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6280367.doc--点击预览
- 201606280368.doc--点击预览
- 201606280369.doc--点击预览
- 201606280370.doc--点击预览
- 201606280371.doc--点击预览
- 201606280372.doc--点击预览
- 201606280373.doc--点击预览
- 201606280374.doc--点击预览
- 201606280375.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高一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小题,其中 1~40 题每小题 1.5 分,41~50 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2015 年 1 月 19 日,失联 11 年的欧洲火星探测器“猎兔犬 2 号”在火星现身,其主要任务是探测火星生物存在的证据。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 1~3 题。1. 图中代表火星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 火星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3.下列可作为火星上存在生物证据的是A.坚硬的地表 B.强烈的光照 C.存在液态水 D.公转轨道与地球一致美国东部时间 2010 年 4 月 5 日早上 6 点 21 分(北京时间 18 时 21 分),美国“发现号”宇宙飞船顺利发射升空。据此回答 4~5 题。4.飞船发射时,地球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 a.b.c.d 中的A.a 处 B.b 处 C.c 处 D.d 处5.地球公转到 a 处时,下列有关美国昼夜长短及变化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美国昼长夜短,并且昼渐长 B.美国昼长夜短,并且夜渐长C.美国昼短夜长,并且夜渐长 D.美国昼短夜长,并且昼渐长读中央电视台某日在北京时间 6 时 30 分“体育晨报”栏目的两幅截图画面(当时天气状况是晴朗,右图中有北京央视大楼) ,完成 6~7 题。26. 此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时间是A.3 时 30 分 B.19 时 30 分 C.9 时 30 分 D.17 时 30 分7. 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无法判断8.下列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①甲岸 ②乙岸 ③丙岸 ④丁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石灰岩地 区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 9~11 题。9.按成因分类,图中岩石属于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10.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沉积11.形成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 12~13 题。3图 1 图 212.图 1 中物质类型与图 2 中位置对应正确的是A.①—丙 B.②—丁 C.③—乙 D.④—甲13.从地质条件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沉积岩C.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④②① 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①处构造好于⑥处读“地质构造图”回答 14~15 题。14.下列名山或山脉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①处地质构造相类似的是 A.华山 B.喜马拉雅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安第斯山脉15. 图中③处的山地成因为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16. 读在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的等压面中,正确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7.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 30ºN附近 B.乙点位于 30ºN附近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18.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 B C D19. 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主要原因是A.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断变化 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C.海陆分布状况不同 D.地形起伏状况不同60º 乙甲① ②30º60º60º30º30º0º15º15º0º 气压带风带420. 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及性质分别为A.下沉,干燥B.上升,湿润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21. 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A B C D22. 亚洲季风环流中,由于气压和风带 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季风是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23. 下列表示冷锋天气的示意图是24. 右图为某气象站 1 月上旬根据观察作出的气象资料,则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C.气旋 D.反气旋读以下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 25~26 题。25. 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 球和气压分布看,它是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26. 当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市吹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以下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 27~28 题。27. 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A.m.n两地都晴朗 B.m.n两地都有雨C.m地有雨,n地晴朗 D.m地晴朗,n地有雨28. 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nm N① ②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赤道 南极30ºS 60ºS气温时间气温时间气温时间气温时间5A B C D29. 右图是“不同天气系统气压变化示意”图 ,四条曲线中表示暖锋过境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该图为天气系统示意图(气压值 P1>P2>P3),读图回答 30~32 题。30.该天气系统是 A.北半球气旋, 甲为冷锋 B.北半球反气旋,乙为暖锋C.南半球气旋,甲为冷锋 D.南半球反气旋,乙为暖锋31.受气压中心和锋面的共同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空气下沉运动特别强烈 B.③、④两地 可能 是阴雨天C.①地受 冷气团控制,②地受 暖气团控制 D.①地风力大于②地32. 图中箭头表示①地空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其中表示风向的是 A.a B.b C.c D.d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 33~34 题。33. 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 能的是 A.海陆风 B.长江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34.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① B.④ C.⑤ D.⑥3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模式的是A. B. C. D.暖流 寒流分析下面海洋表面等温线.洋流分布示意图和澳大利亚简图,完成 36~37 题。36.表示北半球副热带大陆东岸的是 ①②③④气压:百帕气压:百帕1 3 5日1 3 5日10001010637.在澳大利亚的轮廓图中有沙漠分布并与洋流相关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38.关于世界重要渔场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海渔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B.美国东部沿海的纽芬兰渔场,处于东格陵兰寒流与墨西哥暖流交汇处C.南美东岸的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水深处无机盐类带到海水上层,使浮游生物等鱼饵丰富,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D.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39. 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大气受热过程明显增强的是A.A1 和 B1 B.A2 和 B1 C.B1 和 C2 D.A2 和 C2读图,回答 40~41 题。40.下列关于图中四种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②处可能分布着玄武岩 B.③处可能分布着沉积岩C.④处可能分布着花岗岩D.若①为石灰岩,则①、②接触面的岩石为石英岩41.岩层①②③④按由老到新的次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 42~43 题。742.甲地区的构造地貌属A.向斜谷地 B.背斜谷地 C.向斜山岭 D.背斜山岭43.图示景观图片中,能代表甲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4.右图所 示,关于气压中心 E 和锋面 F 的叙述正确的是A.E 是北半球气旋,F 是暖锋B.E 是北半球气旋,F 是冷锋C.E 是南半球气旋,F 是暖锋D.E 是南半球气旋,F 是冷锋读大西洋某海区洋流示意图(图 10),回答 45~46 题。45.此洋流为 A.北大西洋暖流 B.日本暖流 C.加那利寒流 D.墨西哥湾暖流46.与该洋流有关的大渔场是 A.北海道渔场 B.北海渔场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47.该洋流延伸到北纬 40°附近将朝哪一方向流动 A.东 B.南 C.西 D.北48.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和风向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下图为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49-50 题。49.图中所示风带是A.东北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C.东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图 101010100810061004A BC D850.M 所在地区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是A.市场广阔 B.光照充足C.海上交通便利 D.气候温和湿润 二、双项选择题(共 10 小题,计 20 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选对一个得 1 分,全选对得 2 分,错选不得分)51. 关于地方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B. 经度每相差 15°,地 方时相差 1 小时C. 与地球自转无关 D. 是区时的一种52. 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 A.是每年的 1 月初 B.是每年的 7 月初 C.公转速度较快 D.公转速度较慢53. 在北京时间 8 点 20 分时A.东经 130º 的地方时是 9 点 B.东经 130º(位于东九区)的地方时正好等于区时 C.东经 130º 的地方时为 7 点 40 分 D.东经 105º(位于东七区)的区时为 7 点 20 分54. 能够找到化石的一组岩石是A.砾岩.石灰岩 B.玄武岩.页岩 C.大理岩.砂岩 D.页岩.砂岩55. 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A.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 60 度附近相遇B.赤道地区上空,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高纬地区C.南北纬 30 度附近上空,空气受热上升D.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56. 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差异 B.纬度位置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洋流57. 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气旋和南半球反气旋的是58. 下列地理现象及成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北方夏季暴雨→暖锋B. 我国冬季的寒潮→地势高C. 回归线附近少雨→副热带高压 D. 秋高气爽→反气旋959. 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全球的热量平衡有重要的意义B.使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C.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D.在寒暖流交汇处对海轮航行有利60. 下列大洋环流,与图所示大洋环流方向相似的是A.北印度洋海区冬季风洋流B.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C.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D.南半球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10高一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1-5BACAA 6-10DADCC 11-15DBDAB 16-20CACCA 21-25ABBAA 26-30CDBDA 31-35BDCCC 36-40BCDCB 41-45BBDBD 46-50CADBD51-55AB AC AD AD BD 56-60AC AD CD BD AD - 1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I 卷 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每空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mol 氦气含有原子数为 2NAB.0.5molO2和 0.5molO3的混合物所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为 2.5NAC.常温常压下,2.24 LCO 和 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0.1NAD.含 NA个 Na+ 的 Na2O 溶解于 1 L 水中,Na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 NaOH 溶液:K +,Na +,SO 42-,CO 32- B、0.1mol/L Na 2CO3溶液:K +,Ba 2+,NO 3-,Cl -C、0.1mol/L FeCl 3溶液:K +、H +,I -,SCN - D、pH=1 的溶液中:K +、Fe 2+、Cl 、NO 3-3、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 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Fe 3+ ===Cu2+ +Fe 2+B.Na 2O2与 H2O 反应制备 O2:Na 2O2+H 2O===2Na+ +2OH - +O 2↑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 2+H 2O===2H+ +Cl - +ClO -D.用硫酸酸化的 KMnO4溶液与 H2C2O4反应,证明 H2C2 O4具有还原性:2MnO +6H + +5H 2C2O4===2Mn2+ +10CO 2↑+8H 2O- 44、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 2 + 3H2 2NH3 ,反应开始时加入 H2和 N2各 10mol,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以下数据不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N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定值 B、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定值C、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定值 D、N 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个定值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A 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 族元素的金属性强B.ⅥA 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C.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短周期中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 子数 2 倍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6、已知有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2O2(g)==SO3(g) △H =-98.32kJ/mol 现向反应容器中投入 4molSO2,当放出 314.3kJ 热量时,SO 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 40% B 50% C 80% D 90%- 2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 2(g)+Y2(g) 2Z(g),已知 X2、Y 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 Z 为 0.3mol/L B. Y 2为 0.4mol/L C. X 2为 0.2mol/L D. Z 为 0.4mol/L8、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C(s)+5H2(g)+3N2(g)+9O2(g) 2C3H5(ONO2)3(l) Δ H12H2(g)+O2(g) 2H2O(g) Δ H2C(s)+O2(g) CO2(g) Δ H3则反应 4C3H5(ONO2)3(l) 12CO2(g)+10H2O(g)+O2(g)+6N2(g)的 Δ H 为( )A.12Δ H3+5Δ H2-2Δ H1 B.2Δ H1-5Δ H2-12Δ H3 C.12Δ H3-5Δ H2-2Δ H1 D.Δ H1-5Δ H2-12Δ H39、用铁片与 50 mL 1 mol/L 的硫酸反应制取 H2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是( )A、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B、滴加几滴浓硫酸C、加入少量 CH3COONa 固体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10、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 Δ H=-57.3kJ/mol,则 H2SO4和 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 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 283.0kJ/mol,则 2CO2(g)= 2CO(g)+O 2(g)反应的 Δ 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11、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s)+2B(g) C (g)+D(g), 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物质 C 和 D 的浓度相等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C. 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 物质 B, C, 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112、已知 N2O4(g) 2NO2(g) Δ H0,现将 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3 -1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 2 L 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预先装入催化剂)通入 1 mol N2和 3 mol H2,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压强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 9:10。在此时间内 H2的平均反应 速率为 0.1 mol·(L·min)-1,则经过时间为( )A.2 min B.3 min C.4 min D.5 min14、.在 36 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 气体中,CO 与 CO2体积比为 1:2。且有:C(s)+O2(g) CO(g) Δ H=-110.5 kJ·mol-1CO(g)+O2(g) CO2(g) Δ H=-283 kJ·mol-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A.172.5 kJ B.1 149 kJ C.283 kJ D.517.5 kJ15、用 CH4催化还原 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①CH 4(g)+4NO 2(g)===4NO(g)+CO 2(g)+2H 2O(g)Δ H=-574 kJ·mol -1②CH 4(g)+4NO(g)= ==2N2(g)+CO 2(g)+2H 2O(g)Δ H=-1 160 kJ·mol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用标准状况下 4.48 L CH4还原 NO2生成 N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 173.4 kJB.由反应①可推知:CH 4(g)+4NO 2(g)===4NO(g)+CO 2(g)+2H 2O(l) Δ 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向容器中放入 m molX 和 n mol Y,充分反应吸收 Q kJ 的能量B.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加入 X,反应的△ H 增大C.反应速率 υ 正 (X) = υ 正 (Y) nD.降低温度,反应的速率值变大- 4 -18、已知:C(s)+H 2O(g) CO(g)+H2(g) Δ H=a kJ·mol-12C(s)+O2(g) 2CO(g) Δ H=-220 kJ·mol-1H—H、O O 和 O—H 键的键能分别为 436、496 和 462 kJ·mol-1,则 a 为( )A.-332 B.-118 C.+350 D.+13019、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 3COCH3+Br2 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 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初始浓度 c/(mol·L-1)实验序号 CH3COCH3 HCl Br2溴颜色消失所需时间t/s① 0.80 0.20 0.001 0 290② 1.60 0.20 0.001 0 145③ 0.80 0.40 0.001 0 145④ 0.80 0.20 0.002 0 580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增大 c(CH3COCH3),v(Br2)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 v(Br2)相等C.增大 c(HCl),v(Br2)增大 D.增大 c(Br2),v(Br2)增大20、化学反应 N2(g)+3H2(g) 2NH3(l)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 Δ H 等于( )A.+2(a-b-c) kJ·mol-1 B.+2(b-a) kJ·mol-1 C.+(b+c-a) kJ·mol-1 D.+(a+b) kJ·mol-121、单斜硫和正交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A.S(s,单斜) S(s,正交) Δ H=+0.33 kJ·mol-1B.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C.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D.①表示断裂 1 mol O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 能量比形成 1 mol SO2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少 297.16 kJ22、现有下列各组溶液:①10℃时 10 mL 0.1 mol/L 的 Na2S2O3溶液和 50 mL0.05 mol/L 的 H2SO4溶液;②10℃时 10 mL 0.05 mol/L 的 Na2S2O3溶液和 10 mL 0.1 mol/L 的 H2SO4溶液;③30℃时 10 mL 0.05 mol/L 的 Na2S2O3溶液和 10 mL 0.1 mol/L 的 H2SO4溶液。若同时将它们混合发生反应:Na 2S2O3+H 2SO4===Na2SO4+S↓+SO 2↑+H 2O,则出现浑浊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23、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简化表示。如 CH3—CH===CH—CH3可简写为 。有机物X 的键线式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的分子式为 C8H8B.有机物 Y 是 X 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能使溴水褪色的芳香烃,则 Y 的结构简式:C.X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X 与足量的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环状的饱和烃 Z,Z 的一氯代物有 4 种24.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 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乙醇、⑤酸性 KMnO4溶液,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 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 6 -物质是( )A.只有②④⑤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25、钢铁“发蓝”是将钢铁制品浸到某些氧化性的溶液中,在钢铁的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的技术过程。其中一种办法是将钢铁制品浸到亚硝酸钠和浓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到 130℃反应。其过程可以用如下方程式表示:①3Fe+NaNO 2+5NaOH=3Na2FeO2+H2O+NH3↑ ②6Na 2FeO2+NaNO2+5H2O=3 Na2Fe2O4+ NH3↑+7NaOH③Na 2FeO2+ Na2Fe2O4+2H2O=Fe3O4+4Na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生产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C.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有 5.6gFe 参加反应转移 0.8mol 电子D.反应②中的氧化剂是 NaNO2II 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26.(10 分,每空 2 分)A、B、C、D、E、F、G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 A与 E、D 与 G 同主族,且 D 与 G 核内质子数之和是 A 与 E 核内质子数之和的 2 倍,A 与B、C、D 可分别形成 10 电子分子,E、F、G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可相互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B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在以上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E、F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E 在 D2中燃烧生成化合物 X,则 X 的电子式是: (4)B 单质与 G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7. (共 12 分,每空 2 分)(1)在一定 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一些宏观物理量恒定不变: a.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e.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变。①能说明反应 N2(g)+3H2(g) 2NH3(g)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 ②能说明反应 H2(g)+I2(g) 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 ③能说明反应 C(s)+H2O(g) CO(g)+H2(g)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 (2)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①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 N2和 O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7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 NOx的排放。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 N2排出。写出 NO 被 CO 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 (3)化合物 AX3和单质 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 AX5。已知 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 ℃和 76 ℃,AX 5的熔点为 167 ℃。室温时 AX3与气体 X2反应生成 1 mol AX5,放出热量 123.8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8、 (8 分,每空 2 分)从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炼出化工原料 A 和 B,A 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 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态烃,0.1 mol 该烃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0.6 mol CO2和 0.3 mol 水;回答下列问题:(1)A 的电子式________。(2)与 A 相邻 的同系物 C 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3)B 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在 50~60℃反应的化学反应方 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4)等质量的 A、B 完全燃烧时消耗 O2的物质的量________(填“A>B” 、 “A<B”或“A=B”)。29、(8 分,每空 2 分)在一定温度下,10L 密闭容器中加入 5molSO2、4.5molO 2,经 10min后反应达平衡时有 3molSO2发生了反应。试计算:1)O 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 2)用 SO2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 3)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_ (最简整数比) 4)平衡时体系中 SO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 30、(共 12 分,每空 2 分)NaCl 和 NaClO 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反应:ClO- +Cl - +2H + ===Cl2↑+H 2O,某学习小组拟研究消毒液(主要成分为 NaCl 和 NaClO)的变质情况。(1)此消毒 液中 NaClO 可吸收空气中的 CO2生成 NaHCO3和 HClO 而变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适量消毒液放在试管中,加入足量一定浓度的硫酸,有气体放出。通过以下装置检验气体的成分,从而判断该消毒液是否变质。- 8 -限选试剂:98%浓硫酸、1%品红溶液、1.0 mol·L -1 KI淀粉溶液、1.0 mol·L -1 NaOH 溶液、澄清石灰水、饱和 NaCl 溶液。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所加试剂 预期现象和结论向试管 A 中加足量①________;试管 B 中加1%品红溶液;试管 C 中加②________。若 A 中溶液变蓝色,B 中溶液不褪色,C 中溶液变浑浊,则消毒液部分变质;③________,则消毒液未变质;④________,则消毒液完全变质。(3)测定消毒液中 NaClO 的 浓度。实验步骤如下:①量取 25.00 mL 消毒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 a mol·L-1 Na2SO3溶液 b mL。②定量分析。使 c mol·L-1 的酸性 KMnO4溶液和剩余的 Na2SO3发生反应。重复实验 3 次,测得平均消耗酸性 KMnO4溶液 V mL;此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NaClO+Na 2SO3===NaCl+Na 2SO4;2KMnO 4+5Na 2SO3+3H 2SO4===K2SO4+2MnSO 4+5Na 2SO4+3H 2O。③计算。消毒液中 NaClO 的浓度为________mol·L -1 (用含 a、 b、 c、 V 的代数式表示)。- 9 -高一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1-5 BADAB 6-10CAACB 11-15BBBCD 16-20 CCDDA 21-25CCDDD 26,(共 10 分,每空 2 分)(1)第二周期,ⅣA 族 (2)H 2SO4 OH-+Al(OH)3==AlO2-+2H2O(3) (4) C + 2H2SO4(浓) == CO 2↑+ 2SO 2↑+ 2H 2O27,(共 8 分,每空 2 分)(1) ①abc ②e ③abcd(2)①N 2(g)+O2(g) 2NO(g) Δ H=+183 kJ·mol-1②2CO+2NO N2+2CO2(3)AX 3(l)+X2(g) AX5(s) Δ H= -123.8 kJ·mol-128:(共 8 分,每空 2 分)(1) (2)CH2===CH—CH3+Br 2→CH 2Br—CHBr—CH3 (4) A>B29,(共 8 分,每空 2 分)(1)33.3% (2)0.03mol.L -1min-1 (3)16:19 (4)37.5%30,(共 12 分,每空 2 分)(1)NaClO+CO 2+H 2O===NaHCO3+HClO(2)所加试剂 预期现象和结论①1.0 mol/L KI淀粉溶液②澄清石灰水③若 A 中溶液变蓝色,B 中溶液不褪色(无变化),C 中溶液不变浑浊(无变化) ④若 A 中溶液不变蓝色(无变化),B 中溶液不褪色(无变化),C 中溶液变浑浊(3) (2ab-5 Vc)/50△1高一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左传》载昭公十一年“叔向曰:陈人听命,而遂县之” ,哀公二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 《史记》载“(秦)武公十年,伐邦、冀戎,初县之” 。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郡县制已在全国范围推广 B.郡的规模地位高于县C.郡县设置与兼并战争有关 D.分封制遭到彻底破坏2.据《春秋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公所定封建制度下的一切礼文来维系。此种礼文,在当时乃为霸业所屏(凭)这表明当时A.周礼具有国与国交往公法的性质 B.周礼对诸侯国仍具有很强 的约束力C.周礼已沦为各国玩弄权术的工具 D.尊崇周礼是诸侯国称霸的决定因素3.王国维曾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 ”这说明A.任人唯亲不如任人唯贤 B.宗法制易导致政局动荡C.立嫡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D.宗法制强调嫡长子继承4.西周时期,周天子设置卿士协助管理王畿的财政等事务,同时建立了一系列官员选拔和升迁制度。这说明了当时A.国家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B.蕴含着官僚政治的因素C.贵族政治已经形同虚设 D.奠定中华大一统的基础5.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事权的分割 B.科举制的完善 C.理学的兴起 D.租佃制的发展6.中国古代在选任官吏时规定,叔伯、兄弟不得在同一部门任职,其目的是A.防止官员结党营私 B.打击官吏贪污腐败C.削弱地方政府权力 D.破坏宗法血缘关系7.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 ”。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A.通判 B.枢密使 C.三司使2D.转运使8.据东汉崔寔记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 辅犹赖其利。 ”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的一幅是 9.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 “尽逐绫绸之利” ,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A.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B.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C.世俗拜金主义之风盛行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10.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 ”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明朝山西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明朝长途区域性贸易发展迅速 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11.由于北宋境内养殖马匹效果不佳,故北宋政府与西蕃、回纥等少数民族政权进行频繁的茶马贸易,即北宋用茶叶和丝绸等换取少数民族的马匹。这在一定程度上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促使北宋完成统一大业C.阻碍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 D.有利于北宋政权的巩固12.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中记载, “定州何明远,大富,……家有绫机五百张” 。有人据此认为唐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此,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 《朝野佥载》只是本小说,不足为信B.必须进行相应的考古发掘才能定性C.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清,这个观点错误D.应该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才能科学判断13.亚里士多德认为废除债务奴隶制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色的措施之一,以下说法可以支撑这一观点的是,这一措施A.解决了雅典公民内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四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参加四百人议事会C.铲除世袭贵族的特权,促进公民的平等意识3D.确保了公民集体的稳定性,巩固了城邦的社会基础14.在古代雅典,官员一般实行一至两年的短任期,其意图是A.增加全民担任公职机会 B.防范个人权利滥用C.保证政府政策的延续性 D.促进民主政治完善15.古代雅典法律规定:每个公民从出生起,城邦就是他的最高监护人,要按城邦的需要来抚养和教育。这反映出雅典A.公民培养受强制性约束 B.法律有违人文精神C.父母失去教育子女资格 D.公民教育制度完备16.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 ,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A.参政议政的权利 B.公民的义务责任C.公共事务的意识 D.公民的身份特权17.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男人就是城邦。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 D.公民自由受限的体现18.罗马法规定:没有主人准许,对他人的奴隶的鞭打虐待,构成了侵辱,因为这种行为被看做是对主人的间接侵辱。这一规定也是以违反善良风俗为条件,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教训该奴隶或者纠正他的恶习,则不构成侵辱。这一规定A.维护了奴隶主私有财产权 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C.保护奴隶的基本人权利益 D.强化公民的法律道德意识19.古罗马有法学家认为,万民法就是自然法。这一说法主要指的是A.万民法、自然法都不是具体法律条文 B.万民法适用范围广并蕴涵普世价值C.万民法是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 标志 D.自然法的具体法律条文体现在万民法中20.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 “凡高度达 15 呎的树木,为使其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有效调节了社会矛盾C.维护了人们的私有财产 D.禁止权利滥用的思想21. 《大宪章》规定:“不征得王国一致的同意不得征收兵役免除税或捐助” ,后人将其解释成“不经过人民的同意不得征收一切税” 。后来,这个原则又被引申成“代表机关(即会议)决定赋税”的原则。这种变化表明大宪章A.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B.对英国的历史进程影响不大C.其本质内涵后世得以弘扬 D.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422.1865 年美国通过了第 14 条宪法修正案,其中规定:“凡 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为合众国而受其管辖的人,皆为合众国及其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 ”这一规定A.为南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加强了美国州政府的权威C.加强了公民与联邦政府的联系 D.消除了美国种族歧视现象23.法国宪政之路由大革命肇始,以《人权宣言》为基准,1875 年之后,宪政制度逐步得到广泛认同。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A.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 B.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 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24.下表反映了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三类国家国民经济中工业比重的变化。以下根据该表作出的推论,正确的是 A.低收入国家经济高速发展B.高收入国家失去了全球经济的优势地位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D.信息产业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25.1854 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 项修约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 ,不应另立新章,对英国的要求未予理睬。此后A.英国借镇压太平军为名入京施压 B.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26.有学者指出:某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京津一隅)对抗各国,致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大战” 。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该“事变”是A.义和团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卢沟桥事变27.近代某政党曾发表宣言:“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 ”该宣言发表于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8.陈独秀赞同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普遍看法,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而落后的农民应顺服地跟从。他的这一思路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5C.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D.有利于正确认识革命的性质29.有学者在 1937 年上海刊物《呐喊》发文指出:“我相信中国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 ”让作者发此感言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武昌起义成功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抗日战争爆发30.吕思勉在 1923 出版的《白话中国史》中,将岳飞塑造成一个“军阀”形象。但在 1935年却遵国民党党部训令,还原了岳飞“抗击外敌”的形象。这主要是基于A.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B.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C.结束军阀混战局面的需要 D.还原历史本来面貌的需要31.1906—1907 年,清政府先后颁行了多个奖励实业的章程,规定对所办实业开办资金达到一定数量者赏赐子、男等爵位。该政策A.鼓励绅商从政以巩固统治 B.使商人活动合法化C.刺激传统理财方式的更新 D.导致资本高度集中32.1938 年初,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一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到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这些法规A.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 B.挫败了日军经济掠夺C.防止了国民经济崩溃 D.积聚了抗战经济力量33.下图形象地反映了二战后的 A.中苏关系 B.美中关系 C.法德关系 D.美苏关系34.现在有网友认为, “你的粉丝超过了 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 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 1 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 10 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 100 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 1 000 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635.1988 年, 《时代》杂志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吻别你的 mall: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 。这说明互联网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36.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因在生产关系上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急于向更高级形式过渡,从而造成了重大失误。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B. “大跃进”运动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37.1958 年 6 月 12 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 “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 ……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成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 那么 稻麦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两三千斤,而是两千斤的二十多倍!”这一说法A.为农业的快 速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B.有利于挖掘农业生产的潜能C.对“大跃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D.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客观产物38.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农村自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凤阳县小岗村首创包干到户,皖东、合肥、芜湖等地一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四川、贵州、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的一些社队采取了类似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表明A.包干到户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农村放弃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C.当时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宽松 D.分散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39.1984 年 3 月 24 日, 《福建日报》刊登了本省 55 名厂长、经理联名写给省委、省政府的一封公开信(见下图)这封公开信很快轰动全国。厂长、经理们的“呼吁”源于 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B.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阻碍农业发展C.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深入人心40.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往往借助于其它经济形式来遮掩、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在发7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外资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90 年代中期以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活动。这种“摘帽”现象A.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 B.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C.加大了私营企业主的投机性 D.使国家开始承认非公有制经济第二部分 综合题阅读材料,完成 41-43 小题。从 A、B、C、D 中选出正确的答案组合。 (共 20 分)材料一 再说到(汉代)选举制度,至少他们已懂得政府用人该有一客观标准,不能全凭在上者之私心好恶,至少他们已懂得该项标准。不该是血统的亲疏,不该是势力的大小。亲的、贵的,强的、富的,都不够此项标准,而采取一项以教育与知识与行政实习之成绩,来定取舍进退之标准,而又懂得平均分配到全国各地区,这也不能不说是在当时已算合理化,已算开明与进步的了。一一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所有的行政官员,除军事基金司库官、观剧基金管理官以及水井监督官外,都由抽签任用;这三个官吏则用举手选举,他们的任期从一次雅典娜节到下一次,所有军事官吏也用举手选举。——摘编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选举制度中“开明与进步”的地方。 (6 分。从A、B、C、D 中选出正确的答案组合。 )开明与进步之处:①以教育、知识及行政实习之成绩为客观标准。②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更加公平公正③录取名额平均分配到全国各地区④打破血缘关系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答案:( )4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汉代与古代雅典民主制时期的选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8 分。A、B、C、D 中选出正确的答案组合。 )不同:中国: ①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②全国平均分配名额③由地方官举荐。雅典: ④严格的财产限制⑤采用抽签、举手等方式选举⑥特殊情况特殊对待。A. ①②④⑤⑥ B. ①②③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答案:( )43.我们应当以什么的态度对待古代中外选举制度? (6 分。A、B、C、D 中选出正确的答案组合。对待: ①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优于西方。②西方古代的选举制度优于中国。③古代中外选举制度各具特色④借鉴古代选举制度中的可取之处。⑤全盘西化,学习西方。⑥摒弃古代选举制度中的弊端 8A.②④⑤⑥ B. ①④⑤ C. ①③⑤⑥ D. ③④⑥答案:( )9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故 A 项错误;按照材料信息“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可知春秋时期郡的规制是小于县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表述的三则信息间接或直接反映了在战争之后或战争前与郡县制的关系,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被破坏的信息,故 D 项错误。2.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公所定封建制度下的一切礼文来维系” ,可知周礼具有国与国交往公法的性质,故 A 项正确;据“仍多少”一词,可知周礼对诸侯国的约束力降低,故 B 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周礼已沦为各国玩弄权术的工具,故 C 项错误;据材料“此种礼文,在当时乃为霸业所屏(凭)”可知周礼是诸侯国霸业的凭证,而不是决定因素,故 D 项错误。3. 【答案】C 【解析】题干中“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任人唯贤比任人唯亲好,但后世并没有,是因为这样会导致社会争斗激烈,说明任人唯贤也存在弊端,故 A 项错误;题干中“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这句话的意思是制定立嫡制度对社会有利,而宗法制的核心便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宗法制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故 B 项错误;题干中“故衡利而取重,掣害 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 ”这句话的意思是制定立嫡制度对社会有利,故 C 项正确;题干中王国维强调的是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理由,并非单纯强调嫡长子继承,故 D 项错误。4. 【答案】B 【解析】西周时期由于实行分封制地方有很大的独立性,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 A 项错误;从材料中周天子设置辅助管理国家事物的官员及官员任免和升迁制度,说明官僚由天子任免,与世袭的贵族政治不同,带有官僚政治色彩,故 B 项正确;西周时期仍以世袭的世卿世禄制为主,贵族政治形同虚设与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奠定大一统基础是中央集权的作用,材料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5. 【答案】A 【解析】联系教材知识,可知宋太祖加强专制,进一步分割相权,设枢密院掌军权,参知政事即副宰相,掌部分行政权。设三司来专门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也同样分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官负责监督,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样,形成宋朝难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故 A 正确。6.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古代官吏任命应避免血亲在同一部门任职,预防血缘关系带来的结党营私行为,故 A 项正确;材料举措与打击贪污无必然联系,故 B 项错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大小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呈现家国一体的特征,宗法血缘关系是维护统治的重要举措,故 D 项错误。7. 【答案】A 【解析】考查北宋监察制度.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注意“北宋” . “常与短州争权” . “监郡” . “朝廷使我监汝” ,分析材料信息。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枢密使分相之军权,属于中央行政官员,与题意不符。三司使分相权,是北宋最高财政长官,C 项不符合题意。转运使,俗称漕司。转运使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108. 【答案】C 【解析】配图为二牛抬杠,只有一犁,不符合材料“三犁共一牛” ,故 A 项错误;配图为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从图中看以看出有三个犁,并且配有耧车,边耕边播,这是西汉赵过发明的耧车,与材料描述一致,故 C 项正确;配图没有耧车,故 D 项错误。9. 【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故 A 项错误;材料“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 ‘尽逐绫绸之利’ ,渐成风尚”可知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故 B 项正确;材料“‘尽逐绫绸之利’ ,渐成风尚”只能说明农户重视商业利润,但不能说拜金,故 C 项错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表现是出现雇佣劳动,材料中没有涉及这一生产关系,故 D 项错误。10.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朝时期商业发展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转贩之力”和所学史实由于晋商的努力,各地商品汇集山西,反映的是长途贩运弥补了区域经济的缺陷。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11.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北宋与北方少数民族贸易,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故 A 项错误;北宋并未统一全国,故 B 项错误;北宋与少数民族贸易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故 C 项错误;北宋通过贸易获取优质少数民族马匹,一定程度增强了军事实力,巩固政权,故 D项正确。12. 【答案】D 【解析】虽然《朝野佥载》只是本小说,但是小说素材源自于生活,不能完全认定为虚构,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许多史实不能完全通过考古来验证,故 B 项错误;虽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清,但是这是一种学界的观点,不能认定资本主义萌芽一定产生于明清,故 C 项错误;任何一种判断都源自于对概念的准确理解把握,同样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能够得到准确界定,它的产生也就能做出相对科学的判断,故 D 项正确。13. 【答案】D 【解析】废除债务奴隶制会缓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但体现不出“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色的措施之一” ,故 A 项错误;B 项与废除债务奴隶制无关,故 B 项错误;C 项是财产等级制的影响,故 C 项错误;废除债务奴隶制避免平民沦为奴隶,保障了公民的成员构成,稳定了城邦社会基础,故 D 项正确。14. 【答案】B 【解析】雅典民主参政的主体是公民非全民,故 A 项错误;短任期制能够防止个人专权和权力滥用,故 B 项错误;短任期制只会影响政府政策的延续性,故 C 项错误;短任期制虽能防范个人权利滥用,但会影响政府政策的延续性,故 D 项错误。15.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每个公民从出生起 ,城邦就是他的最高监护人,要按城邦的需要来抚养和教育”可知公民培养受强制性约束,故 A 项正确;法律并没有违背人文精神,解读有误,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父母失去教育子女资格,且与史实不符,故C 项错误;材料涉及城邦对公民教育的作用,并未涉及完备的教育制度,故 D 项错误。16. 【答案】D 【解析】结合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参政方式可知两个时期的公民均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故 A 项错误;结合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可知公民均对国家负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故 B 项错误;结合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可知公民均具有公共事务的意识,故 C 项错误;题干中“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说明西方近代公民包括所有平等独立的个人,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可知雅典公民只包括雅典城内除奴隶和外来人口的成年男性,故 D 项正确。17. 【答案】A 【解析】雅典民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故 A 项正确;这一现象是雅典政治制度的产物,与社会矛盾缓和无关,故 B 项错误;雅典本城邦成年11男子(除奴隶外)一开始就属于公民的范畴,享有民主权力,与频繁改革无关,故 C 项错误;雅典公民是由除奴隶、妇女本城邦的成年男子组成,所以“男人就是城邦”体现了雅典公民的民主自由,不能体现公民自由受限,故 D 项错误。18.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没有主人准许,对他人的奴隶的鞭打虐待,构成了侵辱,因为这种行为被看做是对主人的间接侵辱”可以看出其维护了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权,故A 项正确;对奴隶的规定明显的违背了人人平等,故 B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保护奴隶的基本人权和利益,故 C 项错误;奴隶不属于罗马公民,因而材料与公民的法律道德无关,故 D 项错误。19. 【答案】B 【解析】万民法是具体法律条文,故 A 项错误;万民法适用范围广并蕴涵普世价值,体现了自然法的普遍性,故 B 项正确;自然法是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故 C项错误;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没有具体条文,故 D 项错误。20. 【答案】D 【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为了维护贵族的利益的产物,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强调法律是一种种手段,有效调节了社会矛盾则是强调的是结果,故 B 项错误;材料中“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强调的权利,与私有财产无关,故 C 项错误;一方的树的生产不能侵害近邻之间的权利,故 D 项正确。21. 【答案】C 【解析】议会主权的确立是在 1689 年《权利法案》 ,当时仍君主专制,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大宪章》限制王权的主体最后变为“代表机关(即会议)” ,对英国议会权利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最后规定的“代表机关(即会议)决定赋税” ,为后世议会权力至上奠定基础,故 C 项正确;材料中不仅体现《大宪章》内容日益进步,也能反映出英国限制了国王部分权力具有民主色彩,故确立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22. 【答案】C 【解析】美国通过了第 14 条宪法修正案是在南北战争以后,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得出限制州的权利,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是规范合众国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限制州对公民权力的限制和滥用,保障公民的权利,故 C 项正确;从这个法律条款中能够保障黑人的权利,但是没有消除美国的种族歧视,故 D 项错误。23. 【答案】D 【解析】法国在将近百年的民主建设过程中有过成文宪法,但出现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更替,宪政制度不稳定,故 A 项错误;法国革命过程中帝制与共和制反复更替,宪法也不断变化,故 B 项错误;法国社会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宪政道路并不坚决彻底,故 C 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后共和制与帝制反复斗争,最后建立了民主宪政,故 D 项正确。24. 【答案】D 【解析】考察知识经济 据图表能够反映出低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不断上升,但不能反映出其经济高速发展,A 错误;B 也不符合史实;图表反映的工业比重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西方发达国家信息经济发展较快,其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故正确答案应该为 D。25. 【答案】B 【解析】1854 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被拒绝,借亚罗号事件发动侵华战争,故 A 项错误;英国的修约要求未获得满足后,和法国一起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故 B 项正确;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故 C 项错误;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 D 项错误。26.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无洋不反,凡外皆仇” 、 “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京津一隅)对抗各国” “朝廷”可以得知是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12以及对抗八国联军,故 A 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发生在 1931 年中国军队对抗日本的入侵,与题意不符,故 B 项错误;一二九运动是发生在 1935 年中国各地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与题意不符,故 C 项错误;卢沟桥事变发生在 1937 年,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对抗的是日本,不是各国,当时的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不是朝廷,故 D 项错误。27. 【答案】A 【解析】材料“国民革命” “出师”这些关键词表明反映的是 1924—1927 年的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北伐战争,故 A 项正确;土地革命是 1927—1936 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展开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 B 项错误;抗日战争是 1937—1945 发生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 C 项错误;解放战争发生于 1945—1949,与题干主旨不符,故 D 项错误。28. 【答案】C 【解析】材料中陈独秀赞同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普遍看法,但并没有指出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故 A 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应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陈独秀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看法不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故 B 项错误;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陈独秀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看法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故 C 项正确;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陈独秀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看法,不利于正确认识革命的性质,故 D 项错误。29. 【答案】D 30. 【答案】A 【解析】1923 年国家深受军阀混战的影响,1935 年华北事变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岳飞形象的变化受到国内形势的影响,故 A 项正确;1935 年岳飞形象看不出是政府加强思想控制,故 B 项错误;1935 年岳飞形象的变化主要服务于抵抗外来侵略,故 C 项错误;由材料可得 1935 年岳飞形象的还原受政策的影响,故 D 项错误。31.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鼓励绅商从政以巩固统治的内容,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只说到以赏赐爵位的方式奖励实业,没有涉及使商人活动合法化的内容,与“该”所指代的内容不符,故 B 项错误;清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有利于促进实业的发展,从而刺激传统理财方式的更新,故 C 项正确;材料中,虽然“规定对所办实业开办资金达到一定数量者赏赐子、男等爵位” ,但并不能说明必然导致资本高度集中,故 D 项错误。32.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是为了集聚抗日力量,并非 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挫败了日军经济掠夺,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为了凝聚力量抗日,而非防止了国民经济崩溃,故C项错误;据材料“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一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到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积聚了抗战经济力量,故 D 项正确。33. 【答案】D 【解析】二战后,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中苏结成同盟关系,故 A 项错误;70 年代中美关系解冻,故 B 项错误;二战后,欧洲逐渐走向一体化,故 C 项错误;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苏争霸,图中反映了不同时期美苏实力对比情况,故 D 项正确。34. 【答案】A 【解析】材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互联网带给人们传播信息的巨大可能,反映了互联网这一新媒体所具有的信息传播的平等性。35. 【答案】C 【解析】互联网知识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不是颠覆,故 A 项错误;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不符合材料反映信息,故 B 项错误;“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的信息说明互联网购 物方便快捷,改变了传统的购物方式,故 C 项正确;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是材料中反映信息,故 D 项错误。1336. 【答案】D 【解析】1953—1956 年的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公有制,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是 1958 年开始实行的,其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大办农业、工业、大炼钢铁,与题意不符,故 B 项错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三大改造内容之一,实质是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公有制,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故 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提倡“一大二公”违背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故 D 项正确。37.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58 年” “亩产量就不仅仅是两三千斤,而是两千斤的二十多倍”可知受到中共八届二次会议影响, “左”倾错误迅速发展,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是两千斤的二十多倍”可知,严重背离了农业发展规律,不能很好的指导并推动农业实践,故 B 项错误;同样,根据材料可知,经济建设中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蔓延开来,与“大跃进”相互呼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故 C 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种集体农业形式,它本身不会导致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现象,故 D 项错误。38. 【答案】C 【解析】 “凤阳县小岗村首创包干到户,皖东等地一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四川等省的一些社队采取了类似做法”不能得出 A 项结论,故 A 项错误;材料“凤阳县小岗村首创包干到户,皖东、合肥、芜湖等地一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四川、贵州、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的一些社队采取了类似做法”可知各地农村 部分地区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但不能表明农村放弃了集体经济模式,故 B 项错误;材料“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农村自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可知农村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表明当时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故 C 项正确;我国农业发展方向是分散经营与统一经营相结合,D 项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39. 【答案】A 【解析】材料五十五名厂长、经理的呼吁“请给我们松绑”指的是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故 A 项正确;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阻碍农业发展导致了 1978 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材料内容不符,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五十五名厂长、经理的呼吁“请给我们松绑”得不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就,而是要改革从农业转向工业,故 C 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深入人心是在 90 年代之后,故 D 项错误。40. 【答案】B 【解析】 “摘帽”前后的企业性质都为私营,无从削弱公有制经济实力,故 A项错误;私营企业独立面向市场开展经济活动,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其发展获得更大空间,故 B 项正确;“摘帽”后 能够减少私营企业主投机性,故 C 项错误;建国初期中国就承认非公有制经济,故 D 项错误。41.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采取一项以教育与知识与行政实习之成绩,来定取舍进退之标准”并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以教育、知识、行政实习成绩为标准;第二小问开明与进步之处,据材料一“不该是血统的亲疏……采取一项以教育与知识与行政实习之成绩,来定取舍进退之标准”得出,打破血缘关系,以教育、知识及行政实习之成绩为客观标准,据材料一“又懂得平均分配到全国各地区”得出“录取名额平均分配到全国各地区”并结合所学分析即可。42.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能力;不同,中国:据材料一中“采取一项以教育与知识与行政实习之成绩,来定取舍进退之标准”得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据材料一“又懂得平均分配到全国各地区”得出,全国平均分配名额,结合所学得出,由地方官举荐。14雅典:据材料二“除军事基金司库官、观剧基金管理官以及水井监督官外”得出,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据材料二“都由抽签任用;这三个官吏则用举手选举” “所有军事官吏也用举手选举”得出,采用抽签、举手等方式选举。43.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对待,结合所学,按照文明史观,从不同文明的特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几个角度回答,得出古代中外选举制度各具特色,既要借鉴古代选举制度中的可取之处,也要摒弃古代选举制度中的弊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