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7科8份).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7科8份.zip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7科8份.zip
201605200210.doc
201605200211.doc
201605200212.doc
2016052002122.rar
201605200213.doc
201605200214.doc
20160520028.doc
20160520029.doc
  • 全部
    • 201605200210.doc--点击预览
    • 201605200211.doc--点击预览
    • 201605200212.doc--点击预览
    • 2016052002122.rar
    • 201605200213.doc--点击预览
    • 201605200214.doc--点击预览
    • 20160520028.doc--点击预览
    • 2016052002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1-40 每小题 1 分,41-50 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分裂期细胞与 G1期(DNA 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来自 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B.融合细胞 DNA 含量是 G1期细胞的 2 倍C.来自 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减慢是细胞衰老的重要特征 ②癌变是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的过程 ③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增殖释放而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现象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概念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的主要标志首先是细胞内开始合成新的特异性的蛋白质B.细胞分化进程是细胞原有的高度可塑性潜能逐渐增加的过程C.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是细胞固有基因的正常的严格有序的表达过程D.细胞分化是细胞由非专一性的状态向形态和功能的专一性状态转变的过程4.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有机体的衰老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会受环境影响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D.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一定会分化且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就越强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D.免疫细胞凋亡是一种病理现象,不利于抵抗病原体的侵染6.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能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B.衰老细胞会出现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变大等现象C.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期,细胞衰老与凋亡发生在老年期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对细胞凋亡完成的7.如图是一个哺乳动物细胞的示意图,它属于( )A.精巢中的细胞 B.受精卵C.骨髓干细胞 D.卵巢中的细胞8.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2A.O~A 段表示染色体复制,含量加倍B.B~D 段的团藻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C.细菌与 B~C 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D.C~D 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为 1:2:29.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脑细胞缺氧而死亡是细胞坏死B.细胞代谢速率减慢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C.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是细胞癌变的原因D.老鼠胚胎时趾间有蹼出生后趾间无蹼是细胞凋亡的结果10.将数量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用含有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A 组加入某种物质,B 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细胞,测量每组的总放射强度,结果 A 组明显大于 B 组。A 组中加入的物质的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化B.促进细胞分裂C.促进细胞衰老D.促进细胞癌变11.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 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 b、c、d 依次代表( )A.DNA 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B.染色体数、DNA 分子数、染色单体数C.DNA 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 分子数12.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②与③ D.②与④13.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 92 条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C.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 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 1/22314.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也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形成合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维持了遗传的稳定性315.下列有关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 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中 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 4N 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16.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存在于动物精巢中B.在分裂间期发生过基因突变C.该细胞在图示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 8 条D.该细胞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有 2种17.一正常人的细胞内有 44 条常染色体和 2 条 X 染色体,此细胞可能是( )①初级精母细胞 ②次级精母细胞③初级卵母细胞 ④有丝分裂间期细胞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8.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 RNA 注入双尾金鱼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双尾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 RNA 最可能是( )A.遗传物质 B.tRNAC.mRNA D.rRNA19.在证明 DNA 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 35S 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对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经搅拌与离心后有少量含 35S 的 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大肠杆菌上B.离心速度太快,含 35S 的 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C.T2噬菌体的 DNA 分子上含有少量的 35SD.少量含有 35S 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20.下面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另一雌性动物与其测交B.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甲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可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D.丁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aB 和 aB21. DNA 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的,如果放射性完全标记的 1 个双链 DNA 分子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两次,那么所产生的 4 个 DNA 分子的特点是( )A.部分 DNA 分子含有放射性B.全部 DNA 分子含有放射性C.所有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D.所有分子的两条链都没有放射性422.下列关于染色体和 DNA 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DNA 均位于染色体上 ②染色体就是 DNA ③DNA 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④染色体和DNA 都是遗传物质 ⑤每条染色体上总是只含一个 DNA 分子 ⑥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⑦染色体和 DNA 都是在间期复制并加倍 ⑧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和 DNA 都是在间期复制、后期加倍 ⑨基因都位于 DNA 上,也都位于染色体上A.③ B.②③⑤ C.①⑦⑨ D.④⑧⑨23.一个 DNA 分子在 15N 的环境中复制,若子一代 DNA 的一条单链出现差错,则子二代DNA 中,差错 DNA 单链和含 15N 的 DNA 分子分别占( )A.1/3,1 B.1/4,1 C.1/3,1/2 D.1/4,1/224.下列关于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过程在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B.三个过程发生的场所都是细胞质C.三个过程都要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来完成D.复制和转录的模板相同,而与翻译的模板不同25.某生理过程分析发现有两个核酸分子、五种碱基、三条多核苷酸链,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两个 DNA 分子B.转录:一个 DNA 分子,一个 RNA 分子C.翻译:一个 DNA 分子,一个 RNA 分子D.复制:两个 RNA 分子26.结合以下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 DNA 旋转酶(可促进 DNA 螺旋化)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利福平 抑制 RNA 聚合酶的活性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B.青霉素和 利福平能抑制 DNA 的复制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D.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27.“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 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 1∶1D.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 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 1∶2∶128.下图所示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5A.由 1 号、2 号、4 号和 5 号,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B.由 5 号、6 号与 9 号,可推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C.由图可以推知 2 号为显性纯合子、5 号为杂合子D.7 号和 8 号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 1/329.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获得 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获得 F2。从理论上计算,F 2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占总数的( )A.1/4 B.1/6 C.1/8 D.1/1630.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用一有色子粒的植株 X 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 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 X 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31.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 与 a 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 1 匹小马。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B.随机选出 1 匹栗色公马和 4 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 4 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32.大约在 70 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携带者。一个表现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弟弟的女人,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问他们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A.1/9 B.1/8 C.1/420 D.1/56033.荠菜果实形状——三角形和卵圆形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A、a 和 B、b 决定。AaBb 个体自交,F 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在 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 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 )A.1/15 B.7/15 C.3/16 D.7/1634.灰兔和白兔杂交,F 1全是灰兔,F 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 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 9∶3∶4,则( )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16C.F2灰兔的基因型有 4 种,能产生 4 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概率是 1/3635.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 A_B_,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为 aaB_的植株不能长出雌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 A_bb 或 aabb 植株的顶端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上述材料作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的结果。则所用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类型 正常株 雄株 雌株数目 998 1 001 1 999 A.aaBb×Aabb 或 AaBb×aabb B.AaBb×Aabb 或 AaBb×aabbC.aaBb×AaBb 或 AaBb×Aabb D.aaBb×aabb 或 Aabb×aabb36.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 R1和 r1、R 2和 r2控制。R 1和 R2决定红色,r 1和 r2决定白色,R 对 r 为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也就是说,麦粒的颜色随 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 1R1R2R2)与白粒(r 1r1r2r2)杂交得 F1,F 1自交得 F2,则 F2的基因型种类数和不同表现型比例为( )A.3 种、3∶1 B.3 种、1∶2∶1C.9 种、9∶3∶3∶1 D.9 种、1∶4∶6∶4∶137.小鼠毛 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连锁反应,当 R、C 基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 CCRR 和 ccrr 的两小鼠进行杂交得到 F1,F 1雌雄个体交配,则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黑色∶白色=3∶1B.黑色∶棕色∶白色=1∶2∶1C.黑色∶棕色∶白色=9∶3∶4D.黑色∶棕色∶白色=9∶6∶138.某种蛙的眼色有蓝眼(A__B__)、绿眼(A__bb、aabb)、紫眼(aaB__)三种。现有蓝眼蛙与紫眼蛙交配,F 1仅有蓝眼和绿眼两种表现型,理论上 F1中蓝眼蛙和绿眼蛙的比例为( )A.3∶1 B.3∶2 C.9∶7 D.3∶339.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 )A.外祖母 B.外祖父 C.祖母 D.祖父40.一对夫妇生的“龙凤”双胞胎中一个正常,一个色盲,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XBY、X BXb B.XbY、X BXbC.XBY、X bXb D.XbY、X bXb41.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的雄果蝇交配得到 F1,F 1中雌雄果蝇交配得 F2,你认为交配结果正确的是( )A.F1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和红眼短翅B.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 F1中的母方C.F2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D.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42.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双亲中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 白眼,交配后代中雌果蝇与亲代中雄果蝇的眼色相同,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的眼色相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亲代雌果蝇为白眼B.F1雌雄个体交配,F 2中出现红眼果蝇的概率为 3/4C.F1雌雄个体交配,F 2中各种表现型出现的概率相等7D.F2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不是与亲代的相同,就是与 F1的相同4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 XYY 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致病基因的来源与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44.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雄性植株,其突变性状是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状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让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性别 野生性状 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雄株 M1 M2 Q雌株 N1 N2 P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则 Q 和 P 值分别为 1、0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 Q 和 P 值分别为 0、1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 X 和 Y 的同源区段, 且为显性,则 Q 和 P 值分别为 1、1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 Q 和 P 值分别为 1/2、1/245.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 A,隐性基因为 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 B,隐性基因为 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Ⅱ-1 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据图分析下列错误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与Ⅱ-5 基因型相同的男子与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1/2C.Ⅰ-2 的基因型为 aaXbY,Ⅲ-2 的基因型为 AaXbYD.若Ⅲ-1 与Ⅲ-5 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1/846.右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阴影表示患者),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B.该遗传病男、女性患病概率相同C.I2一定为杂合子D.若Ⅲ 7与Ⅲ 8结婚,则子女患病的概率为 2/347.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在代代遗传的特点B.乙病为红绿色盲症,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Ⅱ-4 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 2/3,为乙8病携带者的概率是 1/2D.若Ⅱ-4 和Ⅱ-5 再生一个孩子,其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3/848.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 1/449.以下关于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血友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属 X 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B.并指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属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猫叫综合征是 5 号染色体上缺失一个基因所致D.21 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50.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诊断C.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 病D.近亲结婚可使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二、非选择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51.如图为某一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和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分子数目关系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图Ⅰ中的 2 和 6 表示两个 Y 染色体,则此图可以表示的细胞是( )A.体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2)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___条。假设该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用 15N 进行全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含 15N 的精子所占比例为______。(3)图Ⅱ中有____个染色单体,如果①上某位点有基因 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 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4)图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量关系可用图Ⅲ中的____表示。52.某植物(2n=10)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 B 和 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 E 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 E,植物表现为败育。请9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1)该物种基因组测序应测________条染色体,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2)纯合子 BBEE 和 bbEE 杂交,应选择________做母本,得到的 F2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3)BbEe 个体自花传粉,后代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53.鸟类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ZW 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W,雄性为 ZZ。北京鹌鹑种场孵化的一批雏鹌鹑中出现了一只罕见白 羽雌鹌鹑,为研究鹌鹑的羽色遗传,为该白羽雌鹌鹑选配了若干栗羽雄鹌鹑,结果 F1代均为栗羽。F 1代鹌鹑多次相互交配,后代中均有白羽出现,出现的白羽都是雌性。通过 F1代的雄鹌鹑与白羽雌鹌鹑回交,先后得到 4 只白羽雄鹌鹑。请分析回答:(1)罕见白羽性状的出现是 的结果,该性状属于 (显性/隐性)性状。(2)若控制鹌鹑羽色的基因用 D、d 表示,写出 F2代栗羽雌鹌鹑的基因型 ,F 2代白羽雌鹌鹑的基因型 ,F 2代栗羽雄鹌鹑的基因型 。(3)F 1代的雄鹌鹑与白羽雌鹌鹑回交,得到白羽雄鹌鹑的几率为 。(4)若选择 羽的雄鹌鹑与 羽的雌鹌鹑杂交,就可通过体色直接判断出子代鹌鹑的性别。10高二期中生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DBCB CDBCB ACDCA BDCAC AABCB ACBBC BCBDA DCACD BBACD ADADD二、非选择题51. 答案:(1)A (2)8 50% (3)4 基因突变或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4)乙52. 答案:(1)5 5 (2)bbEE 野生型∶双雌蕊=3∶1(3)3/4 BBEE 和 bbEE(少答不给分)53. 答案:(1)基因突变 隐性 (2)Z DW Z dW Z DZD和 ZDZd (3)1/4 (4)白 栗1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共 60 分,每题 4 分,少选 2 分,错选 0 分。)1.请认真分析下列图中的情景:图 a 中,物体 A、B、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 F 作用于 C 物体上,使 A、B、C 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图 b 中,另一端与斜面体 P 连接 , P与固定挡板 MN 接触且 P 处于静止状态;图 c 中,小车 M 在恒力 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光滑、粗糙,情况未知 )做直线运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图 a 图 b 图 cA.图 a 中 A 受 5 个力作用,B 受 2 个力作用,C 受 4 个力作用B.图 b 中 P 受到的外力个数可能为 2 个或者 4 个C.图 c 中若小车做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 4 个力作用D.图 c 中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 3 个力作用2、粗糙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m 和 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 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 动摩擦因数均为 μ ,两质量为 2m 的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 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 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一起匀速前进.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 B.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332C.水平拉力 F 最大为 2μmg D.水平拉力 F 最大为 6μmg3.质量为 M 的三角形物块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开始质量为 m 的物体以速度 v0沿三角形 物块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某时刻给物体施加一沿斜面向下的推力 F,使物体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中,三角形物块始终静止在地面上,设物体向下加速运动时,地面对三角形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 N,地面对三角形物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f,重力加速度为 g,则( )A.f≠0 , N>(m +M)g B. f=0, N= ( m +M )gC.f≠0 , N<(m +M) D. f=0, N≠ ( m +M)g4.倾角 θ =30°的斜面固定,重为 G 的物体恰好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现对物体施一拉力(图中未画出),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则该拉力的最小值为A. B. C. D. GG21323v0ɑF25、如图所示,长为 l 的细绳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 C 点,另一端拴在套于杆上的可以沿杆 AB 上下滑动的轻环 P 上。吊有重物的光滑轻滑轮放在绳子上。在环 P 从与 C 等高的 B 点沿杆缓慢下滑的过程中,两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θ 的变化情况是(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C.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6.在固定于地面的斜面上垂直安放了一个挡板, 截面为圆的柱状物体甲放在斜面上,半径与甲相等的14 光滑圆球乙被夹在甲与挡板之间,乙没有与斜面接触 而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在从球心处对甲施加 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 F,使甲沿斜面方向缓慢地移动,直至甲与挡板接触为止.设乙对挡板的压力为 F1,甲对斜面的压力为 F2,在此过程中( )A. F1缓慢增大, F2缓慢增大 B. F1缓慢增大, F2缓慢减小C. F1缓慢减小, F2缓慢增大 D. F1缓慢减小, F2保持不变7.在水平的足够长的固定木板上,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开始滑动,经一段时间 t 后停止.现将该木板改置成倾角为 45的斜面,让小物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沿木板上滑。若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 小物块上滑到最高位置所需时间与 t 之比为( )A. 12B. 21C. 2D. 218.小球甲和乙从某一高度相隔 1s 先后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在空中运动的任一时刻( )A.甲、乙两球距离保持不变,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越来越大C.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小,甲、乙两球速度之差越来越小D.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9.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移 s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己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其图线与 t 轴相切于 10s 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车的初速度为零 B .乙车的初位置在 s0=60m 处 C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1.6m/s2D . 5s 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速度较大10.甲、乙两物体在 t=0 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 x 轴运动,其 v­t 图像如图所示,则( )A.甲、乙在 t=0 到 t=1 s 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乙在 t=0 到 t=7 s 之间的位移为零C.甲在 t=0 到 t=4 s 之间做往复运动D.甲、乙在 t =6 s 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11. 在箱式电梯里的台秤秤盘上放着一物体,当电梯静止时,台秤的照片如图 a 所示,在电梯启动后的一段过程中,某人在不同时刻拍了3b、c、d 三张照片,如图所示。从这三张照片可判定( )A.拍摄 b 照片时,电梯一定处于加速下降状态B.拍摄 c 照片时,电梯可能处于减速上升状态C.拍摄 c 照片时,电梯可能处于加速上升状态 D.拍摄 d 照片时,电梯可能处于减速上升状态12. A、B 是固定在空中的光滑水平横杆,一质量为 M 的物块穿在杆 AB 上,物块通过细线悬吊着一质量为 m 的小球,现用 沿杆的恒力 F 拉物块使物块、小球一起(保持相对静止)向右运动,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θ,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杆对物块的支持力为 Mg B.细线上的拉力为 mgsinθC. F=(M+m)gtanθ D.物块和小球的加速度为 gsinθ13.如下图甲所示,A、B 两长方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 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水平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运动过程中 A、B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在 0~2t 0 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 0 时刻,A、B 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加速度最小B.t 0 时刻,A、B 的速度最大C.零时刻和 2t 0 时刻,A、B 间的静摩擦力最大 D.2t 0 时刻,A、B 离出发点最远,速度为零 Ziyuanku.com14.如图所示,夹角为 θ =30°的光滑的三角杆水平放置,两小球 A、 B 分别穿在两个杆上,两球之间有一根轻绳连接两球,现在用力将小球 B 缓慢拉动,直到轻绳被拉直时,测出拉力 F=10 N,则此时关于两个小球受到的力的说法正确的是(小球重力不计)( )A.小球 A 受到杆对 A 的弹力、绳子的张力B.小球 A 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为 20 NC.此时绳子与穿有 A 球的杆垂直,绳子张力大小为 N2033D.小球 B 受到杆的弹力大小为 N203315. 一个正方形物块 A 重 6 牛,用 F=10 牛的水平推力通过 P、Q 两竖直木板把 A 物夹住,木板与 A 物间的动滑动摩擦因数为 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如图为它的正视图。现要将 A 物体匀速拉出,则拉力大小可能为( )A.1 牛 B.2 牛 C. 7 牛 D. 14 牛二、计算题(本大题共 60 分)16.(16 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 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 5.5s 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 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 90km/h 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17.(16 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mB=24 kg 的木板 B 放在水图甲 图乙4平地面上,质量为 mA=22 kg 的木箱 A 放在木板 B 上。一根 轻绳一端拴在木箱 A 上,另一端拴在天花板上,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 =37°。已知木箱 A 与木板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1=0.5。现用水平方向大小为 200 N 的力 F 将木板 B 从木箱 A 下面匀速抽出(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求:木板 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2的大小。18.(12 分)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斜面体 ABC,AB 与 BC 圆滑连接,AB 表面粗糙且水平(长度足够长) ,倾斜部分 BC 表面光滑,与水平面的夹角 037。在斜面体右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规定力传感器受压时,其示数为正值;力传感器被拉时,其示数为负值。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斜面体的 C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过程中,力传感器记录到力 F和时间 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sin37°=0.6,cos37°=0.8,g 取 10m/s 2),根据图乙所给数据,求:(1)斜面体倾斜部分 BC 的长度 (2)滑块的质量(3)求滑块在 AB 滑行的距离。19.(16 分)质量 m=4kg 的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0.1,沿水平地面向右做直线运动,经过 A 点时速度为 6m/s。物体过 A 点时开始计时,对物体施加水平恒力 F 作用,经过 0.5s 物体向右移动了 2.5m 到达 B 点;若 t 时刻撤去水平恒力 F,物体最后停在 A 的右方 3.75m 处。g=10m/s 2。求:撤去水平恒力 F 的时刻 t 。5邯郸市一中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共 60 分,每题 4 分,少选 2 分,错选 0 分。)二、计算题:(本大题共 60 分)16. 解:(l)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 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savt45.2101s 货 =v1(t0+t1)==10(5.5+4)m = 95m s 警 21m=t=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s=s 货 -s 警 =75m (8 分)(2)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 v=90km/h=25m/s 的时间: t = av10t 内两车的位移 avs125.2警mt 0).(0)(10货t 时刻两车距离 s3警货 警 车 达 到 最 大 速 度 后 做 匀 速 运 动 , 设 再 经 过 △ t 时 间 追 赶 上 货 车 . 则 :svt21(6 分)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 21st=+才能追上货车 (2 分)17.解: 对 A 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题意得 FTcos θ = Ff1①FN1+ FTsin θ = mAg②Ff1= μF N1③ (6 分)由①②③得 FT=100 N (2 分)对 A、 B 物体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题意得 FTcos θ + Ff2= F④FN2+ FTsin θ =( mA+ mB)g⑤Ff2= μ 2FN2⑥ (6 分) 由④⑤⑥得 μ 2=0.3 (2 分)18. 解: (1)在斜面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1sinmag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CD AC B C C D A D C BD D C BCD AB BD155m61a=6m/s2 斜面 BC 长度211tax=3m (4 分)(2)斜面体对传感器的压力为 sinco1mgF m=2Kg (4 分)(3)对斜面体由平衡方程有: 2f=4N 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af 2=2m/s2 滑块在 AB 表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21tvtx 1tv 解得: 2=8m ( 4 分) 19. 解 : 首 先 判 断 F 的 方 向 。 设 恒 力 水 平 向 左 , 大 小 为 F, 摩 擦 力 大 小 为 f, 物 体 从 A 到 B 的加 速 度 大 小 为 a1。 则 : 由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 ; 又 : 1+fmafg由题设条件,物体从 A 到 B 作匀减速运动,有: 2AB1svta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a1=4m/s2(水平向左), F=12N(水平向左) (4 分)接下来要判断在哪个阶段撤去 F。设物体从 A 点到速度为零的 P 点共经历的时间为t2,通过的位移为 ,这段时间没有撤去 F。有: APs 2A1Δtva12AP0avs解得: 说明物体向右运动阶段没有撤去 F (4 分)2.5stAP4.5m3.7设 在 t 时 刻 撤 去 F, 则 在 时 间 内 , 物 体 在 F 和 水 平 向 右 方 向 的 摩 擦 力 ( )2t fmg作 用 下 , 由 P 点 向 左 作 匀 加 速 运 动 并 到 达 M 点 。 设 其 加 速 度 大 小 为 a2, 设 水 平 向 右 为 正 , 有2-Ffma2PM1()sat2()vat在 M 点 后 , 物 体 在 摩 擦 力 的 作 用 下 匀 减 速 运 动 到 停 止 在 Q 点 , 设 其 加 速 度 大 小 为 a3, 有 :依题意: (6 分)3f 2Q30vsAQPM3.75mss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s 。 (2 分)tABMPQ1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直升班,无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 4 分,合计 40分)1.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 A 固定,让小球从固定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 B,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B.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守恒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 会运动2.如图所示,把质量为 、带电量为 的物 块放在倾角 α=60 o的固定光滑绝缘斜面的mQ顶端,整个装置处在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已知电场强度大小 ,电场方向3mgEQ水平向左,斜面高为 ,则释放物块后( )HA.物块落地时候的速度大小是 2gB.物块落地时候的速度大小是C. 物块落地时候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成 30oD. 物块落地时候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成 60o3.一位参加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的选手驾车翻越了如图所示的沙丘,A、B、C、D 为车在翻越沙丘过程中经过的四个点,车从坡的最高点 B 开始做平抛运动,无碰撞地落在右侧直斜坡上的 C 点,然后运动到平地上 D 点.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到 B 过程中,汽车一定加速B.B 到 C 过程中,汽车的机械能不守恒C.若已知直斜坡的倾角和车在 B 点的速度,可求出 BC 间高度差D.由直斜坡进入平地拐点处时,车处于失重状态4.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为 2s,他们运动的 v﹣t 图象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 )A.t=2s 时,两球的高度差一定为 40mB.t=4s 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2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D.甲球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不相等5.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 t=0 时,乙车在甲车前 50m 处,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B.在第 20s 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在第 30s 末,甲、乙两车相距 100m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6.如图所示,两相同物块分别放置在对接的两固定斜面上,物块处在同一水平面内,之间用细绳连接.在绳的中点加一竖直向上的拉力 F,使两物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与斜面间的夹角小于 90°.当增大拉力 F 后,系统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绳受到的拉力变大B.物块 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变小C.物块对斜面的压力变小D.物块受到的合力不变7.如图,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的两个小球 A、B 连接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杆与水平面成 θ=37°角,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 绳与杆的夹角也为θ,OB 绳沿 竖直方向,则球 A、B 的质量之比为( )A.4:3 B.3:4 C.3:5 D.5:88.如图所示,小物体 P 放在直角斜劈 M 上,M 下端连接一竖直弹簧,并紧贴竖直光滑墙壁;开始时,P、M 静止,M 与墙壁间无作用力。现以平行斜面向上的力 F 向上推物体 P,但P、M 未发生相对运动。则在施加力 F 后( )A.P、M 之间的摩擦力变大B.P、M 之间的摩擦力变小C.墙壁与 M 之间仍然无作用力D.弹簧的形变量减小9.如图所示,A、B、C 三个物块重均为 100N,小球 P 重 40N,作用在物块 B 的水平力 F=20N,整个系统静止,则( )A.A 和 B 之间的摩擦力是 20NB.B 和 C 之间的摩擦力是 20NC.物块 C 受 4 个力作用D.C 与桌面间摩擦力为 20N310.如图所示,m A=4.Okg,m B=2.Okg,A 和 B 紧靠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从 t=O 时刻起,对B 施加向右的水平恒力 F2=4.ON,同时对 A 施加向右的水平变力 F1,F 1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 t=0 时,A、B 物体加速度分别为 aA=5m/s2,a B=2m/s2B.A 物体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 物体作匀加速运动C.t=12 s 时刻 A、B 将分离,分离时加速度均为 a=2m/s2D.A、B 分离前后,A 物体加速度变化规律相同二、多选题(每小题 4 分,合计 20 分)11.小车内有一固定光滑斜面,一个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细绳始终保持竖直.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若小车静止,绳对小球的拉力可能为零B.若小车静止,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一定为零C.若小车向右匀速运动,小球一定受两个力的作用D.若小车向右减速运动,小球一定受三个力的作用12.物体自 O 点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B、C、D 是运动轨迹上的四点,D是最高点.测得 OA=0.8m,AB=0.6m,B C=0.4m.且物体通过三段的时间均为 1s.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初速度是 0.9m/s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0.2m/s2C.CD 间的距离是 0.2m D.从 C到 D 运动的时间是 1.5s13.a、b、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c 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a、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在 0~5s 的时间内,t=5s 时,a、b 两个物体相距最远D.物体 c 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0.2m/s2414.如图所示,AC 是上端带定滑轮的固定 竖直杆,质量不计的轻杆 BC 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 C 点,另一端 B 悬挂一重为 G 的重物,且 B 端系有一根轻绳并绕过定滑轮 A,用力 F 拉绳,开始时∠BCA>90°,现使∠BCA 缓慢变小,直到杆 BC 接近竖直杆 AC.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杆 BC 所受的力大小不变B.杆 BC 所受的力先增大后减小C.力 F 大小不变D.力 F 的大小一直减小15.如图所示,质量为 mA = 10 kg 的 A 物块下端连接着固定在直立于地面的轻质弹簧,上端连接着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绳的另一端 连接着静置于地面、质量为 mB = 30 kg 的物块 B。此时,与 A 相连的轻绳处于竖直方向,与 B 相连的轻绳与水平地面成 37°角,并且弹簧的形变量为 20 cm,若弹簧劲度系数为 k = 200 N/m,取重力加速度为 g = 10 m/s2,sin 37° = 0.6,cos 37° = 0.8,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关于物块 B 的受力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A.轻绳对物块 B 的拉力一定为 60 NB.地面对物块 B 的支持力可能为 36 NC.地面对物块 B 的摩擦力可能为 112 ND.轻绳对物块 B 的拉力与地面对物块 B 的摩擦力的合力 一定竖直向上37°AB5三、计算题(共 4 小题,合计 60 分)16.如图甲是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蹦床比赛中的一个情景。设这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运动员的脚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 F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乙所示。取 g=10m/s2,根据 F-t 图象分析求解:(1)运动员的质量;(2)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3)在不计空气阻力情况下,运动员重心离开蹦床上升的最大高度。17.如图 1 所示,在平直的道路上,依次有编号为 A、B、C、D、E 五根标志杆,相邻两杆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一辆汽车以 v0=20m/s 的速度匀速向标志杆驶来,当司机经过 O 点时准备开始刹车,由于司机有反应时间,汽车先匀速运动一段距离再 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开始刹车后的 0~7.5s 内汽车的 v﹣t 图象如图 2 所示,其中 tB=5.5s、t C=7.5s 分别是司机经过 B、C 杆的时刻.求:(1)司机的反应时间 t1;(2)A 杆距 O 点的距离 xOA.618.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长 90m、宽 60m.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 12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试求:(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停下来的位移为多大?(2)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 0,加速度为 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m/s.该前锋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19.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传动带顺时针转动,两轮轴心相距 L=8.0m。将一物体轻放在传送带左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4。(1)当传送带以 v0=4.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物体由 A 端运送到 B 端所用时间为多少?(2)要想尽快将物体由 A 端送到 B 端(设初速度仍为零),传送带运行的速率至少应为多大?(3)在运送物体的过程中物体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当物体轻放在 A 端时,传送带做初速度 的匀减速运动,物体刚好到达 B 端,求传送带的加速度大小和划痕的长smv/160度 。(结果可用分数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