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班级类型:理科班;考试时间:90 分钟;总分 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 I 卷(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 II 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第 I 卷(选择题 50 分)一、单项选择题(50 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微粒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质量数 D.核外电子数2.钾有以下性质:①钾比水轻;②钾的熔点低;③钾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该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以下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ⅠA 族元素即是碱金属元素 B.第ⅦA 族元素即是卤族元素C.短周期元素全部为主族元素 D.元素周期表每个纵行即是一族4.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元素周期表第ⅠA 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Cl- 、S 2- 、Ca 2+ 、K + 半径逐渐减小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得电子能力相同5.已知原子序数为 a 的ⅡA 族元素 X 和原子序数为 b 的ⅢA 族元素 Y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下列的量值关系不正确的是( )A.a= b-1 B.a= b-11 C.b= a+25 D.b= a+30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B.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例如只有排满了 K 层后才排 L 层C.两种微粒,若核 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微粒的最外层只能是 8 个电子才稳定7.核电荷数小于 18 的某元素 X,某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 a,最外层电子数为(2 a+1)。下列有关元素 X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 X 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 a2-1)B.元素 X 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钠的原子半径C.由元素 X 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D.元素 X 形成的简单离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均达到 2n2个( n 表示电子层数)8.现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等2B.X 元素的质量数为 A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D.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I 与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I 互为同位素 B.Na+的结构示意图为C.高氯酸(HClO 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 D.I 和 Cl 是同一主族元素,HI 比 HCl 稳定10.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锂资源,下列关于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和锂同一主族的都是金属元素 B.LiOH 的碱性比 NaOH 的弱C.锂的化学性质不如钠活泼 D.Li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Li2O11.质子数≤18 的 A 和 M 两种元素,已知 A2-与 M+的电子数之差为 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和 M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不一定为 5 B.A 和 M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一定为 7C.A 和 M 原子的电子数之差一定为 11 D.A 和 M 的原子序数之差不一定为512.X、Y 是元素周期表第Ⅶ A 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 中能说明 X 的非金属性比 Y 的强的是( )A.X 原子的电 子层数比 Y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 的氢化物的沸点比 Y 的氢化物的沸点低C.X 的气态氢化物比 Y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 的单质能将 X 从 NaX 的溶液中置换出来13. 230Th 和 232Th 是钍的两种同位素, 232Th 可以转化成 233U。下列有关 Th 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Th 元素的质量数是 232 ②Th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31③ 232Th 转换成 233U 是化学变化 ④ 230Th 和 232Th 的化学性质相同⑤ 230Th 和 232Th 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④⑤14.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用 NA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 氦气所含原子数为 0.1NAB.1.6g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离子所含质子数为 N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22.4 LHCl 溶于水,溶液中 H+ 数为 N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9gD216O 所含的中子数为 4.5N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5.原子序数为 z 的元素 R,在周期表中位于 A、B、C、D 四种元素的中间,A、B、C、D 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下列数据,其中不可能的是( )A.4z B.4z+10 C.4z+5 D.4z+1416.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 aA2+ 、 bB+ 、 cC3- 、 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17.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等,关于两种微粒间关系错误的是( )A.它们可能是不同的分 子 B.它们可能是不同的离子3C.它们可能互为同位素 D.它们可能是分子和离子18.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易与 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 ,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只有④ B.只有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19.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NaOH、KOH、CsOH 碱性依次增强B.Li、Na、K、Rb、Cs 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Al 3+ 、Mg 2+ 、Na + 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D.F 2、Cl 2、Br 2、I 2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20. 已知 X、Y、Z 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 增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按 X、Y、Z 依 次增大 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 X、Y、Z 顺序增强C、单质的氧化性按 X、Y、Z 顺序增强 D、氢化物的稳定性按 X、Y、Z 顺序减弱21. 某元素原子 L 层电子数比 K 层的多 5 个,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A.+5 B.+6 C.+7 D.无最高正化合价22.铷和另一碱金属的合金 7.8g 跟水完全反应时,放出的氢 气在标准状况下为 0.2 g,则合金中另一碱金属可能是( ) (提示: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5.5)A. 钠 B.钫 C.钾 D.铯23. 短周期元素 A、B、C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已知 B、C 两元素所在族数之和是A 元素族数的 2 倍,B、C 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 A 元素的 4 倍,则 A、B、C 是( )A.Be、Na、Al B.B、Mg、Si C.O、P、Cl D.C、Al、P24.已知 X、Y、Z 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 2YO4>H 3ZO4。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 2Y>ZH 3 B.非金属活泼性:Y<X<Z C.单质的氧化性:X 2>Y>Z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不相等25.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 均为短周期元素,若 w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 ZYX B.Y 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都是气体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WZ D.阴离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 ZWXY第 II 卷(非选择题 50 分)二、填空题26.(16 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XYZW1074(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 ____ __,⑥ __ _ _ __,⑦ __ __。(2)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④___ __ ___,⑧___ 。(3)在上述标出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 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 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 ___。(均填元素符号)(4)元素⑦与元素⑧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选填序号) a.常温下⑦的单质和⑧的单质状态不同 b.⑧的氢化物比⑦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⑦和⑧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5)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跟它同周期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外)最小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已知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足量该元素的常见氧化物通入③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写出化学方程式: 27、 (16 分)A、B、C、D 4 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A 原子的 L 层电子数与 K、M 层电子数 之和相等,D 原子的 K、L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请回答下列问题:(1)4 种元素的符号依次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它们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写出 4 种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A______ ,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它们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分别比较它们酸性和碱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能够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比较其稳定性: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 (8 分)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 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5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 a,滴加浓盐酸。Ⅱ.当 B 和 C 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 B 中溶液由黄色变 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 a。Ⅳ.……(1)A 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化学方程式是 。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B 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29、 (10 分)铝是一种重要金属,从铝土矿(主要成分为 Al2O3,Fe2O3、SiO 2等)中冶炼 Al 的工业生产流程如下图:(1)沉淀 B 的化学式为 ,溶液 A 中含的阳离子主要有 。(2)写出步骤 II 生成溶液 C 的离子方程式 步骤 I、II、III 都要用 到的分离方法是 。(3)生产过程中,除 CaO 可以循环使用外,还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4)生产中曾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则铝与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经分析,a 吨铝土矿可以冶炼出 b 吨的铝(假设各生产环节中无损耗),则原铝土矿中Al2O3的纯度(质量分数) (用含 a、b 的最简式表示)。6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参考答案1-5 A、D、B、D、D 6-10 B、D、A、D、A 11-15 B、C、D、D、C、16-20 C、D、C、C、C 21-25 D、A 、C、B、A26、 (16 分)(1)① N,⑥ Si,⑦ S。(2)④ ,⑧(3) K , F, Ar。(4) Cl , b 。(5) Na , Cl , OH - + H+ == H2O (6) CO 2 + NaOH == NaHCO3 27、 (16 分)(1)S Cl K Ca , r(K)r(Ca) r(S)r(Cl)(2)S2- Cl- K+ Ca2+ , r(S2- )r(Cl- )r(K+ )r(Ca2+ )(3)H2SO4、HClO 4、KOH、Ca(OH) 2 , 酸性:HClO 4H2SO4,碱性:KOHCa(OH) 2(4)HCl、H 2S HClH 2S ,因非金属性氯元素强于硫元素28.(8 分) (1)MnO 2 + 4 HCl(浓) ==△== MnCl 2 + Cl2↑ + 2 H 2O(2)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变蓝(3) 22ClBrCl(4)打开活塞 b,将少量 C 中溶液滴入 D 中,关闭活塞 b,取下 D 振荡。静置后 层4Cl溶液变为紫红色(5)确认 C 的黄色溶液中无 ,排除 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2l2l(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29.(10 分) (1) SiO2 ; Al3+、Fe 3+、H + (2)Al3++4OH-=AlO2- + 2H2O 过滤 (3)CO2、NaOH (4)2Al+ Fe 2O3 高温 Al 2O3 + 2Fe (5) 17b/9a 或 (17b/9a)*100% 1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班级类型:文科班;考试时间:90 分钟;总分 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 I卷(选择题)答案用 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 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第 I卷(选择题 70分)一、单项选择题(70 分,每小题 2分)1.《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说明( )A. 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 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 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2.黄梅戏《天仙配》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 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3.下列关于田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田庄是一个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社会单元 ②田庄的劳动者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 ③田庄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④田庄还修造兵器以护卫田庄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杜甫《石壕吏》中“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直接反映了( )A.唐朝的赋税十分沉重 B.唐朝兵役和徭役沉重C.唐朝发生了农民起义 D.唐朝地主对 农民的剥削严重5.古代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力图改革田制以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均未能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改革方案均不彻底 B.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C.未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D.地主阶级是统治王朝的阶级基础6.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 “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 “城” “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C.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D.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7.《唐六典》中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说明( )①当时仍以日中开市 ②当时的市仍有时间限制 2③有专人负责管理市场 ④市与坊分开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8. 《宋史·食货志》载“宋自削平诸国,天下盐利皆归县官,官府通商,随州郡所宜,然亦变革不常,而尤重私贩盐之禁” 。 这段话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宋代地方政府权利较前代增大 B.国家重治贩卖私盐C.盐业官营,实行垄断经营 D. 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9.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央视最近热播的《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 ④专卖制度被废除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11. 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的历史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手工业出现新的社会分工 ②江浙地区自南宋以来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③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尤其是蚕丝和棉花 ④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12.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3.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14.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15.19 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兴办 工业的高潮,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 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爱国心的驱使C.“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16.这部史书描述的战争反映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的大大加深,有人认为,3这场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因为这场战争后(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机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17. “‘公永和’……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永和”(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1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畅销欧洲和日本,说明( )①这一时期中国面粉工业有很大发展 ②一战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③这一时期中国面粉质量大大提高 ④中国经济已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之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1870-1910 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反映出(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1870 28.0 5.8 -1880 24.9 5.5 -1890 20.2 5.7 0.31900 21.5 4.7 0.71910 14.7 4.3 1.5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文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没落20.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 )A.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延缓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进程C.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D.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21.中国近代的外商企业、洋务运动的军事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共同特点是( )①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②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 ③都以追逐利益为主要目的 ④都是使用机器的近代工业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22. 江南圣地,钟灵神秀,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人才辈出,下列三位在我国近代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们的共同之处有(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3.不属于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是( )①外资企业的刺激 ②洋务企业的刺激 4③清政府的保护政策 ④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24. 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 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 ”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25.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控制,这一举措使得中国( )A.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B.取得了抗战的胜利C.解决了人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D.官僚资本迅速膨胀26.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刘鸿生什么时候“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 )A.洋务运动时期 B.一战期间 C.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27.在影视片《三毛流浪记》中,以主人公三毛的生活以及工作中所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为主线,直接反映一个普通打工者在都市中艰苦奋斗历程,20 世纪四十年代,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实了各家店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实着中国市场B.蒋介石为了打内战的需要,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C.美国比其他国家经营水平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D.四大家族的经济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28.1956,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就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也成为“一五”计划成果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一五”计划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1953 年开始执行,1957 年底胜利完成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的重要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③一五计划期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④“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9.建国以来,山东某地对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要 求在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异。 “拥护‘三大万岁’ (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社会主 义觉悟高,生产劳动好、能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某时期对候选人提出的条件和要求,提出这一要求应该是在( )A.1949-1951 B.1951-1954 C.1956-1957 D.1958-1961年30.20 世纪 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新中国人民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31.下面是《1952 年到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是 ( )5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国营经济 19.1% 32.2%合作社经济 1.5% 53.4%公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资本主义经济 6.9% 0%私有经济个体经济 71.8% 7.1%A.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C.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确立D.改革开放和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2.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 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 20世纪 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 ,中国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A.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34.20 世纪 60、70 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35.右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 。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C. “文化大革命’运动D.真理标准大讨论第 II卷(非选择题 30分)二、材料题(30 分)36.中国自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的地位。识读下列图文材料:6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材料二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材料三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4 分)(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3 分)(3)材料三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 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因素。(8 分)37.长三角地区是当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在历史上也曾经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读下列两幅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7请回答:(1)概括说明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4 分)(2)和 图一相比,说明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哪些发展?(3 分)分析这次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和影响。(4 分)(3)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在轻重工业比例方面存在什么弱点?(2 分)导致这一弱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8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答案班级类型:文科班;考试时间:90 分钟;总分 100 分第 I卷(选择题 70分)一、单项选择题(70 分,每小题 2分)1-5 ABDBD 6-10 CCCAA 11-15 DBDBC 16-20 CCACB 21-25 CBCCB 26-30 DBCDC 31-35 AADAA 第 II卷(非选择题 30分)二、材料题(30 分)36.中国自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的地位。识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材料二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材料三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4 分)(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3 分)(3)材料三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因素。(8 分)36.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一中“铁锄” “铁犁”等用于生产的状况,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问中的“经济政策”可依据材料二中“敢私铸铁器煮盐者”等信息进行判断,“ 实施目的”可从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中的“特点”可联系材料三中“司炉者二百余人”等信息进行归纳,“阻碍的因素”应围绕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等内容进行思考。答案:(1)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推动了小农经济的产生。9(2)经济政策:盐铁官营。实施目的: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3)特点:生产规模庞大;资金投入巨大;生产分工细密;实行雇佣劳动。阻碍因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37.长三角地区是当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在历史上也曾经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读下列两幅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请回答:(1)概括说明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4 分)(2)和图一相比,说明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哪些发展?(3 分)分析这次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和影响。(4 分)(3)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在轻重工业比例方面存在什么弱点?(2 分)导致这一弱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37. (1)图一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兴起时期;(2 分)图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处于进一步发展时期。 (2 分)(2)发展:工业分布范围扩大;工业厂家数量增加;工业部门增多。 (3 分)时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 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输出的商品和资本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2 分)影响: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2 分)(3)弱点:重工业部门数量很少,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 (2 分)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发展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 (2 分)1涿鹿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班级类型:文科;考试时间:100 分钟;总分 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 I 卷(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 II 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第 I 卷(选择题 80 分)一、单项选择题(80 分,每小题 2 分)1.右图为某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不包括A.机械化水平高 B.接近市场C.地势平坦开阔 D.地广人稀2.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不利因素是A.地震灾害 B.寒潮侵袭C.水旱灾害 D.沙尘暴3.泰国的平原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平原、美国的中部平原、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等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B.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D.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4.右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5. “秋天黄昏与你徜徉在金色的麦田”,是很流行的《小苹果》中的一句 歌词,描绘了一幅美丽、浪漫的图画。下列选项中可能见到这种真实景色的是A.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 B.美国的冬小麦区 C.中国的华北平原地区 D.美国的春小麦区6.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A.地形条件 B.光热条件 C.土壤条件 D.市场条件7.海南岛成为我国反季节瓜菜基地和南繁育种基地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市场广阔 B.热量充足 C.终年湿润 D.国家政策扶持8.新疆属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的地区,限制其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9.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 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 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210.我国松嫩平原种植甜菜,而珠江三角洲种植甘蔗,造成这种差异 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策因素图为“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11-12 题。11.有关图示农业地 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12.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 要不利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科技 D.市场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 13-14 题。13.下列玉米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4.下列关于中国优势区域玉米种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 是①图中①地区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玉米种植面积大②图中②地区因为有灌溉水源便于玉米种植③图中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玉米品质最好④图中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玉米的收摘⑤图中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玉米生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读下表,完成 15-17 各题。15.关于我国不同区域农村土地流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甘肃玉门土地流转方式以转让为主 B.我国中部地区土地流转面积比东部地区大C.土地流转方式中苏州租赁耕地面积比株洲的大 D.湖南株洲的耕地总面积比山西原平少16.关于促使各地进行土地流转原因的叙 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批农民工进城,导致农村大片土地撂荒,危及粮食安全B.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小块经营,效率低下,农业产出低C.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农业从业人口老化3D.农村地区荃础设施完善,农业科技进步17.下列关于农村“生地流转”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增加农村耕地面积 B.可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C.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棋化、集约化18.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较难实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变大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溅D.城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19.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A.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加 B.郊区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C.城区与郊区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D.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近年来,很多浙江人到广东雷州半岛承包土地种植瓜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据此回答19~20 题。20.浙江农民选择到雷州半岛租地种瓜果,是因为雷州半岛A.土壤肥沃 B.水热条件好 C.市场广阔 D.土地价格低21.雷州半岛成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主要是得益于①其他地区的气候不能种北运菜 ②便捷的交通运输③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④生产成本低、质量好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2.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地形 B.江南丘陵的茶树——气候C.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技术 D.云南昆明的花卉——劳动力23.上海郊区农业正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一三联动”的都市农业加快转型,深刻地改变着上海和农民的发展形态。现在上海市郊农业已经形成了园艺作物、出口蔬菜、名特优新为主的经济作物为特色,其主要原因是由于A、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B、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C、商品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D、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用地减少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城市居民走进农村,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在百度地图中搜索到 2014 年度苏州有 760 家农家乐,淮安有 51 家农家乐。据此完成 24-25 问题。24.苏州农家乐的数量远多于淮安,主要原因是苏州A.农家乐规模大 B. 人口密度大 C.市场需求量大 D.土地资源有限25.关于农家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农村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B. 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C.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 D.不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右图为“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模式图” 。回答 26-27 题。26.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C.广东雷州半岛 D.华北平原27.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A.热量和土壤 B.地形和水分C.光照和湿度 D.积温和降水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交叉的新兴产4业。它既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又具有旅游业休闲娱乐、提供旅游服务的功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8.发展观光农业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充足的客源市场 ②国家的优惠政策 ③便捷的交通 ④丰富的劳动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9.目前在我国农村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是( )①利于扩大农业经济范围,调整产业结构 ②避免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农业③便于大量销售农产品,扩大市场范围 ④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0.下图为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若 a、b、c 分别代表农业区位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季风水田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31.下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 。图中 a、b、c、d 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处理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B、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C、目前城市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不断下降D、地形封闭的城市利于空气扩散,大气污染较轻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 33-34 题。3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 减慢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34.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读右图完成 35-36 题。35.图中反映出A.亚洲、非洲的城市化起步时间晚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成正相关D.欧洲、北美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6.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①出现“热岛”现象 ②土地质量下降③生物多样性增多 ④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下图为 1982~2010 年广州市人口空间变化模式图,读图完成 37-38 问题。37.1982~2010 年广州市郊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郊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外来人口持续迁入 ③老城区人口持续外迁 ④中心城区人口持续外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8.2000 年以后,与老城区、中心城区人口变化情况关联性最小的因素是A.城内地价水平较高 B.交通通讯条件改善 C.城内外环境质量差异 D.郊区人均收入高39.鬼城指数=城区人口(万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 “鬼城”的出现反映我国部分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A.城市化速度〉工业化速度 B.城市化速度〈工业化速度C.人口城市化速度土地城市化速度40. 近年来,我国有部分特大城市出现人口“钟摆式”移动现象,这反映了它们正处于A.中心城市化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第 II 卷(非选择题 20 分)综合题(20 分,每点 1 分)4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1)A 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属 农业,E 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是 。 (2 分)(2)E 农业地域类型在 A 国的经营方式以 为主,D 区的农业经营方式以 为主。 (2 分)(3)E 的主要农作物是 ,其自然区位优势有那些?(6 分)64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4 分)(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判断理由是 。 (2 分)(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 P 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2 分)43.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 分)材料 1:城市的“空心”现象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材料 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1)材料 1 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________ (3 分)(2)由图乙可知,发展中国家在二十世纪后期城市化速度加快。发展中国家过快的城市化,可能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 、 、 等环境污染问题。(3 分)7参考答案1.B 2.C 3.B 4.B 5.D 6.B 7.B 8.B 9.A 10.B11.D 12.B 13.D 14.B 15.C 16.D 17. A 18.D 19.A 20.B21.B 22.A 23.C 24.C 25.A 26.C 27.B 28.C 29.A 30.C31.C 32.C 33.D 34.C 35.B 36.D 37.C 38.D 39.C 40.B41.(1)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2)国营农场 家庭经营(3)玉米 地形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夏季热量较充足,降水丰富42.(1)混合农业 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占有一定比重(2)交通方便,便于运输;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43.(1)英国、美国、日本(答对 2 个既可) 逆城市化(3 分)(2)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噪音污染(任三个)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