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0 讲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题一: 求方程 230x的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题二: 求方程 25的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题三: 已知方程 2710x的一个根是 2,不解方程求这个方程的另一个根题四: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27mx有一根为 7,求这个方程的另一个根和 m 的值题五: 已知 x1、 x2是方程 2340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1)x1+x2;(2) x1x2;(3) 12;(4) x12+x22题六: 设 x1, x2是方程 2430x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1)(x1+1)(x2+1);(2) x12x2+x1x22;(3) 21;(4)( x1 x2)
2、22第 10 讲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题一: 3,2详解: a=1, b=, c=2,=(3) 2 412=1 0,设一元二次方程 32x的两根为 x1、 x2,根据韦达定理,得 12,故两根的和为 3,两根的积为 2题二: 3 ,5 详解: a=1, b=3, c= 5,=3 243( )=69 0,设一元二次方程 23x的两根为 x1、 x2,根据韦达定理,得 125,故两根的和为3 ,两根的积为5 题三: 5详解: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x2,则根据题意,得27x,解得 25,所以这个方程的另一个根是 5题四: 1,8 详解: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x2,则根据题意,得27xm,解得 18,
3、所以这个方程的另一个根是 1, m 的值是8 题五: 见详解详解:由题意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1)x1+x2= ba= 3,(2)x1x2= c= 4= ,(3) 12x= 12x=3= 4,(4)x12+x22 = 1212x=(x1+x2)22x1x2= 9(4)= 5题六: 见详解3详解:由题意,得 x1+x2=, x1x2= 3,则(1)原式= x1x2+(x1+x2)+1= 5;(2)原式= x1x2(x1+x2)=3;(3)原式= 12=212x=211()xx= 43;(4)原式= x12+x222x1x2=x12+x22 2x1x2 4x1x2=(x1+x2)2
4、4x1x2=101第 11 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题一: 商店试销某种产品,每件的综合成本为 5 元若每件产品的售价不超过 10 元,每天可销售 400 件,设每件产品的售价为 x 元(1)当每件产品的售价不超过 10 元时,求该商店每天销售该产品的利润为 y(元)与 x 的函数关系式;(2)经市场调查发现:若每件产品的售价超过 10 元,每提高 1 元,每天的销售量就减少 40 件,该店把每件产品的售价提高到 10 元以上,每天的利润能否达到 2160 元?若能,求出每件产品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时,既能保证纯收入又能吸引顾客?若不能请说明理由题二: 某公园要在矩形空地 ABCD 的四个角
5、上截去四个全等的小矩形,用来种植花卉,其余部分(即阴影部分)种植草坪,其图案设计如图所示已知 AB=32 米, BC=40米,设小矩形与 AB 平行的边长为 x 米,与 BC 平行的边长为 y 米( y x),其中草坪与花卉衔接处用总长为 72 米的矮篱笆隔开(1)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2)若使草坪的占地面积为 960 米 2,问小矩形的两边长分别是多少米?2第 11 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题一: 见详解详解:(1) y=(x5)400=402x;(2)依题意知:每件产品售价提高到 10 元以上时,(x 5)400 (x 10)40=216
6、0,解得 x1=14, x2=11,为了保证净收入又能吸引顾客,应取 x=11, x=14 不符合题意,故该产品售价应定为 11 元题二: 见详解详解:(1)草坪与花卉衔接处用总长为 72 米的矮篱笆隔开,4 x4y72,整理,得 x+y=18,即 y18x(0 x9);(2)设小矩形与 AB 平行的边长为 x 米,与 BC 平行的边长为(18 x)米,根据题意,得 3240-4x(18x) 960,整理,得 x2 18x+3200,解得 x1 10, x2 8,0 x9, x 8, BC 为 18 x 10(米),答:小矩形的两边长为 8 和 10 米1第 12 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
7、题一: 一辆汽车以 20m/s 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路面有情况,紧急刹车后汽车又滑行 40m 后停车,并且均匀减速(1)汽车速从 20m/s 到 0m/s 是均匀减速,则这段时间内平均车速是多少?(2)从刹车到停车用了多少时间?(3)从刹车到停车平均每秒车速减少多少?(4)刹车后汽车滑行到 17.5m 时用了多少时间?题二: 一列火车以 20m/s 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 40m 处铁路边有人以 1m/s 的速度横穿铁道,列车宽 2.5m(1)列车不减速,此人是否有生命危险?为什么?(2)若列车需刹车,则从刹车后到停车平均每秒车速减少多少?(3)刹车后列车滑行到 25m 时约用多少时间(
8、精确到 0.1s)题三: 一个小球以 10m/s 的速度开始滑动,并且均匀减速,滑动 10m 后小球停下来(1)小球滑动了多少时间?(2)小球滑动过程中,平均每秒速度的变化量是多少?(3)小球滑动到 6m 时约用了多少时间?(精确到 0.1s)题四: 一个物体以 10m/s 的速度开始在冰面上滑动,并且均匀减速,滑动 10m 后物体停下来(1)物体滑动了多少时间?(2)物体滑动到 8m 时约用了多少时间(精确到 0.1s)?2第 12 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题一: 见详解详解:(1) 20=10,答:这段时间内平均车速是 10m/s;(2)t= sv= 410= ,答:从刹车到停车用了
9、4s;(3) 24=5,答:从刹车到停车平均每秒车速减少 5m/s;(4)设刹车后滑行到 17.5m 时用了 xs,根据题意,得20(5)17.x,解得 x1=7, x2=1, x=7 时,20 5x= 150(舍去), x=1答:刹车后汽车行驶到 17.5m 时用 1s题二: 见详解详解:(1)行人穿过铁路所用的时间为 2.51=2.5 秒,火车行驶 40 米所用的时间为 4020=2 秒,2.52,此人有生命危险;(2) 0.5=8(m/s),答:从刹车到停车平均每秒车速减少 8m/s;(3)设刹车后汽车滑行 25m 时约用了 xs 时间,根据题意,得20(8)25x,解得 x1=x2=2
10、.5, 所以 x=2.5,即刹车后汽车滑行 25 米用了 2.5 秒题三: 见详解详解:(1)设小球滑动的时间是 xs,根据题意,得(102)x=10,解得 x=2,答:小球滑动的时间是 2s;(2)设平均每秒速度的变化量是 a m/s,依题意,得10=0+a2,解得 a=5,答:平均每秒速度的变化量是 5m/s;(3)设用的时间是 t 秒,题意,有106 =10t25 2,解得 t= 43.2s, t= 0410.7s,当 t=3.2 时,3.22 不合题意,舍去,3因此滑动到 6m 用的时间是 0.7 秒题四: 见详解详解:(1)物体滑动的平均速度为(10+0)2=5m/s,物体滑动的时间
11、为 105=2s(2)物体滑动到 8m 时约用了 xs,平均速度为 10(5)20,由题意,得 2x=8,解得 x1=1.1, x2=2.9(不合题意,舍去),答:物体滑动了 2s;物体滑动到 8m 时约用了 1.1s1第 13讲 圆的定义及垂径定理题一: 如图,O 的直径 AB和弦 CD相交于 E,若 AE2cm,BE6cm,CEA30 0,求 CD的长. 题二: 如图,半径为 2的圆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弦 AB和 CD,它们的交点 E到圆心 O的距离等于1,则 2CDAB( )A、28 B、26 C、18 D、35题三: 如图,等腰ABC 内接于半径为 5cm的O,ABAC,且 BC是 BC
12、边上高的 6倍,.求 BC的长.题四: 如图,AB 为O 的直径,点 C在O 上,BAC 的平分线交 BC于 D,交O 于 E,且AC6,AB8,求 CE的长. 2第 13讲 圆的定义及垂径定理题一: 152cm详解:过点 O作 OFCD 于 F,连结 DOAE2cm,BE6cm,AB8cmO 的半径为 4 cmCEA30 0,OF1 cm 52DFcm由垂径定理得:CD2DF cm题二: A.详解:如图,连结 OA、OC,过 O分别作 AB、C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M、N,则AMMB,CNND.OMMN,MEEN,CNND 22ENOM从而 2CA即 222 1)()(DB 8故选 A.题
13、三: 6 cm.详解:连结 AO交 BC于 D,连结 BO3由 ABAC 得ACB,又 O为圆心由垂径定理可得 AO垂直平分 BCBC 是 BC边上高的 6倍,设 AD xcm,则 BD x3cmOD )5(xcm在 RtBOD 中, 22(35),解得 1, 02(舍去)BD3 cm,BC6 cm.题四: .详解:连结 OE,由ECB得 OE垂直平分 BC于 F,AB 为直径,则ACB90 0,BC 722A.CF ,EC 21)7(21第 14讲 垂径定理的应用题一: 如图, CD是 O的直径,弦 AB CD于 E, BCD=25,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E=BE B OE=DE C
14、 AOD=50 D D是 AB的中点题二: 已知 AB, CD是 O的两条弦且都不是直径,如果 AB=CD,那么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OB= COD B A=CD C ABC= ADB D O到两条弦的距离相等题三: 如图, AB是 O的直径,圆心 O到弦 BC的距离是 1,则 AC的长是 . 题四: O的直径为 10,圆心 O到弦 AB的距离为 3,则弦 AB的长是 .题五: 如图, AB为 O的直径, CD为弦,且 CD AB于点 E,下列结论: CE=ED; OE=EB; AC=AD; AC=CD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题六: 如图, O的直径 CD与弦 AB(非直径)交于点
15、 M,添加一个条件 ,就可得点 M是 AB的中点2题七: 如图,已知 AB为圆 O直径, D是弧 BC中点,若 AC=8, AB=10,则 BD= .题八: 如图, CD是 O的直径, AB是弦,且 AB CD, E为垂足,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_个.(1) AE=BE;(2) ACB;(3) ADB;(4) OE=DE题九: 点 P是 O内的一点, OP=4cm,圆的半径是 5cm求过点 P的最长弦和最短弦的长 题十: 已知 O的半径为 6cm, P是 O内一点, OP=2cm,那么过 P的最短的弦长等于 cm,过 P的最长的弦长为 cm题十一: 如图,直径 AB和弦 CD相交于点 E,已知
16、AE=1cm, EB=5cm, DEB=60,则 CD的长为 3题十二: 如图, O的直径 AB和弦 CD相交于点 E,已知 AE=1cm, EB=5cm, DEB=30(1)求圆心 O到 CD的距离 OF;(2)求 CD的长4第 14讲 垂径定理的应用题一: B.详解: CD是 O的直径,弦 AB CD, AD=B, AE=BE, BCD=25, AOD=2 BCD=50,故 A,C,D 正确;但不能证得 B正确故选 B题二: C.详解:A、 AB=CD, C, AOB= COD(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故本选项正确;B、 AB=CD, AD(在同圆中,等弦所对的弧相等);故本选项正确;C、
17、当 时, ABC ADB, ABC= ADB这一结论不一定成立;故本选项错误;D、 AO=CO, BO=DO, AB=CD, AOB COD, OE=O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故本选项正确;故选 C题三: 2.详解:过点 O作 OD BC于点 D,则 BD=CD, OD=1, OA=OB, AC=2OD=2故答案为:25题四: 8.详解:如图,根据题意,得OA=1210=5,AE= 2OAE=4 AB=2AE=8题五: 详解: AB为 O的直径, CD为弦,且 CD AB于点 E, E为 CD的中点,即 AB垂直平分 CD, CE=DE, AC=AD,则正确结论的序号是故答案为:题六:
18、CD AB或 ACB或 AD详解:只要根据垂径定理,添加条件可以是 CD AB或 ACB或 AD都可以得到点 M是 AB的中点题七: 10.详解:连接 BC,交 OD于点 E, AB为 O直径, ACB=90, D是弧 BC中点, OD BC, OD AC, BE=CE, OE=12AC= 8=4, AB=10, OB=5,在 Rt OBE中, BE= 2OBE=3, DE=OD-OE=5-4=1,6在 Rt ABC中, BC= 2ABC=6, BE=12BC=3,在 Rt BDE中, BD= 210ED.题八: 3.详解: CD是 O的直径, AB CD, AE=BE, ACB, D,故(1
19、),(2),(3)正确; E不一定是 OD的中点,即 OE不一定等于 DE,故(4)错误正确的有 3个题九: 10 cm; 6 cm.详解:过点 P的最长弦就是直径,52=10cm, 最短弦就是垂直于 OP的弦,AP= 2OA= 254=3cm,弦 AB=2AP=23=6cm题十: 8 2;12.详解:如图, OA=6cm, OP=2cm,由勾股定理得, AP=4 2cm, AB=8 2cm,过 P的最短的弦长等于 8 2cm.7题十一: 2 6.详解:过点 O作 OF CD,连接 OD, AE=1cm, EB=5cm, AB=AE+EB=1+5=6cm, OA=OD=3cm, OE=OA-A
20、E=3-1=2cm,在 Rt OEF中 DEB=60, OE=2cm, OF=OEsin DEB=2 32= cm,在 Rt ODF中,DF= 2ODF= 2= 6cm, OF CD, CD=2DF=2 6=2 cm题十二: 1;4 2详解:(1) BO= ( AE+BE)= 12(1+5)=3, OE=3-1=2,在 Rt EFO中, OEF=30 OF=1,即点 O到 CD的距离为 1;(2)连接 OD,如图,在 Rt DFO中,OD=3, DF= 2DF=2 , OF CD, CD=2DF=4 . CD的长为 4 281第 15 讲 弧、弦及圆心角的关系题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1、A.等弦所对的弧相等 B.等弧所对的弦相等C.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D.弦相等所对的圆心角相等题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共有 个.(1)如果圆心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弦一定相等(2)弦的中垂线一定是这条弦所在圆的对称轴(3)平分弦的直径一定垂直于这条弦(4)两条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全等题三: 如图所示, M, N 分别是 O 的弦 AB, CD 的中点,且 AB=CD,那么 OM 是否等于 ON?题四: 已知 AB 交圆 O 于 C、 D,且 AC BD.你认为 OA OB 吗?为什么?2第 15 讲 弧、弦及圆心角的关系题一: B.详解:据弧、弦、圆心角的关系知:等弦所对的弧不一定相
22、等,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因缺少等圆或同圆的条件,所以也不对;弦相等所对的圆 心角相等也缺少等圆或同圆的条件,弦所对的弧也不一定是同弧,所以不正确;等弧所对的弦相等是成立的.题二: 1.详解:(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故本选项错误;(2)根据垂径定理推出弦的中垂线是这条弦所在圆的对称轴,故本选项正确;(3)平分弦(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故本选项错误;(4)如果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不全等,故本选项错误;正确的有 1 个题三: OM=ON详解: M, N 分别为弦 AB, CD 的中点,由圆的对称性可知 OM AB, ON CD又 AB=
23、CD,所以 OM=ON题四: OA=OB.详解:过点 O 作 ECD于 EAB1第 16 讲 圆心角的应用题一: 圆 O 内一点 P 到圆 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是 10,最小距离是 2,求此圆的半径是多少?题二: 圆 O 所在平面上且在圆外有一点 P 到圆 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是 10,最小距离是 2,求此圆的半径是多少?题三: 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 中,以 A 为圆心, AB 为半径的圆分别交 AD、 BC 于 F、 G,延长 BA交圆于 E求证: AFG题四: 如图,在 ABC 中, ACB=90, B=36,以 C 为圆心, CA 为半径的圆交 AB 于点 D,交 BC 于点 E求
24、 AD、 的度数题五: 已知:如图, AB 是 O 的弦,半径 OC、 OD 分别交 AB 于点 E、 F,且 AE=BF求证:OE=OF题六: 已知:如图, OA、 OB 为 O 的半径, C、 D 分别为 OA、 OB 的中点,求证: AD=BC 2第 16 讲 圆心角的应用题一: 6.详解:点 P 为圆 O 内一点,过点 P 作圆 O 的直径,分别交圆 O 于 A、 B 两点,由题意可得 P 到圆 O 最大距离为 10,最小距离为 2,则 AP=2, BP=10,所以圆 O 的半径为210=6.题二: 4.详解:当点 P 在圆外时,作直线 OP,分别交圆 O 于 A、 B,由题可得 P
25、到圆 O 最大距离为10,最小距离为 2,则 BP=10, AP=2,所以圆 O 的半径 102=4. 题三: 答案见详解.详解:连接 AG A 为圆心, AB=AG, ABG= AGB, 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D BC, AGB= DAG, EAD= ABG, DAG= EAD, AEFG题四: 72,18详解:连接 CD, ABC 是直角三角形, B=36, A=90-36=54, AC=DC, ADC= A=54, ACD=180- A- ADC=180-54-54=72, BCD= ACB- ACD=90-72=18,3 ACD、 BCD 分别是 ADE、所对的圆心角,
26、ADE、 的度数分别为 72,18题五: 答案见详解详解:连接 OA, OB, OA=OB, A= B又 AE=BF, OAE OBF OE=OF题六: 答案见详解详解: OA、 OB 为 O 的半径, OA=OB,又 C、 D 分别为 OA、 OB 的中点, OD=OC,在 AOD 与 BOC 中, OA=OB, AOD= BOC, OD=OC, AOD BOC( SAS) AD=BC1第 17讲 圆周角题一: 顶点在_ _,并且两边_的角叫做圆周角.题二: 如图, A、 B、 C、 D是 O上的四点找出图中相等的圆周角. 题三: 如图, AOB是 O的圆心角, AOB=80,则弧 AB所对
27、圆周角 ACB的度数是( )A30 B40 C 50 D80题四: 已知:如图, AB, BC, AC是 O的三条弦, OBC50,则 A( )A.25 B.40 C.80 D.100题五: 如图,已知 OCB=20,则 A= 度题六: 如图,若 AB为 O的直径, CD是 O的弦, ABD=55,则 BCD的度数为( )A、35 B、45 C、55 D、75 23第 17讲 圆周角题一: 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和圆相交.详解:注意两点: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和圆相交.题二: BAC= BDC, ABD= ACD.详解:根据圆周角的性质判断,相等的圆周角为 BAC= BDC, ABD= ACD题三
28、: B.详解:根据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所以由 AOB=80得 ACB=40.题四: B.详解:因为 OBC50,所以 OCB50,可求 BOC80,则 A40.题五: 70.详解:因为 OCB20,所以 OBC20,可求 BOC140,则 A70.题六: A详解:连接 AD, AB为 O的直径, ADB=90, ABD=55, BAD=35, BCD=35.1第 18 讲 圆周角的应用题一: 请用直尺和圆规画出所在的圆的圆心题二: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无法确定题三: 如图,圆心角 AOB=100,则圆周角 ACB= 度题四: 如图,在 O
29、中,圆心角 AOB=48,则圆周角 ACB 的度数是 .题五: 如图, CD 为 O 的直径,且 CD弦 AB, AOD=60,则 CDB= 度题六: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弦 CD AB, AOD=132,则 B= .2第 18 讲 圆周角的应用题一: 点 O 就是所求的圆心详解:根据弦的垂直平分线都经过圆心来作先连接 AB,作 AB 的垂直平分线 MN,交弧于C,连接 BC,作 BC 的垂直平分线 EF, MN 与 EF 相交于 O,点 O 就是所求的圆心题二: B详解:根据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题三: 130.详解:在优弧 AB 上取点 D(不
30、与 A、 B 重合),连接 AD、 BD; 则 ADB= 12 AOB= 100=50;四边形 ADBC 内接于 O, ACB=180 ADB=18050=130题四: 24详解:根据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得 ACB= 12 AOB=24题五: 60.详解: AOD=60, B= 12 AOD=30, CD 为 O 的直径,且 CD弦 AB, CDB=90 B=60题六: 24.详解: CD AB, AOC= OCD, OD=OC, D= OCD, D= OCD= AOC,设 AOC=x, COD=y, AOD= AOC+ COD=132, D+ OCD+ COD=180
31、, x+y=132,2 x+y=180,解得: x=48 , y=84,3 AOC=48, B= 12 AOC=24故答案为:241第 19 讲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题一: O 的半径是 6cm,点 A 到圆心 O 的距离是 3.6cm,则点 A 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题二: 在平面内, O 的半径为 5cm,点 P 到圆心 O 的距离为 3cm,则点 P 与 O 的位置关系是 .题三: O 的半径为 5cm,点 P 与圆心 O 的距离为 4cm,则点 P 和 O 的位置关系为 .题四: 一点 P 到圆心 O 的距离为 3cm, O 的半径也为 3cm,则 P 与 O 的位置关系是 .题五: 如图,矩
32、形 ABCD 中, AB=4, AD=3,以 A 为圆心, r 为半径作 A,使得点 D 在圆内,点 C在圆外,则半径 r 的取值范围是 . 题六: 已知,在矩形 ABCD 中, AB=3, AD=4,以点 A 为圆心, r 为半径画圆,矩形的四个顶点恰好有 1 个在 A 外,则半径 r 的范围是 .题七: 在 ABC 中, ACB=90, AC=2cm, BC=4cm, CM 是中线,以 C 为圆心,以 5cm 长为半径画圆,则点 M 与 C 的位置关系是 题八: 在 ABC 中, C=90, AC=BC=4cm, D 是 AB 的中点,以 C 为圆心,4cm 长为半径作圆,则 A, B,
33、C, D 四点中,在圆内的有 个.题九: 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 1m 长的导火索来引爆炸药,导火索的燃烧速度为 0.5cm/s,引爆员点着导火索后,至少以每秒多少 m 的速度才能跑到 600m 以外(包括 600m)的安全区域?题十: 用炸药进行工程爆破作业,如果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每秒 0.5cm,人跑开的速度是每秒4m,为了使点燃导火索的人在爆炸前跑到 120m 以外(包括 120m)的安全地区,导火索的长度至少应取多少 cm? 2第 19 讲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题一: 点 A 在圆内详解:圆的半径是 6cm,点 A 到圆心的距离是 3.6cm,小于圆的半径,点 A 在圆内题二: 点 P 在圆
34、内详解:点 P 到圆心 O 的距离为 3cm, d=3, r=5,则 d r;故点 P 在圆内题三: 点 P 在圆内详解: O 的半径为 5cm,点 P 与圆心 O 的距离为 4cm,5cm4cm,点 P 在圆内题四: 点 P 在圆上.详解:由于 OP=3cm,且 O 为圆心,而半径为 3cm,所以 P 与 O 的位置关系是:点 P 在圆上.题五: 3 r5详解:矩形 ABCD 中, AB=4, AD=3, AC=5,以 A 为圆心, r 为半径作 A,使得点 D 在圆内,点 C 在圆外,半径 r 的取值范围是:3 r5题六: 3 r5.详解:由题意可知, r 必须大于或等于 AD,且小于 A
35、C,而 AD=4,AC= 234=5,所以 3 r5题七: M 在 C 上.详解: ACB=90, AC=2cm, BC=4cm, AB= 24= , CM 是中线, CM= 1AB= 5点 M 在 C 上题八: 2.详解:以 C 为圆心,4 cm 长为半径作圆, C=90, AC=BC=4cm,则 A、 B 到圆心 C 的距离等于半径,点 A、 B 在圆上;又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 D 是 AB 的中点, AC=BC=4cm,则 AB= 24, CD= 1AB=2 4点 D 在 C 内,那么在圆内只有点 C 和点 D 两个点3题九: 至少以每秒 3m 的速度才能跑到 600m 以外.详解
36、:设以每秒 xm 的速度能跑到 600m 以外(包括 600m)的安全区域0.5cm/s=0.005m/s,依题意可得: 10.5x600,解得 x3,引爆员点着导火索后,至少以每秒 3m 的速度才能跑到 600m 以外(包括 600m)的安全区域题十: 15.详解:设导火索的长度至少应取 x cm,由题意得 0.5x4120,解得 x15答:导火索的长度至少应取 15cm1第 1讲 一元二次方程题一: 题面:下列方程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x2+3=0 B x2=3C (x+3)2=(x 3)2 D( x+4)(x 2)=x2题二: 题面: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二次方程是( )A 2x2+
37、y=0 B 3x2=0 C(2 x1)2=(x 1)(4x5) D a(a 3)=0题三: 题面:将方程(4 x)2=6x 24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_,其中二次项系数为_,一次项系数为_,常数项为_题四: 题面:一元二次方程(1+3 x)(x3)=2 x2+1化为一般形式为_,二次项系数为_,一次项系数为_,常数项为_题五: 题面:若 方 程 1()40m是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 求 m 的 值 题六: 题面:关 于 x 的 方 程 2()31ax是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 求 a 的 值 题七: 题面:关于 x的方程( 2m 6)x2+5x+m2 3m+2=0是 一元二次方
38、 程 ,则 m_题八: 题面:若方程( m 1)x2+ x=1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m 的取值范围是_题九: 题面:已知关于 x的方程( a5) x2+bx+5=0,试探索:(1)当 a和 b满足什么关系时,该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当 a和 b满足什么关系时,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题十: 题面:已知关于 x的方程( m n)x2+mx+n=0试探索:(1)当 m和 n满足什么关系时,该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当 m和 n满足什么关系时,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2第 1讲 一元二次方程题一: C详解:A 方 程 中 含 有 无 理 式 , 不 是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B 方
39、 程 中 分 母 含 有 分 式 , 不 是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C 方 程 整 理 得 ( 21)x2+(6 +6)x+9 29=0, 是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D 方 程 整 理 得 x2+2x 8=x2, 即 2x 8=0, 不 是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故 选 C题二: D详解:A 2x2+y=0 中 含 有 两 个 未 知 数 , 故 错 误 ;B 3x2=0 不 是 整 式 方 程 , 故 错 误 ;C 方 程 整 理 得 5x 4=0 是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 故 错 误 ;D 方 程 整 理 得 a2 3a=0是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 故 正 确 故 选
40、 D题三: x214x+40=0, 1, 14, 40详解:去 括 号 得 16 8x+x2=6x 24,移 项 、 合 并 得 x2 14x+40=0, 二 次 项 系 数 为 1, 一 次 项 系 数 为 14, 常 数 项 为 40题四: x28x 4=0, 1, 8, 4详解:去 括 号 得 , x 3+3x2 9x=2x2+1, 移 项 得 , x28x 4=0, 二 次 项 系 数 为 1, 一 次 项 系 数 为 8, 常 数 项 为 4题五: 详解:方 程 1()240mx一 般 形 式 是 1()240mx,1()是 二 次 项 , 则 m 1 0, |m|+1=2, 得 m
41、=题六: 2详解:由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的 定 义 可 知 20a, 解 得 a=2题七: 3详解:由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的 定 义 可 知 2m 6 0, 解 得 m 3题八: 0m且 m 1详解:根据题意得: 0,解得 且 m 13题九: 见详解详解:关于 x的方程( a5) x2+bx+5=0中,(1)当 a5=0 , b0,即 a=5, b0 时,此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当 a50 ,即 a5 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题十: 见详解详解:(1)根据题意得: 0mn,解得: m=n0;(2)根据题意得: m n0,解得: m n1第 20 讲 确定圆的条件题一: 判断:钝
42、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题二: 三角形外心具有的性质是( ).A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B到三边距离相等C外心必在三角形外D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题三: 可以作圆,且只可以作一个圆的条件是 ( )A已知圆心 B已知半径C过三个已知点 D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题四: 两直角边分别为 15 和 20 的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 ( ).A12.5 B25 C20 D102第 20 讲 确定圆的条件题一: 正确.详解: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斜边上;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故本题正确.题二: A.详解:三 角形外心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所以选
43、A.题三: D.详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是确定圆的条件,故本题选 D.题四: A.详解:已知两直角边分 别为 15 和 20,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斜边的长为 25,可以求得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 12.5.1第 21 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题一: 如果圆的半径等于 10 厘米,直线 l 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是 厘米如果圆的直径等于 10 厘米,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是 5 厘米,直线 l 和圆的位置关系是 题三: 在 Rt ABC 中, C=90, AC=6cm,则以 A 为圆心 6cm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 BC 的位置关系是 题四: 如图所示, ABC 中
44、, AB=AC=5, BC=8,以 A 为圆心,3cm 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 BC 的关系是 2第 21 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题一: 10.详解:直线 l 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圆相切, d=r,圆的半径等于 10 厘米,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是 10 厘米题二: 相切详解:圆的半径是 5,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是 5,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5,直线和圆相切题三: 相切.详解: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得:点 A 到直线 BC 的距离= AC, AC=6cm,圆的半径=6cm,以 A 为圆心 6cm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 BC 相切题四: 相切详解:作 AD BC 于 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
45、一,得 BD=4;再根据勾股定理得 AD=3,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则直线和圆相切1第 22 讲 切线的判定定理题一: 利用反例证明命题“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一定是这个圆的切线”是假命题,反例: .题二: 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与圆有公共点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过圆直径的端点,垂直于此直径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题三: 已知:如图, O 是 ABC 的外接圆,且 AB=AC,过点 A 作直线 PA BC求证: PA 是 O 的切线题四: 如图,延长 O 的半径 OC 到 A,使 CA=OC,再作弦 BC=OC求证
46、:直线 AB 是 O 的切线题五: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延长 AB 至点 C,过点 C 作 O 的切线 CD,切点为 D,连接AD、 BD,过圆心 O 作 AD 的垂线交 CD 于点 P求证:直线 PA 是 O 的切线题六: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点 P 是 AB 延长线上一点, PD 是 O 的切线,切点为点 D,连接OD,点 C 是 O 上一点,且 PC=PD求证:直线 PC 是 O 的切线;2第 22 讲 切线的判定定理题一: 圆 O 的半径 OA=5, OB=3,过点 B 的直线 a 与圆 O 的半径 OA 垂直,但直线 a 不是圆 O 的切线.详解:如图,圆 O 的
47、半径 OA=5, OB=3,过点 B 的直线 a 与圆 O 的半径 OA 垂直,但直线 a不是圆 O 的切线(只要不经过半径端点,即是反例 )题二: .详解:中,与圆有两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割线,故错误;中,应经过此半径的外端,故错误;中,根据切线的判定方法,正确;中,根据切线的判定方法,正确题三: 见详解详解:连接 OA,交 BC 于点 D, AB=AC, ABC, OA BC, BDA=90, PA BC, PAO= BDA=90, PA 是 O 的切线题四: 见详解详解:连 OB, BC=OC, CA=OC, BC 为 OBA 的中线,且 BC=12OA, OBA 为直角三角形,即 OB BA所以直线 AB 是 O 的切线题五: 见详解详解:连接 OD,则 OD PC, OA=OD, OP AD, OAD= ODA, AP=PD, PAD= PDA, OAP= ODP=90, OA AP,直线 PA 是 O 的切线.3题六: 见详解详解:如图所示,连接 OC, OC=OD, PD=PC, OP=OP, OCP ODP, OCP= ODP,又 DP 是切线, ODP=90, OCP=90,即 PC 是 O 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