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全部
    •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半期 5校联考化学试题考试时间:100 分钟 总分:100 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 40分)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0道题,每题 2分共 40分)1、关于目前常用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第Ⅲ B族元素种类最多B、只有第 3列到第 12列全部是金属元素C、周期数大于或等于族的序数时,一定是金属元素D、是按原子的质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编制的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C)A、氯离子结构示意图 B、HC l的电子式C、CO 2的结构式 O=C=O D、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原子 614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H1、2、3三种核素的性质不同 B、 16O2、 18O2彼此是同位素C、 14N、 14C两种核素的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D、白磷与红磷是磷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4、不能说明金属性 Na>Mg>Al 的是(B)A、碱性 NaOH>Mg(OH) 2>Al (OH) 3B、原子半径 Na>Mg>AlC、阳离子的氧化性 Na+<Mg 2+<Al 3+D、Na 与冷水剧烈反应,Mg 与冷水反应微弱;镁粉与铝粉分别与同浓度稀 HCl反应,镁粉比铝粉反应剧烈5、能说明非金属性 Cl>S 的是(C)①达到稳定结构时,氯原子只需要 1个电子,而硫原子需要 2个电子②氯的含氧酸比硫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③还原性 S2- >Cl -④稳定性 HCl>H 2S ⑤酸性 HCl>H 2S ⑥H 2S+Cl2=S↓+2HCl2⑦2Fe+3Cl 22FeCl3 Fe+S FeS⑧Cl 2与 H2在光照或点燃下反应,而硫与 H2加热下才反应A、全部 B、②③④⑥ C、③④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6、下列“类推”合理的是(D)A、加热 CS2CO3可生成 CS2O和 CO2 (C S:铯 I A)B、铊(Tl)与铝同族,其单质既能与 HCl又能与 NaOH溶液反 应C、AgAt 为白色沉淀,不溶于稀 HNO3 (At:砹 V ⅡA )D、Ra(OH) 2是易溶于水的强碱 (Ra:镭 Ⅱ A)7、有关药品保存正确的是(C)A、锂保存在煤油中 B、液溴保存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细口玻璃瓶中C、白磷保存在水里D、碘单质保存在无色广口瓶中8、某元素的一个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m,中子数为 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一定是(m+n)B、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若 12C的质量为 Wg,则该原子的质量约为(m+n)WgD、若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n)·N A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元素的最高正价数一定等于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B、原子序数为 79的元素在第六 周期第 IB族C、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递减D、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含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B、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中一定有电子得失C、第Ⅰ A、Ⅱ A族元素与第Ⅵ A、Ⅶ A族元素一定形成离子键D、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本质都是静电作用11、已知 aAn+、 bB(n+1)+、cC n- 、 dD(n+1)-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3关于 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B)A、原子序数 a>b>c>dB、离子半径 D(n+1)- >C n- >A n+>B (n+1)+C、单质还原性 A>B>C>D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B>A12、下列解释正确的是(C)A、H 2O很稳定,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B、H F的 熔 、 沸 点 在 同 族 元 素 的 氢 化 物 中 出 现 反 常 , 是 因 为 HF分 子 中 有 氢 键C、卤素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升高,是因为它们的组成结构相似,从上到下其摩尔质量增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增大D、氨气极易溶于水,与氢键没有关系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化学键存在分子之间②任何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④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 之间的静电吸引力⑤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⑥任何共价键中,成键原子键后均满足稳定结构⑦判断化合物是否为离子化合物的实验方法是看其熔化下能否导电⑧熔融 NaCl能导电,是因为通电时破坏了离子键,产生了自由移动的 Na+和 Cl-⑨化学键断裂,一定发生化学变化A、⑤⑦ B、①④⑤⑥ C、④⑤⑥⑦ D、全部14、已知还原性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D)A、将少量 Cl2通入 FeBr2溶液中:Cl 2+2B clBr2B、将足量 Cl2通入 FeBr2溶液中:C、将少量 Cl2通入 FeI2溶液中:D、将 672mLCl2(标况)通入 250mL1molL-1的 FeI2溶液中:415、X、Y、Z、W、M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 与 W同族,X 原子核外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 Y与 Z相邻,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3倍,M 在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X 单质在 M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M 最高价态含氧酸是已知的最强酸B、Z 与 W可生成 W2Z和 W2Z2,且 W2Z2溶于水时,既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生成C、X、Y、Z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共价键D、X 与 Z可形成 10电子和 18电子的化合物,分子中只含极性键16、化学反应 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则下列正确的是(C)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断裂 1molA-A键和 1molB-B键可放 X KJ的 能量C、断裂 2molA-B键需吸收 YKJ的能量D、2molAB 的总能量高于 1molA2和 1molB2的总能量17、被称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在其一边镀锌,而在另一边镀二氧化锰。在纸内是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的电解液。电池总反应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该电池的电流方向是由锌到二氧化猛B、该电池反应中 MnO2起催化作用C、当 0.1molZn完全溶解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个数为 1.204×1023D、电池正极反应为 2MnO2+2 OHMnOHe2)(2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5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B、元素的性质随原子 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C、同周期第 IA族与第 VA族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 4、14、28D、同主族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10、16、18、26、34、36、5019、将两个铂电极插入 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 CH4和 O2即可构成甲烷燃料电池。已知电池的总反应为 CH4+2O2+2O H=C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通入甲烷的一极为正极,该极 C(OH-) 减小B、通入甲烷的一极的电极反应为 CH4-8 He10232C、通入氧气一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OeO4D、该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20、由 12C16O和 14C16O组成的混合气体对氦气(相对原子质量为 4)的相对密度为 7.125,则混合气体中 14C和 12C的原子个数比为(B)A、1:1 B、1:3 C、2:3 D、1:2第Ⅱ卷 填空题 (共 60分)21(10 分)(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下图方式插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D.两烧杯中 H+的浓度均减小②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率:甲 乙(填“>” 、 “<”或“=” ) .6③甲中硫酸根离子向 极移动(填“铜”或“锌” )④当甲中产生 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理论上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目为 .(2)欲将反应 2Fe3++Cu═Cu 2++2Fe2+设计成原电池,该电池负极材料为 ,电解质溶液为 ,正极反应为 ,10min 内该电池向外提供 0.1mol电子,则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的质量差为 g(假设刚开始时,两电极的质量相等) .22(11 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序号分别代表某一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2 ①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⑩(1)①—⑩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下同)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可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是 ;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直接 化合生成一种 盐,该元素是 。(2)④、⑤的简单离子,其半径更大的是 (写离子符号) 。(3)⑧、⑨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的是 (填化学式) 。(4)元素的非金属性:① ⑦(填“”或“ (1 分)(5)HClO4 (1 分) ; NaOH (1 分) ; HClO 4+NaOH= NaClO4+H2O (2 分)23. (12 分)(1)HClH2S(2 分)(2) (2 分)(3) (2 分)(4)OH-+Al(OH)3=AlO2-+2H2O(2 分)(5)AlCl3 共价键 (各 1分)(6)SO2+Cl2+2 H2O=2HCl+H2SO4(2 分)24. (13 分)(1)稀硝酸或稀盐酸 碳酸钙 硅酸钠溶液(3 分)(2)CaCO3+2H+==Ca2++CO2↑+H 2O( 2分),(3)强氧化剂生成弱氧化剂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 分)10(4)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变蓝(2 分) 。(5)2I-+Cl2==2Cl-+I2(2 分)(6) 反应中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能是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2 分)25.(14 分)(1)Al3+、Fe 3+、H + (3分,有错不得分,漏选一个扣 1分) (2)Al3++4OH-=AlO2- +2H2O (2分) 过滤 (2 分) (3)CO2、NaOH (2 分) (4) (2分) ( 5) 17b/9a 或 17b/9a*100% (3 分)12015-2016 学年度下学期半期 5 校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 分钟 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4.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 “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5.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 1678 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 ,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6.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 “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27.《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8.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A. 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 B. 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C. 通宵买卖的城市夜市 D. 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 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 有重大意义。 ”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10. 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C.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 D.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11.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3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12. 《大清律例》规定:“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这一规定可以印证当时A.对行政人员有严格的人身控制 B.政府着力规范官吏正当行使权力C.以严刑酷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官营成为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13.《明实录》记载:明成祖即位时即发布诏令, “沿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 ”永乐二年(1404 年)又“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这两处记载可以证明A、海禁政策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松懈 B、当时沿海对外贸易由此获得发展C、政府开始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D、明成祖延续了明初的海禁政策14.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在A.汉代成都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明代苏州地区 D.清代的洛阳地区15.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416.下表(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 1873年 1893年 1903年 1910年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数量 286.6万元 2842.3万元 8949.6万元 23195.7万元占出口货物总值的比例 约2.6% 15.6% 26.8% 39.1%A.列强加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多重压制C.中国已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17.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 3 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A.洋务 企业 B.民族资本企业C.外国资本企业 D.官僚资本企业18.下图中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华货” “中国出品” “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泊来货”的汪洋大海上前行。该图A.揭露了列强武装侵华的恶劣行径B.表明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C.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19. 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520.“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此中共中央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21.1956 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 实行包产到户,到 1957 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 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 70 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22.右侧的新闻出自哪一时期A. “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623.据图 5 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 24.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25. “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 ”(据北京晚报 2013 年 3 月 2 日) 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A.中苏关系恶化 B.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C.中美关系正常化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二、材料解析题26.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并由此引发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 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 9 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 ,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 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 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图 5 1980—1988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7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 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材料三 1587 年“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 24 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 30 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 5 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 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 ,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等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 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6 分)(2)据材料二,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4 分)(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6 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国“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8 分)27. 阅读材料,理解近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26 分)材料一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 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 年,曾国8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l872 年,李鸿章进一步强 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l874 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 以济军需”。l875 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1875—1884 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 退股 李鸿章湖北兴国煤矿 1875 1879 经费无着 盛宣怀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 亏损 沈葆桢直隶开平爆矿 1878 李鸿章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 亏损 胡思燮(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 (6 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4 分)材料二 19 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 缓慢起步。……1912 年至 1920 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 13.4%,1923 年至 1936 年为 8.7%。——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1921—1937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年份 日 英 美 法 德1921—1929 年 3.0 1.7 4.3 9.4 7.11930—1937 年 9.9 2.7 0.7 —3.9 —0.3——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6 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对近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9所产生的影响。 (6 分)材料三 1955 年 10 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 年 9 月建成投产。2011 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 (4 分)10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半期5校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5 ABAAB 6-10 BDBBC 11-15 DBDCA 16-20CBCBB 21-25 CABAD二、材料解析题(26 题 24 分,27 题 26 分)26.(1)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 (1 点 2 分共 6 分)(2)近代经济因素:纸币、票据、经纪 人、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合同、利息、合股公司等、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 (任写2点4分)(3)气象: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 (任答 3 点 6 分)(4)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 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文化专制;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任答 4 点 8 分)27. (1)原因: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 (6 分)状况:由官方主导,多数经费不足,经营不善,存在时间短。 (任答 2 点 4 分)(2) 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 点 1 分2 分)原因:政府鼓励兴办实业;以实业家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 (每点 2 分共4 分) 。(3)影响:经济: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机器) ,促进自然经济的瓦解,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起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2 分)政治: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2 分)文化:冲击了封建思想,为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 分)(4)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 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任答 2 点 4 分)1彭州市 2015-2016 学年度下期五校联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 30 道小题,每题 2 分)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 10000 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2 题。年龄 0~14 岁 15~59 岁 60 岁以上 总计人口数 2000 6500 1500 10000甲死亡率(%) 0.6 0.6 2.5人口数 3500 6000 500 10000乙死亡率(%) 0.8 0.7 2.2 0.81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0.675% C.0.885% D.0.95%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图 1)。回答 3—5 题。3.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 5%至 10%的税率。其初衷是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 衡人口性别差异5.①比②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A.生活水平高 B.环境污染严重C.人口老龄化严重 D.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6.我国大庆、攀枝花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适宜 B.政治中心的改变 C.经济发展较慢 D.矿产资源的开发7、我国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人口容量小,其主要原因是西北地区:A.人均消费水平低 B.光热资源少 C.水资源匮乏 D.土地面积小28、下图中甲是历次我国人口普查总人口数据,乙是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和人口流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0-14 岁人口比例下降,人口总数减少②15-59 岁人口比例上升,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③60 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应完善养老体系④流动人口增加,应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 9~10 题。姓名:刘小妹性别:女出生年月:1979 年 9 月籍贯:湖南就业状况:江苏黎明针织厂姓名:史密斯 性别:男出生年月:1948 年 2 月原住地:美国纽约现住地:美国休斯敦 (退休后移至) 就业状况:退休9.影响刘小妹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经济 B.政治文化 C.交通运输 D.自然环境10.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开发 B.劳务输出 C.气候优越 D.水源丰沛读右图,回答 11~12 题。11.若 X 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 a=10km,Y 轴表示土地利用租金,且 b=100 元/m2,则图中四地点最可能为商业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若 X 轴表示出生率,且 a=4%,Y 轴表示死亡率,且b=4%,则图中四点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 13~14 题。13.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的需求变化 B.科学技术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变化14.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图中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改造较为明显的是( )①气候 ②水源 ③土壤 ④地形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下图为某城市 3 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 15-16 题。15.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公园绿地1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梨花最早开放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读我国某城市的重工业迁移示意图,完成 17-18 题。17.图中 a、b、c 表示地租分布等值线,关于各点地租高低的判断,正确的是( )4A.a>b>c B.b>a>c C.d>e>a D.e>d>c18.从环保角度出发,重工业区进行了迁移,则推断该市最不可能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不透水地表和绿地是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图为北京和纽约 l978—2010 年两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 19-20 题。19.关于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1978 年北京以不透水层和植被为主B.2010 年纽约以植被层和水体为主C.1978~2010 年北京其他用地比重迅速下降D.1978~2010 年纽约不透水层比重迅速上升20.北京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热岛效应强度减弱 B.内涝概率上升 C.地下水位不断上升 D.蒸发量增加21、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减少就业压力下图示意合肥经济圈内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读图完成 22-23 题。22.与合肥市相比,淮南市A.城市级别高 B.城市规模大C.服务范围大 D.服务种类少23.随着城市化进程,合肥市的A.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B.交通用地减少C.第一产业产值减少 D.耕地比重增加52012 年 3 月 6 日我国海关公布的数字表明,2011 年我国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进口大米31 万吨,我国已经成为越南大米的主要出口市场。据此完成 24~25 小题24.下列属于越南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A.科技水平高 B.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市场需求大,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农业劳 动力充足25.如要减少稻米进口,需提高我国水稻的总产量,下列生产措施较合理的是A.大面积的开垦耕地 B.发展大型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C.改变经营方式,扩大农场规模 D.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 26~27 题。26.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27.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28.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长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形成这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科技 C.气候 D.交通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 ,完成第 29~30 题。29.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自给农业30.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 的条件是( )A.国际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技术装备好二、综合题(4 道大题,共 40 分)31.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右图为“G 城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 分)6(1)据左图归纳出 1950~2007 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 变化的特征。(2 分)(2)据右图描述 2007 年与 1983 年相比,简述 G 城人口变化的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4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G 城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5 分)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 分)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 支持下,新疆棉花面积、单产、总产、调出量已连续 19 年位居全国首位,为推动我国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材料二 澳大利亚常年植棉面积 50 万公顷,平均一个农场 400 公顷(6000 亩) ,是我国户均植棉面积的 2000 倍;澳大利亚棉花生产的全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大面积种植同一个品种,采用同一个生产模式, 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材料三 图 1 为“新疆棉花种植区域分布图” ,图 2 为“澳大利亚农业区域分布图”(1)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7共同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针对该不利条件当地应提倡大力发展 农业。(3分)(2)据材料总结澳大利亚的棉花种植具有 、 的特点;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双选) (3 分)A.市场狭小 B.劳动力价格低C.政策扶持力度小 D.科技水平低 E.热量不足(3)图 2 中 A 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与下表中的 (甲或乙)对应。(2 分)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劳动力投入甲 83﹪ 17﹪ 22﹪ 多乙 45﹪ 55﹪ 90﹪ 少(4)请你为我国新疆棉花产业国际化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3 分)33、下图中甲国为安徒生笔下小美人鱼的故乡,海拔在 200 米以下。该国乳畜产品以质优闻名。读图,回答问题。(8 分)⑴图中甲国乳畜业发达,请从自然因素方面分析其形成有利区位条件。(3 分) 2 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探究甲国乳畜业比我国发达的原因。(3 分)83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乳畜业发展,请你谈谈可以借鉴甲国的哪些经验。(2 分)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1)城市 A 与 B 相比,形成较早的是 ▲ ,简述其理由。(3 分)(2)简述 C 城市中的商业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 C 城商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4 分)(3)在 C 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 ▲ 处,原因是 ▲ 。(3 分)9彭州市 2015-2016 学年度下期五校联考地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共 30 道小题,每题 2 分)1-5:CDAAC 6-10:DCDAC11-15:CDACD 16-20:BCBCB21-25:CDADD 26-30:CACBC二、综合题(4 道大题,共 40 分)31.(11 分)(1)(2 分)城市数量增多;(1 分)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等级提高)。(1 分)(2)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 青壮年负担过重、创新能力不足、阻碍经济发展等(任答 4 点,共 4 分)(3)(5 分)问题: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多(任答2 点,2 分)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增加绿化用地;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 合理规划城镇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改善交通条件。(任答 3 点,3 分)32、(11 分)(1) 3 分 光照充足 水源不足 节水(每点 1 分)(2) 3 分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率高(任答 2 点 2 分) DE(1 分)(3) 2 分 混合农业 乙 (4) 3 分 扩大棉花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加强研发,培育良种,提高市场竞争力;延长棉花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利润(任答 3 点 3 分)33. (8 分)(1)气候温暖湿润(1 分) ,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地形以平原为主(1 分) ,草场资源丰富(饲料丰富) (1 分) ,利于规模经营。(2)①甲国(丹麦)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②乳畜品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重要地位;③科技发达,良种奶牛多;④交通便利,便于产品运输(答案合理即可)(3 分,任答 3 点)(3) ①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奶牛,提高保鲜冷藏运输技术;②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③适当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现代化水平。(2 分,答案合理即可)34.(10 分)(1)B( 1 分) 因为 B 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运输便利;水源充足;而且 B 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2 分)(2)分布: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2 分)条件:有多条道路交汇,交通方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市场广阔。(2 分)(3)③ 位于城市的下风向、河流下游,位于城市外缘,对城市污染小;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