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其它.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古代中国的经济.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思想解放潮流.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10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山东省 10 市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本资料收集整理了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德州市、聊城市、临沂市、泰安市、威海市、潍坊市、烟台市、济宁市等 10 个地级市 2015-2016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而成。1.(2016·济南高三(上)期末·23)1991 年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写道:“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材料的主旨是A.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B.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C. “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D.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2.(2016·济南高三(上)期末·24)美国时间 2015 年 11 月 30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SDR 货币篮子由原来的 4 种货币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 5 种货币。人民币在 SDR 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权重分别为 41.73%、30.93%、8.33%、8.09%。人民币的权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位列第三。下列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A.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B.对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协助其经济的复兴与建设C.美国在 SDR 货币篮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D.此举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3.(2016·青岛高三(上)期末·20)2009 年 3 月 11 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降下了“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主要指A.拒绝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 B.维护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C.谋求政治上独立和欧洲联合 D.在西方大国中首先承认新中国4.(2016·青岛高三(上)期末·22)二战后 70 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索,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 。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调节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 D.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5.(2016·临沂高三(上)期末·27)1950 年,法国提出了建立一支欧洲军队的“普利文计划” ,普利文计划是舒曼计划在军事上的表现。时任英国首相艾德礼表示:“我们愿意在政府独立基础上的任何形式的欧洲合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不能把做出决定和行动的自由放弃掉,交给任何超国家的机构。我们对欧陆那些愿意采取这些计划的国家持鼓励态度,就像对待舒曼计划那样,我们表达了愿与任何在合作计划下建立起来的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 ”材料表明艾德礼的真实意图是2A.积极支持但不参与以保持自己世界大国的地位B.英国对具有超国家性质的普利文计划难以接受 C.保持英国的独立能实现自己当欧洲盟主的梦想D.参加欧洲一体化会影响到英美特殊的盟友关系6.(2016·临沂高三(上)期末·30)2013 年 10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会晤时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 2015 年 6 月 29 日,有 57 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亚投行的成立对于世界而言,有利于A.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有序发展 B.中国和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C.推动中国全方位外交事业发展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7.(2016·聊城高三(上)期末·20)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写道:“在 20 世纪的最后10 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这里的“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第三世界开始崛起C.当前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 D.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8. (2016·济宁高三(上)期末·29)1962 年, “在经过几天极度的紧张对峙之后,苏联退却了。……肯尼迪对赫鲁晓夫作出让步,调整美国一些驻亚洲的军事基地,同时答应不再进攻古巴。 ”这次危机反映出A.古巴是美苏对峙的主要阵地 B.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C.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 D.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9.(2016·济宁高三(上)期末·30)1971 年 12 月与 1973 年 2 月,美国政府先后两次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护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这反映出A.美国经济的世界领先地位不复存在 B.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减弱C.新型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D.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急剧衰落1山东省 10 市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本资料收集整理了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德州市、聊城市、临沂市、泰安市、威海市、潍坊市、烟台市、济宁市等 10 个地级市 2015-2016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而成。1.(2016·济南高三(上)期末·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儒家精神比较温和,可说是反对贵族的右派;墨家较激烈,可说是左派。……惟从另一面看,右派皆积极而向前,因其比较温和,得保持乐观故。而左派常偏于消极与倒转,因其比较激烈,易限于悲观故。 ”以下派别中属于作者所指的“左派”的是A.法家 B.道家 C.阴阳家 D.纵横家2.(2016·济南高三(上)期末·9)钱玄同 1913 年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但不几年,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 。这说明A.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B.发展教育必先实现共和C.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 D.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3.(2016·德州高三(上)期末·1)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里的“道”是指A.万物本原 B.道德人心 C .道统秩序 D.学问信仰4.(2016·德州高三(上)期末·2) “汉儒惩秦专制之失,略袭其旨,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 ”据此判断, “汉儒”的做法是A.提出罢黜百家 B.宣 扬天人感应 C.主张儒法并用 D.强调三纲五常5.(2016·德州高三(上)期末·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这一主张A.否定了孔子思想至高无上 B.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要求C.强调以孔子作为是非标准 D.动摇了程朱理学统治地位6. (2016·济宁高三(上)期末·2)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了“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的观点。其中的“起伪”是指A.追求功利 B.改造人的本性并使之树立道德观念C.清静无为 D.以法度约束人性以维护君主的统治7.(2016·济宁高三(上)期末·7)李贽提出了“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论断,该论断A.是在新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全面否定 B.表达了对道学家虚伪说教的无情嘲讽C.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有力鞭挞和批判 D. 反映了思想家对传统道教的极力排斥8.(2016·临沂高三(上)期末·3)我国古代居于中原的人们自称华夏,将“东夷” “南蛮”“西戎” “北狄”指代边远少数民族。据载,春秋时楚武王自谓“我蛮夷也” , “楚自东夷伐陈” , “楚破南阳九夷” ;另有“公会戎于潜(山东曹县)” , “公及戎盟于唐(山东鱼台县)”等。这说明A.夷蛮戎狄与华夏族地域差异明显 B.楚国是最早的少数民族混居国家C.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以山东为主 D.中国境内民族融合现象出现较早9.(2016·临沂高三(上)期末·4)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苟子2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 “庶入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10.(2016·青岛高三(上)期末·5)黄斡(1152-1221)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盂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中“先生”的著作是A. 《四书章句集注》 B. 《阳明先生文录》C. 《船山遗书》 D. 《明夷待访录》11.(2016·青岛高三(上)期末·6)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 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明最恰当的是A.儒学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危机 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C.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D.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2.(2016·泰安高三(上)期末·23)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 。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这实质上反映了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社会的进步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13.(2016·泰安高三(上)期末·24)对关羽的崇拜,官方信仰和民间信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 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表明A.信仰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阶层神话了英雄形象 D.信仰是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14.(2016·泰安高三(上)期末·25)黄宗羲最初设想以“托古改制”的方式效法古代“封邦建国”制度,后退而求其次,设想效仿唐初设置藩镇以屏藩中央的制度。这一设想A.主张削弱地方权力以巩固中央权威B.主张加强地方权力以巩固中央政权C.违背历史潮流并不具有进步意义D.主张明辨君臣关系限制君主权力15.(2016·威海高三(上)期末·1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 ……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 。材料表明魏源A.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 B.认为西方民用技术优于中国C.具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思想 D.正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16.(2016·威海高三(上)期末·5)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3迭起, 智慧纷呈。 ”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A.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B.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C.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 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17. (2016·烟台高三(上)期末·25)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18. (2016·烟台高三(上)期末·3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 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爱无差等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存天理,灭人欲19.(2016·潍坊高三(上)期末·2)《苟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在此苟子主张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20.(2016·潍坊高三(上)期末·4)朱熹说:“须是穷得理多,然后有贯通处。心无限量,如何尽得?物有多少,亦如何尽得?但到那贯通处,则才拈来便晓得,是为尽也。 ”下列主张在道理上与之相通的是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B.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C.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1.(2016·临沂高三(上)期末·33) (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他在严申法纪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一一摘编自《欧洲时报·周末特刊》(2003 年 8 月 23 日).材料二 法国学者安田朴说:“尽管有传教士的入侵,中国被欧洲化的程度则远没有基督教西方的中国化程度明显。 ”……重农学派主张依照自然法,重视农业,破除政治干预,实现经济自由。这其实是资产阶级标榜的自由放任主义,而所谓“自然法” ,魁奈认为就是中国的天理天则,即中国文化中的“道” 。在重农学者看来,中国历代是按照自然法来安排农业生产的。谈到民主,波提埃在(《东方圣经》中说:“即便是最先进的理论,也没有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激进。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的治国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 分)(1)举措: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与统治制度,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大兴文字狱,镇压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抗;礼法并用,用法律、理学约束人们的思想言行。 (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原因:化解满汉民族对立;汉族统治制度和儒家理学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共 4 分)(2)棂据材料二,概括其核心思想,并进行简要说明。(6 分)(2)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曾深刻影响过欧洲启蒙运动,推动过欧洲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4程。 (2 分)说明:基督教西方的中国化程度明显;中国的天理天则思想促进了欧洲重农学派和自由经济理论的形成;孔孟儒家的民本思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宪政民主的发展。(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22.(2016·泰安高三(上)期末·33)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在笛卡尔眼里,世界的本质是理性的,自然的本质也是理性的,而理性的特质,可以通过数 学的类比加以理解。人作为万物之灵,其本质也是理性。理性乃自然之光,是人人都具有的天赋能力。正因为如此,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能够单纯凭借“我”而为知识提供确定性的最后根据,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上帝,认识自然,把握自然的规律。个人理性的权威几乎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理性是独立自主的,个人有权利自由地运用理性,而不依靠任何外在的权威,不服从任何外在命令,只服从理性本身。——尚新建《启蒙与人性》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 至 16 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 18 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开放互融的态势。并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8 分)(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理学和理性思想在对待人性的态度上有何不同。(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和近代中国启蒙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13 分)523.(2016·威海高三(上)期末·32) (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 。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此殆为转变时期见于明清之主要原因。然则蒙古入主中国,人民备受异族之欺凌荼毒,儒家之仁义礼乐,法家之尊君重国,明法饬令,道家之知白守黑、任天无为,以及一切中国固有之政理治术,均经历史之事实证明,不足以保民族之自存,则穷极生变,明清政治思想不得不另辟蹊径,向新方面以前进矣。——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 近代早期,来华传 教士坚持“孔子或耶稣”的传教理念,要么孔子,要么耶稣,二者必居其一。结果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末,发生大大小小的教案有 400 起。时人指出, “凡谋与洋人为难者,非 进士即举人,非举人即秀才,从未闻无功名之士,能煽动愚民”……从 19 世纪末开始,传教士大肆鼓吹‘孔子加耶稣” ,宣扬“耶稣圣教与中国儒教各虽迥异,道同本源” ,传教士们开始关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设立教会大学、创办报刊,成立学会等。教会学校普遍开设儒家文化,有的甚至将儒家经典、 《圣经》和西学同等对待,开设拼盘 式课程。虽然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严重挫折,但基督教得以迅速重建,教案显著减少,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纳和认同基督教。20 世纪 20 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甚至批评教会“迷信” 。——王超云《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教方式的转变》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对中原文化影响的特点并分析原因。(9 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基督教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9 分)24.(2016·潍坊高三(上)期末·25)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陈子龙(1608—1647),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崇祯十一年(1638)夏,南寇北奴,日益滋大,陈子龙以“君子之学,贵于识时;时之所急,务之恐后”的紧迫感,与徐孚远等一起,取明朝名卿大臣“有涉世务、国政”之文,撷其精英,辑成《皇明经世文编》一书,选文以“明治乱、存异同、详军事、重经济”为原则,内容包括政治、典章、6财经、军事、学校等 ,并根据现实 问题加作旁注,表达政治主张。陈子龙等编辑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上以备一代之典则,下以资后学之师法” ,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俗儒是古而非今,撷华而舍实”的坏风气。这部书的出版,对稍后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讲求实用之学起了先行作用。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陈子龙辅佐南明弘光朝,清兵陷南京后,于 1647 年投水殉国。——摘编自朱东润《陈子龙及其时代》等材料二 除了追求自身的修养,理学还提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任务,但这却被很多自诩为理学家的人所忽略。因此出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理学发展路向,即“理学修身派”和“理学经世派” ,前者以倭仁为代表,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后者以曾国藩为代表,更注重建功立业。曾国藩率湘军战胜了太平军,暂时保住了满清政权;之后,他又倡导并发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门。他所做的一切,正是出于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家国天下”的思想和责任。 “理学经世”是曾国藩思想体系的精髓,他认识到:理学 ——经世——躬行是理学经世思想的全部,而且只有躬行才是理学经世思想的真正价值所在。而在实践中,他又始终将道德主义与实用主义相胶合,前者是本,后者是用。这再一次证明了曾国藩是“我国旧有教育理论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 。——摘编自张凡《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初探》(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及其时代背景。(15 分)(1)特点:陈子龙重视总结治世经验教训,借编书表达政治主张,希望改变学风、文风。曾国藩侧重身体力行,注重建功立业;接受西方科技,推动洋务运动。(7 分)背景:陈子龙:封建社会末期,传统社会危机四伏,各种矛盾激化。曾国藩:近代前期社会转型;西方文明冲击;民族危机严重。(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的共通之处。(10 分)(2)共通:通过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维护封建王朝统治。都体现了传统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冲击了当时不重实际的学风、文风。两者影响深远,陈子龙影响了明末清初思想家。曾国藩参与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未能扭转社会发展大势。(10 分)1山东省 10 市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资料收集整理了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德州市、聊城市、临沂市、泰安市、威海市、潍坊市、烟台市、济宁市等 10 个地级市 2015-2016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而成。1.(2016·济南高三(上)期末·1)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 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 ”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 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2.(2016·德州高三期末·3)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 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 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3.(2016·聊城高三(上)期末·1)右图反映了一个王朝的政治制度,这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4、(2016·聊城高三(上)期末·2)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措施,下列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其中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2016·聊城高三(上)期末·3)汉唐时期,上朝时皇帝要向宰相“赐座” 、 “奉茶” ,所谓坐而论道,但宋太祖时为了尊崇君上,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自此以后,反倒成为一种制度延续到清末这放映的实质问题是( )A.宰相权利的下降 B.礼仪制度的变迁 C.官员更加尊敬皇帝 D.皇权不断地加强6. (2016·济宁高三(上)期末·1)西周初年,周公旦长子伯禽就封鲁国。 《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由此可以得知A.鲁国在西周的地位较为显赫 B.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C.鲁国是西周时期最大的封国 D.春秋时期出 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7.(2016·济宁高三(上)期末·5)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2政。 ”上述局面的出现A.反映出汉代郡国并行制的弊端 B.是唐代藩镇势力扩大的必然结果C.是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促使元朝政府大力推行行省制度8.(2016·济宁高三(上)期末·8)清朝官员俸禄极低,一品官年俸才 180 两,官吏贪腐严重。雍正时实行“耗羡归公” ,即征收赋税时“每两加耗羡五分” ,从中提取“养廉银” ,其数目远超官员正俸,督抚大吏每年可得一二万两。这说明清朝A.借惩治贪腐增加官吏俸禄 B.各级官吏的腐败已到了无可救药地步C.注重制度建设以澄清吏治 D.增加俸禄是杜绝官吏贪腐的最佳途径9.(2016·临沂高三(上)期末·1)从夏朝开始,中国古代政治就形成“一姓王朝” ,也就是君位由异姓接替即表示朝代的变更,如隋、宋王朝的建立和汉、唐王朝的灭亡。中国古代政治的这一特点A.体现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 B.是封建王权专制的必然结果C.说明中国古代政局长期动荡 D.是传统宗法观念影响的表现10.(2016·临沂高三(上)期末·2)《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注:“服”即“服侍天子也”)据此推断,西周时直辖“甸服”之地的是A.周天子 B.诸侯王 C.卿大夫 D.士11.(2016·临沂高三(上)期末·5)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 ;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 。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 (阎步克:《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官阶》)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A.秦汉“以吏治天下” ,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B.魏晋官僚“士族化” ,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12.(2016·青岛高三(上)期末·3)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 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13.(2016·青岛高三(上)期末·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之法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变化反映出 A.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B.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C.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14.(2016·泰安高三(上)期末·1)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指出: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或曰应关白(关白:禀告)丞相。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 。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A.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B.已完全失去了皇帝的信任C.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 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监督15.(2016·泰安高三(上)期末·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 10 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 4 个血缘部落。这两项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B.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316.(2016·威海高三(上)期末·1)读下列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能够得出的认识是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最悠久C.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行政区D.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只有二级制或三级制17.(2016·威海高三(上)期末·2)《诗·大雅·板》载:“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大宗:周王同姓的宗族。翰:栋梁。怀德:有好的德行。宗子:周王的嫡子。)以下对材料中“宗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拥有王位继承权 B.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C.政治上拥有特权 D.要为周王镇守疆土18.(2016·威海高三(上)期末·3)《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 ,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笞,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据此,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宋朝时已有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 B.明太祖时六部分掌行政权C.明成祖时内阁开始参与国是 D.明仁宗时大学士拥有票拟权19.(2016·威海高三(上)期末·4)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二者均认 为科举制A.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B.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C.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D.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0. (2016·烟台高三(上)期末·2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B.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1.(2016·济南高三(上)期末·25)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这种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模式并非一日建成,……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 。——摘编白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8 分)(1)郡国并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征辟制;重农抑商,盐铁官4营。(8分,每条2分,言之成理即可)材料二 任何有现代意识的扩张主义者回顾诸如此类的成长和创造力时,可以想象到,宋代中国若自由发展下去,将可能主导航海世界,从而改写历史。这当然是想入非非了,但也再度提出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阻滞了艾尔文(Elvin,1973)所说的中国的“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继续发展?答案容易指向异族侵略者,指蒙古灭宋是阻挠宋人走向近代之路的罪魁祸首。但是我们随即可以知道,原因是不止一个的。——摘编自费正清《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 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的表现,并分析阻滞它继续发展的原因。(8 分)(2)表现:市镇开始出现;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出现街市、晓市和夜 市,乡村允许设市贸易;与少数民族的榷场贸易频繁;海外贸易活跃;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交子;市民阶层壮大,出现了娱乐场所。(4分,答出2条即可)原因: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理学的兴起。(4分。第 1条必须答,其余 4条,答出3条即可)材料三 中世纪晚期,东方社会并未出现西方的那种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新的文化群体与思想观念缺乏适合于植根的社会土壤,思想启蒙可谓遥遥无期。虽说中世纪晚期的东方国家(注:指中国)也不乏革新主张,但都采取了纵向复古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取向虽然寓含着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不可能达到西方人文主义者的那种“复古求解放”的目标,因而始终不能对旧的文化传统实现近代社会所期盼的实质性自我超越。——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晚期的主要“革新主张” ,分析不能实现“实质性超越”的原因。(9 分)(3)主张:政治上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文化上批判宋明理学,追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提倡经世致用。(6分,每条2分)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危机严重;小农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钳制思想,纲常礼教扼杀人性。(3分,每条 1分。答出3条即可)22.(2016·聊城高三(上)期末·41)(20 分)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 。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材料二5材料三 1912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材料四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耳边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材料五 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构建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和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梅宁华《对现代国家的新思考》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统治者实行何种地方行政制度?概括其主要作用。为了加强实行该制度所形成的统治秩序,统治者还推行了什么重要配套措施? 这两种制度有何关系?(6 分 )(1)分封制;(1 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或利于政治稳定) ;(2 分)推行宗法制。 (1 分)互为表里的关系。 (2 分)(2) 根据图 1 指出唐朝实施了什么政治制度?图 2 中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启蒙运动中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2 分)实行三省六部制。孟德斯鸠。 (2 分)(3) 材料三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政府?这种“仿制品”在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 分)(3) 中华民国或南京临时政府。 (2 分)失败的主要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或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 分)(4) 材料四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材料五分析这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4分)(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分)建立了科学的监督机制,实现了民主和集中的合理结合。 (2 分)(5) 材料二、四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同之处?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本质上的不同。 (4 分)(5) 共同之处: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 分)不同:唐朝的三省六部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6特点;(1 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1 分)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1 分)23.(2016·济宁高三(上)期末·32) (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 ,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人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之惟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是指他将政府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考试和监察五个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的部分的宪政思想……他曾赞赏说:“中国历代考试制度不但合乎平民政治,且超过现代之民主政治……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用。 ”——冀满红等《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及其实践》(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异同。(6 分)异:选拨人才的标准不同,前者靠门第,后者靠才能;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同,前者自下而上举荐,后者自上而下考试。 (4 分)同:都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工商业者都不在举荐或选拔之列。 (2 分)(2)据材料一,说明钱穆得出“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这一结论的依据。(6分)(3)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理论来源,分析说明孙中山将考试列入五权宪法的 目的。(6 分)24.(2016·临沂高三(上)期末·31) (19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产生于政府划分为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以后。在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健全的制度、详密的规范、鲜明的特点。——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材料二 1688 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了克服政治上 “政党分赃制”带来的政治混乱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1870 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 ,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7——摘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选拔途径,并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9 分)选拔途径:世袭制(或世卿世禄制) 、军功授爵制、察举制、征辟制、荫袭制和科举制等。 (任答 2 点得 1 分,共 3 分)功能: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保证了封建经济发展和繁荣;进一步巩固了儒家思想的长期独尊地位;制度化的选官标准和多种途径,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和促进社会公平;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 (任答 4 点得 6 分,共 6 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 分)(2)原因: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政党分赃制”带来的弊端;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提高官员行政素质;政党政治的成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4分)影响:进一步打击了英国旧贵族和保守势力,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腐败现象,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对西方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文官制度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6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5.(2016·泰安高三(上)期末·35) (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清律例》规定:凡谋反、谋大逆,其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并株连其父子、祖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满人作官不经科举途径,而靠特权种种,凡是重要的军事、财政部门和地方要冲之地,均为满官垄断。允许族长、宗族头面人物对于“劝道风化 以及户婚田土争竞之事”有调处、裁判的权力,只是“事之大者”才告官处理。颁布了“禁海令” ,严令“寸板不得下海” ,接着又颁布了“迁海令” ,强制闽、粤、苏,浙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越界者立斩。——黄环宇《大清律例与满清统治》材料二 1906 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 上海会审公廨旁听了一整天的诉讼,随后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写道:“清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受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也 受到个性品格的局限。他们断案,不管是肯定或否定,通常都根据审案法官的感觉而定,并不重视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英国政府察觉了这个情况,这成为英国力求在清国乃至全亚洲扩张自己影响的重要原因。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英国不久前还建立了拥有一名资深律师的终审法院。英国人在宣判时,特地被允许 悬挂英国国旗。美国国会最终也同意在清国建立一个与清国分庭抗礼、拥有更多尊严和权力的法院。 ”——《1906 年的上海: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1)据材料一,概括清代法制的主要特点。(8 分)(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法制体系的进步性。并说明西方国家向上海领事馆派出司法官对中国的影响?(7 分)826.(2016·威海高三(上)期末·31)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中国人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牧部落入侵,在那里筑了一道长达 1400 哩的长城。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征召有才能的人较之西方特有的、进行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改革,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大约走到明清鼎革之际(暂以 1644 年为始点),中华帝国再度陷入“内战”和新旧王朝易代历史轮回,却已经意味着沉沦的开始。在此之前两年,英国革命已经揭开了西方开辟“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序幕。当时的中国人尚没有意识到,东西方社会的差距正是从这里拉开,越拉越远。此后所谓的康乾“盛世” ,投影到世界大历史的屏幕上,那不过是晚霞余晖。相比西人以其“理性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变落后为先进,大步走向工业社会,那时的中国依然沉浸在帝国‘繁华旧梦”里,不思长进。——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4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东西方的不同。(6 分)27. (2016·烟台高三(上)期末·40)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从而深入人心,演变为民众自 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全国犹如一个大家庭,皇帝治国如治家,他说康熙“圣怀宽阔”,是“以 善良仁慈、行高德美而驰名遐迩的君主”。魁奈曾鼓动法王路易十五仿效中国皇帝举行 春耕“籍田”的仪式。他们都把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视为与自身文明相异:魅力无穷的“他 者”,都乐于把这个陌生相异的“他者”看作构建自家思想学说不可或蛛的精神参照。9(1)据材料一,法国启蒙思想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了哪些思想?(4分)体现了 什么特点? (2分)( l )思想:重农主义思想;以德治国思想。(4 分)特点:实用主义特点。(2 分)材料二是故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地球各国既行之而有效,而按之中国历 古之风俗,与今日之时势,又釆之而无弊者也。……立宪政体者,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 日本维新在明治初元,而宪法实施在二十年后,此其证也。中国最速亦须+年或十五年, 始可语于此。--梁启超《立宪法议》(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及其理由。(9分)( 2 )观点:中国应采用君主立宪政体,但不能立即实行。 (3 分)理由:君主立宪政体世界范围内行之有效;适合中国国情;民智未开。 (6 分)材料三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很多弊端和矛盾,马克思精确而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矛盾存在的根源。中国近代的改革不断地失敗,而近代 的改革又主要是受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物质文化的影响的结果。因此无论是近代的顽固保 守派文人,还是思想较为灵活的革新派文人都日渐对此产生失望心理。……中国的先进 分子在欢呼十月革命的同时,也就很快接受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原因。(6分)( 3 )原因: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失败;十月革命的鼓舞。 (6 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4分)( 4 )关系: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要结合自身实际,不能照搬照抄。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