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外来咨询专家在中国扶贫项目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困境的分析摘要:外来咨询专家对扶贫项目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自身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与乡土社会的伦理秩序间存在一系列冲突,常常会面临伦理困境。本文从宗教信仰、人情社会和道德体系三方面论述了咨询专家可能遇到的伦理困境,认为这样的困境对于扶贫项目的开展具有双重的作用。 关键词:咨询专家 乡土社会 伦理困境 咨询专家在扶贫项目的筹备、实施和评估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需要“从技术上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但同时能够使得项目操作符合国际发展项目运作要求及国际援助机构的要求。1”作为援助机构与项目机构之间的桥梁,咨询专家必须既了解发展项目的运作规范,又了
2、解当地特殊的经济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才能做好信息的沟通和问题的解决。但在扶贫项目实践中,咨询专家往往可能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与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会发生冲突,导致咨询专家在伦理上处于两难的困境。 一、咨询专家的伦理困境:现实性与可能性 英国韦氏大辞典对“伦理”一词的解释为: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责任与义务的学科2。简言之,伦理就是一种社会规范和秩序。伦理困境,即在一定情形下,对某种行为做出是对还是错的判定困境,柏拉图著名的“洞穴寓言”即是人类伦理困境的一个生动描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伦理困境,如公务员在“经济人”和“行政人”之间的选择、社会工作者
3、在为案主服务时遇到的保密与忠诚的价值悖论等。事实上,伦理困境源于人在特定情境下多重角色、多重判断标准的冲突,即个人伦理准则和职业伦理标准或组织伦理标准间的矛盾。因此,伦理困境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又因人的能动作用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扶贫工作自诞生就带有一定的道德色彩。其他群体出于人类共有价值判断和道德准则对弱势群体予以协助和救济,使其得以维持基本的、有发展能力的生活。可以说,通过自身行动实现社会公正和幸福,是扶贫工作的道德承诺。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其伦理意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如联合国宪章指出,发展权和远离饥饿的权利是人类的基本人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反贫困的实践就是一种道德实践。另
4、外,现代意义上的反贫困工作深受现代化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等经济理论的影响,更偏好于经济增长和现代技术方案3,希望通过城镇化和工业化使穷人在经济增长中获益。而扶贫咨询专家正是在反贫领域受过职业训练的专业人才,在项目实施时,必须遵守一套成文的规则。这套规则不仅是由反贫困工作道德实践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扶贫机构的性质和工作模式决定的。而另一方面,在中国反贫困项目推行的主要地区广大农村,乡土文化的色彩仍很浓厚。例如,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传统的中国乡土社会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熟人社会,礼治和长老统治在整个乡土社会的维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在无孔不入的现代化大潮中,广大的乡村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道
5、德机制和文化模式式微,经济理性和契约关系等“现代性”的产物正越来越多的出现,但乡村社会并非完全被动的,其韧性使之能够采取一定的能动应对,从而使乡土文化保持一定的活力。由于扶贫项目区主要是经济较为落后、较为封闭的农村,这些地区农户的主要生计仍是传统农业,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乡土文化的存留必然更加完整。因此,专家在农村进行扶贫实践时,以上所说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与由乡土文化衍生的伦理标准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而给扶贫工作造成很多的伦理困境。以下从宗教信仰、人情社会和道德约束三个方面来论述扶贫项目咨询专家可能遇到的伦理困境。 二、宗教信仰修庙宇还是建水坝? 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中,存在着普遍的宗教信仰
6、。这主要表现为对佛教和道教的信奉,其中还包括对民间神佛的崇拜,另外,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有本民族的图腾,信仰或者仪式。因此,很多村落都建有庙宇,道观,鼓楼等宗教仪式空间。这些宗教信仰和与之相伴随的神圣空间对一个社区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涂尔干认为,宗教具有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它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维持着社会“精神共同体”的存在,而与之共生的仪式则是确认社会价值的象征性手段,有助于强化集体意识和社区认同感,以及社会的稳定和整合。甚至在极端贫困的社区中,也有可能因为有共同的信仰存在,使得整个社区呈现出一种强烈的集体意识和文化认同,而不会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或者个别成员因为贫困而生存权遭到剥夺的现象。梁国平也
7、认为,“民间的宗教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内驱力的一部分来源4”。因此,宗教信仰对于社区居民和社区发展来说是意义非凡的。 另一方面,扶贫咨询专家在项目中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促进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或者优势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特别是社区中贫困人口的收入,以减少或者避免贫困现象的发生。在这里,贫困指的主要是物质贫困,即物质消费品和服务的缺乏。 因此,在实施扶贫项目时,项目的主要目标增加收入,减缓贫困,与当地人的信仰需求可能会抢夺有限的扶贫资源,特别是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那么,作为专家,应该如何分配资源呢?这就是修庙还是建坝的困境。事实上,这两个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互斥的,因为修庙宇并不能直接带来农民收入
8、的提高,因此,根据专家的专业知识,即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首要目标,修水坝是明智的。然而,这就意味着违背了当地人的意愿,甚至破坏了原有的社区结构,削弱了社区的文化认同,还有精神信仰的缺失,这些都有可能会给项目的开展带来阻碍。 三、人情社会能不能置之度外? 中国乡土社会表现为典型的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现代的契约合作关系,而是建立在血缘和地缘基础上。费孝通认为,不像西方的团体格局,即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团体归属,相互之间界限分明,中国的乡土社会存在的是一种差序格局,即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像水涡一样向外扩散,扩散得越远,人情关系就越淡薄5。这样,在一个社区中,就形成了多个人情中心
9、和网络。 因此,在扶贫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分配的偏好问题,比如参与项目的村民会更愿意将资源分配给自己的亲戚或者关系好的人,而不是相对贫困人群。但是,对于项目专家来说,保持资源分配的公平和有选择的向目标贫困群体倾斜才是理性的。这就造成了专家的工作伦理困境,因为由人情关系构成的社区结构与现代的扶贫理念,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更多的只能是妥协,而人为的强制力量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另外,在扶贫工作中,专家可能会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当地的人情关系中,其方式主要是请客吃饭,旅游参观。特别是地方政府和社区精英人物的热情的接待常常使扶贫专家面临道德伦理困境。需要说的是,笔者所指的这
10、些接待并不是出于个人私利,而仅仅是一种人情关系的维系,一种文化的自觉性。因此,一方面,拒绝这些好客之举是破坏了约定俗成的规范,但接受了这些福利,也就表示扶贫工作的道德伦理规范被违反。 四、道德约束怎样帮助被排挤的穷人? 乡土社会中普遍呈现出礼俗社会的特点,即道德规范而不是法律约束着社区居民的行为。一旦有人违反了这些道德标准,就会遭到人们的批评和排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被边缘化并不是因为穷困,而是因为破坏了道德规范。这种现象最容易在穷人身上发生。由于被边缘化,社区居民不愿意帮助他们,这又加剧了贫困。 因此,当专家在扶贫项目中,碰到被社区排挤的贫困户时,惯常的技术手段是行不通的
11、。将资源偏向分配可能会遭到村里人的反对,因为救济一个懒惰的人在村民看来可能是荒谬的,而力图让人们去帮助他解决贫困问题又可能是徒劳的。正如斯科特在弱者的武器中描述的那样,对于拉扎克一家的悲惨状况,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他自作自受,他总想不劳而获,或者他总是欺骗,因此没有人愿意接济他。而与之相反的是,拉扎克的弟弟哈姆扎因为辛勤,热心助人,虽然也是穷人,但是村民都很愿意帮助他,因此不至于像哥哥一样潦倒。就像有人的说的一样“笔者不想接济拉扎克,他是个骗子,笔者只给像哈姆扎那样诚实的穷人救济。”虽然斯科特描写的是马拉西亚的一个传统的农村社区,但是这种文化与其衍生出来的规则同样也适合于中国的乡土社会。 因此,怎
12、样使被边缘化的贫困人群摆脱贫困,也许比普通的扶贫工作更加困难。既要考虑到项目本身应该遵从的公平,关注弱势群体,防止边缘化现象发生的原则,同时也要顾及贫困产生和持续的乡土文化背景。 五、结语:行走在困境与突破之间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述了一个关于洞穴的寓言:洞穴内的囚徒在洞内时把虚无的影子当成“实在”,走出洞穴却发现一切的实在都是虚无,为此追悔莫及。洞穴寓言告诉人们,人类游走在选择之间,始终无法摆脱伦理困境,只能在困境和突破之间徘徊,寻求价值的自我肯定和利益的最大化。 推及到扶贫项目中来也是如此。扶贫项目咨询专家的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其不得不面对工作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
13、面对另外一种性质和特点的乡土文化时,也就难免遭遇诸多的伦理困境。通过对这些伦理困境的考察和应对,咨询专家自身得到了成长和锻炼。对扶贫项目而言,这样的困境不仅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它要求咨询专家认真审视自身的价值和处境,加深对扶贫工作所涉及的各方特别是乡土社会的理解,从而寻求矛盾的解决之道。同时,它使乡土社会的人们能够有机会接触新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加速了传统社会的变迁。因而,它使扶贫项目更好地在社区内外之间寻求均衡和利益共同点,进而增强其效果。更深层次的是,这个过程不仅影响了项目本身的运作,也影响到了包括咨询专家在内的相关各方,它使人们反思自身价值和思维的合理性,了解并理解他者的思维方式。当人们
14、都能怀着敬意去探听他人的声音时,扶贫项目就真正摆脱了由贫困追求富裕的二元局限,追求幸福就会成为扶贫理所当然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伦理困境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叶敬忠,王伊欢.发展项目教程M.XX: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XX:170-171 2冯明,郭雅丽.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研究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XX(6):104 3李春成.论行政伦理两难的成因J.中国行政管理,XX(6):44 4谢莒莎.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及其解决方式J.社会工作,XX(6):25 5张帆.现代性语境中的贫困与反贫困M.XX:人民出版社,XX:206 6费孝通:乡土中国 XX 出版社 XX-05 7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商务印书馆 第1 版 XX 年 4 月 1 日 8梁国平:乡土社会的宗教信仰一个全真派道观的人类学考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XX 年 9 月 9詹姆斯C.斯科特:弱者的武器 译林出版社 XX 第二版 1 叶敬忠,王伊欢.发展项目教程M.XX: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XX:170-171 2 转引自百度百科: 3 张帆.现代性语境中的贫困与反贫困M.XX:人民出版社,XX:206 4 梁国平 乡土社会的宗教信仰一个全真派道观的人类学考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XX 年 9 月 5 费孝通:乡土中国 XX 出版社 XX-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