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全科.zip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全科.zip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 全部
    •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时间:90 分钟 分值 1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u 2O) ,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Cu 2S) ,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如下反应:Cu 2S+2Cu2O=6Cu+SO2↑,下列对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 Cu2OB.Cu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Cu 2S 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12.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选项 a 中的物质 b 中的物质 c 中收集的气体 d 中的物质A 浓氨水 CaO NH3 H2O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 溶液C 稀硝酸 Cu NO2 H2O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 溶液A.A B.B C.C D.D3. ,下列各组物质中,Y 既能与 X 反应又能与 Z 反应的是X Y Z① NaOH 溶液 Al(OH) 3 稀硫酸② KOH 溶液 SiO2 浓盐酸③ O2 N2 H2④ FeCl3溶液 Cu 浓硝酸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4.X、Y、Z、W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 X、Y 可能是①C、CO②AlCl 3、Al(OH) 3③Fe、Fe(NO 3) 2④Na 2CO3、NaHCO 3.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e 与 S 混合加热生成 FeS2B.NaHCO 3的热稳定性大于 Na2CO3C.铁与硝酸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 Fe3+存在D.Zn 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6.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NaHSO 4水溶液显中性B.NO 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SiO 2与酸、碱均不反应D.Fe 在足量 Cl2中燃烧生成 FeCl2和 FeCl37.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A.制钠: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的 NaCl 溶液B.制铁:以铁矿石为原料,CO 还原得铁C.制镁:用海水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固体,H 2还原得镁D.制铝: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得到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8.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A.制钠: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的 NaCl 溶液B.制铁:以铁矿石为原料,CO 还原得铁C.制镁:用海水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固体,H 2还原得镁D.制铝: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得到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9.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A.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两种不同的氧化物,则 Li 与氧气反应也能生成 Li2O或 Li2O2B.Na 2O2与 CO2反应生成 NaCO3和 O2,则 Na2O2与 SO2反应可生成 Na2SO3和 O2C.Fe 与 Cl2反应生成 FeCl3,则 Fe 与 I2反应可生成 FeI3D.Al 与 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则 Al 与 MnO2也能发生铝热反应10.水处理包括水的净化、杀菌消毒、蒸馏等.其中常见的杀菌消毒剂包括氯气、臭氧、漂白粉、活性炭等.游泳场馆往往用臭氧、活性炭对游泳池进行消毒和净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臭氧、活性炭处理水的原理相同B.氯气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用氯气消毒的水也可以用于配制各种化学试剂C.氯气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性,等体积的两者混合会提高漂白的效率D.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11.美国宇航局“凤凰”号火星登陆器的显微、电子化学及传导分析仪对两份土壤样本的分析发现,火星北极区表层土壤可能含有高氯酸盐,可创造不利于任何潜在生命的恶劣环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高氯酸盐的土壤不利于生命存在与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B.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具有强氧化性C.可以考虑用加入亚铁盐等还原性物质的方法改善这种土壤D.一定条件下高氯酸盐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12.现有 AlCl3和 MgSO4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 0.1mol/L 的 NaOH 溶液,得到沉淀的量与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原溶液中 Cl﹣ 与 SO4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A.2:1 B.2:3 C.6:1 D.3:113.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 3+2KI═2FeCl 2+2KCl+I2②2FeCl 2+Cl2═2FeCl 3③2KMnO 4+16HCl═2KCl+2MnCl 2+8H2O+5Cl2↑若某溶液中有 Fe2+和 I﹣ 共存,要氧化除去 I﹣ 而又不影响 Fe2+和 Cl﹣ ,可加入的试剂是A.Cl 2 B.KMnO 4 C.FeCl 3 D.HCl14.60mL 含有 0.20mol 碳酸钠的溶液和 20mL 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A.10.0 mol/L B.15 mol/L C.1.2 mol/L D.0.9 mol/L15.用 FeSO4还原 MnO4﹣ ,若还原 5×10﹣3 mol MnO4﹣ ,消耗 10mL 2.5mol•L﹣1 FeSO4溶液,则 Mn 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1 B.+2 C.+4 D.+516.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的是①(NH 4) 2CO3 ②Al(OH) 3 ③NaHCO 3 ④Al 2O3 ⑤Fe(NO 3) 2.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全部17.向 Ba(OH) 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若缓缓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中的导电能力(用 I 表示)可近似地用下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A.A B.B C.C D.D18.某溶液中,若忽略水的电离,只含有下表中所示的四种离子,试推测 X 离子及其个数b 可能为离子 Na+ Al3+ Cl﹣ X个数 2a a a bA.NO 3﹣ 、2a B.SO 42﹣ 、2a C.OH ﹣ 、2a D.SO 42﹣ 、4a19.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2 倍,Y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 2+与 Y2﹣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 与 X 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B.Y 分别与 Z、W 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X 的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 W 的弱D.Y 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W 的强20. 13C﹣NMR(核磁共振) 、 15N﹣NMR 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 thrich 等人为此获得 2002 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 13C、 15N 叙述正确的是4A. 13C 与 15N 有相同的中子数B. 13C 与 12C 是同一种核素C. 15N 与 14N 互为同位素D. 15N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521.下列变化中,不存在化学键断裂的是A.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B.干冰气化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22. 13C﹣NMR(核磁共振) 、 15N﹣NMR 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 thrich 等人为此获得 2002 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 13C、 15N 叙述正确的是A. 13C 与 15N 有相同的中子数B. 13C 与 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 15N 与 14N 互为同位素D. 15N 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23.元素 X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 Y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元素 X与元素 Y 形成化合物的常见化学式为A.XY B.XY 2 C.X 2Y D.XY 324.列各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元素最高化合价:Al>MgB.金属性:Al>MgC.酸性:H 2SO4>H 3PO4D.原子半径:Cl>F25.硼的原子序数为 5,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A.HBO 2 B.H 3BO3 C.H 2BO3 D.H 4B2O526.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N、O、F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B.N、O、F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Na、Mg、Al 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D.Li、Na、K 的金属性依次增强27.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A.Mg B.Na C.F D.Cl28.下列物质中既有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Na 2S B.NaCl C.Na 2O2 D.BaCl 229.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没有化学能变化的是A.氯化铵热分解反应B.氮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的反应C.碘升华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淀粉30.在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A.Zn 为负极,Cu 为正极B.正极反应为 Zn﹣2e ﹣ ═Zn 2+C.负极反应为 Cu﹣2e ﹣ ═Cu 2+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二、填空题(40 分)31. (12 分) .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 X 射线防护材料等。回答下列问题:(1)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 4 个电子层,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 ,PbO2的酸性比 CO2的酸性 (填“强”或“弱” ) 。(2)PbO 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PbO 2可由 PbO 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PbO2也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 Pb(NO3)2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电解制取。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 _。若电解液中不加入 Cu(NO3)2,主要缺点是 。(4)PbO 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 a 点为样品失重4.0%( )的残留固体,若 a 点固体组成表示—a10%样 品 起 始 质 量 点 固 体 质 量即 样 品 起 始 质 量为 PbOX或 mPbO2·nPbO,列式计算 x 值和 m:n 值_ 。32.(14 分)甲、乙、丙三种化合物均由氢、氮、氧、铜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常温下,甲是一种含氮质量分数为 87.5%的液态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中某种主要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乙和丙是铜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乙是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醛反应的还原产物。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结构式 。6(2)甲是一种二元弱碱,则甲与过量硫酸反应的产物为 (写化学式)。16g 甲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一种常见液态物质和氮气,放出 311kJ 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3)甲和丙反应的产物中含有乙和一种气态单质,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4)向乙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硫酸酸化的硫酸铁溶液,乙固体完全溶解,得到透明溶液。①写出其离子方程式 。②若所得溶液中阳离子浓度均约为 0.1mol/L,再向所得混合溶液中加丙,最先得到 沉淀(不同浓度的阳离子开始和完全以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如下图)。③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有机萃取剂(RH)发生反应:2RH(有机相)+Cu 2+(水相) R2Cu(有机相)+2H +(水相),已知其它阳离子与该有机物不能发生反应,也不相溶。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有机相中含有铜元素。33. (16 分) (1)下图为实验室制备、收集少量 HCl 的装置。① 制备 HCl 所用药品为浓硫酸和浓盐酸,则甲的最佳装置应选用下图中的 。② 请解释能用浓硫酸和浓盐酸制备 HCl 气体的原因 。7③ 装置丙用来吸收过量的 HCl 气体,为防止倒吸,则烧杯中应该装入水和 。(2)以下为苯的取代反应的探究实验。① 按上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②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 在 A 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在 B 中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开始进行反应,放入适量混合液后,关闭 K1。写出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 C 的作用是 。④ 反应结束后,用试管取少量 D 中的溶液,加入 (描述试剂和现象) ,则证明 B 中的取代反应已经发生。⑤ 把 B 中的固液混合物体过滤,分离出液体混合物,按下图方案精制含有苯和溴的溴苯。其中试剂为 ,操作名称为 。参考答案1.C【解析】A.反应中,Cu 2S 和 Cu2O 中的+1 价 Cu 元素得电子生成 0 价的 Cu,所以 Cu2S 和Cu2O 都是氧化剂,故 A 错误;B.反应中,+1 价 Cu 元素得电子生成 0 价的 Cu,所以 Cu 是还原产物,故 B 错误;C.硫化铜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 Cu2S 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 C 正确;D.根据 Cu2S+2Cu2O=6Cu+SO2↑知,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6:1,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化合价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该题中反应物都是氧化剂,但 Cu2S 还是还原剂,为易错点.2.B【解析】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c 装置中应该短管进,长管出,故 A 错误;B、浓硫酸可以与亚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 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c 装置中应该长管进,短管出,SO 2气体会污染空气,所以要吸收尾气,故 B 正确;C、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 NO,NO 2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水不能完全吸收,故 C错误;D、浓盐酸与 MnO2制氯气需要加热,且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所以 c 中收集的气体不纯净,应该在 bc 之间应添加除去氯化氢的装置,故 D 错误;8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原理(气体的制备) ,实验装置、仪器的使用,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3.B【解析】①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水,故①符合;②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钾反应反应生成硅酸钾与水,在酸中二氧化硅只与 HF 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故②不符合;③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得到 NO,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氮气不能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故③不符合;④,Cu 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与水,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得到氯化铜、氯化亚铁,故④符合,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4.A【解析】①为 C CO CO2,C CO2的转化;②为 AlCl3 Al(OH) 3 NaAlO2,AlCl 3 NaAlO2的转化;③为 Fe Fe(NO 3) 2 Fe(NO 3) 3,Fe Fe(NO 3) 3的转化;④为 Na2CO3 NaHCO3 CO2,Na 2CO3 CO2的转化.以上反应都符合,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积累相关基础知识,此类题目可轻松解答.5.D【解析】A.Fe 与 S 混合加热生成 FeS,故 A 错误;B.NaHCO 3在高温下分解,Na 2CO3在高温下不分解,因此 NaHCO3的热稳定性小于 Na2CO3,故B 错误;C.Fe+2Fe 3+=3Fe2+,在 Fe 大量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没有 Fe3+存在,故 C 错误;D.Zn 是较为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作为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有关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注意反应物的量不同时产物可能不同.6.B【解析】A.NaHSO 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 4=Na++H++SO42﹣ 溶液呈酸性,故 A 错误;B.NO 2与水反应为 3NO2+H2O═2HNO 3+NO,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由 NO2中+4 价升高为 HNO3中+5 价,由 NO2中+4 价降低为 NO 中+2 价,NO 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 B正确;C.氢氟酸能和二氧化硅发生 SiO2+4HF═SiF 4↑+2H 2O,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常用此反应在玻璃上刻字;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硅发生 2NaOH+SiO2═Na 2SiO3+H2O,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玻璃中的 SiO2与 NaOH 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Na2SiO3,会粘住瓶塞,故 C 错误;9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金属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氯气和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能将铁氧化成+3 价的铁,氯气和金属铁反应的产物是氯化铁,Cl 2与铁粉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3Cl2 FeCl3,故 D 错误;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考查角度广,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中等.7.B【解析】A.工业制钠是电解熔融 NaCl:2NaCl 2Na+Cl2↑,而电解纯净的 NaCl 溶液:2NaCl+2H 2O 2NaOH+H2↑+Cl 2↑,得不到钠,故 A 错误;B.工业制铁是 CO 还原铁矿石:3CO+Fe 2O3 2Fe+3CO2,故 B 正确;C.工业制镁是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 2 Mg+Cl2↑,故 C 错误;D.工业制铝是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来:2Al 2O3 4Al+3O2↑,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冶炼,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8.B【解析】A.工业制钠是电解熔融 NaCl:2NaCl 2Na+Cl2↑,而电解纯净的 NaCl 溶液:2NaCl+2H 2O 2NaOH+H2↑+Cl 2↑,得不到钠,故 A 错误;B.工业制铁是 CO 还原铁矿石:3CO+Fe 2O3 2Fe+3CO2,故 B 正确;C.工业制镁是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 2 Mg+Cl2↑,故 C 错误;D.工业制铝是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来:2Al 2O3 4Al+3O2↑,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冶炼,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9.D【解析】A.Li 性质不如 Na 活泼,Li 和氧气只生成氧化锂不生成过氧化锂,故 A 错误;B.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所以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故 B 错误;C.碘的氧化性较弱,铁和碘反应生成 FeI2,故 C 错误;D.Al 的活泼性大于 Fe、Mn,铝和氧化铁、二氧化锰能发生铝热反应而生成 Fe、Mn,故 D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之间反应,侧重考查物质性质,注意规律中的特例,易错选项是B、C,题目难度不大.10.D10【解析】A.臭氧具有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者的漂白原理不同,故 A 错误;B.氯水中含有氯气、HClO、H +、Cl ﹣ 等多种粒子,如配制硝酸银溶液时会导致药品变质,故 B 错误;C.氯气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漂白效率降低,故 C 错误;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易变质,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侧重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11.B【解析】A、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含有高氯酸盐的土壤不利于生命存在,故 A 正确;B、处于最高价的元素不一定具有氧化性,如硫酸钠中硫元素处于最高价+6 价,但是不具有氧化性,故 B 错误;C、高氯酸盐中的 Cl 元素处于+7 价,最高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亚铁离子之间反应,土壤中加入亚铁盐等还原性物质,可以放弃其和土壤中蛋白质反应的机会,所以能改善这种土壤,故 C 正确;D、高氯酸盐能中的 Cl 元素处于+5 价,与浓盐酸中的 Cl 元素处于﹣1 间价之间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故 D 正确.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元素中的化合价和物质具有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B 是易错点,难度不大.12.A【解析】由图可知加入 6mLNaOH 溶液,沉淀达最大量,沉淀为 Mg(OH) 2、Al(OH) 3,根据氢氧根守恒可知 2n[Mg(OH) 2]+3n[Al(OH) 3]=n(OH ﹣ )=0.006L×1mol/L=0.006mol,加入 7mL NaOH 溶液时,沉淀由最大值减小为最小值,故 1mL NaOH 溶液溶解氢氧化铝沉淀,根据反应 Al(OH) 3+NaOH=NaAlO2+2H2O 可知,n[Al(OH) 3]=n(NaOH)=0.001L×1mol/L=0.001mol,所以 n[Mg(OH) 2]= =0.0015mol,溶液中 n(Cl ﹣ )=3n[Al(OH) 3]=0.003mol,原溶液中 n(SO 42﹣ )=n[Mg(OH) 2]=0.0015mol,所以原溶液中 Cl﹣ 与 SO4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0.003mol:0.0015mol=2: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关键是明确各阶段发生的反应,试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注意守恒法的应用.13.C【解析】由信息可知,氧化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MnO 4﹣ >Cl 2>Fe 3+>I 2,还原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I﹣ >Fe 2+>Cl ﹣ >Mn 2+,A.氯气能将 Fe2+、I ﹣ 均氧化,故 A 不选;B.KMnO 4能将 Fe2+、I ﹣ 和 Cl﹣ 均氧化,故 B 不选;C.FeCl 3能氧化除去 I﹣ 而不影响 Fe2+和 Cl﹣ ,故 C 选;D.HCl 与三种离子均不反应,故 D 不选;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侧重11氧化还原反应应用的考查,注意氧化剂比较及除杂的原则,题目难度不大.14.B【解析】当碳酸钠滴入盐酸中时发生 CO32﹣ +2H+═H 2O+CO2↑,当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时,反应顺序为 CO32﹣ +H+═HCO 3﹣ 、HCO 3﹣ +H+═H 2O+CO2↑,则 HCl 的物质的量应大于 Na2CO3的物质的量,又因为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 HCO3﹣ +H+=H2O+CO2不能全部完成,即 HCl 的物质的量比 Na2CO3的物质的量的二倍少,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0.2mol,则 HCl 的物质的量应介于 0.2mol~0.4mol 之间,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20mL=0.02L,即盐酸的浓度应该是大于 10mol/L,小于 20mol/L.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分析盐酸的浓度,明确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通过比较及信息中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是解答的关键.15.B【解析】n(Fe 2+)=0.01L×2.5mol/L=0.025mol,Fe 2+被氧化生成 Fe3+,失去电子0.025mol,n(MnO 4﹣ )=5×10 ﹣3 mol,应得到 0.025mol 电子,设 Mn 还原后的化合价为x,则 5×10﹣3 mol×(7﹣x)=0.025mol,x=2,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侧重于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的角度解答该类题目.16.D【解析】①(NH 4) 2CO3 是弱酸的铵盐,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故选;②Al(OH) 3 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故选;③NaHCO 3 是弱酸酸式盐,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故选;④Al 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故选;⑤Fe(NO 3) 2中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能够氧化二价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亚铁中二价铁离子能够与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故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熟悉物质性质即可解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归纳总结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注意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的强氧化性.17.C【解析】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向 Ba(OH) 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若缓缓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 2++OH﹣ +H++SO42﹣ =BaSO4↓+H 2O,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则溶液导电性逐渐减弱,当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钡和水,所以溶液相当于纯水,导电性为 0,过量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图象分析,为高频考点,明确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关系及该反应实质是解本题关键,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8.B【解析】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 Na+、Al 3+,根据各自离子个数可知带正电荷数为2a×1+3×3=5a,因溶液呈电中性,则阴离子也应带 5a 个负电荷,因含有 a 个 Cl﹣ ,则选项离子应带 4a 个负电荷,选项阴离子电荷数分别为 2a、4a、2a8a,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大不,注意从电中性的角度解答该题.1219.D【解析】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2 倍,因此 X 是 C,Y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O,W 与 X 同主族,W 是 Si,短周期元素 Z2+与 Y2﹣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结构与 Ne 相同,因此 Z 为 Mg.A、Mg 和 Si、C 和 O 同周期,C 和 Si 同主族,同周期自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 r(Mg)>r(Si)>r(C)>r(O) ,故 A 错误;B、Y 分别与 Z、W 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 MgO、SiO 2,MgO 中含有离子键,SiO 2中含有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 B 错误;C、C 和 Si 同主族,非金属性 C>Si,因此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的酸性,故 C 错误;D、非金属性 O>Si,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 H2O 的热稳定性大于 SiH4,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短周期元素种类推断,涉及元素周期律中原子半径、非金属性的比较以及化合键的判定等知识,难度不大,熟悉短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10 个电子的微粒是解题的必备知识.20.C【解析】A. 13C 与 15N 的中子数分别为 7、8,故 A 错误;B. 13C 与 12C 中子数不相同,不是同一种核素,故 B 错误;C. 15N 与 14N 为质子数都是 7,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则互为同位素,故 C 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各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丰度)的和,不知道丰度,无法求出,故 D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中的数量关系,较简单,熟悉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判断可解答.21.B【解析】A.氯化氢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有化学键的断裂,故 A 不选;B.干冰气化,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化学键没有断裂,故 B 选;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有化学键的断裂,故 C 不选;D.氢气的氯气中燃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故 D 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断裂,明确化学键断裂的情况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注意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如 AC 选项,为易错点.22.C【解析】A. 13C 与 15N 的中子数分别为 7、8,故 A 错误;B. 13C 为原子,C 60为单质,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故 B 错误;C. 15N 与 14N 为质子数都是 7,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则互为同位素,故 C 正确;D. 15N 的核外电子数为 7,中子数为 15﹣7=8,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中的数量关系,较简单,熟悉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判断可解答.23.C13【解析】元素 X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 Y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 X是 Na+、Y 是 O2﹣ ,要使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则 X、Y 离子个数之比为 2:1,所以其化学式为 X2Y,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为高频考点,涉及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判断、化合价判断等知识点,属于基础题,题目难度不大.24.B【解析】A.Al 的最高价位+3,Mg 的最高价为+2,元素最高化合价:Al>Mg,故 A 正确;B.Mg、Al 处于第三周期,自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金属性:Al<Mg,故 B 错误;C.非金属性 S>P,酸性 H2SO4>H 3PO4,故 C 正确;D.F、Cl 处于同一主族,Cl 比 F 多一个电子层,因此原子半径 Cl>F,故 D 正确;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侧重于粒子半径、非金属性和金属性、主要化合价的比较,难度一般.25.C【解析】硼的原子序数为 5,最外层有 3 个电子,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中 B 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A.HBO 2中 B 的化合价为+3 价,符合,故 A 正确;B.H 3BO3中 B 的化合价为+3 价,符合,故 B 正确;C.H 2BO3中 B 的化合价为+4 价,不符合,故 C 错误;D.H 4B2O5中 B 的化合价为+3 价,符合,故 D 正确,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注意根据原子结构判断最高化合价,再利用化合价规则解答,难度不大.26.B【解析】A.N、O、F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 5、6、7,逐渐增多,故 A 正确;B.N、O、F 是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 B 错误;C.Na、Mg、Al 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为+1、+2、+3,依次升高,故 C 正确;D.Li、Na、K 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的金属性依次增强,故 D 正确.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应用,熟悉元素周期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27.C【解析】Na、Mg、Cl 处于第三周期,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l和 F 处于同一主族,自下而上,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非金属最强的是 F,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比较基础,注意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28.C【解析】A、Na 2S 中只有离子键,故 A 错误;B、氯化钠中只有离子键,故 B 错误;C、Na 2O2中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间存在离子键,过氧根离子中氧原子和氧原子间存在共价键,故 C 正确;D、氯化钡中只有离子键,故 D 错误;14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键、共价键的区别,侧重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29.C【解析】A.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 HCl,属于化学变化,转化过程中有化学能变化,故A 正确;B.氮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转化过程中有化学能变化,故 B 正确;C.碘升华是物理变化,转化过程中没有化学能变化,故 C 错误;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淀粉,属于化学变化,转化过程中有化学能变化,故 D 正确;故选 AB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把握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30.A【解析】A、该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铜作正极,故 A 正确;B、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H++2e﹣ =H2↑,故 B 错误;C、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Zn﹣2e ﹣ ═Zn 2+,故 C 错误;D、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属于原电池,故 D 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一般可以根据金属的活泼性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注意镁、铝和氢氧化钠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铝是负极,为易错点.31. (12 分)(第 1 小题每空 1 分,其余每空 2 分)(1) 第六周期第ⅣA 族 弱(2)PbO 2+4HCl(浓) PbCl2+Cl2↑+2H 2O(3)PbO+ClO —= PbO2+Cl- Pb2++2H2O - 2e-= PbO2↓+ 4H +不能有效利用 Pb2+(4)根据 PbO2 PbO + O2↑,有 ×32= ,xx394.0%=1.4 ,根据 mPbO2·nPbO, , = =x394.0%16 1.mn6.32【解析】试题分析:(1)Pb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第ⅣA 族,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 PbO2的酸性比 CO2的酸性弱;(2)PbO 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该黄绿色气体是氯气,说明 Cl 元素被氧化,则Pb 元素被还原为 Pb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O2+4HCl(浓) PbCl2+Cl2↑+2H 2O;(3)PbO 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 PbO2,Pb 元素被氧化,则 Cl 元素被还原为氯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PbO+ClO—= PbO2+Cl-;石墨为电极 Pb(NO3)2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电解制取 PbO2,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则 Pb2+失去 2 个电子生成+4 价的 PbO2,根据元素守恒,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 2++2H2O - 2e-= PbO2↓+ 4H+,若电解液中不加入 Cu(NO 3)2,阴极上 Pb2+获得电子生成 Pb,阴极电极反应式为:Pb 2++2e-=Pb↓,Pb 2+的利用率降低;(4)若 a 点固体组成表示为 PbOx,根据 PbO2 PbO + O2↑,设开始有 1mol x15PbO2固体,质量是 239g,则 a 点有 ×32= ,解得 x=1.4,则 mPbO2·nPbO2x394.0%中 O 原子的个数平均是 1.4,所以(2m+n)/(m+n)=1.4,m:n=2:3.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常用化学用语、电解原理、方程式的计算32. (1) (2 分)(2) N2H6SO4 (2 分) N2H4(l) + O2(g) == N2(g) + 2H2O(g) ΔH=-622kJ/mol (2 分)(3) N 2H4 + 4CuO == 2Cu2O + N2 + 2H2O (2 分)(4)①2Fe 3+ + Cu2O + 2H+ == 2Fe2+ + 2Cu2+ + H2O (2 分)②Fe(OH) 3 (2 分)③ 分离出有机相,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若得到蓝色溶液,则证明有机相中含有铜元素 (2 分)【解析】试题分析:(1)甲中氮的质量分数较大,则另一元素为氢,该化合物应为肼(N 2H4),其相对分子质量与氧气相等。 (2)肼是一种二元碱,则可以与 2 个 H+结合,故肼与过量硫酸反应时可生成一种盐 N2H6SO4。16g 肼为 0.5mol,则 1mol 肼完全燃烧放热 622kJ。 (3)乙为氧化亚铜,丙为氧化铜,肼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应为氮气,化学方程式为:N 2H4 + 4CuO == 2Cu2O + N2 + 2H2O。 (4) ①由于 Fe3+的氧化性,可以氧化乙中 +1 的铜,生成Cu2+,Fe 3+被还原为 Fe2+,配的化学方程式为:2Fe 3+ + Cu2O + 2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