“神智”指精神智慧。答案:D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勤奋和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B他在敦煌学研究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4、C这块石头简直就是个天造地设的瞭望台,在这里安个岗哨是再合适没有了。DAPEC 会议期间,一位三年前曾到过上海的外国游客感慨地说:“今天的上海真令人刮目相看。 ”解析:“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答案:B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来是为社会捕捉热点、剖析焦点的大众传媒,由于竞相改革,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B王鹏除被责令作出检讨外,还给予他留用查看半年,扣发当月奖金的处分。C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D他俩表演的节目,总是想让观众滴几滴感动的泪水,人们看得多了,不免产生煽情之嫌。解析:B暗中更
5、换主语,应为“他还受到处分” ;C 赘余,去掉“不可” ;D “产生煽情之嫌”是谁,有歧义。答案:A二、能力训练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
6、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
7、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7作者说:“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 ,根据上下文,你认为作者明白的道理是什么?解析:注意指代词“这”所包含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可知它所指的主要是上一节的内容,即“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8、这一句的内涵。答案:故乡是和我们血脉相连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的“根”,所以,它令我们难忘。8在第三段中作者将家乡与_进行比较,意在表明故乡之所以令我们魂牵梦绕,是因为_。解析:对比和衬托是文章中常见的手法,可从它们的作用入手分析。答案:异国的旅游景区故乡是我们的根,它记录了我们成长的经历,因而独具了一种厚重的感觉9 “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 ”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解析: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意。答案:故乡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快乐,但更会经历痛苦和艰难,酸甜苦辣糅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我们对于故乡的复杂的感受
9、。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科学有多大法布尔的一次顿悟在某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法布尔手里提着一盏小灯走出了他的“荒石园”。已经 65 岁的法布尔心中很不宁静。 昆虫记已经出到第 6 册,从 1879年以来,每三年完成一册。他的事业现在有了累累果实。但是贫困仍然与他形影相随。这么多年过去了,由于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仿作,他写的科学读物不再被指定为教科书,版税减少,而他还有三个儿子尚未长大。他研究昆虫的计划经常被各种琐事割碎,没有经费,妻儿要吃要穿。孩子们没有学费,这倒没什么,他可以在家里给他们上课。不过他的身体眼看着衰弱下来,穿着粗呢子旧外套的身体也越来越向前弯曲。说不定上帝就要接走他的灵魂了,他的
10、昆虫研究还有许多计划没有开始呢!他在 52 岁时竟举家迁往偏僻的荒石园,为的是最终完成活态昆虫研究的项目。能完成多少?他不知道,这是他死去的儿子汝勒生前的意愿,这么多年,他在怀念儿子的哀痛中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现在他偶尔也感到疲倦,甚至担心法布尔挺直身子向暗夜里望去。景物怎么也看不清。小灯的光线向四处散开,几步之外天就黑下来了,再远处就是漆黑一团。法布尔看着地上自然的马赛克铺层中的一块小方砖,为了再看清旁边的一块,他移动着自己的位置,每次移动后,周围仍是一圈狭窄的弱光带,仍然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眼前的些许景物。这些小方砖究竟是按照怎样的规律一个挨一个组合成整体画面的?无法看清忽然,他心里发生了一个
11、很大的震动,这些天闷在心中的痛苦似乎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如果整个自然界就是这大片的方砖地,他法布尔不就是这方砖地上的提灯人吗?看清整个方砖地的整体画面的规律,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办到的事,一个提灯人办到的只是看清庞大未知体系中的一个点或几个点,并把这发现指给他人。科学,和庞大的未知世界一样大,是没边没沿的东西,没有人能终结和中断科学的伸展。这一天,激动的法布尔在昆虫记第 7 卷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不管我们的照明灯能把光线投射到多远,照明圈外依然死死围挡着黑暗。我们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但我们应为此而感到心安理得,因为我们已经注定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微不足道的已知领域再扩大一点范围。我们都是求
12、索之人,求知欲牵着我们的神魂,就让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地移动我们自己的提灯吧。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目被认识清楚,人们最终也许能将整体画面的某个局部拼制出来。 ”这段话,过了一百多年,在 21 世纪初的今天,仍然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10文章的副标题是“法布尔的一次顿悟” ,他顿悟到了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解析:整体感知全文,然后回答。答案:自然界是无边无际的,一个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范围毕竟有限。能为科学做一点点引路的工作,就应该心安理得了。或者:科学界的未知领域很多,一个科学工作者能尽自己的能力把未知领域扩大一点,就足以让人自慰了。(大意对即可。 )11 “这些天闷在心中的痛苦似乎有了
13、一个清晰的答案。 ”法布尔“痛苦”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结合上文各段内容进行概括。答案:能否最终完成活态昆虫研究的项目。12文章说“甚至担心”他担心什么?请你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补充完整。解析:根据前文所写法布尔年老、体弱、家贫等情况回答。答案:研究计划永远不能完成下去。13对文章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语言平直、朴素,毫无雕琢,给人清新之感,同时又蕴含着哲理。B文章中间运用了插叙,这就使得法布尔从“痛苦”到“顿悟”的转变不显得突兀。C法布尔的顿悟缘于一个偶然的生活现象,文章透出这样一个信息: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往往都是偶然巧合与苦思冥想的产物。D文章写贫困与法布尔形影相随,意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E文章结尾说:“这段话仍然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 ”高度赞扬了法布尔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解析:A “蕴含着哲理”不准确;B文章没有运用插叙。答案: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