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韦寿增事迹报告会有感在编辑韦寿增事迹报道的文字稿之前,有两幅照片首先触动了我。一幅是报纸上刊登的韦寿增生前的证件照。照片里,韦寿增的眼神一尘不染,略带几分疲惫,但绝无半点埋怨。我忘不了那双眼睛。另一幅是一栋石砌的老房子,很破旧,老式的木板门、面积很小的隔板窗,墙角散乱地堆放着一些石头,乍一看很像是土地整治前的废弃民房。这就是韦寿增生前的住所。编辑这篇稿件是个难忘的过程。韦寿增的一个个故事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眼前掠过,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也越来越清晰起来。有好几次,我都觉得只有在小说和影视剧里才会有这样的人物,因为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太少太少了。正因为如此,韦寿增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和学习。在我
2、看来,起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对工作的投入。与印象中很多先进人物相比,韦寿增没有得到过什么荣誉证书和奖章,甚至不曾说过一句豪言壮语。作为一名基层国土所所长,他从事的是最基础也可以说是最不起眼的工作,默默无闻,不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韦寿增就像头勤奋而执着的老黄牛,毫无怨言、踏踏实实地干着,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也许,这份投入来自于基层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但我想,更多地还是来自于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热爱。因为只有最真的爱才会不求回报,只有满怀最真挚的爱,一个人才会由衷地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韦寿增在最短的时间内,由一个食品专业出身的门外汉,成长为精通
3、业务和法规政策的行家里手,甚至还成了分管领导的顾问;我们也不难理解,无论其他工作有多忙,对每一处地灾隐患点的巡查、监测,韦寿增都一定要亲力亲为,并坚持不懈;我们还不难理解,对所负责的图表,只要有改动或不够整洁的,韦寿增都要再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再拿给群众签字,哪怕熬夜抄写,哪怕每次多跑几十公里地,也在所不惜。我始终相信,投入到工作中的韦寿增是幸福的。因为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当看到自己的付出换来领导和群众的认可,换来事业的点滴进步,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难以言表的,那种幸福感胜却无数证书和奖状。韦寿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还有他耐得住清贫。在编辑稿件过程中,我曾给作者陈国章去了电话,聊起采访时的情
4、景,陈国章有些激动,他对我说,当我走进韦寿增在安宁乡的家里时,我呆住了。屋子里很小很暗,水泥地板,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木床上的单子都是破的,真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就像陈国章所描述的那样,韦寿增家境很困难,父亲和妹妹都有病在身,孩子很小,正是用钱的时候。他在县城盖新房的 8 万块钱都需要走银行贷款,因为经济拮据,房子没有装修就住了进去;他的那辆摩托车一骑就是十几年,老化的配件修了坏,坏了修,但从不舍得换新的即便如此,当矿老板承诺每月给他 1 万元的好处费,只需他执法时网开一面时,韦寿增断然拒绝了,甚至从乡里赶到征地现场的 20 元车票费,他都不愿让公家报销。作为独子,韦寿增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家很需要钱,可韦寿增坚持一条原则:宁可穷也不能干违法的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样的坚持,值得我们敬佩、学习和怀念。记得有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有多少人会为你哭泣?我想,如果眼泪是一笔财富,那么韦寿增一定是富有的。因为他的事迹足以让了解和不了解他的人为之动容,为之泪流满面。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这便是韦寿增短暂的一生留给我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