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全部
    •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 205-2016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Ⅰ卷和Ⅱ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N:14 Cu:64 第 Ⅰ 卷(选择题,共 5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0 题每小题 2 分,11-22 题每小题 3 分,共 56 分)1.下列各组元素中,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H、Na B.Al、P C.O、Cl D.Mg、F2.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硅太阳能电池 B.锂离子电池 C.太阳能集热器 D.燃气灶3.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D.化学反应中,纯液体物质不能计算其速率4.X 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 a,核内中子数为 n,则 wgX+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A.(a-n)w/a mol B.(a-n-1)w/a molC.(a+n)w/a mol D.(a-n+1)w/a mol5.下列各项比较错误的是( )A.微粒半径:r(Na +)>r(Mg 2+)>r(Al 3+)B.酸性强弱:HClO>H 2SO3>H 3PO4C.稳定性:HF>H 2O>H 2S D.碱性强弱:Pb(OH) 4>Sn(OH) 4>Ge(OH) 46.将 0.1mol N2和 0.3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2+3H2⇌2NH3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最终可生成 0.2 mol NH3 C.反应达平衡后,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向右移动D.当 n(N 2):n(H 2)=1:3 时,一定达化学平衡7.下列哪一组元素的原子间反应容易形成离子键( )2A.a 和 c B.a 和 f C.d 和 g D.e 和 g8.在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反应为: Cu-2e - = Cu2+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D.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酸性减弱9.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 18 B.核外有 3 个电子层C.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D.在化学反应中易得 2 个电子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B.在化合物 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 1:1C.在化合物 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存在共价键D.液态 HCl 不能导电,属于供价化合物11.结合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C.同周期第ⅡA 族与第ⅢA 族的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不一定为 1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1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 20 个中子的氯原子: Cl371D.Na 2O 与 Na2O2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分别为 2:1 和 1:113.可以将反应 E+B2+=E 2++B 设计成原电池,下列 4 个电极反应:① ② ③ ④Be2e2Be2Ee其中表示负极反应和正极反应的分别是( )A.②和③ B.②和① C.③和① D.④和①原子 a b c d e f gM 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314. 4A(s)+3B(g)═2C(g)+D(g),经 2min 后 B 的浓度减少 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 用 A 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0.4mol•L-1•min-1B.分别用 B、C、D 表示反应速率,其比值是 3:2:1C.在 2min 末的反应速率,用 B 表示是 0.3mol•L-1•min-1 D.在 2min 内的反应速率,用 C 表示是 0.3mol•L-1•min-115.下列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强的是( )①HCl 的溶解度比 H2S 大 ②HCl 溶液的酸性比 H2S 溶液强 ③HCl 的稳定性比 H2S 强 ④还原性:Cl -<S 2- ⑤HClO 的酸性比 H2SO4强 ⑥Cl 2能与 H2S 反应生成 S ⑦Cl 2与铁反应生成 FeCl3,而 S 与铁反应生成 FeSA.①③④⑤ B.②④⑥⑦ C.③④⑥⑦ D.全部16. 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 棒变粗,N 棒变细,指针指向 M,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 M、N、P 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组合是( )A.A B.B C.C D.D17. 有以下四种微粒 14N、 15N、N 2、N 4(结构为 ) ,已知断裂 1mol N-N 吸收 167kJ 热量,生成 1mol N N 放出 942kJ 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 互为同位素, 与 互为同素异形体142542B.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 与 化学性质不相同15D.1mol N4气体完全转变为 N2将放出 882kJ 热量18. 短周期元素 X、Y、Z、W、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 X 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与 W 可能形成 Na2W2化合物B.由 Z 与 Y 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M N PA 锌 铜 稀硫酸溶液B 铜 铁 稀盐酸溶液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D 锌 铁 硝酸铁溶液4C.W 得电子能力比 Q 强D.X 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 Y 不存在同素异形体19.在一定温度下,向 a L 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 X 气体和 2mol 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 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 X、Y、Z 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v(X):v(Y)=1:2D.单位时间消耗 0.1molX 同时生成 0.2molZ20.下表为几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八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元素⑤B. ③④处于同一周期C. 元素⑤的氢化物沸点高于元素①的氢化物D. ⑧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 族 21.下列微粒:① 13Al3+ ,② ,③F -,④ ,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2.已知 A、B、C、D、E 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5 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 A、E 的单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 B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元素 C 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 D 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C D. D 单质能够溶解于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第 ⅠI 卷(选择题,共 44分)二、非选择题23.(18 分)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如图,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元素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原子半径(10 -1n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最高化合价 +2 +1 +5 +7 +1 +5 +3最低化合价 -2 -3 -1 -35(1)已知②的一种核素中子数为 8,则其气态氢化物的摩尔质量为 (2)①②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⑦⑧⑨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填化学式):。(3)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以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X、Y 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X、Y 分别由元素④、⑤和①、④、⑨成,X 与 Y 的反应是潜水艇和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X 的电子式是 ,Y 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的②、⑦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 ;其中装置 B 中所盛试剂的作用为 ;C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4.(14 分)实验室现要制取一瓶纯净干燥的氯气。现有如图仪器和药品可供使用饱和 NaCl 溶液 NaOH 溶液 浓硫酸浓盐酸MnO26(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 ,其中 HCl 所表现的性质是: 。(2)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处的字母):接 , 接 , 接 , 接 。(3)在以上装置中,分别盛装了一些溶液,试说明所装溶液的作用。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浓硫酸的作用是 ;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4)盛装 NaOH 溶液的试剂瓶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25. (12 分)I.从能量的变化和反应的快慢等角度研究反应:2H 2+O2=2H2O。(1)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涂卡 23 (填序号,下同)。A.使用催化剂 B.提高氧气的浓度C.提高反应的温度 D.降低反应的温度(2)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 涂卡 24 (3)从断键和成键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已知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由此计算 2mol H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 。II. 已知:某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 3++Cu═2Fe 2++Cu2+。则:①该原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选用(填材料名称): 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若负极质量减少 1.28 克,那么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高一期中考试化学答题卷23.(1) (2) 、化学键 H-H O=O H-O键能 kJ•mol-1 436 496 463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场号7(3)(4) (5) 、 、24.(1) (2) 接 接 接 接 (3) 、 、(4)25.(1) 涂卡 23 (2) 涂卡 24 (3) (4)① ②座号8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5 B D C B B 6——10 C B D B D 11—15 C D A B C 16—20 C D A B A 21—22 A D23.(18 分)(1)18g/mol(2)Na>Al>C>H HClO 4>H 2SO4>H 2SiO3(3)Al 2O3+2NaOH+3H 3O===2Na[Al(OH)4](4) 离子键、共价键(只填对一个得 1 分,有错不得分);(5)强酸制弱酸 除去 CO2中的 HCl 气体 SiO 32-+CO2+H2O═H 2SiO3↓+CO 32-24.(14 分)(1)MnO 2+4HCl(浓) △ MnCl2+Cl2↑+2H 2O 酸性、还原性(只填对一个得 1 分,有错误不得分)(2) A 接 B,C 接 F, E 接 G, H 接 D(有错误不得分)(3)除去氯化氢杂质气体 干燥氯气 吸收多余的氯气(4)2OH -+Cl2 =Cl-+ClO-+H2O25. (12 分)(1)D (2)A (3)484KJ(4)①不如 Cu 活泼的金属或石墨电极 (合理即得分) 2Fe3++2e-=2Fe2+② 0.04N A1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 205-2016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题 1.5 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016.41.下面是中国古代早期农具对比表。该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耕作方式 时间(天) 面积(担田)锄耕 1 1木牛 1 4牛耕 1 14A.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到全国 B.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C.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D.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立2.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 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D.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3.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A.产品做工精美 B.质量管理严格 C.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不入市场4.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D.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5.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大量的工厂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7.仔细观察关于中国古代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的示意图,请判断说法正确的是①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 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③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加 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2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汉文帝下诏“弛山泽之禁” ,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樵采,并一度废除过关用“传” (官方所发过关通行证)的制度。汉文帝的上述举措A.促进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突出了统一市场的重要性 D.体现了抑商政策的转变9.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应出区域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是功能完善的地方性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乡谊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地域性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10.《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这表明明朝政府A. 重视商品市场管理 B. 限制对外贸易发展 C. 保障农民生活水平 D. 固守重农抑商传统11.在浙江宁波等地发现了汉代瓷窑遗址,河南、河北、安徽、湖南等地的东汉墓葬中都曾发现瓷制品,而尤以江西、浙江发现的为多,据此不能判断( )A.瓷器的发明最迟不会晚于东汉 B.汉代我国南北方可能都已能烧制瓷器C.汉代瓷器常作为冥器使用 D.汉代南北方形成青白两个瓷系1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 “封建时代” “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政策是A.原始农业 B.重农抑商 C.工商食官 D.工商皆本13.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D.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14.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 40%到50%。威尼斯商人恐慌的原因是( )A.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 B.地中海传统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C.世界东方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D.世界金融中心将向亚洲转移15.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 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时代,其中发现世界的主要动力是( )A.追求财富 B.摧毁封建制度 C.扩张领土 D.传播天主教16. 1674 年“新阿姆斯特丹” (New Amsterdam)更名为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 ,下面漫画(图 1、图 2)反映了更名后两个国家关系,这两国最有可能是( )3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荷兰 C.英国与西班牙 D.美国与荷兰17、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关键因素是A.大型发电厂的兴建 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 C.城市居民购买力强 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18.观察下列图表,其中乙国是A.德国 B.法国 C.俄国 D.英国 19. “在 1763-1871 年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材料中的“善事”主要指 A.进一步加强世界联系 B.传播工业文明的成果C.推动近代工业的兴起 D.为世界各地提供商品20.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右侧提纲, 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A.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B.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 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21.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 究》中说:“上海,1850 年进口货物为 390.8 万元,其中鸦片占 54%,棉布为 34%,棉纱为 6%;1870 年,进口货物为 6457.4 万元,鸦片占 34%,棉布为 50%,棉纱为 6%。 ”这种现象反映出( )A.封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B.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C.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D.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22、 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晚清的某一运动。下列创办的企业不属于这一运动的“现代化尝试”的是A.江南制造局 B.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发昌机器厂23.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结果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的壮大④为民主革命的新4发展创造条件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4.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 1840—1956 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25.读下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1937~1942 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年代 工厂 占全国比重 资本 占全国比重 工人 占全国比重1937 19 家 0.48% 305.2 万元 0.82% 5787 1.26%1942 546 家 20.56% 16931 万元 8.8% 33074 13.7%A. 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重心 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C.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D.抗日战争促进了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26、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史实 结论A.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大量出口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开始起步C.1912—1919 年新建企业 470 多家,投资近亿元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20 世纪 30 年代,国产纯碱出口国外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初见成效27.右图的标题是“谁使物价涨” 。下列对该漫画的解读错误的是 A.该画出现在 20 世纪中期 B.物价飞涨导致人民币贬值C.官僚资本的盘剥是主要原因D.内战后期该现象更加严重28.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 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综合材料信息,关于中国近代报刊事业,正确的说法是A.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 B.促进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C.有利于社会思想解放 D.为知识分子提供参政途径529. 至 1923 年秋, (苏联)谷物生产已基本恢复到了战前 1913 年的水平,进而在私有制农业复兴的基础上,商贩们迅速活跃起来,据估计,私营商贩控制了全国商品零售额的 75%。材料中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30.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1.20 世纪 80 年代初、苏联把国家投资的 27%(美国为 5%),劳动力的 20%(美国为 3%)用于农业生产,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则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这反映出苏联A.现有经济体制活力衰退 B.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不够C.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 D.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下降3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 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基于A. 来自苏联世界第二的威胁 B. 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C.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33.以下是某同学对罗斯福新政部分举措历史作用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举 措 作 用金融政策 美元贬值,提高关税 A. 争夺国际市场,保护本国市场工业政策 要求企业遵守公平竞争法规 B.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农业政策 减少耕地面积,压缩产量 C. 降低农产品价格,压缩需求社会政策 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D. 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就业34.下图是某同学根据必修 2 第 19 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的内容整理出的知识结构图。图中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D.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将选择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35.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36.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是6A.改变了经营方式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保护了农民利益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37.二十世纪 80 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 ,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 7 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这说明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38.观察《1979—1984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表》 ,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家庭收入) 17.6%收入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农村 8.9%消费水平城镇 4.5%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农村发展水平长期相对滞后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39.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共有四编,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下图所示是 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目录,这些章节应属于A.第一编 改道与转型(1949—1956)B.第二编 受挫与调整(1957—1978)C.第三编 改革与发展(1978—1991)D.第四编 辉煌岁月(1992—2000)40. 2008 年底,由国内 15 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了改 革开放流行语征集活动,最终选出全国十大流行语:下 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黑猫白猫、上网、改革开放、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雄起。这些流行语A.反映了部分公务员思想观念转变 B.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 C.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 D.表明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高第二卷 非选择题(40 分)41. (12 分)社会的变迁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的原因。在李唐统治的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物产富饶,经济基础雄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漕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王鸿《扬州散记》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据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第十八章 南方吹来春天的风 第一节 改革走到十字路口 第二节 又一篇解放思想的宣言第三节 迈出改革新步伐 第十九章 市场经济终于植根中国第一节 配套的改革规划第二节 重大的改革措施第三节 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7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扬州繁荣的主要原因。 (4 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8 分)42、 (16 分)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二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 18 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10 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 分)43.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图片包含了社会经济等多种信息。比较图 ll、图 12,提取两项有关民国初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8高一历史答题卷41.(1)(4 分)(2)(8 分)42.(1)(10 分)(2)(6 分)43.(12 分)座号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场号座号9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0 CBBCD BBBBD DCABA BDABA 21-40ADBDB DBCBD ACCAB ADBDC41、 (1)原因:社会安定;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饶;交通便利。 (4 分,一个要点 1 分)(2)变化:通商口岸迅速发展;出现新兴的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 (4 分,一个要点 2分)原因:开放通商口岸;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等。 (4 分,一个要点 2 分)42、 (1)背景:工业革命;原料、商品动输发展的需要。 (4 分)影响:促进人口、物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大了人们的活动半径;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等。 (6 分)(2)态度:歌颂。 (2 分)原因:工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 (4 分)43. (12 分)示例一 信息:民国初年的轻工业等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 分)说明:中国社会性质和国家经济建设方针的改变。 (3 分)示例二信息:民国初年工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中西部也有发展。 (3 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更注重工业的合理布局。 (3 分)1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 205-2016 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下面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完成第1~2 题。1.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 B.乙-② C.丙-③ D.丁-④2.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右面是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 3~4 题3.有关该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 械增长为主B.该城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城市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因 素D.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4.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①该城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②该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③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④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右图是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5~6 题。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 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6.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 的人口2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C.乙、丙 D.乙、丁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 ”,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 2010 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第 7~8 题。7.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8.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 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 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读我国某市 1982~2012 年 30 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完成第 9~10 题。9.1992 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A.10% B.20%C.30% D.40%10.2002 年以来该市农村人口减少的可能 影响因素是( )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②城乡经济 收入差距加大 ③城市交通条件便利 ④城市 就业机会多 ⑤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读 1990 年与 2008 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单位:%)表,完成第 11 题。11.下列有关四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阿根廷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经济高度发达B.巴西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工业化水平很高C.尼日利亚城市化水平低是因为经济较落后D.印度城市化水平低是逆城市化造成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在1947 年提出“手指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至今仍然对哥本哈根的城市发 展产生积极影响。读“手指规划”示意图,完成第 12~13 题。12.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 )3A.交通 B.地形 C.市场 D.水源13.“手指规划”示意图中的“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 )A.工业区,因为地价低廉 B.别墅区,因为环境优美C.商业区,方便居民购物 D.绿化区,优化城市环境读右图,完成第 14 题。14.对图中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B.乙区域经济活动最为繁忙C.丙区域适合建自来水厂D.丁区域地价最高读图,完成第 15~16 题。15.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16.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A.合理利用土地,使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 效益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截止 2012 年 2 月 15 日,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 501.7 万辆,北京购车摇号限购政策让 500 万辆的出现推迟了 11 个月,预计到 2016 年,北京机动车将突破 600 万辆。据此完成第 17~18 题。17.车辆增多对城市的最大影响是( )①造成交通拥堵 ②破坏城市绿地 ③污染城市大气 ④造成能源浪费 ⑤占用城市大量空间 ⑥加快人口的迁移和流动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18.为缓解北京市车辆增多带来的交通拥堵状况,除材料中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现实措施是( )①积极发展公共交通 ②增大车速 ③限制高峰期外来车辆进入市区 ④拓宽马路⑤适当发展地铁、高架桥等交通方式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近年来,青海省互助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加强农业产品流通等措施,使马铃薯种植业成为农业经济增收的主要来源。完成第 19~20 题。19.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 )A.商品农业 B.传统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20.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 30%以上,茄碱含量低,不麻不辣,口味纯正,香甜爽口,其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 )①光照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病虫害较少 ④天然降水丰沛 ⑤热量充足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1.下面是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该城市郊区出现蔬菜与稻米种植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4A.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的不同 B.交通运输条件的差异C.土地价格的高低 D.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完成第 22~23 题。22.下列区位条 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 具备的条件的是( )A.夏季气候温暖 B.土地辽阔,地形平坦C.临近海港,便于出口 D.草类茂盛23.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B.甲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C.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D.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 “超载放牧”严重;乙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图 A 为世界某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 B 中 X 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Y 轴代表农产品商品率。据此完成第 24~25 题。24.图 A 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图 B 中的 a、b、c、d 哪一个对应?( )A.a B.b C.c D.d25.关于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利工程量大 B.专业化程度高C.主要农产品是小麦 D.生产活动以牧牛为主下图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 “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据此完成第 26~27 题。526.“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A.光照和水源 B.热量和水源C.热量和土壤 D.光照和土壤27.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A.回收利用污染物 B.保护生态系统平衡C.减少废弃物排放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右面为我国某县农业产值构成图,①②③分别代表 1979 年、1994 年和 2009 年的农业产值构成。读图,完成第 28~29 题。28.该县农业( )A.1979 年季风水田农业比重达 80%以上B.1979~2009 年畜牧业产值比重持续增长C.2009 年农业产值构成中蔬菜花卉园艺业最高D.1979~2009 年农业产值构成趋于均衡29.该县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直接反映了(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数量减少C.气候逐渐变暖 D.机械化水平提高下面是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30~31 题。30.下列属于图甲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机械化水平提高 B.商品率高C.科技水平高 D.单位面积产量高,劳动生产率低31.该地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A.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B.交通条件的改善C.科技水平的提高 D.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2013 年 9 月 11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办公室召开 2013 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新闻发布会。据此完成第 32~33 题。32.近年来拉动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科技 B.跨国公司 C.市场 D.劳动力33.设置“无车日”的目的是( )6A.反对私家车,拒绝汽车B.以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替代所有的机动车辆C.节省能源,改变我国目前能源短缺的状况D.通过“无车日” ,引导人们选择更节约的方式生存和发展读图,完成第 34~35 题。34.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生产特点有( )A.以大型企业为主 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C.生产过程集中 D.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35.从上述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某县地毯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模式不同的是( )A.我国企业的生产、运输、推销和信息收集都由同一个企业完成B.我国企业的生产、运输、推销和信息收集都由联合企业完成C.我国形成了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体系D.我国的地毯生产已经实现了规模生产下面是汽车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第 36~37 题。36.从产业链角度看,P 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37.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动力 D.劳动力下图是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读图,完成第 38~39 题。738.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a、b、c B.c、a、b C.c、b、a D.b、a、c39.如果综合考虑土地、运费、劳动力等成本因素,该工业部门的工厂应布局在( )A.① B.② C.③ D.④辽宁省某市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轴承工业的故乡和摇篮。该市轴承及相关企业总数超过 300 家。除拥有各类规模不等的轴承生产、加工企业 200 余家外,还包括市区内轴承包装、销售、维修企业 100 多家。读图,完成第 40~42 题。40.图中反映了该市轴承及相关企业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 )A.产业集群 B.产业扩散C.产业郊区化 D.产业集约化41.图中显示该市轴承企业向郊区扩散布局,影响因素不是( )A.地价 B.交通 C.环境 D.能源42.该市向郊区扩散的轴承企业(部门)主要是( )A.生产企业 B.销售企业C.研发中心 D.信息中心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从 1988 年的 12 亿澳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170 多亿澳元,2013 年两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右图为 2011 年双方贸易额前五位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读图完成第 43~44 题。843.与马来西亚相比,澳大利亚具有优势的产业是( )A.石油开采 B.家用电器制造C.金属矿开采 D.交通设备制造44.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②航空运输发达 ③经济水平相当 ④经济互补性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小米公司成立于 2010 年 4 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手机、MIUI、米聊是小米公司旗下三大核心业务。 “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2013 年底,实现含税销售额 316 亿元,然而其所有零配件(850 个)均通过国内和国 际市场销售。右图为其零部件供应厂方。读图,完成第 45~46 题。45.推动小米手机的零部件从世界各地采购的动力条件是( )A.采购价格低 B.发挥各地区优势C.交通便捷 D.劳动力丰富46.据悉,小米手机 CPU 采购于美国高通公司,其选择原因最可能是( )A.技术好、品质优良 B.两公司关系好C.市场需求大 D.价格低廉二、非选择题47.(2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材料一 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也称中位年龄或中数年龄。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①年龄中位数在 20 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②年龄中位数在 20~30 岁之间为成年型人口;③年龄中位数在 30 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材料二 2011 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国家和地区 中国香港 巴西 德国 尼日利亚 中国 韩国 世界人口年龄中位数41.8 28.9 44.3 15.2 35.2 37.9 28.4(1)表中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大的是 ,该国处在城市化的 阶段,其城市化特点是 。 (8 分)(2)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人口中位数有向上移动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现状,请提出应对措施。 (6 分)(3)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产生的人口问题有。 (6 分)48.(18 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下图为某岛国示意图及相关气候资料统计图。该国面积 28.8 万平方千米,人口 428 万,森林覆盖率达 30%,天然牧场和农场占国土面积的 50%以上,有“世界净土”之称,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但粮食不能自给。10(1)描述图中 A 地降水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4 分)(2)归纳该国乳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8 分)(3)分析该国粮食不能自给的自然原因。 (6 分)49.(1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湖南省部分地区图。11(1)简述以郴州为中心的湖南地区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 (6 分)材料二 湖南某地某年的部分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2)读材料二,说明该地降低单位 GDP 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4 分)材料三 2010 年至 2013 年,长沙市规划建设了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多家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长沙,推动了一批本土配套企业的快速发展。(3)说明长沙市零部件生产企业集聚的好处。 (6 分)12高一地理期中试题答题卷47.(1) (2)(3) 48.(1)(2)(3)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场号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座号1349.(1)(2)(3)座号14高一地理期中试题答案1-5:BCACD 6-10:ADDBD 11-15:CADAA16-20:BDCAD 21-25:CCDAB 26-30:BDDAD31-35:DCDDA 36-40:ABBBA 41-46:DACCCA47.(1)德国 后期 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2)继续实施计划生育,维持低生育率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完善社会养老制度,建立健全养老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和经济,解决就学和就业困难。(3)尼日利亚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就业、上学压力大48.(1)A 地年降水总量多(超过 1500 毫米) ,季节分配均匀。原因:终年受西风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多;受海洋影响大。(2)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环境良好,奶源品质好;河流众多,为牛羊提供饮用水源;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海陆交通便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便于产品的运输。(3)国土面积狭小;地形崎岖,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少)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多雨,光热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49.(1)靠近煤矿、水电站(能源充足) ;(钨、锡、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原料充足) ;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2) (能源消费构成以化石燃料为主)提高水电、风能等清洁能源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大)大力发展耗能少的第三产业;(重工业比重大)大力发展耗能少、附加值高的高技术工业。(3)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