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工作调研报告农村工作调研报告是小编为大家精心编辑的,欢迎阅读借鉴。更多内容尽在聘才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当前,县(区)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十二五”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县(区)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县(区)现有涉农办事处个,共个村委个
2、村民小组,农户数户,农业人口人,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占土地总面%,活立木总蓄积立方米。辖区内有座水库,蔬菜基地个,超级稻高产示范基地个,间套种示范基地个,香蕉防风栽培技术示范基地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近年来,县(区)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
3、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如年粮食产量吨,种植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元。以、等为主的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亩。其中村委现有常年蔬菜基地个,主要种植叶菜类蔬菜,面积多亩,年产量多吨,年产值约万元。蔬菜种植以、等瓜类为主,面积亩,年产量吨,年产值万元;现有大棚亩,年产量万斤,年产值万元。村辖区有独立成园的果园,园内种植亩、亩,计划种植亩,果园特色明显。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群众广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菜种植,种植面积亩,年总产达吨,年产值多万元。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
4、,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多人的就业问题。年引进水稻新品种“超级稻、”等优良品种在村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亩。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试点乡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
5、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县(区)”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县(区)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我县(区)重点抓示范基地建设与特色花卉培育,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产业成为全县(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县(区)名贵种植面积已达多亩,其中近亩,连片种植的亩。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
6、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上年上级下达给我县(区)第批基础设施财政扶贫资金万元,新建村路硬化屯路条公里;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机动资金)万元,维修村路项目公里,今年,申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万元,用于新建村硬化屯路公里。6、农民科技培训扎实有效。结合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引进一批优良品种,示范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创建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训一批科技示范户,总结一批先进典型”的总体思路,抽调技术部门专业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一是狠抓农业技术培训。围绕三大特色产业,细化完善培训内容,广泛开展科技宣讲,全面普及立体种植、节水灌溉、土壤改良及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品种
7、改良、设施精养等实用技术。二是突出移民管理教育。在提高移民素质、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狠下功夫,广泛开展政策法律宣传和农业技术培训,引导移民认识自身差距和不足,在抓好常规性耕作制度、种植方式培训指导的基础上,引导移民采取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造耕地土壤属性,提高土地生产质量和产出效益。三是强化劳务技能培训。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广大农民的务工创收能力。坚持就近就地与向外输转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我县(区)农村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分之,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
8、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差距,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2、市场因素。现有的县(区)内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
9、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4、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5、客观因素。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
10、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等大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等为主的,因地制宜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扩种高效经济作物和开发绿色农产品,持续带动农民增收。2、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人、财、物方面逐步加大对西甜瓜、花卉、设施蔬菜基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信息流通渠道,逐步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监控、资源共享、产品交易等工作,推动农业萌生新的亮点、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以、为主
11、的强势品牌。3、抓好节水示范工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以水定产业、量水促发展的原则,在抓好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以高效设施农业为支撑,大力推广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全膜覆盖为主的农田节水技术,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有机结合,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特色优势作物、优质林果等节水设施农业,不断提升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农业节水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按照项目做支撑、政策做保障、产业做龙头、基础做铺垫的要求,采取适当集中、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模式,集中财力物力扶贫攻坚,把覆盖移民乡村、增加移民收入的产业开发和区域性特色产业
12、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带动,推进移民乡村土地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5、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全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创新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统筹投入、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模式,加大农业和农村资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的居民点改造精品亮点。实现农村人口向集镇、城镇的逐步转移。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扩大“订单农业”面积,提高农民应对市场风险能力。6、强化务工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大力推进人才强农、科技兴农战略,多渠道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阳光
13、工程” ,强化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全面开展绿色证书、专业技术和乡土人才等培训和开发,着力培育科技种养业能手、产业带头人和大场大户。一是整合县(区)内技术力量和培训场所,系统开展村组干部、专业合作社、大场大户及种养能手培训,真正把村组干部培训成科技能人和“土专家” 。二是狠抓移民管理、教育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类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促使移民牢固树立加快生产发展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移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三是树立劳务品牌意识,按照“短期务工促增收,常年务工促就业”的思路,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培训, 。7、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
14、改革作为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大场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三是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
15、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按照省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统一部署,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们*局派员对驻点张塝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村位于我县北部,是当地乡镇的一个城中村,距县城只有 45 公里。该村版图面积 4 平方公里,有 15 个自然塆村,9 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 1598 口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
16、440 名,耕地面积有亩,其水田面积亩,旱地面积亩,山林面积 1300 亩,其中有林面积 500 亩。村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靠务工收入,XX 年全村经济收入1600 万元,上年人均纯收入 2600 元。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目前还有负债 110 万元。1、党员基本情况:该村设有 1 个农村党支部,党员有43 名,流动党员 13 名,60 岁以上的 11 名,占 26%;高中及以上的 16 人,占 37%;困难党员 8 人,占 19%;致富无门的 5 人,占 %;致富带头人 24 人,占 56%。2、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 3 人,40岁以下的 1 人,占委员总数的 33%,高
17、中以上文化程度的 3人占 100%。正在接受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 5 名,培养两年以上的 2 人。3、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村级各项组织机构健全,按省委“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要求建立了规范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切实可行的各项工作制度,村里能做到按章理事、按程序办事。两委班子成员整体素质较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张塝村 XX 年粮食种植面积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 亩,中稻种植面积 亩,晚稻种植面积 亩,油菜种植面积 300亩,棉花种植面积亩,小麦种植面积 亩,玉米种植面积亩;农民应得粮食直补资金元,农资综合直补元,良种补贴资金元,自进驻张塝村,我们迅速进村入户
18、逐一走访农户,我们通过听、问、看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农户对粮食补贴资金发放程序很满意,没有发现截留、挪用、抵扣粮补资金现象,资金发放全部以“一折通”形式直达农户手中。1、该村 XX 年有困难户 118 户,涉及贫困人口 383 人,已落实农村五保待遇 7 户,保障人口 7 人 ,落实农村低保待遇 户,保障人口 99 人,落实优抚待遇 9 人,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 7 人,落实独生子女待遇 1 人。所涉资金全部以“一折通”按时直发农户。2、该村现有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 124 名,其中原迁移民 34 名,后续移民 90 名,按照国家政策原迁移民每年每人 600 元生活补贴均以“一折通”形式如数
19、发放到对象手中。3、通过调查该村民生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村支部村委会始终把关注民生、惠及民生、保障民生牢牢抓在手上,每落实一项民生政策他们都按规定程序不走样、落实政策不偏差来严格要求,村民心气顺、无怨言。1、该村属丘陵地貌,土地贫瘠,耕地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不足亩,大部分村民沿用的还是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主要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由于现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基本农田排灌困难,大面积农田面临“望天收” ,耕地利用率低,大面积农田只种一季稻,基本上是为了粮食自给。尽管国家有这么好的种粮补贴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依然不高,仍有东干渠以上不能排灌的基本农田处于抛荒状态。该村村民谈起种田还是
20、连连摇头,他们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种植 1 亩一季稻能收稻谷 900斤折款 900 元,需要投入良种 100 元,化肥农药 150 元,人工 500 元,水费 20 元共计 770 元。到农民手中所剩无几,因此还是有很多农民弃耕外出打工。座谈时他们强烈呼吁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管一管农村水利设施维修这一块。2、该村现有山林面积 1300 亩,大面积是荒山,林木覆盖率不足 30%,主要是松树,杉树。有少量樟树。当地村民对林业创收没有明确思路,谈起山林开发利用思想顽固,既不愿意利用用外资开发,也不愿意承包本村农户经营,他们害怕山林被承包经营村民烧柴成问题,抱着山林就是为了老百姓用材的思想,村民滥砍滥伐
21、现象比较严重也非常难于管理,所以该村山林很难发挥效益。3、该村现有果园三个,分别坐落在一组、六组、八组、约计面积 200 亩,因果园果树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栽植的,品种老化无钱改造升级不能产生效益,目前一组梨子园无人承包处于闲置状态,已发包出去的两个果园场收益低微。当地村民对果园场经营颇有微词热切盼望村级投入资金改造变成村级支柱产业。村里还有意杨经济林基地 1 个约计面积 100 亩,基地树木长势良好,这是该村今后的一笔财富,但后期必须加强管护严防人为破坏。该村现有劳动力资源 837 人,劳动年龄内 795 人,实际从业人员 780 人,其中在本地从业 340 人,外出从业人员 440 人,外出
22、人员中政府组织的 40 人;中介组织外出的20 人;企业招收的 80 人;农民自发外出的 300 人;外出人员中主要从事第二产业,年收入均在万元。该村为增加群众就业门路还大力进行招商引资,通过村支部、村委会不懈努力现已引进两家服装生产企业可安排就业人员 300 名,其中圣威狼服饰已成为村党员“双建双带”基地,该基地发挥了技术培训、安置就业的双重作用。该村实现了不出家门口就能就业。但是村民自主创业成效不明显,尽管群众创业热情高涨,但缺乏创业可行性项目和创业基金,他们急盼政府引导支持和给予资金扶持。当地群众反映该村近几年各项社会事业有所进步,主要是以下几方面成绩明显:1、村民住房条件大面积改善,全
23、村共有 395 户,已有%的农户住上了楼房。XX 年以前国家投入危房改造资金 35000元帮助村改造危房 6 户,使 6 户困难户住进新房。2、该村有 80%农户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其中有40%农户吃的是镇水厂统一供应的自来水。3、XX 年数字电视光纤就已拉通,全村 98%的村民看上了有线电视或数字电视。目前只是数字电视还没有实现整体平移,老百姓期望看上数字电视,但他们对收费偏高有异议。4、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该村就实现电话通村组,截止目前村有 92%的农户用上了固定电话或手机,村已建电信基站 1 座,联通基站 1 座,移动基站 1 座,全面实现通话信号全覆盖无盲区。5、全村有 14%的
24、村民步入信息高速路用上了互联网,学会了在网上查询信息、发布信息、网上购物。6、村里有 60%农户拥有摩托车;有 8 户购买了小汽车,大宗电器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7、全村有适龄少年儿童 256 名,得益于国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好政策全部在校上学,部分贫困生享受到了生活费补贴,连续 10 年实现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 100%;在校生巩固率%。群众对义务教育政策拍手叫好,只是对教育收费不规范小有意见,比如说学校推行的学生平安保险、学生奶征订、课辅读物征订、学生生活费等等没有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8、村民全部参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村里建了规范的医疗卫生室,免费为所有 60 岁以
25、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做到了定期免费跟踪服务,农民就医最远距离不到 1 千米。9、部分村民参与了社会养老保险,保险途径有社保、商业保险、还有部分农民工在外务工厂家给他们购买了养老保险。10、村里建起了远程教育基地、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和休闲活动场地,村民学有阵地、玩有场所。1、通过考察,张塝村近几年已投入资金 120 多万元修通通村水泥路千米,通组水泥路 3 千米,45%的村民出行比较方便,还有 55%的村民急盼修通通组水泥路,他们说:“有一脚好路不仅出行方便还可降低生产成本。 ”2、湾村大面积排水系统不畅,没有统一规划设计,时常引起邻里纠纷。3、村里渠道、塘堰基本处于停用状态, ,水利基础设施
26、老化,百姓不愿出义务工村里又无钱修善,村民对此意见比较大。4、村民保护环境意识不强,垃圾乱堆乱放,村里没有固定的垃圾存放点,村民厕所随处乱搭乱建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村里基层组织机构健全,各项社会管理比较有序,基本实现村民自治、民主管理。1、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较好,建村以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村里成立了护村队,设立了治安中心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上交;只要是发现矛盾纠纷苗头都能做到第一时间化解。2、村里还成立了计生协会,自动入会会员达到了 243名,计生协会在管理该村计生事务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XX 年该村目前无政策外生育,在计生协会的作用下,该村计生工作实现了自我管理
27、、自我服务。老百姓称之为计生协会是计生对象户的娘家。3、该村在重大事务上均能做到“三公开” ,特别是村级财务上透明度是相当高的,村有民主理财小组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工作定期接受审核,按期上墙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对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收集并把处理结果反馈当事人。另外,调查中我们看到村级党务政务公开栏上惠农补贴资金、农村五保低保、村级财务等均已上墙公布。据村民介绍该村在落实上级惠农政策上一律是由村民代表会说了算,代表会决议及时向村民公开。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农民真切享受到了国家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但也暴露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调研梳理群众反映有如下几个方面:1、基层组织建设还
28、需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也要加强,能力亟待提升。2、农村公益事业进展缓慢,甚至有些公益设施根本不能发挥作用,无人管也无人问,百姓出现了极端思想总认为现在所有建设都是国家出钱,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3、人员流动性大,计生工作难以开展。4、农民致富门路不宽,缺资金、缺技术依然是制约农民致富的瓶颈问题,虽然国家有支农信贷政策,但信贷手续繁杂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百姓信心。5、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孩子不能享受到良好教育,这一现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6、村级债务化解事关农村稳定,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不稳定因素的导火索。7、农民对国家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有一种只想索取不想履行义务的错误
29、思想,就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这么好的政策也难以推行。8、农村土地市场亟待规范,老百姓错误认为自个儿的承包土地想用来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卖就卖,想建房就建房,一度还有些地方出现顶风违建。9、农村弱势群体生活条件差,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逐年增多这一社会问题亟待关注。10、农村村民普遍文化程度偏低、村民大局观念不强,参政议政水平不高。以上是我们工作队一行通过进村入户调查的一些基本情况,由于我们调查工作不够深入有些情况还了解的不够彻底,我们认为针对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确保投入。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问题,还需要输血和造血并举。一方面要靠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还要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投入方面
30、,建议各级财政将村级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支出预算,同时,积极构建农村党建经费多元化投入格局,各级党委要将党费每年分别按照一定比例,配套用于基层党建。各单位和部门,在资金、物资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的帮扶力度。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发展的层次不高、水平低。越是这样,就越要转变观念,鼓劲加压,多方扶持,加快发展。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宣传媒介,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使各级党委、政府
31、统一思想认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和具体的政策措施,研究发展办法,努力开拓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二是要拓展发展空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拓宽思路,广辟集体经济增收的来源渠道,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树立多业并举、多产并进观念,充分开发利用资源,打优势仗,走特色路,探索出各具实力的村级经济发展路子。张塝村村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要道经济,积极搞好土地开发利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招商引资等项目。发展农业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三是要加强政策扶持,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起步难、深入发展难等问题,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和投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做好金融部门的协调工作,解决村集体经济无启动资金、无周转资金等困难;四是要优化服务。深入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定期送科技下乡,提供无偿服务,引导农村运用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技术含量,增强发展能力;要搞好经营性服务。结对帮扶单位应切实履行职责,帮助完善村级生产设施,选好发展思路,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