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全科.zip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全科.zip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A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
  • 全部
    •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A
    •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点击预览
    •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长治县一中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平行班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所有试题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卷中,只交答题卷。3、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Ag:108 Cu:64Be:9第 I 卷 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共 50 分)1.19 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的巨大贡献是( )。A.提出了原子学说 B.发现了元素周期律C.提出了分子学说 D.制定了科学完整的元素周期表 2. 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 2 B. 16C. 26 D. 463. 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其中一种物质与其它物质的漂白原理不相同,这种物质是( )。A. HClO B. O3C. SO2 D. H2O24. 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 Na2CO3 → Na 2SiO3 B. SiO2 → H 2SiO3C. Cu → CuSO 4 D. SiO2 → Si5.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B.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C.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D. 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极性键6. 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 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B. 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2C.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D. 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7、 23Na 与 23Na+比较,相同的是( )。A.微粒半径 B.化学性质 C.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8.下列变化过程中表示的能量转化关系错误的是 ( )。 A.植物光合作用:光能→ 生物质能 B.电灯发光:电能→化学能C.木柴烧饭:生物质能→热能 D.太阳能热水器:光能→热能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氮气的电子式:∶N∶∶∶N∶ B.CO2 分子的结构式:O=C=OC.N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钙离子的电子式:Ca2+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周期表中,族序数都等于该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C.卤素单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熔沸点逐渐降低D.碱金属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熔沸点逐渐降低11.在盛有稀 H2SO4 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的 SO4 2- 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溶液的 pH 逐渐变小 D.铜片上有 H2 逸出12.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P B Fe C Ca D I13、X、Y、Z 是三种主族元素,如果 Xm+ 与 Yn-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 n- 半径大于 Yn- 半径,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ZXY B、XYZ C、ZYX D、XZY14、等质量的两份锌粉 a 和 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 a 中同时加入少量 CuSO4溶液,下列各图中表示其产生氢气总体积( V)与时间( t)的关系正确的是 ( )15、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 A、B、C 分别与 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 VB、 VC,已知 VB=2VC, VA=VB+VC,则在 C 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所在的主族是( )。A.ⅠA B.ⅡA C.ⅢA D.无法确定16、在一定温度下体积固定的容器中,可以充分说明可逆反应A(g)+3B(g) 3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反应器内 A、B、C、D 物质的量比为 1:3:3:13C、生成 A 的速率 和生成的 D 的速率相等D、生成 1mol A 同时有 3 mol C 被消耗17.、已知 25 ℃、101 kPa 下,下列反应C(石墨) + O 2(g) === CO2(g) ,燃烧 1 mol C(石墨)放热 393.51 kJ。C(金刚石) + O 2(g) === CO2(g),燃烧 1 mol C(金刚石)放热 395.41 kJ。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低 B.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同位素C.金刚石转变为石墨是物理变化 D.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18、X、Y 为短周期元素,X 位于 IA 族,X 与 Y 可形成化合物 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 Y 的原子半径B.X 与 Y 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 1 :1D.X 2Y 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19.下列有关厨房铝制品的使用中, 你认为合理的是( )A.盛放食醋 B.烧煮开水 C.用金属丝擦洗表面的污垢 D.用碱水洗涤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 2He 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 B.3 2He 和 4 2He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C.O 2和 O3互为同位素 D.O 2和 O3的相互转化不是化学变化21.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F B.O C.Mg D.Al 2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 族B.原子序数为 14 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3 周期ⅣA 族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D.第二周期ⅣA 族 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 62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CO 32- + 2H+ = H2O+CO2↑B.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Al 3+ +4 OH - =[Al (OH) 4]-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2OH - +CO 2=CO 32- +H 2OD.二氧化硅与苛性钠溶液反应:SiO 2+2OH- = SiO32- + H2O24.将过量的 CO2分别通入:①CaCl 2溶液,②Na 2SiO3溶液,③Ca(ClO) 2溶液,④饱和Na2CO3溶液,最终有沉淀析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25.取四等份铝,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 气最多的是( )A.3 mol·L-1 氨水 B.4 mol·L-1 HNO3 C.8 mol·L-1 NaOH D.18 mol·L-1 H2SO4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2.填空题(26 分)26、(14 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框架图,请根据下面提问回答:4(1)在上表中画出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2)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a) A (b) B (c) C (d) D(3)所含元素最多的周期是 ,所含元素最多的族是 。(4)用物质的名称填写,硬度最大的是单质是 ,密度最小的金属是 ;通常状况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5)在原子序数为 1~18 号元素中,请用化学式填写。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是 ;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物质是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酸其酸性最强的物质是 ;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与原子半径最小的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是 ,并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27.(8 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族周期 IA 0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2 ② ③ ④3 ⑤ ⑥ ⑦ ⑧(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5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 1:1 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28.(4 分)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1)H 2O ;(2)MgCl 2 。3.推断题:29.(8 分)已知 A、B 都是淡黄色固体,一种为单质,一种为化合物。根据下图转化关系回答问题:D+CGAE+C H +DIFB +E +D(足量) L +E(1)A 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其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2)写出 A+C→D+E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E + F→G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 L 溶液和 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题(10 分)30.6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可推知,反应物的总能量 产物的总能量(填“<”“>”“=”)。(2)实验 4 和 5 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3)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4)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四.计算题31.(6 分)将 2.44g BaCl2·xH2O 配成 100mL 溶液。25mL 此溶液中的 Cl- 恰好能与 50mL 0.1mol·L-1 的 AgNO3溶液完全反应。计算:(1)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3 分)(2)BaCl 2·xH2O 中的 x 的值。 (3 分)7高一平行班化学参考答案:选择题:BDCBA ADBAD DBAAA CADBB CBDBC26.(1) 2 分(2)B (3)第 6 周期 第ⅢB 族 (4)金刚石 锂 溴 铝(5)Na HF HClO4 NaH 形成过程略 27.(1)NaAlO; (2)HNO3H2CO3H2SiO3;(3) (4)ab; 28. 19. 答案:(1)H + O + H ? H O H(2)略 29.(8 分) (1)Na + 2- Na+(1 分), 1 : 2 (1 分)(2)2Na 2O2+2H2O=4NaOH+O2↑ (2 分)2SO2+O2 催 化 剂 加 热 2SO3 (2 分)(3)2SO +O2=2SO 4 (2 分)330.10 分(1)> 2 分 (2)固体的表面积; 固体的表面积越大 1 和 2 3 分(3)1、3、4、6、8 及 2、5 2 分 (4) 溶液的温度 6 和 7 3 分31.(1) 0.1mol·L -1 (3 分)(2) x = 2 (3 分)O O1长治县一中 2015---2016 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历史试卷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卷答题时不得使用计算器,不得使用修正液、修正带。3.答题时将答案均填在答卷相应题号位置,不按要求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50 分,每小题 1 分)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统一全国文字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3、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公元前 453 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5、公元前 452 至前 451 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 450 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这一过程说明 ( )A 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 B 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 罗马法学体系臻于成熟 D 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6、 “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里的“办法”是指 ( )A.恢复“王在法上” B.以法律限制王权 C.建立责任内阁制 D.发动宫廷政变7、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汉密尔顿曾引用孟德斯鸠的话“假如人类没有创造出一种政体,它既具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那么很可能,人类早已被迫永远生活在一人统治的政体之下了” 。汉密尔顿意在说明 1787 年宪法应具有 ( )①中央集权原则 ②分权制衡原则 ③民主原则 ④专制主义原则 A.①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8、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下列发展了马克思这一理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2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9、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B.定都天京后大兴土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C.它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主张D.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性10、下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1、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在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发动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他们的做法反映了全国上下 ( )A.和平建国 B.希望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C.倡导国共合作 D.要求“攘外必先安内”12、产党“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铲除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对影响这一发展变化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D.国民革命的推动13、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 C.土地革命战争:打土豪、分田地 D.抗日战争:全民抗战、一致对外 14、两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 a 年和b 年分别指 ( )党员数量消 长 党员成分构成变化A.1921 年和 1924 年 B.1924 年和 1927 年C.1927 年和 1928 年 D.1928 年和 1937 年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中写道:“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3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 ‘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这表明当时 ( )A.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 B.中共中央尚未接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中国共产党已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D.中国共产党将城市斗争与农村革命紧密结合16、为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把主力从过去的苏区撤出。目的是要在中国西部的广阔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这份向共产国际的汇报说明中国共产党准备 ( )A.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战略转移,突围长征 D.纠正“左”倾错误1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更有利于皇帝集权18、有抗日将领在评价某战役时指出,这一行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我们反攻了敌人,振奋了华北的人民……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锻炼了八路军” 。该战役是指(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孟良崮战役19、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20、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应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 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21、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29 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向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根本利益 D.坚守正面战争,彻底消灭日军22、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 ,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 ”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23、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 ”这种“新制度”的意义之一是 ( )A.奠定了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B.我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C.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 D.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24、中国共产党从“以俄为师”到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从幼稚走向成熟。其标志是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遵义会议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25、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她的民主个人主义终于会再显身手。中国终究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于中国4目前和将来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你认为应当得到我们的鼓励吗?”这段话表明( )A.美国在对中国革命胜利表示祝贺 B.美国企图笼络新中国政权和领导人C.美国还将对中国事务进行干涉破坏 D.美国对中国革命胜利感到无可奈何26、布莱恩·莱瓦克等在《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一书中指出:“恰恰在欧洲,失去其殖民地财产的同时,它自己也在遭受殖民化,至少是遭受‘可口可乐殖民’ 。 ”这里所说的“殖民化”是指 ( )A.欧洲成为美国倾销商品的殖民地 B.欧洲各国受美国控制丧失独立性C.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D.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27、1961 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的宣言指出:“……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构成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 ”这次国际会议是 ( )A.联合国成立大会 B.日内瓦国际会议C.亚非万隆会议 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28、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了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日本提出“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 ”这体现出 ( )A.两极格局被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所取代 B.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29、1955 年 3 月 1 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丘吉尔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该材料主要说明了冷战 ( )A.导致美苏之间不断上升的军备竞赛 B.促进不同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C.推动亚非拉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 D.避免了当时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0、1955 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动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这表明新中国 ( )A.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 B.基本上突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C.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D.已经和美国改善关系31、2009 年,奥巴马总统的访华受到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当时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德国《图片报》说:“人们看到,奥巴马在中国的演出是多么的温顺和谦虚,这是因为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时代已经远去。我们必须转向中国。 ”对此理解正确是 ( )A.表明美国已开始放弃其霸权主义政策 B.表明中国成为能抗衡美国的超级大国C.反映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 D.说明国家实力强弱影响着其国际地位32、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 “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3、考古学家在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出土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出土农具的 85%以上。这说明 ( )A.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 5B.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完全取代了石制和骨制农具C.战国时期铁农具在我国北方占据了主导地位 D.战国时期,铁农具遍及我国南北各地34、一本古代农书记载:“凡耕之本,在于趋时、活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生产 B.男耕女织经营C.注重掌握农时 D.注重使用肥料35、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6、位于石家庄淖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这说明当时淖沱河流域 ( )A.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C. “男耕女织”经济成型 D.已经注重精耕细作37、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8、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39、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黄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诗中体现出制约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A.自然经济条件限制 B.生产规模狭小 C.租税负担沉重 D.生产技术落后40、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41、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42、2013 年 7 月 10 日人民网:“5000 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 ”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43、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 ,其产约则轻(容易)迁6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施行仁政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44、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这主要是说明 ( )A.唐代手工业经济发达 B.唐代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C.唐代商业经济发达 D.唐代对商业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商人45、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46、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47、明清时期,太原市的一些街巷,往往是以 各种行业命名,例如酱园巷、柴市巷、米市街、羊市街、铁匠巷、棉花巷、帽儿巷(今食品街)等等,五行八作,应有尽有。这反映出当时的太原 ( )A.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C.城市里区域分工明显 D.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48、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出现劳动力的商品化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49、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集C.专供皇家的官窑瓷器质量精美  D.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50、宋人陈亮说:“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这种言论表明 ( )A.商业与民生的关系密切 B.商人地位有了很大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调整 D.商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二、材料分析题51、 (17 分)阅读以下 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1)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2 分)各自的理由是什么?(2 分)(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1 分)为什么?(1 分)7材料二:(3)材料二中的图示与哪一朝代有关?根据所学知识总结该朝代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4 分)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摘自《中国古代史》(4)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一省制?实际效果如何?(4 分)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5)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哪一特点?(3 分)52、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 年)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 年)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 年)(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8(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53、(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 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三: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 57(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2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扶植小农经济政策的原因。(4 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4 分)54、 (11 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1943 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 国;二是 ……1945 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二:当代大国角力下的中国: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1 分)结合二战后初期至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史实分析美国是否能够实现其战略意图?(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4 分)9高一文科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个 1 分,共 50 分)BDADB/BBBBA/BCBBB/CBCBB/CCACD/DDCDB/DACAD/ABCCD/DCCDA/DCCDA二、材料分析题51、 (17 分) (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 (2 分)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纷争。 (2 分)(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 (1 分)原因: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1 分)(3)北宋。 (1 分)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或者答出三者中的具体措施各一点也可) (3 分)(4)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2 分)原因:元朝实行一省制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1 分)效果:元朝中期以后,因宰相权势过重,引起政局动荡。 (1 分)(5)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1 分)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1 分)特点: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1 分)52、 (12 分)(1)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 合作) (2 分)原因: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强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打倒列强及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 分)(2)直接结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 分)积极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 分) (3)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2 分)53、 (10 分)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2 分)(2)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兴衰和国家的安危。 (4 分)(3)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 分)54、 (11 分)答案:(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 (1 分)战后初期,其战略意图基本(部分)实现。 (1 分)体现为: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答对两点即可得分 2 分,最高不超过 2 分)七十年代其战略意图不能实现。 (1 分)体现为西欧一体化、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第三世界崛起,中国国力增强,美苏争霸处于守势,美国自身实力相对削弱(答对两点即可得分 2 分,最高不超过 2 分) 注:任答一方面都可以(2)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③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等(答对两点即可得 4 分,最高不超过 4 分)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