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6200217.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0218.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0219.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0220.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0221.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0222.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0223.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0224.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0225.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0226.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100500 700840N河流甲村乙村①②③④2015-2016 年景中高一年级升级考试地理试卷考试范围:必修 I、必修Ⅱ、亚洲 考试时间:80 分钟 分值: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部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 ,完成 1~3 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A.先向南,再向西南 B.向北C.先向北,再向东北 D.向南2.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A.289 米 B.150 米 C.400 米 D.199 米3.肯定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2015 年 9 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据此完成下4~5 题。4.下列天体系统中,同时包含火星和地球且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 B. 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5.火星上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对作出下列推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A.火星公转轨道为椭圆形 B.火星大气层稀薄C.火星自转周期比地球长 D.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下图为南半球某地高空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 回答 6~7 题。6.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7.①处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 风读图完成 8~9 题。8.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 A.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B.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C.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D.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9.关于图中所示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地表水获得的补给冬季较多 C.附近海域均有寒暖流汇合D.风力沉积地貌广泛分布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 10~11 题。10.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 D.高山苔原11.导致图中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下图表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 12~13 题。12.图中字母所示环节中,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最关键的环节是A.A B.B C.C D.D1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A.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慢工业发展步伐B.加快石油勘探开发,形成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C.开展退耕还湖工程,提高湿地调节功能D.发展洁净煤技术,减轻大气环境污染下表为某发达国家不同年份人口增长变化比较表,完成 14~15 题。14.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表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年份的先后顺序最有可能是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C.④、③、②、① D.①、②、④、③15.目前该国A.外迁人口增多 B.老龄化趋势减缓C.社保负担减轻 D.少年儿童比重降低16.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时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B.①到⑤期间,④时人口问题最不突出C.④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2D.③到⑤期间,人口的数量不断减少根据联合国 2000 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预计高收入国家每年将接收 200 万移民,未来世界主要的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见下表。读表,回答 17~18 题。迁出国 数量(万 /年) 迁入国 数量(万/年)中国 30.3 美国 110.0墨西哥 26.7 德国 21.1印度 22.2 加拿大 17.3菲律宾 14.4 英国 13.6印度尼西亚 18.0 澳大利亚 8.317.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国的特征是A.为发达中国家 B.为发 展中国家 C.为沿海国家 D.为内陆国家18.造成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B.不同国家间的地理位置差异C.不同国家间的地形差异 D.不同国家间的人口密度差异读 “某假想地域城市分布图”,回答 19~20 题。19.图中城市等级系列最高的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20.城市④形成的区位因素是A.矿产资源丰富 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C.气候条件优越 D.铁路枢纽,交通便利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 ,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并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 21~22 题。21.图中 1234 表示不同的功能区,则 1234 分别为( )A.文教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B.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商业区C.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住宅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22.该市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选择其中一处建设钢铁厂,最佳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建设了新区、新城,但有些新城“白天鲜见人,晚上少亮灯” ,被称为“鬼城” 。据此完成 23~24 题。23.新城人口少的原因是( )A.交通拥堵严重 B.人口迁往农村、小城镇 C.相应产业不完善 D.房地产供大于求24.新城的建设对水循环产生的影响有( )A.地下径流量增加 B.下渗量增加 C.蒸发量增加 D.地表径流量增加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 25~26 题。25.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位于A.中央大平原、湄公河三角洲、西欧平原、墨累达令盆地B.湄公河三角洲、墨累达令盆地、中央大平原、西欧平原C.墨累达令盆地、中央大平原、西欧平原、湄公河三角洲D.湄公河三角洲、中央大平原、墨累达令盆地、西欧平原26.影响丙地两大农业部门生产结构作出调整的最主要因素是A.保鲜冷藏技术 B.国际市场需求 C.气候不断变化 D.交通运输条件某企业于 20 世纪末在呼和浩特建立乳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1 世纪初,该企业又在北 京、上海等地建立分厂。据此回答 27~28 题。27.吸引该企业在北京上海建分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廉价劳动力 C.消费市场 D.先进技术28.体现了工业地域形成逻辑关系的顺序是( )①工业城市 ②工业联系 ③工业地域 ④工业集聚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④③②下图表示不同工业部门在科技和劳动力 方面的投入情况,读图回答 29~30 题。29.以图中①代表的工业部门为主的区域是A.鲁尔工业区 B.鞍山钢铁基地 C.珠江三角洲 D.美国的硅谷30.下列符合工业部门④特点的工厂是A.制糖厂 B.家具厂 C.纺织厂 D.钢铁厂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及闲置空间,从事高度集约化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农家乐是农民向城市居民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方式。这两种举措均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读某地农业经济模式图,完成 31~33 题。331.该经济模式对当地农村的有利影响有( )A.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 B.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C.吸引城市游客,减轻环境压力 D.降低资源消耗,解决生活用能32.下列举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世界各国承担同等责任,共同保护地球B.制定全球统一目标和政策,以解决跨国界环境问题C.改变生产方式,寻求经济活动的利润最大化D.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33.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价,其主要目的是( )A.倡导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增加居民收入 D.发展淡水养殖业下图是日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 34~36 题。34.2014 年 2 月,日本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市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35.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A.径流量丰富,利于航运B.河流流程长,含沙量大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36.导致日本工业地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水热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C.海运交通便利 D.科学技术发达37.图中所示海峡具有世界“石油海峡”之称的是( )下图为印度某种农作物(阴影部分)分布图,读图,完成 38~39 题。38.图中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小麦 B.水稻 C.茶叶 D.黄麻39.该作物分布区( )A.冬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明显B.北有高大山脉削弱冬季气流C.一年中气温最高出现在雨季后D.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40.读地球表面海陆起伏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陆地面积约为海洋面积的 30%B.全球陆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C.大陆架的海水深度是全 球海水平均深度的 1/2D.海水平均深度数值远远大于大陆平均高度数值第 II 卷(非选择题部分,共 40 分)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材料一: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 9.0 级强烈地震,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了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材料二:下图为 2011 年 3 月 16 日 2: 00(世界标准时间)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图.4(1)图中气候分界线南北两侧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差异是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3)曰本地震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4)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日本地震地区地壳运动状况的是 。A B C D(5)专家认为,3 月 16 日我国不会受到核泄漏的严重危害,试从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角度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4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1)城市 A 与 B 相比,城市规模更大的是___ _____,简述其理由。(2)C 城市中的商业区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并分析 C 城商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3)在 C 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 分)下图示意沙特阿拉伯的位置和地形,沙特阿拉伯经济以石油为支柱,从上 世纪 70 年代开始已成为世界上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缺乏是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该国长期以来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工业补充工农业用水。(1)分析沙特阿拉伯水资源缺乏的气候原因。(2)在首都利雅得附近有大片的枣椰林和小麦分布,试说明原因。(3)简述该国发展海水淡化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44.下图中 B 城为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2012 年 11 月 22 日,以“未来能源的发展·新能源”的主题赢得了 2017 年世博会举办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分)(1)请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2)指出图示地区气候最突出特征,并简述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图中 A 地出产的苹果具有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的特点,采摘上市时间较晚,严格控制在每5年的 10 月 25日霜冻期以后上市。说明气候条件对 A 地苹果生产的有利影响。(4)请列举该地区一种主要的新能源。62015-2016 年景中高一年级升级考试地理答案一、1—5CABBD 6—10 CADBC 11-15 BCDBD16—20 DBACD 21—25 DBCDD 26—30BCBDC31—35BDAAD 36—40CDABD41. (10 分)(1)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 分)(2)甲多冬雨,乙多夏雨。 ,原因:甲地位于冬季盛行的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乙地;乙地位于夏季盛行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甲地。 (4 分)(3)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1 分)(4)A(1 分)(5)此时福岛附近主导风向为西北季风,污染物向东南方向扩散;受到日本暖流影响,海洋水体主要向东北方向运动。 (2 分)42. (10 分)(1)B,因为 B 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运输便利;水源充足;而且 B 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 (4分)(2)分布: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条件:有多条道路交汇,交通方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市场广阔。 (3 分)(3)③,位于城市的下风向、河流下游,位于城市外缘,对城市污染小;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3 分)43. (10 分)(1)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较长,降水少;气候炎热,蒸发旺盛(2 分)(2)地 处绿洲地区,地下水(泉水)丰富,有充足的灌溉水源,适宜于枣椰林和小麦的生长;利雅得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热量条件好,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4 分)(3)国内淡水资源紧缺,市场需求大;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海水淡 化技术水平高。 (4 分)44. (10 分)(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高西低) ;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 (2 分)(2)干旱。气候干旱导致河流稀疏,河流短小,水量不大;植被稀疏,多荒漠;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风蚀地貌、风积地貌分布广泛。 (4 分)(3)该地晴天多,光照时间长(1 分) ;昼夜温差大(1 分) ;采摘时间晚,苹果生长期长,有利于糖分积累。 (1 分)(4)风能(太阳能)。 (1 分)12015-2016 年景中高一升级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Cu:64 Cl:35.5 Na: 23 Ca:40 Mg:24 Fe:56 Ag:108Li:7Al:27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 30 题, 1-10 每题 1 分,11-30 每题 2 分 共 50分1.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燃烧产物 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 C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2.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8 个中子的碳原子的符号: 12C B.HF 的电子式:H +C.Cl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CH 4分子的比例模型:3.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S 2-Na+ B.热稳定性:HClHFC.酸性:H 3BO3>H 2CO3 D.碱性:Al(OH) 3Ca(OH)24.将一小段镁带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生剧烈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烫手。这个实验事实说明该反应A.为放热反应 B.为吸热反应C.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5.有关乙烯和苯的性质实验:①乙烯通入酸性 KMnO4溶液,②苯滴入酸性 KMnO4溶液。对上述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褪色,②不褪色 B.①不褪色,②褪色C.①、②均褪色 D.①、②均不褪色6.对于可逆反应:2M(g)+N(g) 2P(g)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 全部变成了 P B.反应已经停止C.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D.反应混合物中 c(M):c(N):c(P)一定等于 2:1: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B.同周期元素(0 族除外)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将 SO2通入 Ca(ClO) 2溶液可生成 CaSO3沉淀D.Na、Al、Fe 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 H2和对应的碱8. 230Th 和 232Th 是钍的两种核素, 232Th 可以转化成 233U。下列有关 Th 的说法正确的是( )A.Th 元素的质量数是 232 B.Th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31C. 232Th 转化成 233U 是化学变化 D. 230Th 和 232Th 互称为同位素9.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B.2CH 3CH2OH+O2 2CH3CHO+2H2OC.ClCH 2CH=CH2+NaOH HOCH2CH=CH2+NaClD.10.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研制水溶剂涂料替代有机溶剂涂料B.用可降解塑料生产包装盒或快餐盒C.用反应:Cu +2H 2SO4(浓) CuSO4+SO2↑+2H 2O 制备硫酸铜D. +CH 2= CH2→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 3﹣ +2H+═CO 2↑+H 2OB.钠与水反应:Na+2H 2O═Na ++2OH﹣ +H2↑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Cu 2++2Fe═2Fe 3++CuD.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 2O3+2OH﹣ ═2AlO 2-+H2O12.关于 Na2CO3和 NaHCO3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水中的溶解性: NaHCO3<Na 2CO3B.相同条件下,与等浓度盐酸反应生成 CO2的速率:NaHCO 3<Na 2CO3C.等质量的 Na2CO3和 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 3放出 CO2更多D.等物质的量的 Na2CO3和 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 CO2质量相同313.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镁用作耐火材料B.Na 2O 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 Al(OH) 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D.FeCl 3溶液可用于刻制印刷铜电路板14.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将 NaOH、KSC N、AgNO 3、Na 2SO4四种无色溶液一一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A.稀盐酸 B.FeCl 3 C.Fe(NO 3) 3 D.BaCl 215.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Al2O3,故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Na2OB.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钠也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C.活泼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故活泼金属铝也保存在煤油中D.钠与氧气、水等反应时钠均作还原剂,故金属单质参与反应时金属单质均作还原剂16.有机物 的一氯代物可能的结构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5 种 B.6 种 C.7 种 D.8 种17.把 1.0mol/L CuSO4溶液、1.0mol/L Fe2(SO 4) 3溶液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假设混合后液体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的体积之和)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经足够长的时间后,铁粉有剩余.此时溶液中 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1.0 mol/L B.2.0 mol/L C.3.0 mol/L D.4.0 mol/L18.ClO 2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 3+H2C2O4+H2SO4═2ClO 2↑+K 2SO4+2CO2↑+2H 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O 2是氧化产物B.H 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C.1mol KClO 3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为 1molD.H 2C2O4的氧化性强于 ClO2的氧化性19.常温下,往 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 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2++H2O2+2H+=2Fe3++2H2O,2Fe 3++H2O2=2Fe2++O2↑+2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 2O2的氧化性比 Fe3+强,其还原性比 Fe2+弱B.在 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酸碱性不变C.在 H2O2分解过程中,Fe 2+和 Fe3+的总量保持不变D.H 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 Fe2+2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实验 操作4A.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B. 排水法收集 KMnO4分解产生的 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C. 浓盐酸与 MnO2反应制备纯净 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D. CCl4萃取碘水中的 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21.a、b、c、d 为短周期元素,a 的原子中只有 1 个电子,b 2-和 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 与 b 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B.b 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C.c 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D.d 和 a 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22.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2NAB.1 molN 2与 4 mol H2反应生成的 NH3分子数为 2NAC.1 mol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 2NAD.标准状况下,2.24 LCCl 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4NA23.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 N4分子.N 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 1molN-N 吸收 167kJ 热量,生成 1molN≡N 放出 942kJ 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 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N 4与 N2互称为同位素C.N 4化学性质比 N2稳定D.1molN 4沸气体转变为 N2将放出 882kJ 热量24. 16O 和 18O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 18 g 16O2中含有 NA个氧原子 B. 16O 与 18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C.在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 1.12 L 18O2均含有 0.1NA个氧原子 D. 18O2和 16O2化学性质几乎相同2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粒子半径:K +>Al 3+>S 2- >Cl - ②酸性:H 2SO4>H 3PO4>H 2CO3>HClO③离子的还原性:S 2- >Cl - >Br - >I - ④氧化性:Cl 2>S>Se>Te⑤金属性:Be<Mg<Ca<K ⑥非金属性:O>N>P>Si⑦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 2S>PH 3>SiH 45A.②③⑤⑦ B.②⑥⑦ C.②④⑤⑥⑦ D.②④⑥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②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也可能含离子键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⑥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27.煤是“工业的粮食”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有关煤和石油加工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产物主要是各类有机物B.石油的裂解、分馏和煤的干馏都 属于化学变化C.煤焦油经过分馏可得到苯、甲苯等,说明煤中含有苯和甲苯D 石油的裂化,说明长链烃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分解为短链烃28.某有机物的结构为 ,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跟 NaOH 溶液反应 B.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C.能发生酯化反应 D.能发生水解反应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用水就可以鉴别四氯化碳、苯和乙醇B.C 2H4、C 3H6、C 6H6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C.光照条件下,氯气与乙烷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有 6 种D.有机物 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有 5 种30.有 8 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苯乙烯;⑤环己烷;⑥环己烯;⑦乙醇,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有( )A.4 种 B.3 种 C.2 种 D.1 种II 卷(50 分)31.(14 分)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信息,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6(1)元素 A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 的某种核素中中子数比质子数多 1,则表示该核素的原子符号为 。(2)写出钙与 M 原子个数比为 1:2 化合物的电子式 钙与 A 原子个数比为 1:2 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填离子键、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 (3)M 2-、D +、G 2-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用离子符号回答) 。(4)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 A、B、F 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 ① 溶液 a 和 b 分别为 , 。② 溶液 c 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5)将 0.5 mol D2M2投入 100 mL 3 mol/L ECl3溶液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32.(12 分)I.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 V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 aN(g) bM(g)的放热反应,M、N 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7(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______。ab(2) t2时两线交叉点__平衡状态(填“是”或“不是”), v 正 __v 逆 (填“>” “<” 或“=”)。(3)此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4)下列描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①反应中 M 与 N 物质的量之比为 2∶5 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③M 的转化率达到最大 ④如容器为绝热容器,体系内温度不再变化II. 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 LiCI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 +通过电解质迁移入 MnO2晶格中,生成 LiMnO2。回答下列问题:(1)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____极流向____极。 (填字母)(2)电池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否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____(填“是”或“否” ) ,原因是____________。33.(12 分)葡萄酒中的酒精是葡萄果实中的糖发酵后的产物(C 6H12O6 酵 母 2CH3CH2OH+2CO2↑)已知:实验室制乙烯原理为 CH3CH2OH CH2=CH2↑+H 2O,产生的气体能使 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实验操作和现象:8操 作 现 象点燃酒精灯,加热至 170℃ Ⅰ:A 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Ⅱ:B 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实验完毕,清洗烧瓶 III:A 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1 )溶液“渐渐变黑” ,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2)分析,甲认为是 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 SO2的作用。①根据甲的观点,使 B 中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乙根据现象认为实验中产生的 SO2和 ,使 B 中有色物质反应褪色。③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甲:在 A、B 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现象 :Br 2的 CCl4溶液褪色。乙:用下列装置按一定顺序与 A 连接:(尾气处理装置略 )现象:C 中 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 中溶液褪色。请回答下列问题A.甲设计实验中 A、B 间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 ;乙设计的实验 D 中盛放的试剂是 ,装置连接顺序为 。B.能说明确实是 SO2使 E 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 。C.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 C 中溶液,加入几滴 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由此可得出的干燥的SO2不能使 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34.(12 分)固态化合物 A 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9(1)仪器 B 的名称是___________,(2)试验中,II 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 M 生成。①Ⅲ中的试剂为________; ②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③V 的作用为________;装置 V 的缺陷是________.(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 I-Ⅲ一Ⅳ- II-V-Ⅵ,此时 II 中现象为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化合物 A 中含单质 M 的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8%,则 A 的化学式为_______,写出 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2015-2016 年景中高一升级化学参考答案1-5BDAAA 6-10CBDBC 11-15DBBBD 16-20BBDAD 21-25AADAC 26-30DDDAC31(14 分). (1)第二周期ⅣA 族(1 分) 715N(1 分)(2) (2 分) 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2 分)(3)S 2-O2-Na+(2 分)(4)①硝酸(HNO 3)(1 分)饱和 NaHCO3溶液(1 分)②SiO 32-+CO2+H2O=H2SiO3↓+CO 32-(2 分)(5)0.5mol(2 分)32.(12 分)I(1)2 (1 分)(2)不是(1 分) >(1 分)(3)75%(1 分)(4)②③④(2 分)II.(1)b a;(1 分)(2)MnO 2+e-+Li+=LiMnO2;(2 分)(3)否(1 分),电极 Li 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2 分)33.(12 分)(1)脱水性;(1 分)(2)①CH 2=CH2+Br2→CH 2BrCH2Br;(2 分)②H 2O(1 分);③A、氢氧化钠溶液;(1 分)浓硫酸;(1 分)(d)cabe(f) ;(2 分)B、加热已经褪色的品红溶液,若红色恢复,证明是 SO2使品红溶液 褪色而不是 Br2;(2 分)C、SO 2+2H2O+Br2═4H++2Br﹣ +SO42﹣ 、SO 42﹣ +Ba2+═BaSO 4↓(2 分)34.(12 分)(1)分液漏斗(1 分)(2)碱石灰;(1 分)3CuO+2NH 3 3Cu+N2+3H2O;(2 分)除去没有被氧化完的氨气;(1分)没有防倒吸;(1 分)(3)试纸变蓝(1 分);CuO 与氨气反应生成的水和未反应的氨气形成氨水,使试纸变蓝;(2 分)(4)Mg 3N2,(1 分)Mg 3N2+6H2O=3Mg(OH)2+2NH3↑。(2 分)12015-2016年景中高一升级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 I卷(选择题)和第 II卷(非选择题)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一、二全部内容第 I卷(选择题,共 50题,计 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50个小题,每小题 1分,共 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长期将“礼”和“仪”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无“礼”便无“仪”,无“仪”不成“礼”。统治者高度重视关于“礼仪”方面的教化,其主要动机在于A.维护自身的特权地位 B. 提升民众道德操守 C.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D.增强民族内在凝聚力2.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这表明他A.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 B.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C.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 D.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3.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 ”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C.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4.1872 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A.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5.1935 年,当日军进一步威胁平津华北地区时,蒋介石先后向平汉路南段沿线及京沪线南段沿线调集了 20余万中央军,开始把非嫡系的地方部队去应付残存在南方等地的共产党小股武装。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共产党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威胁已全面解除B.蒋介石开始把来自日本的威胁放在了重要地位C.日本全面侵华严重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D.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统一战线工作成效显著6.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据此判断该条约2A.直接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7.“他的改革将族群制单位改造为选区制单位,从而将‘部落民’改造为民主社会的‘公民’ ,很多人都获得了公民权,而旧的部落只限于其宗教功能。 ”“他的改革”A.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 B.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C.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8.有学者指出:“‘冷战’史表达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竞争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之争,更具实质性的是两种对抗性社会制度及其指导性意识形态的斗争。 ”造就这种格局的制度性分裂和意识形态对抗应起始于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雅尔塔会议 D. “杜鲁门主义”9.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以此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正确的是A.把中国人由皇帝的臣民变为国家的主人 B.推倒了封建帝制,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C.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10.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铲除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对影响这一发展变化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中共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D.国民大革命的推动11.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史实 结论A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这是世界上最早成文法的汇编B 英国《权利法案》颁布 英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成熟C 美国《独立宣言》发表 近代美国确立三权分立政治体制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法律上最终确立了法国的共和制度12.1949 年 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一指示A.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D.意在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3.公元前 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B.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C. 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 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14.读《1925—1934 年中国银行分布简表(单位:家) 》 ,这一变化的政治背景主要是时间 北京(北平) 天津 上海1925年 23 14 331934年 2 10 593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共两党走向分裂对峙C.全国政治中心南移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5.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A.起源于明朝中期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16.“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材料中“变乱”指的是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 D. 辛亥革命17.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 ,但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从理论上突破了这一认识。这一突破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B.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C.使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8.1784 年,英国下议院以 208票对 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交给最高法院裁决 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C.悍然出兵驱散议会 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19.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 ,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 ”这个“行动纲领”是指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20.1937 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 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 过 300人,包括 6位元帅、15 位将军。这反映出A.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B.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C.中国采取对苏“一边倒”外交 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21.1866 年创办的发昌机器厂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 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棉纺织企业;一战期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它们A.都受洋务运动刺激而产生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都推动了晚晴经济的发展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2.1958 年 8月,国家计委提出的“二五”计划意见书中规定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 53%左右;农业总产值 30%左右”。关于这一指标评价准确的是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贯彻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促进了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23.邓小平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下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4①四川省广汉县某公社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②中共中央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③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24.下图是 1983-2000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T)和外商直接投资额(FDI)混和直方图和折线图。学生 尝试着对该图反映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有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 ②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④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25.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只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A.电话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广播电台26.哥伦布于 1492年起锚西航,其当时与西班牙王室议定的条件是若哥伦布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 9/10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当时欧洲探险远航的本质是A.殖民掠夺活动 B.延伸贵族王权 C. 拓展生存空间 D.奴役他方民众27.阿瑟·小施莱辛格在《罗斯福时代》中指出:“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利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 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材料内涵的实质是A.调节农业生产 保证农民利益 B.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C.实行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D.推行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28.《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罗斯福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或文献是A.《全国劳工关系法》 B.《罗斯福就职演说》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29.以下是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年份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5国别英国 45—55 0 0 4 17 17 6 1.7美国 34—45 40—50 33 20 53 9 6.7 3.5A.技术革命进行期间两国关税降低 B.经济危机爆发导致贸易保护加强C.税率 越高表明贸易自由程度越高 D.经济实力越强导致进口关税越低30.1935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1950年美国政治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有纪律和协调一致的政党,通过内阁和其他机构把总统和国会联系起来,能够超越宪法分权而造成的沟壑。 ”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总统与国会利益一致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权力模式出现新格局31.二战后 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 。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32.1955 年,我国政府在“一五计划”的报告中指出:“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体系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分的经济转变成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已经开始抬头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33.1992 年中国政府宣布实行分税制改革,组建三个全国性证券公司,调低涉及 3371个税目产品 的进口关税;物价改革也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国家管理价格的范围从 1991年底的 737个减少到 89种,其中下放到企业定价的有 571种。与此直接相关的背景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路线的提出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浦东的开发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34.1979 年,国务院 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材料表明我国农工商联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是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具有一定自主权 B.以市场为导向,享有独立自主权C.执行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生产任务 D.高度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相互统一35.据统计,1984 年我国全民所有制单位拥有职工 8637万人,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 73.6%,拥有先进的生产手段和大批科研人员……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利润,全民所有制企业为 13.7元,集体所有制企业为 19.2元。材料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B.全民所有制经济优于私营经济C.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D.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极为明显36.1938 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6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目的是A.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C.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为坚持抗战提供经济支撑37.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 1958年 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A.废除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B.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C.巩固了农村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D.恢复了农民的产品支配自由权38.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 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D.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39.某位学者在 2015年 12月说到,经过近 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 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 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A.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 B.欧洲关税同盟基本上已经实现C.南北贫富差距在逐步缩小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40.赫鲁晓夫曾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 ,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良知复兴”运动在苏联受挫 B.政治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C.经济结构决定苏联的消费水平 D.苏联拒绝无用、堕落的音乐形式41.在 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42.下表为 1982~2000 年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简表。表格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按当前价格计算的价值(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率%项目1982年 1990年 2000年 1990—1995年 1996—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 590 2090 12710 21.1 40.2跨国并购 —— 1510 11440 24.0 51.5A.全球经济的普遍繁荣 B. 资本的国际流动加速C.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 D.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43.下图是某一年的《世界主要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最接近图中状况的年份是7A.1945年 B.1956年 C.1987年 D.1992年44.刘宗绪在《历史学科专题讲座》中指出:人们在描述 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 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 ”而言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欧洲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无足轻重 B.对新科技的忽略加剧了欧洲的衰落C.世界大战是造成欧洲衰落的重要原因 D.欧洲衰落促使欧洲分裂为两大阵营45. 据统计,广州对英贸易从 1844年的 3340万美元下降到 1849年的 1930万美元,1855年时为 650万美元,较 1844年时减少了 80.5%。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禁政策的限制 B.鸦片战争的影响C.太平天国的冲击 D.民族工业的兴起46. “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 。材料中的“新派孤岛”应指 A.洋务官办工业 B.民族资本工业 C.私营手工工场 D. 近代新式报刊47.在1400年,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尚未进入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到1700年的时候,上述城市跻身排行榜前列,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文艺复兴的促进 B.工业革命的兴起 C.商业贸易的拓展 D.政治革命的完成48. 右图是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示意图。它反映出当时A.资本输出成为扩张唯一形式B.欧美列强海外利益分配不均C.工业实力与资本输出成正比D.西欧国家垄断世界商品市场49.1961 年 9月,国家计委对 1961年经济计划指标作了较大的调整,基本建设投资由 167亿元降为 87亿元,钢产量由 1900万吨降为 850万吨,粮食由 4100亿斤降为 2700亿斤。这一调整A.低估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B.是应对“文革”动乱的权宜之计C.有利于缓解经济困难局面 D.使“左”倾错误得到了全面遏制850.中国古代关于“五谷”的说法主要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较早流行的“五谷 ”中无“稻” ,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水稻的栽培种植历史较晚 B.早期的经济重心在北方C.水稻的产量不及其它作物 D.民众饮食习惯发生变化第 II卷(材料题,共 50分)51. (17 分)加强法制建设,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有民主性、革命性。——《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材料二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也必然要求罗马法精神的复兴,当然绝不可能是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在中国的重现和恢复。——江平《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命性、民主性”的含义。(8 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复兴罗马法精神的背景。为什么在中国不可能“重现和恢复“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9 分)52. (17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取消衰败选区,将空出的议席重新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城镇,尤其是工业城镇;新增选民在农村实行年收入 10英镑以上的公薄持有农及 50英镑以上的租地农选举权标准,在城镇则实行 10英镑财产的房产持有人选举权标准1867年议会改革法案在城镇,凡是纳税的房产所有者或租客,只要拥有 10英镑以上的财产,即可获得选举权;在农村,拥有 5英镑的财产或租用价值 12英镑地产9者,均可享有选举权1884年议会改革法案取消农村与城镇选区的划分,依据人口比例重新划定选区,取消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将选举权授予所有成年男子1918年议会法案年满 30岁的妇女享有选举权1928年议会法案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完全取消,妇女获得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刘金源《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材料二 (1912 年)2 月 12日,清帝退位,2 月 13日,孙大总统提出辞呈,并举袁自代,15日参议院表决一致通过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6 日,袁世凯致电参议院,表示接受临时总统职务,下午,袁剪去长辫,表示以新形象来当民国总统。20 日,临时参议院公举黎元洪任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至此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我看是恰如其分的。——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 》(1)概括材料一表述的历史现象,分析其成因。 (8 分)(2)归纳材料二中学者的观点,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该观点。 (9 分)53. (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在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 “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材料三 1944 年夏,美英苏中等 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1400 年到 1800 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10金融会议,会议最终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 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 ——《当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15~18 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 19世纪英镑国际地位确立的历史条件。 (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多个角度谈谈你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看法。 (6 分)112015-2016年景中高一升级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1 -10.ADCCB DABDC 11-20.DCACD DBDCD 21-30.DCCDA ACCBD 31-40.BDDAC DBDAB 41-50.ADBCB ACBCB51.(17 分) (1)革命性: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共和制。民主性:约法规 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国民一些民主自由权利;确定了以三权分立为原则的民主政治体制。(8 分)(2)背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重新步入正轨,并日益得到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法治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民主权利扩大,民主意识增强,要求以法律来保护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反对原因:两千年前的法律制度维护奴隶制,只保障了部分人的财产和权利,不符合当今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和市场经济的需要。(9 分)52(17 分).(1)现象:通过多次议会改革,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成年男子、妇女逐步获得选举权 (或者逐步取消对选举权的财产、年龄、性别等限制) ,民主政治逐步完善。 (2 分)成因: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各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自身调整统治政策。思想上——民主思想的传播,人民觉悟的提高。 (6 分)(2) 观点:辛亥革命是一场“光荣革命” 。 (2 分)赞同。 (1 分)以议会为斗争舞台;采取了谈判、妥协等斗争手段和策略;民主制度取代了封建专制;避免了大规模流血冲突,权力更替相对缓和。 (6 分)不赞同。 (1 分)辛亥革命最终是通过武装起义方式完成的;辛亥革命最终将皇帝赶下了宝座;辛亥革命最终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 (6 分)53.(16 分) (1)流向 1: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3分)流向 2: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原因是中国明清时期农工商业较为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享誉国际市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亚经济联系也是重要原因。 (3 分)(2)条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2 分)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1 分)英国在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中居于中心地位。 (1分)(3)看法: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合作共商的结果;也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西欧国家经济实力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美国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货币金融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6 分,任答 3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