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三生物试题 命题教师: 宋晓昆 校对: 徐东强第 I 卷(选择题,共 52 题,每题 1-39 题每题 1 分,40-52 每题 2 分共 65 分1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膜蛋白具有催化作用 B水可以通过膜蛋白的协助进行跨膜运输 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可以发生改变 D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对称的2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合成的 ATP 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 ATP 来源于呼吸作用 C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各个阶段中都能形成 ATP D机体在运动时消耗 ATP,睡眠时则不消耗 ATP3某同学为
2、了验证酶的相关特性及其作用底物情况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一,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 1 混合,可得到中间产物乙;实验二,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 1 和酶 2 混合,可得到小分子物质丙;实验三,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 2 混合,不能得到中间产物乙及小分子物质丙下列相关推理,错误的是( )A酶 2 的作用底物很可能是中间产物乙 B小分子丙可能是大分子物质甲的基本组成单位 C由实验一和实验三可得出酶 1 具有专一性 D由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不能得出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B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C在
3、暗反应阶段, C3 可被H还原为 C5 和糖类 D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所有的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 B丙酮酸分解生成 CO2 的过程可在生物膜上进行 C淀粉、蛋白质和核酸都具有生物特异性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C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D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
4、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进行预实验高三生物第 1 页(共 12 页)7下列关于人体中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起信息传递作用,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B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有五种核苷酸,其碱基排列顺序携带着遗传信息 C人体细胞中的淀粉水解后变成葡萄糖,可为细胞呼吸提供底物 D饮食中过多的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8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自噬体的膜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 B溶酶体所参与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 C图中的水解酶是在自噬溶酶体中合成的 D图中溶酶
5、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9下列有关酵母菌、蓝藻、小球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都以 DNA 作为细胞的遗传物质 C都只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 D都能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10将同一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成两组相同的临时装片,分别浸润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种溶液的浓度大于甲种溶液的浓度B26min 乙释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C甲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在 2min 后开始进入细胞D甲溶液中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相等11下列有关某二倍体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有丝分裂
6、会出现姐妹单体的分离B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会观察到同源染色体C各种细胞分裂过程的细胞周期相同D只有无丝分裂不存在细胞核的解体12如图是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4 个核 DNA 分子 B该细胞中正发生着同源染色体分离高三生物第 2 页(共 12 页)C该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 AB 或 Ab D该细胞的产生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13家兔睾丸中有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细胞分裂前都进行 DNA 分子的复制B每个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都进行联会C每个细胞分裂时姐妹染
7、色单体都分离 D每个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中都含性染色体14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有关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C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15下列各组实验结果将出现性状分离的是( )ABB BB BBB Bb CBb Bb Dbbbb16下列关于人体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B人的睾丸中既可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也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C每个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
8、都进行联会且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有丝分裂前期的染色体组数目和核 DNA 分子数目完全相同17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不出现纺锤体B细胞每次分裂前都会进行核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精原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染色体数不会大于核 DNA 数 D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只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18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天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发现,生菜种子能够萌发并发育成具有根、茎、叶的幼苗。这说明在太空生菜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能发生( )A受精
9、作用 B细胞分化 C减数分裂 D性状分离 19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该细胞含有 3 个四分体, 6 条染色体,12 个 DNA 分子高三生物第 3 页(共 12 页)C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aBX、aBX A、AbY 、bY20下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 DNA 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 与 FG
10、 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D 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 Y 染色体 CEF 所对应的时间段,DNA 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BD 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 21如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精巢内某细胞中染色体及部分基因组成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B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C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2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 A 突变为 a 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有 3 种类型2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同源染色体联会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着丝粒分裂为二 D染色体
11、交叉互换23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 AaBb,如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含有 4 条染色单体、2 个染色体组 B该细胞发生过染色体结构变异,此细胞经分裂后形成 4种精子或 1 种卵细胞C等位基因 A 与 a 的分离既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差错,减数分裂结束后可能产生基因型为 AABb 的子细胞 24如图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为 2n)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个细胞 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三生物第 4 页(共 12 页)A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
12、着丝点分裂 B丙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 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丙戊过程中 D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2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发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 B细胞核中的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通过显微镜对杂交后代花粉的形态或显色反应的观察,可验证遗传定律 D选取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亲本杂交,不一定能判断显隐性26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杂交 亲本 后代杂交 A 灰色 灰色 灰色杂交
13、 B 黄色 黄色 黄色、 灰色杂交 C 灰色 黄色 黄色、 灰色A杂交 A 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B由杂交 B 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C杂交 B 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27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 X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雌果蝇与亲本中雄果蝇交配,理论上子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 )A3 :1 B5:3 C7:1 D13:32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 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 为白化病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
14、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高三生物第 5 页(共 12 页)A BC D29某植物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 B 和 E 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 E 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 E,植物表现为败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为败育的个体基因型有 3 种 BBbEe 个体自花传粉,子代表现为野生型:双雌蕊:败育=9:3:4C BBEE 和 bbEE 杂交,F 1 自交得到的 F2 代中可育个体占DBBEE 和 bbEE 杂交,F 1 连续自交得到的 F4 代中 b 的
15、基因频率为 50% 30某果蝇的长翅、小翅和残翅分别受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E、E 1、E 2 控制,且具有完全显性关系。小翅雌蝇和纯合残翅雄蝇交配,子一代表现为小翅和长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 对 E1 为显性,E 1 对 E2 为显性BE 、E 1、E 2 在遗传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E1E、E 2E2 D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 5 种31现有甲、乙两种类型的豌豆各若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甲、甲 x 乙都可用于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B若甲品种连续自交,A 的基因频率将会不断升高C乙品种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 AaBbDd 个体占D乙细胞中等位基因 B、b
16、 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32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和眼睛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 A 和隐性基因 a 控制,但是显性基因 A 的外显率为 75%,即具有 A 基因的高三生物第 6 页(共 12 页)个体只有 75% 是小眼睛,其余 25% 的个体眼睛正常现将一对果蝇杂交,F 1 小眼睛:正常眼睛=9: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比例说明眼睛大小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表现型都为小眼睛 C只考虑控制眼睛大小的基因,F1 正常眼睛个体都是纯合子DF 1 自由交配,获得的 F2 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比例仍然是 9:7 33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 ”过程的是(
17、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B由 F2 出现 3:1 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 F1 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 F2 中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 1:2:1 D若 F1 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 1:134棉铃虫是严重危害锦花的一种害虫,科研工作者发现了毒蛋白基因 B 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D,两种基因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现将 B 和 D 基因同时导入锦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一抗虫棉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 A 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 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AaBD 植株自交得到 F(
18、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交叉互换) 下1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 F1 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则 B、D 基因与 A 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若 F1 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比例为 ,则 F 1 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 AB、AD、aB、aDC若 F1 表现型比例为 9:3:3: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若 F1 中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则 F1 配子的基因型为 A 和 aBD35辣椒抗病(B)对不抗病( b)为显性,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正常花粉。现将基因型为 Bb 的辣椒植株自由交配两代获得 F2F 2 中抗病与不抗病植
19、株的比例和花粉正常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分别为( )A3 :1 6:1 B2: 1 5:1 C3:2 7:1 D1:1 3:136孟德尔利用高茎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因此实验过程中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B.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 F2 出现 3:1 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 C.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证明了分离定律真实可靠D若让 F2 中的高茎豌豆自交,理论上子代中矮茎植株约占37家蚕结黄茧和白茧由一对等位基因 Y、y 控制,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 I、i 影响。当基因 I 存在时,基因 Y 的作用不能显现出来。现有下面两组杂交实验,下
20、列分析错误的是( )高三生物第 7 页(共 12 页)A基因 Y 与基因 I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实验二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 YYIiYyIi C若实验一的 F2 中结黄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子占D若实验一的 F1 与 F2 中结白茧杂合子杂交,理论上后代结白茧家蚕中纯合子占38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 1 条 1 号染色体) ,减数分裂时 1 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 AAa)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B该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含 2 个 A 基因的细胞应为减后期C三体豌豆植株
21、自交,产生基因型为 AAa 代的概率为D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 a 配子的比例为39已知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AA 和 Aa) 、白色( aa)两种现有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组成的种群,该种群的个体连续自交 2 代,得 F 2,如不考虑自然选择的作用,则下列关于 F 2 的描述,错误的是( )AAA 个体占 BAa 个体占C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不同 D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40某自花传粉的植物花瓣中红色是经过多步化学反应生成的,其中所有的中间产物都是白色,三个开白花的纯种品系(白 1、白 2 和白 3) ,相互杂交后,所得后代中花色的比例如下表:杂交组 杂交 F1 F2一 白 1白 2 全
22、部红色 9 红:7 白二 白 2白 3 全部红色 9 红:7 白三 白 1白 3 全部红色 9 红:7 白高三生物第 8 页(共 12 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表中数据说明,该植物花的颜色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所决定 BF 1 植株中,有些产生两种配子,有些产生四种配子 C由杂交组一得到的 F1 代和纯白 3 植株杂交,所得后代都是白色D如果将杂交组合一和杂交组合三中所得到的 F1 代进行杂交, 的后代将开白花41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有同等机会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在一块农田里间行种植数量相等的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玉米,收获的子代玉米中该显性性状与隐性性
23、状的比例约为( )A1 :1 B1:3 C5 :8 D7:9 4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之间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必须自由组合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C F2 的 3:1 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检测 F1 的基因型只能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43检测发现基因型为 XbYD 的某男性睾丸中有三种细胞:甲细胞既有 b 基因又有 D 基因,乙细胞只有 b 基因,丙细胞只有 D 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此人的 b 基因只能来自于外祖母,D 基因只能来自祖父 B甲细胞可能含有 92 条染色体,4 个染色体组C甲细胞既有 b 基因又
24、有 D 基因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乙、丙细胞不可能含有染色单体44下列遗传学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B伴性遗传: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C显性性状: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45摩尔根的学生穆勒在培养果蝇时得到了黏胶眼和展翅两种品系果蝇黏胶眼基因(G)和展翅(D)均为号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G 或 D 纯合时有致死效应请问以下哪种方法最适合长期保留这两种果蝇品系( )A分别寻找黏胶眼的純合品系和展翅的純合品系并独立繁殖保留 B分别寻找黏
25、胶眼的杂合品系和展翅的杂合品系并独立繁殖保留 C选择既非黏胶眼又非展翅的隐性純合品系,与黏胶眼杂合品系和展翅杂合品系分别杂交并保留D寻找既为黏胶眼又为展翅且两个显性基因不在同一条号染色体上的品系相互杂交并保留 46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单倍体,而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二倍体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 F1,在 F1 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 F2 中,雄蜂的基因型共有 AB、Ab、aB 、ab 4 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 AaBb、 Aabb、 aaBb、aabb4 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高三生物第 9 页(共 12 页)AaabbAB BAaBbAb CAabb aB DAABBab47关于
26、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A 实验材料好,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且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B由现象及本质,通过观察 Fl 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来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C从简单到复杂,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进行多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D研究方法科学,先提出假说解释现象,再通过演绎推理和测交实验验证假说48如图为某植物形成配子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其中能够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的时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9豌豆种子的种皮黄色( A)对绿色(a)为显性。圆粒(B)对皱粒(b)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互不影响,基因组成为 ab 的花粉致死,现有
27、基因型为 AaBb 的豌豆植株若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取一植株自交能得到的种子黄色比绿色为 4:1 B选取一植株自交,其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所占比例为四分之一 C若选取两株植株进行杂交,子代最多可有 6 种基因型 D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存在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50豌豆荚未成熟时有绿色和黄色,绿色对黄色为完全显性,其形状有饱满与不饱满,饱满对不饱满完全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自然状态下的绿色不饱满品种与黄色饱满品种杂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其 F1 与黄色不饱满品种杂交,属于演绎过程 BF 2 出现 9:3:3 :1 的性状分离比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为了确定两对等位基因的位
28、置,科学家所用方法之一是荧光标记法 D为了快速获取纯种绿色饱满品种,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51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 2 的表现型比例为 3:1 BF 1 产生配子的比例为 1:1C F2 基因型的比例为 1:2:1 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 1:152 “母性效应” 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 ”,遗传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三生物第
29、 10 页(共 12 页)A与螺壳旋转方向有关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B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和表现为右旋的个体其基因型都是 3 种 C将图示中 F2 个体进行自交,其后代螺壳都将表现为右旋 D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53 (8 分)图甲是采用黑、白瓶法(黑瓶不透光) ,分别测定某池塘夏季白天不同深度水层每小时的平均氧浓度变化曲线,纵轴表示水池深度(假定不同深度的水温不变) ,横轴表示瓶中 O2 的变化量(g/m 2h) ;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黑瓶中的水藻及水深 4m 时白瓶中的水藻都不能进行光合作
30、用,此时水藻产生ATP 的结构有 。( 2)白瓶在水深 3m 时, O2 的变化量为 0,表明在此深度时,水藻的光合速率 (填大于、等于、小于)呼吸速率,若将白瓶水藻从 3m 处移到 2m 处,则短时间内水藻细胞中 C 3 的含量将 。(3)若图乙实验中将试管向右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54 (8 分)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基因 A 控制红色素合成(AA 和 Aa 的效应相同) ,基因 B 为修饰基因,BB 使红色素完全消失, Bb 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高三生物第 11
31、页(共 12 页)(1)这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2)让第 1 组 F 2 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第 2 组 F 2 中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 ,F 2 中的红花个体与粉红花个体杂交,后代开白花的个体占 。55 (9 分)己知果蝇(2n=8)的灰身与黑身、有眼与无眼、细眼与粗眼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中灰身为显性,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细眼为显性,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有眼与无眼基因的显隐性及所在的染色体未知(号染色体为性染色体) 。现有三个纯合品系:黑身有眼细眼、灰身有眼粗眼、灰身无眼。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交叉互换,选择、组合进行正反交,分别得到 F1 和 F2,组合的 F2 表现型的比例为 9:3:3:1 ,组合的 F2 表现型的比例 9:3:4。( 1)根据实验结果可确定有眼与无眼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号染色体上(2)根据 F 2 的表现型可确定 (“有眼” 、 “无眼”)为显性性状,原因是 。高三生物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