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201606300218.doc
201606300220.doc
201606300222.doc
201606300224.doc
201606300226.doc
201606300228.doc
201606300230.doc
201606300232.doc
201606300234.doc
  • 全部
    • 201606300218.doc--点击预览
    • 201606300220.doc--点击预览
    • 201606300222.doc--点击预览
    • 201606300224.doc--点击预览
    • 201606300226.doc--点击预览
    • 201606300228.doc--点击预览
    • 201606300230.doc--点击预览
    • 201606300232.doc--点击预览
    • 201606300234.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 地理试卷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1、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1-20 每小题 1 分,21-35 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A.出生率的高低 B.死亡率的高低 C.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D.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3.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现象是( ) A.游牧民族从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迁居至锡林郭勒草原 B.去美国学习访问 C.由天津调往北京工作定居 D.欧洲风情半日游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A.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5.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主要是(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6.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住宅 B.商业 C.工业 D.交通7.读图 1,从城市功能分 区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 )A.同心圆形 B.扇形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 图 18.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9.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①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②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可发展旅游购物 ③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④在社会的发展中有一定的政治、历史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 A.城市的人口规模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特大城市的数量11.下列四个城市的功能分区中合理的是( )12.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城市的起源同步 B.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C.各功能区的分布完全是商业竞争的结果 D.在不同城市,各类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尽相同图 2 是“某农作物的各国产量分配图”。读图完成 13~14 题。13.这种作物应该是( )A.小麦 B.棉花C.甘蔗 D.稻米14.图中所列国家生长该作物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大量使用生物技术 B.雨热同期C.地广人稀 D.机械化水平高 读图 3,判断回答 15~16 题。15.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图 2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16.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 A.内蒙古草原 B.珠江三角洲 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D.东北平原 17.如 下图所示四幅图表示我国松嫩 平原的甜菜、南疆的棉花、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美国的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的 主导区位因素,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棉花 ②甜菜 ③垂直农业 ④区域专业化B.①甜菜 ②棉花 ③区域专业化 ④垂直农业C.①棉花 ②甜菜 ③区域专业化 ④垂直农业D.①甜菜 ②垂直农业 ③棉花 ④区域专业化18.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 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19.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共同条件是( )①有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②有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的气侯③地广人稀 ④有便利的交通运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世界混合农业最主要的结构形式是( )A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B 基塘农业 C 畜牧业—谷物生产 D 农— 林—牧--副—渔21.下列人类活动中,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的是( )图 3A.人类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的改进B.大面积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C.开垦草原和荒地,扩大耕地面积D.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22.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 )A.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B.政府采用措施强制移民C.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 D.海外的就业条件好人口总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净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一迁出人口/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4 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 4 完成下列各题。23.2005—2014 年( )A.人口净迁移率浙江高于江苏 B.人口总迁移率安徽大于天津C.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D.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24.2005—2014 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C.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25.若图 5 坐标轴 A、B、C 分别表示 0—14 岁、15—64 岁和 65 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则 b 点 0—14 岁和 15—64 岁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是( )A.30% 4% B.30% 66%C.66% 30% D.4% 66%读不 同等级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模式图,回 答 26~28 题。图4图 52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乙、丙城市的等级关系( )A.甲=乙=丙 B. 甲>乙>丙 C. 乙>丙>甲 D. 丙>甲>乙27.生活在甲地的人们,下列行为最合理的是( )A. 在甲地购买高级轿车 B. 去乙地上大学C. 去丙地买生活日用品 D. 在甲地设立某商品的全国代理办事处28.下列有关各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错误的叙述是( )A. 同等 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排斥B. 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C. 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较低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D. 等级较高的城市距离较近,等级较低的城市距离较远29.图 6 为交通梯度与农业区关系模型图据图可知( )A.谷物的市场价格最高B.单位距离运输费率最低的是混合农业C.蔬菜和牛奶的市场价格最高D.谷物容易腐败变质30.下列对城市中心商务区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B.人口数量昼夜差别不大C.建筑物高大、稠密 D.它是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31.下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图 7 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完成 32-33 小题。32.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33.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图 6图 7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34.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不属于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35.既属于自给农业又属于密集农业的农业地域类型( )A.种植园农业 B.水稻种植业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2、 综合题(共 50 分)1.利用地理统计图可以使枯燥的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便于分析和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读“人口统计图”及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 分)材料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见图甲)(1)图 1 中第 阶段和第 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均十分缓慢。(2 分)(2)从人口增长特征看,图 2 中 B 国处于图 1 中第 阶段,A 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型。(2 分)(3)分析 B 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4 分)问题: 解决措施: (4)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如何?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8 分)2.读图中的各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8 分)(1)甲 图中三条租金支付能力变化曲线所表示的土地利用,a 表示 ,b 表示 ,c 表示 。(3 分)(2)从甲图三条曲线的变化情况看,三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的相同点是 ,但 区受与市中心的距离远近的影响最大,其原因是 。(3 分)(3)甲图所表示的付租能力的变化情况是理想状态下出现的,而在乙图接近真实的城市环境中,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应该更接近丙图的 (填字母)线,这说明除与市中心的距离远近外, 也是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2 分)3.读图回答问题(8 分)(1)①图左图中,A、B、C、D、E、F 反映的是______过程,左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其右图中的曲线相对应的是____________ 。(2 分)(2)①图中 E→F 反映了____________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3)②图中,A、B 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 分)(4)②图中,A、B 两类国家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4.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和美国的农业区划图,回答问题(18 分)。(1)判断图乙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发展的区位优势。(4 分)(2)为了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结合我国牧区的发展现状,图甲中我国内蒙古牧区应借鉴图乙牧区的哪些有效措施?(4 分)(3)图中 A、B、C 三地的农作物分别是 A: 、B C ;这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说明其特点。(6 分)(4)美国农业区划图中 D 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4分)BD1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化学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19 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C.发现元素周期律 D.提出电离学说2.元素的以下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不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是 ( )A.化合价 B.原子半径C.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D. 相对原子质量3.下列各项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N 2的电子式: B.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为 O-C-OC.NaCl 的电子式: D.F - 的结构示意图: 4.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HX B. H2X C.XH3 D. XH4 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的一部分,有关元素 X、Y、Z、M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Y 单质的氧化性比 M 单质的氧化性强B.X 原子最外层可达到 8 电子的稳定结构C.原子半径:ZMYD.M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 Z6.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7.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 )2A.HCl 比 H2S 稳定 B. 常温下 Cl2为气体,S 单质为固体C. 单质 S 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Cl2不能 D. 溶于水时 HCl 是强酸而 H2S 是弱酸8.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 ﹣ ﹣2e ﹣ =ZnO+H2O,石墨:O 2+2H2O+4e﹣ =4OH﹣ .据此判断,锌片是( )A. 负极,并被氧化 B. 负极,并被还原C. 正极,并被氧化 D. 正极,并被还原9. 下列关于 32He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2原子核内有 2 个中子 B. 32He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C. e原子核内有 3 个质子 D. 和 4是两种不同的核素10.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锌 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 灼热的木炭与 CO2反应C.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D. Ba(OH) 2•8H2O 晶体与 NH4Cl 晶体的反应11.元素的性质随 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引起的变化B.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的变化C.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D.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12.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一些元素能用于制 ( )A.合金 B.半导体 C.催化剂 D.农药1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 aA2+、 bB+、 cC3﹣ 、 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1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指 一 定 时 间 内 任 何 一 种 反 应 物 浓 度 的 减 小 或 任 何 一 种 生 成 物 浓 度 的 增 加3B、化学反应速率为 0.8 mol/(L•s)是指 1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 0.8mol/L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的相对快慢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15.一定温度下反应 2SO2(g)+O 2(g) 2SO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SO 2,O 2和 SO3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B、c(SO 2)∶c(O 2)∶c(SO 3)=2∶1∶2C、SO 2与 O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 SO3 的物质的量 2 倍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 2molSO2,同时增加 1molO216.下列关于反应限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限度是一种平衡状态,此时反应已经停止B.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C.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再改变D.不少反应都具有可逆性,只是有的程度小,有得程度大17.把 A、B、C、D 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 A 为负极;C、D 相连时,电流由 D→C;B、C 相连时 B 极发生氧化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A﹥B﹥C﹥D B. A﹥C﹥D﹥B C. C﹥A﹥B﹥D D. B﹥D﹥C﹥A18.在反应:C+CO 2═2CO 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通入 CO2 ④增加碳的量 ⑤降低压强.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19.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nB=pC,t秒末,A物质减少了1.0mol,B物质减少了1.25mol,C物质增加了0.5mol,则 m:n:p 为 ( )A.2:5:4 B.1:4:5 C.1:3:2 D.4:5:220.在 2A+B 3C+4D 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 = 0.5mol/(L·s) B.v(B) = 0.3 mol/(L·s) C.v(C) = 0.8mol/(L·s) D.v(D)= 1 mol/(L·s)二.填空题(45 分)21.(4 分)在 H, H, H, Mg, Mg, O, O, O 中共有______种元素,______123124168178种原子,中子数最多的是 ,D 218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22.(5 分) 用下列①H 2O ②H 2O2 ③Ba(OH) 2 ④Na 2O2 ⑤MgCl 2 ⑥ Ar ⑦CO 2 物质填空(只填序号) 。4(1)只存在离子键的是 ;(2)由离子键和极性键构成的是 ;(3)由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是 ; (4)由极性键和非极 性键构成的是 ;(5)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23.(6 分)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1)H2S: (2)Na 2O2: (3)用电子式表示 MgBr2的形成过程: 24.(16 分)下表 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字母代表一种短周期元素。I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1 A2 B C D3 E F G H I(1)G 的元素符号是 ,B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3)B、C、D 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 (填“减弱”或“增强”);(4)D 和 G 均可形成气态氢化物,其稳定性为 > (填化学式)。(5)上述九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酸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是 (写化学式) 。(6)在这九种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最活 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其结构示意图是 。(7)E 元素可与 C 元素形成一种淡黄色固体物质,写出这种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5.(8 分)氧化还原反应中除了原子守恒(质量守恒)外,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在一定条件下, 和 I-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3RO+6I - +6H + =R - +3I 2+3H 2O(R 为主族元素)则:n3RO(1) 中 R 的化合价为 价, n 值为 。(2)R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个,在周期表的 族。26. (6 分)某温度时,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X 的转化率是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族周期5.(3)反应从开始至 2 分钟末,用 Z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Z)= 。三.实验题(8 分)27.利用反应:Fe + Cu2+ =Fe 2++ Cu 设计一个化学电池(给出若干导线,电极材料和电解液自选) ,画出实验装置图,注明电解质溶液名称和正负极材料,标出电子流动方向,写出电极反应式。(1) 是正极,正极反应式: ; (2) 是负极,负极反应式: 。四.计算题(7 分)28.在一个容积为 500m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5molH2和 2mol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H 2(g)+CO(g) CH3OH(g) ,经过 5min 后达到平衡状态.若此时测得甲醇蒸汽的浓度为 2mol/L,求:(1)以 H2的浓度减少量来表示的反应速率.(2)达到平衡时 CO 的转化率.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化学科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D D B B A A A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B C C A A A A D B二.填空题(45 分)21.(每空 1 分,共 4 分)3,8, Mg,2224122. (每空 1 分,共 5 分)⑤,③,④,②,⑥23.(每 空 2 分 ,共 6 分)(1) (2)(3) 24.(1-6 小题每空 1 分,第 7 小题 2 分,共 16 分) (1)S,4;(2)H,Na;(3)增强;(4)HF>H 2S;(5)NaOH,HClO 4,Al(OH) 3(6)Na,F,Ar, (7) 装 置 图 625.(每空 2 分,共 8 分)(1)+5,n=1;(2)5,VA 族26. (每空 2 分,共 6 分) (1)30%;(2)3X+Y 2Z;(3)0.05mol/(L·min)三.实验题(8 分)27.(1)Cu 或 C 是正极(惰性电极即可) ,Cu 2++2e-=Cu;(2)Fe 是负极,Fe-2e -=Fe 2+。四.计算题(7 分)CH2=5mol/0.5L= 10mol/LCCO=2mol/0.5L= 4mol/L(1 分)2H2(g)+CO(g) CH3OH(g)化学计量数 2 1 1C 初(mol/L)10 4 0△C 4 2 2C 末 6 2 2(2 分)(1)VH2=△C/△ t=4 mol/L/5min =0.8 mol/(L·min)(2 分)(2)CO 的转化率=△C/C 初=50%(2 分)装 置 图 1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 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1. 《论衡》中提道:“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人定胜天”的思想 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广种薄收”的弊端 D. “地无遗利”的思想2.下列材料能够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 )A. 《诗经》描述“千耦其耘”B. 《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 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D. 《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3.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 ”上述材料表明( )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4.中唐诗人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细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晚唐薛逢也写有“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泊香满怀”的诗句。这些诗句说明当时唐朝( )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南方的都市很繁华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已经出现夜市生活5.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6.古代曾有人认为:“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据此可知,该人的观点是( )2A.实行法治,避免中央集权弱化B.解决流民问题以增强国力C.重新分配土地,缓和兼并现象D.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 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 ”这表明清政府(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D.禁止外国商人来华8.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 ”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9.16 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 16 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0.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等 6 处办事处所组成。到 1669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 150 艘商船、40 艘战舰、5 万名员工与 1 万名雇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 40%。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 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仅阿姆斯特丹就认购了一半的股份。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 )A.商业资本是推动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动力B.荷兰的工业发达,基础雄厚C.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殖民贸易公司D.荷兰垄断了当时的世界贸易11.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生产者逐渐与生 产资料分离,马克思将 这一过程称为资本原始积累。属于下图所示资本原始积累特点最典型的国家是( )3A.荷兰 B.英国C.俄国 D.美国1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在今日,工业的霸权带来商业的霸权,在真正的手工制造业时期,却是商业的霸权带来工业的优势。当时殖民制度所起的主要作用即由于此。 ”下列史实不能佐证马克思观点的是( )A.荷兰在 17 世纪上半叶成为“海上马车夫”B.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C.19 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霸主D. “日不落帝国”建立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13.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这说明当时英国( )A.新生工业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小资产阶级逐渐被消灭C.社会被分化为工人和资本家D.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14.下表是《1913~1938 年英、法、德三国对外出口占欧洲总额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由此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 1913 年 1928 年 1938 年英国 26.1% 23.6% 22.2%德国 24.7% 19.3% 21.1%法国 13.6% 13.7% 8.6%A.法德两国经济水平逐渐赶超了英国B.英国对外出口总额总体呈下降趋势C.法国和德国的海外市场均小于英国D.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格局15.德国是最早探索福利政策的国家。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相继颁布了《法定疾病保险》 《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法令,建立起 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福利制度。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健全民主法制的需要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D.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16.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4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 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 年至 19 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冲击最主要体现在( )A.中国的大门已完全打开 B.自然经济已经瓦解C.传统的经济结构遭到冲击 D.工业体系已经形成17.下表是 19 世纪 70~90 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 )类别 工矿、纺织 铁路运输数量 18 个 364 千米投资额 1 546 万元 1 251 万元A.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B.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C.遏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天18.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 ,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 )A.清末“新政”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民国初年到 1920 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 12.8%;1927~1936 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20.1902 年荣德 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下列不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 )A.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21. 《上海竹枝词》有这样的说法:“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 ”但是服饰改易运动多集中在知识界和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在5守旧和落后的农村,普通民众对学界的服饰革新多抱抵拒、排斥的态度,缠足思想也仍然禁锢着众多的女性。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文明的传播发展不平衡B.普通民众不接受新生事物C.上海、广州等地最为开放D.近代我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接受停留在生活层面22.中国近代早期通商口岸报刊主要报道地方性的和商业性的新闻。而维新派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文章,关心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以寻求立国之道。此变化不能反映( )A.广大民众的觉醒 B.救亡图存成为第一要务C.时代主题的变迁 D.西学东渐进入制度层面23.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 “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许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 。这反映出( )①西方饮食习惯影响了中国传统食俗 ②西式食品成为国人饮食的组成部分 ③西餐成为近代中国饮食变迁的主流 ④物质生活变迁与文化变迁相 互交织A.①②③ B.①② ④C.②③④ D.①③④24.1905 年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说: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即如那名山胜水……各种景致、各种情形……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电影……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要说顶有意味,更是那讽劝讥诮的故事,叫人看了,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文中作者认为( )A.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B.电影广泛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C.电影作为新兴娱乐方式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D.电影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二、非选择题(25 题 18 分,26 题 18 分,27 题 16 分,共 52 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张岂之《中国历史》材料二 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 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6宋朝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到 15 世纪,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两个这种类型的都市。(2 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6 分)(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及影响。(8 分)26.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6、17 世纪的“三角贸易”示意图材料二 19 世纪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年增长率年份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世界贸易年增长率1820~1840 2.9% 2.81%1840~1860 3.5% 4.84%1860~1870 2.9% 5.53%19 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 19 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 、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 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1)结合材料一,概括“三角贸易”所产生的积极影响。(6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 19 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说明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12 分)27.毛泽东曾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 ,荣 氏企业的百年发展史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破土而出71896 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广生钱庄。1902 年,在无锡创建保兴面粉厂,开始转向实业。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17 亩地皮,60 匹马力引擎,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这是面粉厂的所有家当。材料二 黄金时期1915 年,创办申新纺织厂。1920 年,筹建申新第三分厂,引进美国最新纺纱机 25 万锭,马达每机一只,发电机 3 200 KW。1924 年,荣宗敬化妆成工人到日商丰田纱厂参观。次年春,申新宣布废除封建工头制。1931~1932 年,申新三厂着力试办“劳工自治区” 。1932 年,申新纺织系统共有 9 个分厂,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资本集团。——以上材料摘编自杨勋《荣氏兄弟》等(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荣氏企业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资本集团”的有利条件。(8 分)(2)依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荣氏企业在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8分)8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一、 选择题(共 48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D B B D C D C A C A B A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D C D C A D A C A A B A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25.(18 分)(1)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来源。(2 分)(2)扬州、益州(成都)、广州等。(答出两个即可,2 分)(3)表现: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最早纸币“交子”;海外贸易繁荣;商品种类增加;出现数十座较大市镇。(答出三点即可,6 分)(4)表现:贸易中心转移;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世界市场雏形形成。(答出三点即可,6 分)影响: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2 分)26. (18 分)(1)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文明的碰撞);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答出三点即可,6 分)(2)特征: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6分)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最先成为工业国家;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19 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出三点即可,6 分)27. (16 分)(1)条件:利用工业革命成果,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一战时期外国资本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政府发展经济的措施(清末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与新政,民国时期发展经济的政策);借鉴外企经验,注重自身的改革。(8 分)(2)作用:投资实业,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近代民族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积极响应公 私合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做出贡献;改革开放中建立现代股份制企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有积极作用。(8 分)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