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羡林简介 篇一:季羡林的材料 学术任职 季羡林先生学术任职广泛,曾任中国外国文学会副会长(1978年)、中国南亚学会会长(1979年)、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声誉会长( 1980年)、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81年)、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1983年)、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1984年)、中国作家学会理事(1985 年)、中国比拟文学会声誉会长( 1985年)、中国亚非学会会长( 1990年)等。 简介 中文名: 国籍: 出生地: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季羡林 中国 山东临清 1911年8月6日 2009年7月11 日
2、 职业: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 作家 毕业院校: 代表作品: 清华大学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 故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场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本人看一下包,而本人那么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容许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奇地觉察,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本人看行李的老人。篇二:季羡林的生平经历及作品 季羡林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
3、)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幼时随马景恭识字。6岁,到济南,投靠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场学英文。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场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教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他说过“我之因而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教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生日 大家都以为季羡林的生日是8月6日,事实上是8月2日,由于一次偶尔 的笔误,改成了六日,让我少活四天算是我的生日,不过,这么多年来,他对本人生辰的讹误,听之任之,将错
4、就错,不置一词,也颇耐人寻味。 大学时代专科 1930年,19岁的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客”, 同学中还有胡乔木。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学期间,以成绩优良,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阻碍太 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完全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觉察”。 ”。因而,“非读梵文不行”。“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不断走到如今,而且还要走下去。”“命运同意我坚决了我的信念。“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博士
5、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2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 作品 1.重返哥廷根:1945年10月,二战终结不久,即匆匆束装上道, 经瑞士东归,“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83岁高龄的瓦尔德施米特恩师,相见如梦。 2.老猫讲述确实实是季家所养的第一只猫,名叫虎子。虎子的脾气 像老虎般暴烈,但是对季家三口人却十分温柔,晚上经常睡在季羡林的被子上和其他的几只猫之间的故事。 3.一条老狗借一老狗的不离不弃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