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1-25讲课后练习(打包25套)(新版)苏科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25讲课后练习打包25套新版苏科版.zip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25讲课后练习打包25套新版苏科版.zip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0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56.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1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58.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2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60.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3讲圆的定义及垂径定理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62.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4讲垂径定理的应用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64.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5讲晃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66.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6讲圆心角的应用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68.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7讲圆周角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70.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8讲圆周角的应用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72.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9讲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74.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讲一元二次方程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76.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0讲确定圆的条件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78.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80.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讲切线的判定定理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82.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讲切线判定定理的应用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84.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讲切线的性质定理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86.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5讲切线性质定理的应用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88.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90.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讲解一元二次方程_直接开平方法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92.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讲解一元二次方程_配方法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94.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5讲解一元二次方程_公式法一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96.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6讲解一元二次方程_公式法二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98.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7讲解一元二次方程_因式分解法一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100.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8讲解一元二次方程_因式分解法二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102.doc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9讲一元二次方程综合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104.doc
  • 全部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0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56.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1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58.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2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60.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3讲圆的定义及垂径定理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62.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4讲垂径定理的应用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64.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5讲晃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66.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6讲圆心角的应用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68.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7讲圆周角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70.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8讲圆周角的应用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72.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9讲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74.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讲一元二次方程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76.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0讲确定圆的条件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78.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80.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讲切线的判定定理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82.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讲切线判定定理的应用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84.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讲切线的性质定理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86.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5讲切线性质定理的应用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88.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90.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讲解一元二次方程_直接开平方法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92.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讲解一元二次方程_配方法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94.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5讲解一元二次方程_公式法一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96.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6讲解一元二次方程_公式法二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98.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7讲解一元二次方程_因式分解法一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100.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8讲解一元二次方程_因式分解法二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102.doc--点击预览
    • 暑假预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九年级数学上册第9讲一元二次方程综合课后练习新版苏科版201808243104.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 10 讲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题一: 求方程 230x的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题二: 求方程 25的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题三: 已知方程 2710x的一个根是 2,不解方程求这个方程的另一个根.题四: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27mx有一根为 7,求这个方程的另一个根和 m 的值.题五: 已知 x1、 x2是方程 2340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1)x1+x2;(2) x1x2;(3) 12;(4) x12+x22.题六: 设 x1, x2是方程 2430x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1)(x1+1)(x2+1);(2) x12x2+x1x22;(3) 21;(4)( x1 x2)2.2第 10 讲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题一: 3,2.详解:∵ a=1, b=, c=2,∴△=(3) 2 4×1×2=1 0,设一元二次方程 32x的两根为 x1、 x2,根据韦达定理,得 12,故两根的和为 3,两根的积为 2.题二: 3 ,5 .详解:∵ a=1, b=3, c= 5,∴△=3 24×3×( )=69 0,设一元二次方程 23x的两根为 x1、 x2,根据韦达定理,得 125,故两根的和为3 ,两根的积为5 .题三: 5.详解: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x2,则根据题意,得27x,解得 25,所以这个方程的另一个根是 5.题四: 1,8 .详解: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x2,则根据题意,得27xm,解得 18,所以这个方程的另一个根是 1, m 的值是8 .题五: 见详解.详解:由题意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1)x1+x2= ba= 3,(2)x1x2= c= 4= ,(3) 12x= 12x=3= 4,(4)x12+x22 = 1212x=(x1+x2)22x1x2= 9(4)= 5.题六: 见详解.3详解:由题意,得 x1+x2=, x1x2= 3,则(1)原式= x1x2+(x1+x2)+1= 5;(2)原式= x1x2(x1+x2)=3;(3)原式= 12=212x=211()xx= 43;(4)原式= x12+x222x1x2=x12+x22 2x1x2 4x1x2=(x1+x2)2 4x1x2=10.1第 11 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题一: 商店试销某种产品,每件的综合成本为 5 元.若每件产品的售价不超过 10 元,每天可销售 400 件,设每件产品的售价为 x 元.(1)当每件产品的售价不超过 10 元时,求该商店每天销售该产品的利润为 y(元)与 x 的函数关系式;(2)经市场调查发现:若每件产品的售价超过 10 元,每提高 1 元,每天的销售量就减少 40 件,该店把每件产品的售价提高到 10 元以上,每天的利润能否达到 2160 元?若能,求出每件产品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时,既能保证纯收入又能吸引顾客?若不能.请说明理由.题二: 某公园要在矩形空地 ABCD 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全等的小矩形,用来种植花卉,其余部分(即阴影部分)种植草坪,其图案设计如图所示.已知 AB=32 米, BC=40米,设小矩形与 AB 平行的边长为 x 米,与 BC 平行的边长为 y 米( y> x),其中草坪与花卉衔接处用总长为 72 米的矮篱笆隔开.(1)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2)若使草坪的占地面积为 960 米 2,问小矩形的两边长分别是多少米?2第 11 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题一: 见详解.详解:(1) y=(x5)×400=402x;(2)依题意知:每件产品售价提高到 10 元以上时,(x 5)[400 (x 10)×40]=2160,解得 x1=14, x2=11,为了保证净收入又能吸引顾客,应取 x=11, x=14 不符合题意,故该产品售价应定为 11 元.题二: 见详解.详解:(1)∵草坪与花卉衔接处用总长为 72 米的矮篱笆隔开,∴4 x4y72,整理,得 x+y=18,即 y18x(0< x<9);(2)设小矩形与 AB 平行的边长为 x 米,与 BC 平行的边长为(18 x)米,根据题意,得 32×40-4x(18x) 960,整理,得 x2 18x+3200,解得 x1 10, x2 8,∵0< x<9,∴ x 8,∴ BC 为 18 x 10(米),答:小矩形的两边长为 8 和 10 米.1第 12 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题一: 一辆汽车以 20m/s 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路面有情况,紧急刹车后汽车又滑行 40m 后停车,并且均匀减速.(1)汽车速从 20m/s 到 0m/s 是均匀减速,则这段时间内平均车速是多少?(2)从刹车到停车用了多少时间?(3)从刹车到停车平均每秒车速减少多少?(4)刹车后汽车滑行到 17.5m 时用了多少时间?题二: 一列火车以 20m/s 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 40m 处铁路边有人以 1m/s 的速度横穿铁道,列车宽 2.5m.(1)列车不减速,此人是否有生命危险?为什么?(2)若列车需刹车,则从刹车后到停车平均每秒车速减少多少?(3)刹车后列车滑行到 25m 时约用多少时间(精确到 0.1s)题三: 一个小球以 10m/s 的速度开始滑动,并且均匀减速,滑动 10m 后小球停下来.(1)小球滑动了多少时间?(2)小球滑动过程中,平均每秒速度的变化量是多少?(3)小球滑动到 6m 时约用了多少时间?(精确到 0.1s)题四: 一个物体以 10m/s 的速度开始在冰面上滑动,并且均匀减速,滑动 10m 后物体停下来.(1)物体滑动了多少时间?(2)物体滑动到 8m 时约用了多少时间(精确到 0.1s)?2第 12 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题一: 见详解.详解:(1) 20=10,答:这段时间内平均车速是 10m/s;(2)t= sv= 410= ,答:从刹车到停车用了 4s;(3) 24=5,答:从刹车到停车平均每秒车速减少 5m/s;(4)设刹车后滑行到 17.5m 时用了 xs,根据题意,得20(5)17.x,解得 x1=7, x2=1,∵ x=7 时,20 5x= 15<0(舍去),∴ x=1.答:刹车后汽车行驶到 17.5m 时用 1s.题二: 见详解.详解:(1)行人穿过铁路所用的时间为 2.5÷1=2.5 秒,火车行驶 40 米所用的时间为 40÷20=2 秒,∵2.5>2,∴此人有生命危险;(2) 0.5=8(m/s),答:从刹车到停车平均每秒车速减少 8m/s;(3)设刹车后汽车滑行 25m 时约用了 xs 时间,根据题意,得20(8)25x,解得 x1=x2=2.5, 所以 x=2.5,即刹车后汽车滑行 25 米用了 2.5 秒.题三: 见详解.详解:(1)设小球滑动的时间是 xs,根据题意,得(102)x=10,解得 x=2,答:小球滑动的时间是 2s;(2)设平均每秒速度的变化量是 a m/s,依题意,得10=0+a•2,解得 a=5,答:平均每秒速度的变化量是 5m/s;(3)设用的时间是 t 秒,题意,有106 =10t2×5× 2,解得 t= 4≈3.2s, t= 041≈0.7s,当 t=3.2 时,3.2>2 不合题意,舍去,3因此滑动到 6m 用的时间是 0.7 秒.题四: 见详解.详解:(1)物体滑动的平均速度为(10+0)÷2=5m/s,物体滑动的时间为 10÷5=2s.(2)物体滑动到 8m 时约用了 xs,平均速度为 10(5)20,由题意,得 2x=8,解得 x1=1.1, x2=2.9(不合题意,舍去),答:物体滑动了 2s;物体滑动到 8m 时约用了 1.1s.1第 13讲 圆的定义及垂径定理题一: 如图,⊙O 的直径 AB和弦 CD相交于 E,若 AE=2cm,BE=6cm,∠CEA=30 0,求 CD的长. 题二: 如图,半径为 2的圆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弦 AB和 CD,它们的交点 E到圆心 O的距离等于1,则 2CDAB=( )A、28 B、26 C、18 D、35题三: 如图,等腰△ABC 内接于半径为 5cm的⊙O,AB=AC,且 BC是 BC边上高的 6倍,.求 BC的长.题四: 如图,AB 为⊙O 的直径,点 C在⊙O 上,∠BAC 的平分线交 BC于 D,交⊙O 于 E,且AC=6,AB=8,求 CE的长. 2第 13讲 圆的定义及垂径定理题一: 152cm详解:过点 O作 OF⊥CD 于 F,连结 DO∵AE=2cm,BE=6cm,∴AB=8cm∴⊙O 的半径为 4 cm∵∠CEA=30 0,∴OF=1 cm∴ 52DFcm由垂径定理得:CD=2DF= cm题二: A.详解:如图,连结 OA、OC,过 O分别作 AB、C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M、N,则AM=MB,CN=ND.∵OM⊥MN,ME⊥EN,CN=ND∴ 22ENOM从而 2CA即 222 1)()(DB∴ 8故选 A.题三: 6 cm.详解:连结 AO交 BC于 D,连结 BO3由 AB=AC 得ACB,又 O为圆心由垂径定理可得 AO垂直平分 BC∵BC 是 BC边上高的 6倍,设 AD= xcm,则 BD= x3cm∴OD= )5(xcm在 Rt△BOD 中, 22(35),解得 1, 02(舍去)∴BD=3 cm,BC=6 cm.题四: .详解:连结 OE,由ECB得 OE垂直平分 BC于 F,AB 为直径,则∠ACB=90 0,BC= 722A.∴CF= ,EC= 21)7(21第 14讲 垂径定理的应用题一: 如图, CD是⊙ O的直径,弦 AB⊥ CD于 E,∠ BCD=25°,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E=BE B. OE=DE C.∠ AOD=50° D. D是 AB的中点题二: 已知 AB, CD是⊙ O的两条弦且都不是直径,如果 AB=CD,那么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OB=∠ COD B. A=CD C.∠ ABC=∠ ADB D. O到两条弦的距离相等题三: 如图, AB是⊙ O的直径,圆心 O到弦 BC的距离是 1,则 AC的长是 . 题四: ⊙ O的直径为 10,圆心 O到弦 AB的距离为 3,则弦 AB的长是 .题五: 如图, AB为⊙ O的直径, CD为弦,且 CD⊥ AB于点 E,下列结论:① CE=ED;② OE=EB;③ AC=AD;④ AC=CD.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题六: 如图,⊙ O的直径 CD与弦 AB(非直径)交于点 M,添加一个条件 ,就可得点 M是 AB的中点.2题七: 如图,已知 AB为圆 O直径, D是弧 BC中点,若 AC=8, AB=10,则 BD= .题八: 如图, CD是⊙ O的直径, AB是弦,且 AB⊥ CD, E为垂足,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个.(1) AE=BE;(2) ACB;(3) ADB;(4) OE=DE.题九: 点 P是⊙ O内的一点, OP=4cm,圆的半径是 5cm.求过点 P的最长弦和最短弦的长. 题十: 已知⊙ O的半径为 6cm, P是⊙ O内一点, OP=2cm,那么过 P的最短的弦长等于 cm,过 P的最长的弦长为 cm.题十一: 如图,直径 AB和弦 CD相交于点 E,已知 AE=1cm, EB=5cm,∠ DEB=60°,则 CD的长为 .3题十二: 如图,⊙ O的直径 AB和弦 CD相交于点 E,已知 AE=1cm, EB=5cm,∠ DEB=30°.(1)求圆心 O到 CD的距离 OF;(2)求 CD的长.4第 14讲 垂径定理的应用题一: B.详解:∵ CD是⊙ O的直径,弦 AB⊥ CD,∴ AD=B, AE=BE,∵∠ BCD=25°,∴∠ AOD=2∠ BCD=50°,故 A,C,D 正确;但不能证得 B正确.故选 B.题二: C.详解:A、∵ AB=CD,∴ C,∴∠ AOB=∠ COD(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故本选项正确;B、∵ AB=CD,∴ AD(在同圆中,等弦所对的弧相等);故本选项正确;C、当 时,∠ ABC≠∠ ADB,∴∠ ABC=∠ ADB这一结论不一定成立;故本选项错误;D、∵ AO=CO, BO=DO, AB=CD,∴△ AOB≌△ COD,∴ OE=O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故本选项正确;故选 C.题三: 2.详解:过点 O作 OD⊥ BC于点 D,则 BD=CD, OD=1,∵ OA=OB,∴ AC=2OD=2.故答案为:2.5题四: 8.详解:如图,根据题意,得OA=12×10=5,AE= 2OAE=4∴ AB=2AE=8.题五: ①③详解:∵ AB为⊙ O的直径, CD为弦,且 CD⊥ AB于点 E,∴ E为 CD的中点,即 AB垂直平分 CD,∴ CE=DE, AC=AD,则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③.故答案为:①③题六: CD⊥ AB或 ACB或 AD详解:只要根据垂径定理,添加条件可以是 CD⊥ AB或 ACB或 AD都可以得到点 M是 AB的中点.题七: 10.详解:连接 BC,交 OD于点 E,∵ AB为⊙ O直径,∴∠ ACB=90°,∵ D是弧 BC中点,∴ OD⊥ BC,∴ OD∥ AC, BE=CE,∴ OE=12AC= ×8=4,∵ AB=10,∴ OB=5,在 Rt△ OBE中, BE= 2OBE=3,∴ DE=OD-OE=5-4=1,6在 Rt△ ABC中, BC= 2ABC=6,∴ BE=12BC=3,在 Rt△ BDE中, BD= 210ED.题八: 3.详解:∵ CD是⊙ O的直径, AB⊥ CD,∴ AE=BE, ACB, D,故(1),(2),(3)正确;∵ E不一定是 OD的中点,即 OE不一定等于 DE,故(4)错误.∴正确的有 3个.题九: 10 cm; 6 cm.详解:过点 P的最长弦就是直径,5×2=10cm, 最短弦就是垂直于 OP的弦,AP= 2OA= 254=3cm,∴弦 AB=2AP=2×3=6cm.题十: 8 2;12.详解:如图,∵ OA=6cm, OP=2cm,∴由勾股定理得, AP=4 2cm,∴ AB=8 2cm,∴过 P的最短的弦长等于 8 2cm.7题十一: 2 6.详解:过点 O作 OF⊥ CD,连接 OD,∵ AE=1cm, EB=5cm,∴ AB=AE+EB=1+5=6cm,∴ OA=OD=3cm,∴ OE=OA-AE=3-1=2cm,在 Rt△ OEF中∠ DEB=60°, OE=2cm,∴ OF=OE•sin∠ DEB=2× 32= cm,在 Rt△ ODF中,DF= 2ODF= 2= 6cm,∵ OF⊥ CD,∴ CD=2DF=2× 6=2 cm.题十二: 1;4 2.详解:(1)∵ BO= ( AE+BE)= 12(1+5)=3,∴ OE=3-1=2,在 Rt△ EFO中,∵∠ OEF=30°∴ OF=1,即点 O到 CD的距离为 1;(2)连接 OD,如图,在 Rt△ DFO中,OD=3,∴ DF= 2DF=2 ,∵ OF⊥ CD,∴ CD=2DF=4 .∴ CD的长为 4 2.81第 15 讲 弧、弦及圆心角的关系题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等弦所对的弧相等 B.等弧所对的弦相等C.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D.弦相等所对的圆心角相等题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共有 个.(1)如果圆心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弦一定相等.(2)弦的中垂线一定是这条弦所在圆的对称轴.(3)平分弦的直径一定垂直于这条弦.(4)两条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全等.题三: 如图所示, M, N 分别是⊙ O 的弦 AB, CD 的中点,且 AB=CD,那么 OM 是否等于 ON?题四: 已知 AB 交圆 O 于 C、 D,且 AC= BD.你认为 OA= OB 吗?为什么?2第 15 讲 弧、弦及圆心角的关系题一: B.详解:据弧、弦、圆心角的关系知:等弦所对的弧不一定相等,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因缺少等圆或同圆的条件,所以也不对;弦相等所对的圆 心角相等也缺少等圆或同圆的条件,弦所对的弧也不一定是同弧,所以不正确;等弧所对的弦相等是成立的.题二: 1.详解:(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故本选项错误;(2)根据垂径定理推出弦的中垂线是这条弦所在圆的对称轴,故本选项正确;(3)平分弦(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故本选项错误;(4)如果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不全等,故本选项错误;∴正确的有 1 个.题三: OM=ON.详解: M, N 分别为弦 AB, CD 的中点,由圆的对称性可知 OM⊥ AB, ON⊥ CD.又 AB=CD,所以 OM=ON.题四: OA=OB.详解:过点 O 作 ECD于 EAB1第 16 讲 圆心角的应用题一: 圆 O 内一点 P 到圆 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是 10,最小距离是 2,求此圆的半径是多少?题二: 圆 O 所在平面上且在圆外有一点 P 到圆 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是 10,最小距离是 2,求此圆的半径是多少?题三: 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 中,以 A 为圆心, AB 为半径的圆分别交 AD、 BC 于 F、 G,延长 BA交圆于 E.求证: AFG.题四: 如图,在△ ABC 中,∠ ACB=90°,∠ B=36°,以 C 为圆心, CA 为半径的圆交 AB 于点 D,交 BC 于点 E.求 AD、 的度数.题五: 已知:如图, AB 是⊙ O 的弦,半径 OC、 OD 分别交 AB 于点 E、 F,且 AE=BF.求证:OE=OF.题六: 已知:如图, OA、 OB 为⊙ O 的半径, C、 D 分别为 OA、 OB 的中点,求证: AD=BC. 2第 16 讲 圆心角的应用题一: 6.详解:点 P 为圆 O 内一点,过点 P 作圆 O 的直径,分别交圆 O 于 A、 B 两点,由题意可得 P 到圆 O 最大距离为 10,最小距离为 2,则 AP=2, BP=10,所以圆 O 的半径为210=6.题二: 4.详解:当点 P 在圆外时,作直线 OP,分别交圆 O 于 A、 B,由题可得 P 到圆 O 最大距离为10,最小距离为 2,则 BP=10, AP=2,所以圆 O 的半径 102=4. 题三: 答案见详解.详解:连接 AG.∵ A 为圆心,∴ AB=AG,∴∠ ABG=∠ AGB, ∵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D∥ BC,∠ AGB=∠ DAG,∠ EAD=∠ ABG,∴∠ DAG=∠ EAD, ∴ AEFG.题四: 72°,18°.详解:连接 CD,∵△ ABC 是直角三角形,∠ B=36°,∴∠ A=90°-36°=54°,∵ AC=DC,∴∠ ADC=∠ A=54°,∴∠ ACD=180°-∠ A-∠ ADC=180°-54°-54°=72°,∴∠ BCD=∠ ACB-∠ ACD=90°-72°=18°,3∵∠ ACD、∠ BCD 分别是 ADE、所对的圆心角,∴ ADE、 的度数分别为 72°,18°.题五: 答案见详解详解:连接 OA, OB,∵ OA=OB,∴∠ A=∠ B.又∵ AE=BF,∴△ OAE≌△ OBF.∴ OE=OF.题六: 答案见详解详解:∵ OA、 OB 为⊙ O 的半径,∴ OA=OB,又∵ C、 D 分别为 OA、 OB 的中点,∴ OD=OC,在△ AOD 与△ BOC 中, OA=OB,∠ AOD=∠ BOC, OD=OC,∴△ AOD≌△ BOC( SAS)∴ AD=BC.1第 17讲 圆周角题一: 顶点在__ _,并且两边_____________的角叫做圆周角.题二: 如图, A、 B、 C、 D是⊙ O上的四点.找出图中相等的圆周角. 题三: 如图,∠ AOB是⊙ O的圆心角,∠ AOB=80°,则弧 AB所对圆周角∠ ACB的度数是( )A.30° B.40° C. 50° D.80°题四: 已知:如图, AB, BC, AC是⊙ O的三条弦,∠ OBC=50°,则∠ A=( )A.25° B.40° C.80° D.100°题五: 如图,已知∠ OCB=20°,则∠ A= 度题六: 如图,若 AB为⊙ O的直径, CD是⊙ O的弦,∠ ABD=55º,则∠ BCD的度数为( )A、35 º B、45 º C、55 º D、75 º 23第 17讲 圆周角题一: 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和圆相交.详解:注意两点:①顶点在圆上,②两边分别和圆相交.题二: ∠ BAC=∠ BDC,∠ ABD=∠ ACD.详解:根据圆周角的性质判断,相等的圆周角为∠ BAC=∠ BDC,∠ ABD=∠ ACD题三: B.详解:根据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所以由∠ AOB=80°得∠ ACB=40°.题四: B.详解:因为∠ OBC=50°,所以∠ OCB=50°,可求∠ BOC=80°,则∠ A=40°.题五: 70.详解:因为∠ OCB=20°,所以∠ OBC=20°,可求∠ BOC=140°,则∠ A=70°.题六: A详解:连接 AD, AB为⊙ O的直径,∴∠ ADB=90°,∵∠ ABD=55º,∴∠ BAD=35º,∴∠ BCD=35º.1第 18 讲 圆周角的应用题一: 请用直尺和圆规画出所在的圆的圆心.题二: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无法确定题三: 如图,圆心角∠ AOB=100°,则圆周角∠ ACB= 度.题四: 如图,在⊙ O 中,圆心角∠ AOB=48°,则圆周角∠ ACB 的度数是 .题五: 如图, CD 为⊙ O 的直径,且 CD⊥弦 AB,∠ AOD=60°,则∠ CDB= 度.题六: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弦 CD∥ AB,∠ AOD=132°,则∠ B= .2第 18 讲 圆周角的应用题一: 点 O 就是所求的圆心.详解:根据弦的垂直平分线都经过圆心来作.先连接 AB,作 AB 的垂直平分线 MN,交弧于C,连接 BC,作 BC 的垂直平分线 EF, MN 与 EF 相交于 O,点 O 就是所求的圆心.题二: B详解:根据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题三: 130.详解:在优弧 AB 上取点 D(不与 A、 B 重合),连接 AD、 BD; 则∠ ADB= 12∠ AOB= ×100°=50°;∵四边形 ADBC 内接于⊙ O,∴∠ ACB=180°∠ ADB=180°50°=130°题四: 24°.详解:根据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得∠ ACB= 12∠ AOB=24°.题五: 60.详解:∵∠ AOD=60°,∴∠ B= 12∠ AOD=30°,∵ CD 为⊙ O 的直径,且 CD⊥弦 AB,∴∠ CDB=90°∠ B=60°.题六: 24°.详解:∵ CD∥ AB,∴∠ AOC=∠ OCD,∵ OD=OC,∴∠ D=∠ OCD,∴∠ D=∠ OCD=∠ AOC,设∠ AOC=x°,∠ COD=y°,∵∠ AOD=∠ AOC+∠ COD=132°,∠ D+∠ OCD+∠ COD=180°,∴ x+y=132,2 x+y=180,解得: x=48 , y=84,3∴∠ AOC=48°,∴∠ B= 12∠ AOC=24°.故答案为:24°.1第 19 讲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题一: ⊙ O 的半径是 6cm,点 A 到圆心 O 的距离是 3.6cm,则点 A 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题二: 在平面内,⊙ O 的半径为 5cm,点 P 到圆心 O 的距离为 3cm,则点 P 与⊙ O 的位置关系是 .题三: ⊙ O 的半径为 5cm,点 P 与圆心 O 的距离为 4cm,则点 P 和⊙ O 的位置关系为 .题四: 一点 P 到圆心 O 的距离为 3cm,⊙ O 的半径也为 3cm,则 P 与⊙ O 的位置关系是 .题五: 如图,矩形 ABCD 中, AB=4, AD=3,以 A 为圆心, r 为半径作⊙ A,使得点 D 在圆内,点 C在圆外,则半径 r 的取值范围是 . 题六: 已知,在矩形 ABCD 中, AB=3, AD=4,以点 A 为圆心, r 为半径画圆,矩形的四个顶点恰好有 1 个在⊙ A 外,则半径 r 的范围是 .题七: 在△ ABC 中,∠ ACB=90°, AC=2cm, BC=4cm, CM 是中线,以 C 为圆心,以 5cm 长为半径画圆,则点 M 与⊙ C 的位置关系是 .题八: 在△ ABC 中,∠ C=90°, AC=BC=4cm, D 是 AB 的中点,以 C 为圆心,4cm 长为半径作圆,则 A, B, C, D 四点中,在圆内的有 个.题九: 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 1m 长的导火索来引爆炸药,导火索的燃烧速度为 0.5cm/s,引爆员点着导火索后,至少以每秒多少 m 的速度才能跑到 600m 以外(包括 600m)的安全区域?题十: 用炸药进行工程爆破作业,如果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每秒 0.5cm,人跑开的速度是每秒4m,为了使点燃导火索的人在爆炸前跑到 120m 以外(包括 120m)的安全地区,导火索的长度至少应取多少 cm? 2第 19 讲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题一: 点 A 在圆内.详解:∵圆的半径是 6cm,点 A 到圆心的距离是 3.6cm,小于圆的半径,∴点 A 在圆内.题二: 点 P 在圆内.详解:∵点 P 到圆心 O 的距离为 3cm,∴ d=3,∵ r=5,则 d< r;故点 P 在圆内.题三: 点 P 在圆内.详解:∵⊙ O 的半径为 5cm,点 P 与圆心 O 的距离为 4cm,5cm>4cm,∴点 P 在圆内.题四: 点 P 在圆上.详解:由于 OP=3cm,且 O 为圆心,而半径为 3cm,所以 P 与⊙ O 的位置关系是:点 P 在圆上.题五: 3< r<5.详解:∵矩形 ABCD 中, AB=4, AD=3,∴ AC=5,∵以 A 为圆心, r 为半径作⊙ A,使得点 D 在圆内,点 C 在圆外,∴半径 r 的取值范围是:3< r<5.题六: 3≤ r<5.详解:由题意可知, r 必须大于或等于 AD,且小于 AC,而 AD=4,AC= 234=5,所以 3≤ r<5.题七: M 在⊙ C 上.详解:∵∠ ACB=90°, AC=2cm, BC=4cm,∴ AB= 24= ,∵ CM 是中线,∴ CM= 1AB= 5∴点 M 在⊙ C 上题八: 2.详解:∵以 C 为圆心,4 cm 长为半径作圆,∠ C=90°, AC=BC=4cm,则 A、 B 到圆心 C 的距离等于半径,∴点 A、 B 在圆上;又∵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 D 是 AB 的中点, AC=BC=4cm,则 AB= 24,∴ CD= 1AB=2 <4∴点 D 在⊙ C 内,那么在圆内只有点 C 和点 D 两个点.3题九: 至少以每秒 3m 的速度才能跑到 600m 以外.详解:设以每秒 xm 的速度能跑到 600m 以外(包括 600m)的安全区域.0.5cm/s=0.005m/s,依题意可得: 10.5x≥600,解得 x≥3,∴引爆员点着导火索后,至少以每秒 3m 的速度才能跑到 600m 以外(包括 600m)的安全区域.题十: 15.详解:设导火索的长度至少应取 x cm,由题意得 0.5x×4≥120,解得 x≥15.答:导火索的长度至少应取 15cm.1第 1讲 一元二次方程题一: 题面:下列方程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x2+3=0 B. x2=3C. (x+3)2=(x 3)2 D.( x+4)(x 2)=x2题二: 题面: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二次方程是( )A. 2x2+y=0 B. 3x2=0 C.(2 x1)2=(x 1)(4x5) D. a(a 3)=0题三: 题面:将方程(4 x)2=6x 24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其中二次项系数为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常数项为______.题四: 题面:一元二次方程(1+3 x)(x3)=2 x2+1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二次项系数为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常数项为_____.题五: 题面:若 方 程 1()40m是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 求 m 的 值 .题六: 题面:关 于 x 的 方 程 2()31ax是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 求 a 的 值 .题七: 题面:关于 x的方程( 2m 6)x2+5x+m2 3m+2=0是 一元二次方 程 ,则 m_______.题八: 题面:若方程( m 1)x2+ x=1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题九: 题面:已知关于 x的方程( a5) x2+bx+5=0,试探索:(1)当 a和 b满足什么关系时,该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当 a和 b满足什么关系时,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题十: 题面:已知关于 x的方程( m n)x2+mx+n=0.试探索:(1)当 m和 n满足什么关系时,该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当 m和 n满足什么关系时,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2第 1讲 一元二次方程题一: C.详解:A . 方 程 中 含 有 无 理 式 , 不 是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B. 方 程 中 分 母 含 有 分 式 , 不 是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C. 方 程 整 理 得 ( 21)x2+(6 +6)x+9 29=0, 是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D. 方 程 整 理 得 x2+2x 8=x2, 即 2x 8=0, 不 是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故 选 C.题二: D.详解:A . 2x2+y=0 中 含 有 两 个 未 知 数 , 故 错 误 ;B. 3x2=0 不 是 整 式 方 程 , 故 错 误 ;C. 方 程 整 理 得 5x 4=0 是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 故 错 误 ;D. 方 程 整 理 得 a2 3a=0是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 故 正 确 .故 选 D.题三: x214x+40=0, 1, 14, 40.详解:去 括 号 得 16 8x+x2=6x 24,移 项 、 合 并 得 x2 14x+40=0,∴ 二 次 项 系 数 为 1, 一 次 项 系 数 为 14, 常 数 项 为 40.题四: x28x 4=0, 1,  8, 4.详解:去 括 号 得 , x 3+3x2 9x=2x2+1, 移 项 得 , x28x 4=0,∴ 二 次 项 系 数 为 1, 一 次 项 系 数 为  8, 常 数 项 为 4.题五: .详解:方 程 1()240mx一 般 形 式 是 1()240mx,1()是 二 次 项 , 则 m 1≠ 0, |m|+1=2, 得 m=.题六: 2.详解:由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的 定 义 可 知 20a, 解 得 a=2.题七: ≠ 3.详解:由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的 定 义 可 知 2m 6≠ 0, 解 得 m≠ 3.题八: 0m且 m≠ 1.详解:根据题意得: 0,解得 且 m≠ 1.3题九: 见详解.详解:关于 x的方程( a5) x2+bx+5=0中,(1)当 a5=0 , b≠0,即 a=5, b≠0 时,此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当 a5≠0 ,即 a≠5 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题十: 见详解.详解:(1)根据题意得: 0mn,解得: m=n≠0;(2)根据题意得: m n≠0,解得: m≠ n.1第 20 讲 确定圆的条件题一: 判断: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题二: 三角形外心具有的性质是( ).A.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B.到三边距离相等C.外心必在三角形外D.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题三: 可以作圆,且只可以作一个圆的条件是 ( )A.已知圆心 B.已知半径C.过三个已知点 D.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题四: 两直角边分别为 15 和 20 的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 ( ).A.12.5 B.25 C.20 D.102第 20 讲 确定圆的条件题一: 正确.详解: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斜边上;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故本题正确.题二: A.详解:三 角形外心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所以选 A.题三: D.详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是确定圆的条件,故本题选 D.题四: A.详解:已知两直角边分 别为 15 和 20,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斜边的长为 25,可以求得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 12.5.1第 21 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题一: 如果圆的半径等于 10 厘米,直线 l 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是 厘米.如果圆的直径等于 10 厘米,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是 5 厘米,直线 l 和圆的位置关系是 .题三: 在 Rt△ ABC 中,∠ C=90°, AC=6cm,则以 A 为圆心 6cm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 BC 的位置关系是 . 题四: 如图所示,△ ABC 中, AB=AC=5, BC=8,以 A 为圆心,3cm 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 BC 的关系是 .2第 21 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题一: 10.详解:∵直线 l 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圆相切,∴ d=r,∵圆的半径等于 10 厘米,∴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是 10 厘米.题二: 相切详解:∵圆的半径是 5,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是 5,∴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5,∴直线和圆相切.题三: 相切.详解: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得:点 A 到直线 BC 的距离= AC,∵ AC=6cm,圆的半径=6cm,∴以 A 为圆心 6cm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 BC 相切.题四: 相切详解:作 AD⊥ BC 于 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 BD=4;再根据勾股定理得 AD=3,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则直线和圆相切.1第 22 讲 切线的判定定理题一: 利用反例证明命题“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一定是这个圆的切线”是假命题,反例: .题二: 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与圆有公共点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②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③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④过圆直径的端点,垂直于此直径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题三: 已知:如图,⊙ O 是△ ABC 的外接圆,且 AB=AC,过点 A 作直线 PA∥ BC.求证: PA 是⊙ O 的切线.题四: 如图,延长⊙ O 的半径 OC 到 A,使 CA=OC,再作弦 BC=OC.求证:直线 AB 是⊙ O 的切线.题五: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延长 AB 至点 C,过点 C 作⊙ O 的切线 CD,切点为 D,连接AD、 BD,过圆心 O 作 AD 的垂线交 CD 于点 P.求证:直线 PA 是⊙ O 的切线题六: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点 P 是 AB 延长线上一点, PD 是⊙ O 的切线,切点为点 D,连接OD,点 C 是⊙ O 上一点,且 PC=PD.求证:直线 PC 是⊙ O 的切线;2第 22 讲 切线的判定定理题一: 圆 O 的半径 OA=5, OB=3,过点 B 的直线 a 与圆 O 的半径 OA 垂直,但直线 a 不是圆 O 的切线.详解:如图,圆 O 的半径 OA=5, OB=3,过点 B 的直线 a 与圆 O 的半径 OA 垂直,但直线 a不是圆 O 的切线(只要不经过半径端点,即是反例. )题二: ③④.详解:①中,与圆有两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割线,故错误;②中,应经过此半径的外端,故错误;③中,根据切线的判定方法,正确;④中,根据切线的判定方法,正确.题三: 见详解详解:连接 OA,交 BC 于点 D,∵ AB=AC,∴ ABC,∴ OA⊥ BC,∴∠ BDA=90°,∵ PA∥ BC,∴∠ PAO=∠ BDA=90°,∴ PA 是⊙ O 的切线.题四: 见详解详解:连 OB, ∵ BC=OC, CA=OC,∴ BC 为△ OBA 的中线,且 BC=12OA,∴△ OBA 为直角三角形,即 OB⊥ BA.所以直线 AB 是⊙ O 的切线.题五: 见详解详解:连接 OD,则 OD⊥ PC,∵ OA=OD, OP⊥ AD,∴∠ OAD=∠ ODA, AP=PD,∴∠ PAD=∠ PDA,∴∠ OAP=∠ ODP=90°,∴ OA⊥ AP,∴直线 PA 是⊙ O 的切线.3题六: 见详解详解:如图所示,连接 OC,∵ OC=OD, PD=PC, OP=OP,∴△ OCP≌△ ODP,∴∠ OCP=∠ ODP,又∵ DP 是切线,∴∠ ODP=90°,∴∠ OCP=90°,即 PC 是⊙ O 切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