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62402100.doc--点击预览
- 2016062402101.doc--点击预览
- 2016062402102.doc--点击预览
- 2016062402103.doc--点击预览
- 2016062402104.doc--点击预览
- 2016062402105.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化 学考试范围:必修 2第 1章、选修 4第 1章和第二章 1.2节 考试时间: 70 分钟 说明: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组成。第Ⅰ卷为选择题,一律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主观题,按要求答在试卷相应位置上。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4分,共 48分)1.下列关于化学键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中不一定含有化学键 B.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NaCl 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破坏离子键 ,乙醇是共价化合物溶于水破坏共价键D.CaCl 2 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2.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 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1、6、7、1。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 c的次外层有 8个电子,c - 和 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 c>b>aB.a 和其他 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 和其他 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 a 、b、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 0、4、63.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化物的沸点 R>XB.原 子半径:W>R>X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D.X、Z 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4.钾长石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由前 20号元素中的四种组成,化学式为 XYZ3W8。其中,只有 W显负价。X、Y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Z的最高正价数相等。Y 3+ 与 W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W 的质子数之和等于 Y、Z 的质子数之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W 的离子半径Y 的离子半径B.Z 的氢化物稳定性②,则一定说明 Fe3+比 Cu2+对 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C.用图 2装置比较反应速率,可测定在相同状况下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D.为检查图 2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分液漏斗 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复原二、填空题13.(6 分)①H 2O2、②KCl、③Na 2SO4、④Na 2O2、⑤HCl、⑥O 2中(1)只含极性键的是 (填序号,下同) ,只含非极性键的是 ,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是 ,既极性键含又含离子键的是 .(2)写出①的电子式 414. (8 分)A、B、C、D 均是短周期元素,A 和 B同周期, B和 C同族,A 元素族序数是周期数的三倍,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二倍,B 与 A能生成化合物 BA2,C 与 A生成化合物 CA2, A的阴离子与 D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都与氖原子相同,D 的单质与A 的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 D2A或 D2A2。请回答(1)C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周期、族) (2)比较元素 B和 C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用化学式表示) (3)D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电子式 . (4)每 78gD2A2 与 BA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是 15.(10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同时,必然发生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放热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要加热,但吸热反应必须要加热才能发生D.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2)下面是一个由天然气和水反应制备氢气的反应,其 方程式为:CH 4(g)+ 2H2O(g) CO2(g)+4H2(g)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为 反应(填 “吸热”或“放热” ),若已知,破坏 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热量如下表所示:则该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是 kJ(用含 a b c d字母的代数式表示)(3)①2H 2(g)+O 2(g)===2H2O(l) Δ H1=-571.6 kJ·mol -1②CH 4(g)+ O2(g)===CO(g)+2H 2(g) Δ H2=-36 kJ·mol -112③CH 4(g)+H 2O(g)===CO(g)+3H 2(g) Δ H3=+216 kJ·mol写出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有 1 mol由 H2O(g)与 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且 O2的体积分数为 x,将此混合气体与足量 CH4充分反应,当 x=____________时,反应②与③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相等。16.(6 分)利用右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量取 50mL 0.25mol/L H2SO4溶液倒 入小烧杯中,测量温度;②量取 50mL 0.55mol/L NaOH溶液,测量温度;③将 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合均匀后测量混合液温度。请回答:(1)如右图所示,仪器 A的名称是 ;化学键 C—H O—H C=O H—H吸收热量(kJ/mol) a b c d反应进程能量反应物产物5(2)设溶液的密度均为 1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 c=4.18 J·(g·℃) -1,请根据实验数据写出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始温度 t1/℃温度实验次数 H2SO4 NaOH 平均值终止温度t2/℃1 25.0 25.2 28.52 24.9 25.1 28.43 25.5 26.5 31.8(3)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 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一次性把 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c.用温度计测定 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 H2SO4溶液的温度17. (14 分)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 K2Cr2O7。光照下,草酸(H 2C2O4)能将其中的 Cr2O72–转化为 Cr3+,草酸被氧化成 CO2。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 2Fe(SO4)4·24H2O]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1)在 25 ℃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V 1= mL。①和②溶液中的 Cr2O7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2)上述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Cr2O72–与草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①中 0~t 1时间段反应速率 v(Cr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4)该课题组对铁明矾[Al 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完成假设 2和假设 3:假设 1:Fe 2+起催化作用;假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编号初始pH废水样品体积/mL草酸溶液体积/mL蒸馏水体积/mL① 4 60 10 30② 5 60 10 30③ 5 60 V1 206假设 3: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 K2SO4、FeSO 4、K 2SO4·Al2(SO4)3·24H2O、Al 2(SO4)3等。溶液中Cr2O72–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实验方案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用等物质的量的 K2SO4·Al2(SO4)3·24H2O代替实验①中的铁明矾,控制其他条件与实验①相同,进行对比实验18. (8 分)一定温度下将 6 mol A及 6 mol B混合于 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经过 5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 A的转化率为60%,C 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0.36 mol/(L·min)。求:(1)平衡时 D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2)B 的平均反应速率 υ(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x=_________。(4)开始时容器中的压强与平衡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_(化为最简整数比) 。1本溪县高中 2015—2016 学年(下)高一 6 月月考试卷历 史考试时间:70 分钟 试卷总分: 100 分 命题范围:必修二至必修三第 1、2 课说明: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组成。第Ⅰ卷为选择题,一律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主观题,按要求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第Ⅰ卷(选择题 60 分)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60 分)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2.城市是一个社会繁荣的标志,历代王朝都加强对城市的规划管理,其中唐都长安的集市是A. “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B.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街市 D.民间自由集市的兴盛3.下列关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城市布局彻底打破“坊市制” B.出现最早的纸币C.市民阶层形成 D.手工工场大量出现4. 《东京梦华录》载:(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表明宋代A.城市商业功能日益增强B.金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C.主要交易商品为丝织品D.房屋建筑业水平不断提高5. “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 ”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6.清代是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重要时期。这种“过渡”开始于班 级考 号姓 名2A.康乾盛世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甲午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7.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说:“非人民有知识,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 ”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A. 教育救国 B. 变法图强 C. 实业救国 D. 民主革命8.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9.15 世纪中期到 17 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 、 “发现的时代” 、 “扩张的时代” 。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个历史时期的是A.黑奴贸易十分盛行B.荷兰成为贸易强国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10.据史料记载,上海开埠的最初四年,经湖州丝业中心南浔运往上海出口的辑里丝(丝名) ,就占上海生丝出口贸易的 55%,浙北也很快发展成以生丝交易为主的初级市场。这说明A.开埠通商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B.浙北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渐趋密切C.外商操纵了湖州农产品的价格D. 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稳定11. “19 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艺品,收购原料。 ”这说明资本主义市场A.它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而形成B.交通工具革新是形成的直接途径C.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性经济体系D.它最终形成于 19 世纪末的中后期12.1922 年俄共中央规定:“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A.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3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13.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 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 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 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4.“1930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 890 种商品提高关税的法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仿效,到 1932 年 4 月就有 76 个以上的国家采取了相应措施。”这实质上反映了A.各国的关税同盟迅速建立 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C.世界经济秩序走向了混乱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15.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变是在A. “一五计划”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16.右图为 1956 年中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状况图,它反映出我国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17.在 1978 年 12 月 25 日《人民日报》的社论中提出:“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吸取的历史教训。……决定从明年起,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上来。这是我们党在进行新长征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文中空白处应填充的内容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建设和“文化大革命”方面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A. 经济特区的创办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 内地的开放19.1982 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 “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4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 ”这说明当时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B.我国从此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20.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据此,他提出A.实行改革开放 B.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 “三个有利于”标准 D.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2009 年 5 月 18 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人民币 6.8267 元,其中稳定中美两国货币汇率的国际机构是A.世界银行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22. “二战”后“金元帝国” 实指一种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的核心国家的国旗是23.从世界历史研究发展的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所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是A.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B.扩大了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C.较好地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D.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24.下列哪一事件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A.关税同盟的建立 B.共同的农业政策C.共同市场 D.启用欧元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25 题 14 分,26 题 13 分,27 题 13 分,共 40 分)25.(14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5材料二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 1921 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 20 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 分)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 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1 分)(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 20 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6 分)(4)张謇企业的命运给我们哪些启示?(2 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材料二 (中共 )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 ——《邓小平文选》6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4 分 )(2) “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4 分 )(3)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 20 世纪 50 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5 分 )27.(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状态,各地文明接触碰撞,开始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扩大了世界贸易范围,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急剧增加,促进了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材料二 阅读下列四幅图片(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对 16~18 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有何影响?(4 分)(2)材料二四幅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4 分)(3)1967 年哪三个机构合并,标志着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3 分)欧洲一体化从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的标志的是什么?(2 分)7本溪县高中 2015—2016 学年(下)高一 6 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5 BBDAB 6-10 BCDDB 11-15 AABCA 16-20 BCAAD 21-24 BBCD25.(14 分) (1)列强经济侵略分解自然经济、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诱导;(3 分每点 1 分)不同:古代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2 分)(2)发展缓慢、曲折(1 分)(3)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②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每点 1 分)20 年代中期衰落的原因: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②张謇企业衰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结果。(2 分,任意一点 2 分)(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步履艰难。(1 分)要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必须首先取得民族独立。(1 分)26.(13 分) 答案:(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4 分)(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 分)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2 分)(3)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5 分)27.(13 分) 答案:(1)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推动西方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拓展。(4 分)(2)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答到“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也可给分)(4 分)(3)机构: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 分)标志:欧洲联盟的成立。(2 分)1本溪县高级中学 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月考试题生物(范围:必修二 第一章-第三章) 时间:60 分钟 满分:90 分说明: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组成。第Ⅰ卷为选择题,一律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主观题,按要求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第Ⅰ卷(选择题 50 分)一、 选择题(25 小题,每题 2分,共 50分)1.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为( )A.1/2 B.4/9 C.5/9 D.12.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 F2出现 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C.“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d=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D.“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3.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5 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2 mm。花长为 24 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1/16 B.2/16 C.5/16 D.6/164.豌豆中,籽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 F1自交,F 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YYRR yyrr B.YYRr yyrrC.YyRR yyrr D.YyRr yyrr5.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控制种子的圆粒与皱粒(R、r)及黄色与绿色(Y、y)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班 级考 号姓 名2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B.乙、丙豌豆杂交后代有 4种基因型、1 种表现型C.甲、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1∶2∶1D.甲、丁豌豆杂交后代有 6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6.某种小鼠的体色受常染色体基因的控制,现用一对纯合灰鼠杂交,F1 都是黑鼠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 体色表现为 9黑:6 灰:1 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鼠体色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若 F1与白鼠杂交,后代表现为 2黑:1 灰:1 白C.F2 灰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3D.F2 黑鼠有两种基因型7.如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只发生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B.②过程中,染色体与核 DNA分子在数目上具有平行关系C.②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D.③过程中具有 2个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②或③的方式增殖8.小鼠(2N=40)胚胎期某细胞发生下图所示异常分裂(未绘出的染色体均正常) ,其中 A为抑癌基因,a 为 A的突变基因。下列有关该分裂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3A.该分裂过程中形成 20个四分体 B.分裂产生 Aa或 aa子细胞的几率均为 1/2C.子细胞 aa在适宜条件下可能无限增殖 D.染色体异常分离与纺锤体无关9.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B.e基因控制的形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C.形成配子时基因 A.a与 B.b间自由组合D.只考虑 3、4 与 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 ZW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ZW 个体为雌性,ZZ 个体为雄性B.一个男子把 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他外孙女的概率为 0C.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她的父亲或母亲D.人类红绿色盲基因 b在 X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无它的等位基因11.猫是 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 A(橙色)、a(黑色)位于 X染色体上,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 X染色体时,只有随机的 1条 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另一条 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而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基因型为 XAY与 XaXa的亲代杂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雄性子代全为黑色,体细胞中可检测到巴氏小体B.雌性子代全为橙色,体细胞中可检测到巴氏小体C.表现型为黑橙相间的子代体细胞中可检测到巴氏小体D.其反交的子代中表现为黑橙相间的个体不能检测到巴氏小体12.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 是杂合子 B.Ⅲ-7 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4C.Ⅲ-8 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13.某植物的基因型为 AAaaBb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 )A.4 1:1:1:1 B.6 1:1:2:2:1:1 C.4 1:4:4:1 D.6 1:1:4:4:1:114.下图 2为用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 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 2中用 35S、 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分别对应于图 1中的⑤①B.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 32P标记的 T2噬菌体的,其营养成分中应含有 32PC.图 2中的⑥⑦分别代表搅拌、离心过程,其中⑦的目的之一是让乙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 T2噬菌体颗粒D.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15. 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常染色体的XBXB型配子,等位基因 A、a 位于 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2 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 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 7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某 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 30%,其中的鸟嘌呤(G)全部被 7乙基化,该 DNA分子正常复制产生两个 DNA分子,其中一个 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碱基总数的 45%,另一个 DNA分子中鸟嘌呤(G)所占比例为( )A.10% B.20% C.30% D.45%17. 5.在豌豆的细胞中,由 A、C、T 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X种,其 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细胞周期的 Y期。DNA 分子复制出的两个 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Z期。下列有关 X、Y、Z 的答案正确的是( ) A.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5B.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3、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后期D.3、分裂间期、减数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8.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 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 A占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 解旋酶只作用于①部位B.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 DNA上C.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 3∶2D.将该基因置于 14N培养液中复制 3次后,含 15N的 DNA分子占 1/819.许多天然生物大分子或生物结构为螺旋状,下列与生物螺旋结构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破坏某蛋白质的螺旋结构,其功能丧失,但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螺旋藻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中含有 A、G、C、U 四种碱基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DNA 双螺旋结构中,磷酸、脱氧核糖、碱基三者数目相等20.果蝇有一种缺刻翅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是由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然后让 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 F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缺刻翅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B.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F 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 1∶1 D.F 2中缺刻翅∶正常翅=1∶621.下图中 P和 Q各表示某精原细胞的一段 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 和 Q来自同一条染色体上 DNA分子的复制B.P 1和 Q1的碱基序列和碱基种类一定相同C.P′和 Q′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P′和 Q′的形成常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22.某 DNA分子有 5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鸟嘌呤 300个。该 DNA进行连续复制,经测定,最后一次复制消耗了周围环境中 32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 DNA分子共复制了多少次( )A.3 次 B.4 次 C.5 次 D.6 次623.将一个用 15N标记的 DNA放到 14N的培养基上培养,让其连续复制三次,将每次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进行离心,右图中分别代表复制 1次、2 次、3 次后的分层结果是( )A.c、e、f B.a、e、b C.a、b、d D.c、d、f24.某基因( 14N)含有 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 35%。若该 DNA分子以 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 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乙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X 层全部是仅含 14N的基因 B.W 层中含 15N标记的胞嘧啶 6300个C.X 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 Y层的 1/3 D.W 层与 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 1∶425.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 RNA ⑤甲型 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或 RNA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二、 非选择题(4 道题,共 40分)26.(8 分)已知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红花、紫花和白花)受三对等位基因(有A-a、B-b、C-c 表示相关基因)控制。如果某种基因型中三种显性基因都存在时,则表现为红花,如果有两种显性基因则表现为紫色,其他基因型为白色。如图是该植物体细胞中与花色有关的基因组成。7(1)选取多株这样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中,花色类型及其比例接近________。(2)为了验证这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老师要求用测交的方法进行,所要选取的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及性状表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3)如果图中的三对染色体丢失任何一条都不影响活性。已知该植物的一植株丢失了其中的一条,性状为紫色,请你预测该植株丢失的染色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8 分)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基因型为 AaBb的某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该图中同时出现 B、b 的原因是_______(不考虑变异)(2)图甲中细胞①处于图乙________段,图甲中,处于图乙 HI阶段的是________(填数字)。(3)图丙 a、b、c 中表示 DNA分子的是________,图甲中对应图丙Ⅱ时期的细胞是________,图丙中Ⅱ→Ⅰ,完成了图乙中的________段的变化。(4)现有某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图乙中________段28.(10 分)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 和 B、b)控制,其中 B、b 仅位于 X染色体上。A 和 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 存在而 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1)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 1全为红眼。8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F 1雌果蝇能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②将 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 F2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在 F2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 T、t,与基因 A、a 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 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 F1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 2雌雄比例为 3∶5,无粉红眼出现。①T、t 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②F 2雄果蝇中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不含 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③用带荧光标记的 B、b 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作探针,与 F2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 B、b 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确定细胞中 B、b 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29.(14 分)(1)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无青霉素抗性的细菌与青霉素接触,易死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实验 4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_________型细菌。(3)除了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以观察菌落特征外,据图 1可知,你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区分 R型和 S型细菌?__________________。(4)图 2中步骤________是将 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过程;S 型细菌的 DNA双链片段与 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 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在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分解,另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 R型细菌细胞内;C 细胞经 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产生大量的 S型细菌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S 型细菌的致病性与紧贴在细胞壁外侧的____(一种结构)有关,细菌此结构的有无受____控制。9高一生物月考答案一、 选择题1-5:AADCD 6-10:CCCDB 11-15:CDDCC 16-20:BACBD 21-25:CCACC二、 非选择题26.(共 8分 每空 2分)(1)红花∶紫花∶白花=27∶27∶10(2)aabbcc(1 分) 白花(1 分) 红花∶紫花∶白花=1∶3∶4(3)1或 3或 527.(共 8分 每空 1分)(1)(第一)极体 交叉互换(2)AB ③④(3)c ①② BC(4)CD28.(共 10分 每空 1分)(1) ①aaX BXB 4 ②2∶1 5/6(2) ①常 ttAAX bY ②8 1/5 ③2 429.(共 14分 每空 2分)(1)细菌细胞吸水过多,细胞膜过度膨胀发生破裂(2)S型和 R(3)用注射法,通过观察小鼠的生活情况来区分(4)① 核酸(或 DNA)水解 荚膜 DNA(或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