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002131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 2018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相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脂肪、磷脂和固醇的组成元素相同B. Na+和 Cl-是维持人体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C. 麦芽糖和蔗糖水解后都能产生果糖和葡萄糖D. 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具有相同功能【答案】B【解析】脂肪与固醇由 C、H、O 元素组成,而磷脂是由 C、H、O、N、P 元素组成,因此磷脂与脂肪、固醇的组成元素不同,A 错误;Na +和 Cl-是维持人体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B 正确;麦芽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不会产生果糖,C 错误;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

2、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可能由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或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而导致其功能不同,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细胞中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种类及功能;识记并比较脂质和糖类的元素组成、分类及水解产物;明确蛋白质功能的不同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造成的。2.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为葡萄糖的分解提供更多的场所B. 结构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或颗粒不能通过C. 结构具有双层膜结构,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D. 结构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

3、,其膜结构能与结构直接发生交换【答案】C【解析】是线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不在线粒体分解,A 错误;结构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也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 错误;结构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C 正确;结构是高尔基体,其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但是其膜结构不能与结构(线粒体)直接发生交换,D 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3. 下列关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遗传物质都是 DN

4、A,都与蛋白质结合组成染色体B. 在无氧条件下,两者的有氧呼吸过程都会受到抑制C. 在有氧条件下,两者都能将葡萄糖分解产生 C02并释放能量D. 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两种微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答案】D【解析】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 DNA,无染色体,A 错误;乳酸菌只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条件会抑制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且其分解产物为乳酸,C 错误;原、真核生物的遗传密码是通用的,因此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两种微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呼吸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

5、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原核细胞只有 DNA,无染色体;明确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 下图是基因型为 AaBb 的某生物体内两个不同时期的分裂模式图,其中染色体上标注的是相应位置上的基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两个细胞的中央将出现赤道板B. 图中细胞 2 的基因型是 AaBBC. 图所示的细胞中有 4 个染色体组D. 图所示的细胞中有 4 个四分体【答案】B【解析】图中两个细胞的中央将出现细胞板,细胞中央没有赤道板结构,赤道板是人们假想的平面,A 错误;据图可知,细胞 1 与细胞 2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 1 的基因型是 Aabb,说明在减

6、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A、a 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图中细胞 2 的基因型是 AaBB,B 正确;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2 个四分体,C、D 错误。5.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化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中 RNA 和蛋白质种类发生差异B. 细胞分化使机体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C. 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染色加深D. 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贯穿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答案】C【解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会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中 RNA 和蛋白质种类发生

7、差异,A 正确;细胞分化可以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于专门化形成各种不同细胞,进而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而每一种器官都可以相对独立地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这样就使得机体内可以同时进行多项生理活动,而不相互干扰,这样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 正确;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 错误;细胞衰老和细胞分化是由基因控制的,贯穿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及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掌握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 DNA、基因、转运 RNA 相同,但信使 RNA 和蛋

8、白质不完全相同;还需要学生识记细胞衰老的特征。6. 赫尔希和蔡斯精妙的实验设计思路使得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选择了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的 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B.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区分 DNA 和蛋白质分子C. 被标记的 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后,需长时间保温培养D. 对离心后试管中的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放射性检测【答案】C【解析】噬菌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 正确;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可以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这也是噬菌

9、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 正确;被标记的 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后,不能长时间培养,否则,大肠杆菌裂解后,会释放子代噬菌体,影响实验结果,C 错误;离心后检测到 35S 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 32P 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则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是 DN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的外面,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结构简单,其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现象,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 TATA 框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一段

10、 DNA 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RNA 聚合酶与 TATA 框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含 TATA 框的 DNA 局部片段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容易解旋B. TATA 框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包含 DNA 复制起点信息C. TATA 框经 RNA 聚合酶催化转录形成的片段中含有起始密码D. 某基因的 TATA 框经诱变缺失后,并不影响转录的正常进行【答案】A【解析】含 TATA 框的 DNA 局部片段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容易解旋,A 正确;TATA 框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但属于真核生物的非编码区,不包含 DNA 复制起点信息,B

11、错误;TATA框位于真核基因的非编码区,经 RNA 聚合酶催化转录形成的片段中没有起始密码,起始密码位于对应的基因的编码区转录形成的 mRNA 片段中,C 错误;TATA 框是基因的非编码区的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虽然不参与转录,但决定基因转录的开始,为 RNA 聚合酶的结合处之一,RNA 聚合酶与 TATA 框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因此某基因的 TATA 框经诱变缺失后,会影响转录的正常进行,D 错误。8.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染色体B. 同种生物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组数最多C.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

12、异常配子的产生D.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导致个体不育【答案】D【解析】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染色体,如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相同,A 正确;同种生物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组数最多,是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目的两倍,B 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异常配子的产生,C 正确;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后,导致细胞内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不会导致个体不育,D 错误。9. “超级细菌”是对目前临床使用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均具耐药性的病菌,抗生素滥用是产生“超级细菌”的重要原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超级细菌”具有细胞壁,能抵御任何

13、一种抗生素的作用B.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超级细菌”产生的根本原因C. 长期滥用抗生素对突变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加速细菌的进化D. “超级细菌”的产生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典型实例【答案】C【解析】 “超级细菌”具有细胞壁,能抵御绝大多数抗生素的作用,A 错误;“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其变异类型也无染色体变异,B 错误;长期滥用抗生素对突变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改变了其基因频率,加速细菌的进化,C 正确;“超级细菌”的产生属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典型实例,D 错误。10.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结果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编号实验操作及结果 结论用光学显微镜

14、直接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未观察到线粒体人口腔上皮细胞不含线粒体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 90水浴加热下,产生气泡的速率大于常温下加热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某生物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直接观察,未产生砖红色沉淀该生物组织不含还原糖利用 PCR 技术扩增某目的基因,扩增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加热变蓝扩增产物含有该目的基因A. B. C. D. 【答案】B【解析】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料染色后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见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呈蓝绿色) ,错误;过氧化氢热稳定性较差,水浴加热后,可提高其分解的速率,产生气泡速度明显大于常温下,正确;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某生物组织样液中

15、加入斐林试剂后直接观察,未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确定其是否含有还原糖,错误;二苯胺试剂与 DNA(基因)在加热条件下成蓝色,因此 PCR 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后变蓝说明有 DNA(基因)产生,但不一定是目的基因,错误。故选:B。11. 下图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共有 3 个神经元构成 2 个突触B. 神经纤维兴奋是 Na+大量外流的结果C. 刺激 b 处后,a、c 处均能检测到电位变化D. 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答案】D【解析】图中共有 3 个神经元构成 3 个突触,A 错误;神经纤维兴奋是 Na+大量内流的结果,B 错误;

16、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 b,兴奋只能从 b 的右侧向下传递到c,再传递到 b,而不能从 b 的左侧传递到 a,只有 c 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 错误;据图可知,刺激 b 时,兴奋可沿着 bcb 的方向顺时针持续传递,同时,又不能传递到 a,因此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结构、兴奋传导以及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2. 常见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患者的病重程度与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浓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相关叙述错

17、误的是A. 题干描述的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B. 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C. 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D. 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原理是降低乙酰胆碱浓度【答案】D【解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重症肌无力是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破坏了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B 正确;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 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其主要分布在血浆中,C 正确;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原理是提高乙酰胆碱浓度,D 错误。13.

18、2018 年 1 月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 T 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下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记忆 T 细胞是由 T 细胞或记忆 T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 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 B 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C. 实验鼠 B 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D. 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 T 细胞【答案】B.14. 下列有关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两种演替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B. 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快C. 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D. 两种演替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

19、答案】D【解析】初生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次生演替会经历哪些阶段,决定于外界因素作用的方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与初生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A 正确;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速度快,B 正确;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C 正确;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两种演替也不一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要求学生识记演替的类型、演替的方向和演替的

20、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15. 下图是某个海岛上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显示了 5 个生物种群组成的 4 条食物链 B. 碳在图中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流动C. 信息传递在图中生物之间可以双向进行D. 图中生物的能量可流向分解者,但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这些生物【答案】C【解析】图中的植物多种多样,不同种植物属于不同的种群,其他生物也类似于植物,都有多个种群,因此图中的种群数量远远多于 5 个,A 错误;碳在图中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顺着食物链单向流动,不能循环流动,B 错误;信息传递在图中生物之间可以双向进行,如鼬根据兔留下的气味捕食兔,而兔根据黄鼬留下

21、的气味躲避鼬的捕食,C 正确;当图中的生物以分解者为食物时,能量就从分解者流向图中所示的生物,D 错误。 16. 2018 年 1 月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杂志报道,我国科学家以一只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成功克隆两只猕猴,成为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灵长类动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这项技术证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B. 研究中需要使用成熟卵母细胞作为移植核的受体C. 培育出的两只雌性猕猴的基因组成几乎完全相同D. 克隆猕猴的成功为大量培育灵长类遗传病模型动物提供了可能【答案】A【解析】因为克隆的两只猕猴是以一只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发育而来的,该过程经过了细胞核移植,只能

22、说明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 错误;卵母细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且体积比较大,容易操作;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促进核基因表达的物质,因此研究中需要使用成熟卵母细胞作为移植核的受体,B 正确;克隆的两只猕猴是以一只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同一个体的细胞的细胞核的基因组是相同的,因此培育出的两只雌性猕猴的基因组成几乎完全相同,C 正确;克隆猕猴的成功为大量培育灵长类遗传病模型动物提供了可能,D 正确。17. 下列是“肝脏细胞 DNA 粗提取”实验的两个关键操作步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步骤 1 中,加入柠檬酸钠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 pH 的稳定B. 步骤 1 中,冰浴处理的

23、主要原理是低温下 DNA 水解酶容易变性C. 步骤 2 中,异戊醇的作用可能是使与 DNA 结合的蛋白质因变性而沉淀D. 步骤 2 中,离心后应取上清液,因为 DNA 在 2mol,L -1NaCl 溶液中溶解度比较大【答案】B【解析】步骤 1 中,加入柠檬酸钠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 pH 的稳定,A 正确;步骤 1 中,冰浴处理的冰主要原理是目的是降低 DNA 的溶解度,使 DNA 析出,B 错误;步骤 2 中,异戊醇的作用可能是使与 DNA 结合的蛋白质因变性而沉淀,C 正确;DNA 在 2 mol/L 的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因此加固体 NaCl 使溶液浓度达到 2 mol/L 后

24、再离心过滤取上清液,D 正确。18. 在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A. 多次注射特定抗原蛋白,对实验小鼠进行免疫B. 淋巴 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免疫排斥C. 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促融剂的种类和处理时间D. 选择特定试剂筛选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答案】B【解析】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对免疫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抗原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相应的浆细胞,A 需要考虑;免疫排斥是机体对移植物(异体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使其破坏的过程,细胞之间不存在免疫排斥,B 不需要考虑,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促融剂的种类和处理时间会影响细胞的融合,C

25、 需要考虑;选择特定试剂筛选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考虑,否则会影响单克隆抗体的产量或得到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差,D 需要考虑。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9. 下面是研究人员以复合酶制剂为材料进行研究的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温度/ 20 30 40 45 50 60不加酶去污力/% 15 18 20 21 21.5 22加酶去污力/% 30 40 48 50 48 37A.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复合酶制剂去污力的影响B. 实验所用污布上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等均会影响实验结果

26、C. 实验结果表明,加复合酶制剂后的洗涤温度以 4050为宜D. 当温度高于 60时,加人的复合酶制剂会失去催化活性【答案】D【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本题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因变量是加酶去污力与不加酶去污力的大小,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复合酶制剂去污力的影响,A 正确;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包括污布上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等,这些无关变量均会影响实验结果,B 正确;据表格实验数据可知,4050时,加复合酶制剂的去污力最强,洗涤衣物时应控制温度在该范围最适宜,C 正确;据表格数据只能看出在 2060时,加人的复合酶制剂的活性先增加后减少,且 4050时复合酶制剂的活性最高,60复合酶制剂的活

27、性下降,无法看出60以上复合酶制剂的催化活性的高低,D 错误。20. 农杆菌中的 Ti 质粒是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Ti 质粒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单链 DNAB. Ti 质粒中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接C. 重组 Ti 质粒的受体细胞只能是植物愈伤组织细胞D. Ti 质粒上的基因可全部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Ti 质粒是能够自主复制的环形双链 DNA 分子,A 错误;Ti 质粒是双链 DNA 分子,其分子内部的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接,B 正确;重组 Ti 质粒的受体细胞可以是植物愈伤组织细胞,也可以是其他的植物细胞,如植物的受精卵细胞,C 错

28、误;农杆菌有 Ti 质粒,Ti 质粒上有一段 T-DNA。目的基因插入 Ti 质粒上的 T-DNA 中,导入农杆菌,让农杆菌侵染植物,农杆菌的 Ti 质粒上的 T-DNA 片段(内有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因此只有 Ti 质粒上的 T-DNA 片段(内有目的基因)而不是 Ti 质粒上的全部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D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21. 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解,其中表示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都能合成 ATPB. 过程总是同时进行C. 过程都在生物膜上进行D. 过程产生的H还来自于水【答案】ACD【解析】据图可知,过程依次是光合

29、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其中都能合成 ATP,A 正确,过程不一定同时进行,如晚上仅进行(有氧呼吸)而不进行(光合作用) ,B 错误;过程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 正确;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除了来自葡萄糖之外,还来自于水,D 正确。故选:ACD。【点睛】模式图的这类题目要明确考查的生理过程,如果不明确生理过程,就是一道很难的题目,如果能够明确生理过程就是一道得分的题目,所以这类题目做题的关键就是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生理过程,

30、这部分知识点要从多个角度如反应的方程式、模式图等方面去理解掌握。22. 真核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A.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 B. 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C. 可作为遗传育种的原理 D. 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CD【解析】真核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 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B 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 正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均可以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D 正确。故选:CD。23.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B.

31、 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C. 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节作用【答案】ABD【解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抑制作用,属于植物生长抑制剂,A 正确;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如生长素与脱落酸都可以作用于植物的叶片与果实,但生长素可促进叶片和果实的生长发育,脱落酸则促进叶片与果实的脱落,B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対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不同的植

32、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不同,C 错误;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包括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D 正确。故选:ABD。【点睛】本题是对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的考查,回忆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24. 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 “水清” 、 “景美” 、 “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治理

33、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B. 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D. 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答案】BCD【解析】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A 错误;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其在与藻类植物竞争阳光、营养物质中处于优势,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B 正确;放养植食性鱼类,其既可以食用藻类,而植食性鱼类又可以被人类食用,这样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 正确;据题意可知,这一案例基本实现了

34、“水清” 、 “景美” 、 “鱼肥”的治理目标,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 正确。故选:BCD。25. 据报道,研究人员将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 VP1 的某一活性肽基因片段导人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培育转基因胡萝卜,用于生产可直接口服的口蹄疫疫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可利用胡萝卜体细胞诱导脱分化获得B. 可将活性肽基因片段直接导人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C. 可利用 PCR、DNA 分子杂交等技术鉴定目的片段是否已整合到胡萝卜染色体中D. 转基因是否成功需要对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的植株进行活性肽含量测定【答案】ACD【解析】可利用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放入含有植物激

35、素、无机盐和糖类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这些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经过脱分化,可以形成愈伤组织,A 正确;外源基因如果直接导入受体细胞,无法进行自我复制以及基因的表达,因此活性肽基因片段必须要经由运载体导入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才能表达,B 错误;可利用 PCR、DNA 分子杂交等技术鉴定目的片段是否已整合到胡萝卜染色体中,C 正确;如果转基因成功,转基因胡萝卜就会进行基因表达产生相应的 VP1 的某一活性肽,否则就不会产生或产生量少。因此对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的植株进行活性肽含量测定,就可知道转基因是否成功,D 正确。故选:ACD。三、非选择题26. 南通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液流法”估测黑藻叶片

36、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实验步骤: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取 12 支干燥洁净的带塞试管,分成甲、乙两组,每组试管依次编为 16 号。向甲、乙两组相同编号的试管中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4mL,迅速塞紧试管,备用。取大小相似的黑藻叶片 60 片,随机均分为 6 组,分别加入甲组的 6 支试管中,并塞紧试管。放置 20min,期间多次摇动试管。再向甲组每支试管中均加入微量甲晞蓝粉末(忽略对蔗糖浓度的影响) ,充分摇匀。将乙组蔗糖溶液摇匀,用弯头毛细吸管从甲组试管中吸取少量蓝色溶液,插入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的溶液中部,从毛细吸管一端轻轻挤出 1 小滴蓝色溶液(如下图) 。观察蓝

37、色小滴的升降情况,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果:乙组试管编号 1 2 3 4 5 6加入的蔗糖溶液浓度/molL -1 0.05 0.10 0.15 0.20 0.25 0.30蓝色小滴升降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_。步骤不同试管中加入的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要相同,这属于对实验_变量的控制。(2)乙组试管 1、2、3 中蓝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_,其中下降最慢的是试管_中的蓝色小滴。(3)取出甲组 6 支试管中的黑藻叶片进行显微观察,可发现试管_中的黑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分布最密集。(4)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_之间。若要使估

38、测结果更准确,则实验思路是_。【答案】 (1). 防止因水分蒸发而导致蔗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 (2). 无关 (3). 甲组 1、2、3 试管中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导致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上升,蓝色小滴密度大于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溶液的密度 (4). 3 (5). 6 (6). 0.15-0.20molL-1 (7). 在 0.150.20molL-1之间缩小浓度梯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蓝色小滴不移动时试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与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相当(1)本实验的目的是透过渗透失水或吸水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因此要控制好无关变量对溶液浓度的影响,因此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

39、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防止因水分蒸发而导致蔗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步骤不同试管中加入的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要相同,这属于对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2)蓝色小滴下降或上升与液滴浓度与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有关,当蓝色小滴的浓度大于蔗糖溶液的溶度时,蓝色小滴下降,反之蓝色小滴就上升。因此乙组试管 1、2、3 中蓝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甲组 1、2、3 试管中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导致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上升,蓝色小滴密度大于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溶液的密度,且溶度相差越小,下降越慢,故 3 号下降最慢。(3)由于乙组 4、5、6 号试管中的蓝色小滴上升,说明其密度小于乙试管内的蔗糖溶

40、液溶度,进一步可知甲组的 4、5、6 号试管的黑藻叶片细胞发生了渗透失水,导致蔗糖溶液浓度降低,进而蓝色小滴的密度也降低。由于乙组 6 号的蔗糖溶液浓度最大,因此对应的甲组刚开始的蔗糖溶液浓度最大,导致其中的黑藻叶片细胞失水最多,其中的叶绿体分布最密集。(4)分析表格可知,在 0.15molL-1时,蓝色小滴下降,说明黑藻叶片吸水,此时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而在 0.20molL-1时,蓝色小滴上升,说明黑藻叶片失水,此时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的蔗糖溶液浓度,因此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 0.15-0.20molL-1 之间。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实验思路是

41、在 0.15-0.20molL-1之间缩小浓度梯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蓝色小滴不移动时试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与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相当。【本题】本题设计比较巧妙新颖,把看似不相关的蓝色小滴的上升与下降与植物细胞的渗透失水与吸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及分析课外材料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植物细胞渗透吸水与失水的原理及过程。27. 核基因 p53 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 。当人体细胞 DNA 受损时,p53 基因被激活,通过下图所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 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 DNA 损伤为

42、 DNA 双链断裂,则被破坏的化学键是_,修复该断裂 DNA 需要的酶是_。(2)图中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完成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3)p53 基因控制合成的 p53 蛋白通过过程合成 IncRNA,进而影响过程,这一调节机制属于_,其意义是_。(4)当 DNA 分子受损时,p53 蛋白既可启动修复酶基因的表达,也能启动 P21 基因的表达。启动 P21 基因表达的意义是_。【答案】 (1). 磷酸二酯键 (2). DNA 连接酶 (3). 细胞核和核糖体 (4). 4种核糖核苷酸 (5). 正反馈调节 (6). 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 p53 蛋白,以加快损伤 DNA 的修复并阻止 DN

43、A 的复制 (7). 阻止受损 DNA 的复制,阻断错误遗传信息的传递【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 DNA 损伤后的修复为素材,考查了 DNA 的复制、基因的表达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DNA 损伤后的修复的原理是 DNA 的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据图可知,DNA 损伤后,激活了P53 基因,通过表达产生 P53 蛋白,P53 蛋白可以启动修复酶基因表达,产生修复酶系统,进一步对 DNA 进行修复;同时 P53 蛋白也可以启动 P21 基因表达,阻止受损的 DNA 的复制。(1) )若 DNA 损伤为 DNA 双链断裂,则被破坏的化学键是磷

44、酸二酯键,修复断裂的 DNA 片段,即让 DNA 片段连接在一起需要的酶是 DNA 连接酶。(2)是基因的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与翻译两个阶段,其中转录发生的场所是主要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过程是转录,需要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3)p53 基因控制合成的 p53 蛋白通过过程合成 IncRNA,进而影响过程,这一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其意义是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 p53 蛋白,以加快损伤 DNA 的修复并阻止 DNA 的复制。(4) )当 DNA 分子受损时,p53 蛋白既可启动修复酶基因的表达,也能启动 P21 基因的表达。启动 P21 基因表达的意义是阻止受损 DN

45、A 的复制,阻断错误遗传信息的传递。28. 为了解红松光合特性,研究人员对某良种基地的红松进行光合指标日变化的相关测定,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红松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2)在 6 点时红松叶肉细胞中合成 ATP 的细胞器有_。红松体内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_。(3)结合图 1、图 2 分析,1113 点间红松净光合速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在此时间段,叶绿体中 C5的含量变化趋势是_。(4)从图 3 可知,胞间 CO2浓度在 1216 点间基本没有变化,这是因为_。17 点后胞间 CO2浓度迅速上升,主要原因是_。(5)在某些农作物栽培过程中,中午时段

46、也会出现与红松相似的现象。为缓解此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有_。【答案】 (1). 光照强度、温度、C0 2浓度等 (2). 线粒体和叶绿体 (3). 18 时 (4). 叶片气孔导度降低 (5). 增加 (6). 从环境中吸收的 C02量与叶肉细胞吸收的C02量基本相等 (7). 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光照减弱,光合速率下降) (8). 适当补充水分、适当遮阴、补充 C02等【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问题。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其中外因有温度、光照强度与 CO2浓度,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气孔导度和胞间 CO2浓度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据图

47、可以看出,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而胞间 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反,说明胞间 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有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酶的活性等,外因即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C0 2浓度等。(2)据图可知,在 6 点时,红松的净光合速率为 0,即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红松叶肉细胞中合成 ATP 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据图可知,18 时净光合速率为0,18 时以后不积累有机物反而会消耗有机物,因此红松体内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 18 时。

48、(3)据图 1 和图 2 可知,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变化一致,据图 2 可知 1113 时气孔导度降低,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在此时间内气孔导度降低,导致 CO2的供应减少,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中 CO2的固定。CO 2的固定过程受阻,但光反应仍正常进行,引起细胞中 C3含量相对下降,C 5含量相对增多。(4)从图 3 可知,胞间 CO2浓度在 1216 点间基本没有变化,这是因为从环境中吸收的C02量与叶肉细胞吸收的 C02量基本相等。17 点后胞间 CO2浓度迅速上升,主要原因是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光照减弱,光合速率下降) ,导致释放到细胞外 CO2增多,进而导致胞间CO2浓度迅速上升。(2)在某些农作物栽培过程中,中午时段也会出现与红松相似的现象,即中午温度过高,为了防止大量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植物的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减弱。为缓解此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补充水分、适当遮阴、补充 C02等,这样会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29. 肥胖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