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8科9份).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8科9份.zip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8科9份.zip
201605300157.doc
201606160421.doc
201606160422.doc
201606160423.doc
201606160424.doc
201606160425.doc
201606160426.doc
201606160427.doc
201606160428.doc
  • 全部
    • 201605300157.doc--点击预览
    • 201606160421.doc--点击预览
    • 201606160422.doc--点击预览
    • 201606160423.doc--点击预览
    • 201606160424.doc--点击预览
    • 201606160425.doc--点击预览
    • 201606160426.doc--点击预览
    • 201606160427.doc--点击预览
    • 201606160428.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 2015-2016 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扫描版,无答案)234- 1 -2030507091 (年 )12机 械 增 长 率40-48 自 然 增 长 率(‰)长春市十一高中 2015-2016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 理 试 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满分 100 分,测试时间 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 1-2 题。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 年 B.2008 年 C.2010 年 D.2012 年2 .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 3-4 题。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 ,回答 5~6 题年生产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5.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生态环境脆弱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6.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自然灾害增多 ④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示意。读图完成 7~8 题。7.图 3 中 a、b 和 c 对应的功能用地分别是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C.住宅、商业及公共服 务、工业 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8.对图 3 信息解释正确的是A.距市中心 1 千米住宅用地面积大主要是因为是中心区居民对自然风光的追求B.距市中心 4 千米的工业布局原则是市场与地租最优C.距市中心 7~11 千米大量工厂集中是因为其远离居民区,避免了对居民的污染D.距市中心 16 千米住宅用地面积较小主要原因是周边基础设施太差下图表示某市 2003~2013 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 9~10 题。9.据图推测,2003~2013 年城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D.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10.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城市“热岛”效应增强C.居民出行距离缩短 D.生物多样性增加11.下列工业部门中,布局类型属于同一类的是A.啤酒厂、普通服装厂 B.电子装配厂、精密仪器厂 C.炼铝厂、石油化工厂 D.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读图回答 12—13 题。- 3 -12.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①服装 ②日常用品 ③食品 ④家用电器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②③13 .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①交通方式 ②购物成本 ③出行距离 ④购物环境A.①③ B.①② C ①④ D.②③读 1990~2008 年湖南省以及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回答 14 题。14.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B.湖南省城市化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进程基本停滞C.2008 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D.全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后期成熟阶段,比较平稳2011 年 8 月 12 日人民网消息:武汉城市圈内将以武汉为圆心,修建多条高速公路,最终形成环线高速将武汉和另外 8 座城市连起来。读图完成 15~16 题。15.该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A.黄冈 B.红安 C. 武汉 D.大冶1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B.与鄂州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范围小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 17-18 题。- 4 -17.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18.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19. “鞍钢”和“宝钢”是我国两大钢铁企业,分别建于 20 世纪 50 年代和 70 年代,两个企业布局的主导 因素分别是A.劳力、市场;资金、技术 B.原料、燃料;市场、交通C.环境、交通;交通、原料 D.技术、能源;环境、市场读“美国农业分布图” ,完成 20~21 题。20.若将④处优良的粮食作物品种引入我国,最适合的地点是A.黑龙江省 B.吉林省 C.河南省 D.广东省21.图中的蔬菜、水果和灌溉农业区位于图中A.甲 B.乙 C.丙 D.丁下图为某工业部门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图,回答 22~23 题。22.该工 业部门在 I 时期时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市场 B.能源 C.原料 D.劳动力23.图示这种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是A.工业布局逐渐远离市场,趋向原料产地布局B.由能源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导向型C.由原料导向型转变为劳动力导向型D.工业布局逐渐远离原料产地,趋向市场布局 图 7- 5 -德国鲁尔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下图为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 1958 年,②表示 1995 年),读图完成 24~25 题。24.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学①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②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③钢铁工业比重下降 ④化学工业比重下降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25.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的莱茵河沿岸,主要原因是A.西部靠海,水源充足 B.有利于保护全区环境C.有利于就近获得从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D.有利于国防安全,这里属于德国的大后方2014 年 9 月,总重 96 吨的 iPhone6 手机分几批从郑州通过飞机运往世界各地销售。读苹果产品链示意图(以 iPad 为例) ,回答 26—27 题。26. 图中显示了 iPad 生产的A. 工业转移现象 B. 产业升级现象 C. 工业集聚现象 D. 工业分散现象27. iPad 产品在中国大陆组装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陆A.iPad 产品市场扩大 B. 高速铁路等交通的迅速发展C. 教育的发展使劳动力素质提高 D. 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读下图,完成 28~29 题。28.图中 a、b、c、d 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形成为城市的是A.a B.b C.c D.d河流湖泊- 6 -29.图中 E 聚落布局形态及成因,正确的是A.团块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B.带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C.团块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D.带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30.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 3 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 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 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 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如图)。读图回答 31~32 题。31.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相互竞争 C.靠近原料产地 D.获取邻厂信息32.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读“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海运、河运、航空、公路、铁路)技术经济特征比较”图(图中数字由 1-5 依次代表各种运输方式四项指标由最高到最低的等级),据此完成 33-34 题。33.上海宝山钢铁厂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应 选择图中的 A.a 运输方式 B.c 运输方式C.d 运输方式 D.e 运输方式34.b 运输方式在选线时应尽量避开 A.沼 泽地和陡坡 B.大城市 C.居民点和农田 D.交通枢纽 35.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7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36.关于右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电厂的燃料中有炼油厂的废气B.该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C.水资源的消耗增加D.该模式既有利可图,又减少了环境污染新西兰是著名的乳畜业国家,其乳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左图为新西兰某地牧草成长与乳牛草料需求关系图,右图为该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 37~38 题。 37.新西兰乳畜业发达,其主导因素是A.地形、气候 B.交通、政策 C.水源、土壤 D.市场、饲料 38.图 1 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偏低 B.降水偏少 C.乳牛大量繁殖 D.鲜草供应偏多39.甲、乙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因素有A.地广人稀 B.接近市场 C.交通便利 D.劳力充足40.黄铜矿(CuF-S 2)是炼铜的主要原料,若某地布局有粗铜冶炼厂,则其附近可建A.化肥厂 B.硫酸厂 C.水泥厂 D.造纸厂二、非选择题(4 小题,共 40 分)- 8 -41.下图为世界重要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8 分)(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1分)本区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双选)(2分)A.地广人稀,科技水平低 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C.地形平坦,土壤贫瘠 D.农业劳动力充足(2)乙图中A和B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有 哪些?(2分)(3)丙图所示D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农产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分)4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 分)(1)图 A 中的气候类型为 ,其工业以 为主导,其布局影响的主导因素为 。(3 分)(2)图 B 为 工业区,此工业区经过衰落后重新整治崛起,采取了哪些整治措施(5 分)(3) C 工业区生产模式为 ,其最大优势在于形成产供销的网络体系,其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1 分)43.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 ,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 9 -(1)图中城市最初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________(河流,矿产资源)。该城市未来将向东北方向扩展,试从交通、河流等方面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 分)(2)A、B、C、D 四处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 ,判断理由是(5 分)(3)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拟在①、②处分别新建化工厂和自来水厂。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5 分)地点 拟建项目 是否合理 判断理由① 化工厂② 自来水厂44.读下图“某城市道路略图” ,完成问题。(10 分)(1)在 A、B、C 三地中,该市的商业中心是 ,其布局原则是 - 10 -在 B 新建该市专业性商品交易市场,其原因是 (4 分)(2) 图中该城市交通线路的设置,容易给市区带来的影响 (2 分) (3) 图中铁路为南昆铁路的一部分,简述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4 分)41. (共 8 分)(1)季风水田农业(或水稻 种植业)(1 分)B、D(2 分)(选对一个得 1 分,多选不得分)(2)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2 分,任意 2 点)(3)混合农业(1 分)小麦(1 分) 羊毛(1 分) (这两空位置可交换)42. (1)地中海气候 微电子工业 知识和技术 (3 分) (2)鲁尔 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美化环境;发展科技。 (5 分) (3) 工业小区 (1 分)43.(共 13 分)(1)河流(1 分) 东北方向有新建的铁路及公路,交通条件 好;有河流经过,用水方便,水运便利。 (2 分) (答对一点得 1 分,言之 有理酌情给分)(2)D(1 分) 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地势较高;靠近文化教育区;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高;交通比较便利;距工业区远等。 (4 分) (答对一点得 1 分,(3)(5 分)地点 拟建项目 是否合理 判断理由① 化工厂 不合理(1 分) 位于河流上游,污染水体;位于城市上风区,对城区大气污染严重。任答一点给满分 2 分)② 自来水厂 合理(1 分) 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1 分)44.(1)A 市场最优 交通便利 地价低(4 分)(2) 噪声污染,干扰市民生活;易造成交通拥堵。(2 分)(3) 合理布局交通网;有利于——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快脱贫速度,有1 2 3 4 5 6 7 8 9 10B B C A C A D D C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C D C C B D C B C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C D B C D D B D A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A D D A C C D A C B- 11 -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答出四点,得 4 分)- 1 -长春市十一高中 2015-2016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说明: 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10 分,答题时间:90 分钟。1. 请将第Ⅰ卷的客观试题答案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主观试题必须在规定的区域书写答案,超出规定的区域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 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K:39 Fe:56 Cu:64 Zn:65 Ag:108 Pb:207第 I 卷 选择题(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甲烷燃料电池 B.锌锰电池 C.镍镉电池 D.铅蓄电池2.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Cl 2通入水中:Cl 2+H2O=2H+ +Cl-+ClO-B.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Cl 溶液: 2H ++2Cl- 电 解 Cl2↑ +H2↑C.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CuSO4溶液:2Cu 2++2H2O 电 解 2Cu+O2↑+4H +D.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反应为:Fe-3e - = Fe3+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B.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C.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为阳极,铜盐为电镀液 D.铁管上镶嵌锌块,铁管不易被腐蚀4.下列实验装置、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5.1 L 0.1 mol/L AgNO3溶液在以 Ag 作阳极,Fe 作阴极的电解槽中电解,当阴极上增重2.16 g 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溶液的浓度变为 0.08 mol/L B .阳极上产生 112 mL O2 (标准状况)C.转移的电子数是 1.2041022 个 D.反应中有 0.03 mol Ag 被氧化6.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2 -A. 装置①中,盐桥中的 K+ 移向 ZnSO4溶液B.滴有酚酞溶液的装置②在电解过程中,b 极先变红C.可以用装置③在铁上镀铜,d 极为铜 D.装置④中发生铁的吸氧腐蚀7.已知:NH 3·H2O(aq)与 H2SO4(aq)反应生成 1mol 正盐的△H=-24.2kJ•mol -1,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 热△H=-57.3kJ•mol -1,则 NH3·H2O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 等于( )A.-69.4 kJ/mol B.-45.2kJ/mol C.+69.4 k J/mol D.+45.2 kJ/mol8.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食盐水和酚酞溶液的表面皿中,如图所示,最先观察到酚酞变红的区域是( )A.I 和 III B.I 和 IVC.II 和 III D.II 和 IV9.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量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化石燃料是可再生性能源,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C.下图 I 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下图 II 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图 I 图 II10.Zn 还原 SiCl4的反应如下: SiCl 4(g) + 2Zn(l) Si(s) + 2ZnCl2(g) ΔH 1SiCl4(g) + 2Zn(g) Si(s) + 2ZnCl2(g) Δ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l)=Zn(g) ΔH =1/2(ΔH 1-ΔH 2 )B.用硅制作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增加 Zn(g)的量,ΔH 2变大D.以 Zn 片、铜片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Zn 片表面有气泡产生。11.相关数据如下表:H2(g) Br2(g) HBr(g)1mol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200 369则已知 H2(g) + Br2(g) = 2HBr (g) △H 为( )A.△H = +102kJ/mol B.△H = -102kJ/mol C.△H =+267kJ/mol D.△H = - 267kJ/mol- 3 -12.在相同条件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1)H 2(g)+ 1/2 O2(g)=H2O(g);△H 1=-Q1KJ/mol(2)2H 2(g)+O2(g)=2H2O(l);△H 2=-Q2KJ/mol(3)2H 2(g)+O2(g)=2H2O(g);△H 2=-Q3KJ/mol 则 Q1、Q 2、Q 3的关系正确的是( )A.Q 1=Q3<Q 2 B.Q 2>Q 3>Q 1 C.Q 3>Q 2>Q 1 D.Q 1=Q2=Q313.下列关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 ΔH=+100kJ·mol -则该反应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 100kJ·mol-1B.图中 A、B 曲线可分别表示反应CH2=CH 2(g)+H 2(g)→CH 3CH3(g) ΔH0 未使用和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C.同温同压下,反应 H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 ΔH 不同D.己知 2C(s)+2O 2(g)=2CO 2(g) ΔH 1;2C(s)+O 2(g)=2CO(g) ΔH 2。则 ΔH 1>ΔH 214.镀锌铁在发生吸氧腐蚀时,若有 0.2mol 电子发生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 5.6g 金属被腐蚀 ②有 6.5g 金属被腐蚀 ③在标准状况下有 2.24L 气体吸收④在标准状况下有 1.12L 气体吸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5.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如图为 电池示意图,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B.该电池中 a 是正极C.外电路中的电子由电极 b 通过导线流向 aD.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 2+O2==2H2O16.21 世纪是钛的世纪。在 800℃~1 000℃时电解 TiO2可制得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为电源的正极 B.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阴极发生的反应为:TiO 2+4e - =Ti+2O 2-D.每生成 0.1 mol 钛,转移电子 0.2 mol17.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 a 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4 -B.图 b 中,开关由 M 改置于 N 时,Cu-Zn 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C.图 c 中,接通开关时 Zn 腐蚀速率增大,Zn 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D.图 d 中,Zn-MnO 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 MnO2氧化反应引起的18.将一根较纯铁棒垂直没入水中,由于深水处溶氧量较少,一段时间后发现 AB 段产生较多铁锈,BC 段腐蚀严重,下列关于此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铁棒 AB 段发生反应为 O2 + 4e- + 2H2O = 4OH-B.腐蚀过程中在铁棒上会产生微电流,且方向是 AB 段到 BC 段C.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硫酸钾固体后,对铁棒的生锈速率几乎无影响D.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铁棒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19.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 LiMn2O4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 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充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LiMn 2O4 Li2M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LiMn 2O4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 ++LiMn2O4+e-==Li2Mn2O4C.充电时,LiMn 2O4发生氧化反应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Li ++e-==Li20.已知 2H2(g)+O 2(g)===2H2O(l) Δ H=-571.6 kJ/mol,则关于方程式 2H2O(l)===2H2(g)+O 2(g)的 Δ H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 Δ H 大于零C.该反应 Δ H=-571.6 kJ/mol D.该反应可表示 36 g 水分解时的热效应21.在常温常压时,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C 4H10)气体,放出热量 Q kJ(Q>0),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通入足量 NaOH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O 2 + 2NaOH = Na2CO3 + H2O,共消耗了 4mol·L-1 的 NaOH 溶液 200 mL。则此条件下,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 )A.C 4H10(g)+13/2O 2(g)===4CO2(g)+5H 2O(l) ΔH=-Q kJ·mol -1B.C 4H10(g)+13/2O 2(g)===4CO2(g)+5H 2O(l) ΔH=-10Q kJ·m ol-1C.C 4H10(g)+13/2O 2(g)===4CO2(g)+5H 2O(l) ΔH=+ 10Q kJ·mol -1D.C 4H10(g)+13/2O 2(g)===4CO2(g)+5H 2O(g) ΔH=-10Q kJ22.如图装置中,U 形管内为红墨水,a、b 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呈酸性),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B.红墨水两边水柱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 Fe-2e- Fe2+D.a 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 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23.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图甲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 a;X、Y 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5 -A.若此装置用于电解精炼铜,则 X 为纯铜、Y 为粗铜,电解的溶液 a 可以是硫酸铜或氯化铜溶液B.按图甲装置用惰 性电极电解 AgNO3溶液,若图乙横坐标 x 表示流入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 E 可表示反应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F 表示电解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C.按图甲装置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加入 0.5 mol的碳酸铜刚好恢复到通电前的浓度,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 2.0 molD.若 X、Y 为铂电极,a 溶液为 500 mL KCl 和 KNO3的混合液,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均得到标准状况下 11.2 L 气体,则原混合液中 KCl 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2.0 mol·L-124.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 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C.MgO 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D.电解 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25.用一种阴、阳离子双隔膜三室电解槽处理废水中的 NH4+,模拟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极室溶液 由无色变成棕黄 色 B.阴 极的电极反应式 为:4OH –-4e–=2H2O+O2↑C.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室溶液中的酸性减弱D.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室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NH 4)3PO4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60 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9 分)26.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 H2(g)、CO(g)和 CH3OH(l)的燃烧热 Δ H 分别为-285.8 kJ·mol-1、-283.0 kJ·mol -1和-726.5 kJ·mol -1。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太阳能分解 10 mol 水消耗的能量是 kJ(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电池中,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 1 mol 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 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 (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占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的百分比)。- 6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4 分)27.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 1 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一段时间后,向插入石墨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石墨棒附近的溶液变红,则该装置中石墨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2)装置 2 中的铜是___极( 填“正”或“负”),该装置中石墨电极所发生的反应为______。(3)装置 3 中甲烧杯盛放 100 mL 0.2 mol·L-1的 NaCl 溶液,乙烧杯盛放 100 mL 0.5 mol·L-1的 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① 甲烧杯中铁为_____极;甲烧杯中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② 乙烧杯中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停止电解,取出 Cu 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 0.64 g,甲烧杯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mL。四、简答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27 分)28.Ⅰ.酸性锌锰干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构造简图如下所示,比较二者的异同,回答下列问题(1)酸性锌锰干电池的负极反应为_________(2)碱性锌锰干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 MnOOH,写出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3)维持电流强度为 0.6A,电池工作 10 分钟,理论消耗 Zn g。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F=96500C/mol)Ⅱ. (1)0.3 mol 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分子式 B2H6)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 649.5 kJ 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又已知:H 2O(g) =H2O(l) ; ΔH=-44 kJ/mol,则 5.6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7 -29.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少量 CO 的存在会引起催化剂中毒,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常用 SO2将 CO 氧化,SO 2被还原为 S。已知:C(s)+1/2O 2(g)=CO(g)△H 1=-126.4kJ·mol -1C(s)+O 2(g)=CO2(g)△H 2=-393. 5kJ·mol-1S(s)+O 2(g)=SO2(g) △H 3=-296.8kJ·mol -1则 SO2氧化 CO 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一种新型 CO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①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 。②电极 A 处产生的 CO2有部分参与循环利用,其利用率为 。五、附加题(本题 10 分)30.500 mL K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 c(NO3-)=6.0 mol/L,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 22.4 L 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 500mL,求(无相应计算过程不得分)(1)原溶液中 K+ 的浓度?(2)铅蓄电池的正极质量改变多少?(3)若将电解后的溶液恢 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加一种什么物质;其质量为多少克?长春市十一高中 2015-2016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择题(共 50 分)1.A 2.C 3.C 4.D 5.C 6.C 7.D 8.A 9.A 10.A 11. B 12.B 13.A 14.D 15.D 16.C 17.B 18.C 19.B 20.B 21.B 22.B 23.C 24.D 25.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9 分)26 (1)2858- 8 -(2)CH3OH(l)+O2(g) CO(g)+2H2O(l) Δ H=-443.5 kJ·mol-1(3)96.6%三、实验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4 分)27 (1) O 2+2H2O+ 4e--== 4OH- (2 分)(2) 负极(2 分) Fe 3++e-=Fe2+ (2 分)(3) ①阳极(2 分) 2H 2O+2e -= H2↑ +2OH- 或 2H + + 2e-===H2 (2 分) ②2Cu 2+ + 2 H2O 电 解 2 Cu + O2↑ +4H+ (2 分)③224 mL (2 分)四、简答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27 分)28.Ⅰ. (1)Zn-2e -=Zn2+(2)MnO 2+e-+H2O=MnOOH+OH-。 (3)0.12gⅡ. (1)B 2H6(g)+3O 2=B2O3(s)+3H 2O(l)ΔH=-2165 kJ/mol(2)508.25 kJ29. (1)SO 2(g)+2CO(g)=S(s)+2CO 2(g) △H=-237.4kJ·mol -1 ;(2)①2CO+2CO 32- -4e - =4CO2; O 2+4e- +2CO2 =2CO32- ②50%。五、附加题(本题 10 分)30. (1)2mol/L;(2)108g;(3)Cu(OH)2 98g- 1 -长春市十一高中 2015-2016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满分 100 分,测试时间 90 分钟。第 I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36 小题,合计 54 分)1.下列现象中能 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 均有无而通万物C.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2.《国语•齐语》记载着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 ”根据文意判断 其中“钼、夷、斤”指的是 A.奢侈消费品 B.青铜武器 C.化学元素名称 D. 铁制农具3. 新的经济重心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和时间长久。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可能是在A.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4. 《汉书•禹贡》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三服官”和“东西织室”代表的手工业A.是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B. 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产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5.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这种变化反映了A. 社会经济生产的转型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6.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封闭边界固守疆域C.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D. 排斥西方事物7.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羔。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 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A.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 重农抑商的思想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D.商品经济的繁荣8.中国古代有所谓“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这一说法形成于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9.通常意义上的晋商是指明清 500 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明清时期晋商的出现,最能说明A.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群体 B. 商业竞争的加剧C.明清商业出现新的特点 D. 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10.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 乃可益固。 ”以下活动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A.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办福州船政局 D.创办轮船招商局- 2 -11.到同治年间, “过去中下层人因土布比洋布价廉耐用而偏好土布,现在这一层理由可说已不存在了” ,而是出现了无论通商大埠,还是内地市镇城乡, “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的局面。这表明A.随着经济侵略的加剧,普通民众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体系C.中国已经完全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D.鸦片战争以后,农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了消费能力12.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A.坚船利炮 B.洋纱、洋布 C. 欧洲风俗习惯 D. 自由平等的观念13. “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 ,由此也就不能提供出一个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 ”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A. 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社会条件C.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14.1889 年,第四届巴黎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修建了 324. 79 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铁塔上有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通讯工具进行联系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15. “1492 年 10 月 12 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回以后,他变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 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 ……”下列有关“发现新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A.“英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B.“发现新大陆”在本国形成资本原始积累C.“发现”导致美洲大量金银被掠夺 D.组织海上探险的是葡萄牙王室 16.19 世纪末,桓台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民国政府的鼓励和推动17.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此“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作者的观点是A.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B.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1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工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下坡路,从根- 3 -本上是由于A.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清政府的压榨C. 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 D. 官僚资本的侵蚀19.从 1885 到 1892 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 38.5%下降到 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 36.7%上升到 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 3.8%。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D. 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20.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D.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21.1897 年,上海人孙宝暄在日记里记载:“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群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 ”中国人能看到自己制作 的最早的“电光影戏”是A. 《定军山》 B.《白毛女》 C.《红色娘子军》 D.《小兵张嘎》22.1897 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 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23. 下列有关中国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 “紫光阁”铁路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条铁路B. 近代中国的筑路权始终掌握在外国人手中C. 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D. 电话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通讯工具24.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 ,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 ,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C. 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D.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25.1932-1933,英国和比利时的失业率为 22%-23%,瑞典的失业率为 24%,美国的失业率为 27%,奥地利的失业率为 29%,挪威的失业率为 31%,丹麦的失业率为 32%,德国的失业率更高达 44%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英国和比利时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 B. 失业问题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信号C. 在危机中损失最大的是德国 D. 此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泛26.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起了政治上不满情绪的安全阀的作用” 。这主要指新政A.消除了阶级矛盾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消灭了法西斯主义 D.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7. 周恩来曾经在全国财经会议上题写对联:“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 4 -综合平衡” ,这一对联是对当时哪一方针路线的通俗解读A. “一化三改” B. “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8.1980 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 世纪 90 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政策扶持 B.毗邻港澳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29. 1992 年被人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不断探索,1992 年后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亮光,这指的是A.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B. 初步建立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C. 决定了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0.1984 年中共中央的决定指,出:“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这表明A.党在改革中逐步开展市场经济体制探索 B.党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从工业开始C.党对国家经济体制认识超越了传统观念 D. 党客观评价价值规律和计划经济的作用31.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部分统计资料(1872 一 1913 年)该材料不能够说明A.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 量薄弱 B.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C.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已经出现民族工业 D.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32.有人说:“工业革命的成果在西方资本家的贪婪心主导下,成为西方扩张和殖民的精兵利器。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工业革命推动了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家需要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 C.工业革命提高了西方国家的综合国力 D.工业革命是亚非拉地区受侵略的根源33.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某石油公司制定了“调整经营策略,扩大生产规模”的战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他们最有可能实施的措施是A.实现国有化 B.生产社会化 C.生产全球化 D.股票分散化34.1935 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 ,规定拥有 100 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蓄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是A.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发展 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C.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35.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商 办 外 商 企 业年代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1872—1894 53 4697 103 280001895—1913 463 90801 136 103153- 5 -运转。 ”为此,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调节农业生产C. 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D.以工代赈 36.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 《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 工时和劳动保护等。它的实质目的是:A.保障工人利益 B.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C.调整经济结构 D.加强国家干预第 II 卷二、材料分析题(37 题 22 分,38 题 15 分,39 题 9 分,合计 46 分)37. (22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在宋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代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了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牛庄(营口) 、登州、烟台、台南、重庆、琼州、汉口、九江、南京、天津、沙市、杭州等。———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中国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其中,外资首先投资建立现代工交企业,从生产项目确立、技术设备引进及新生产方式建立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起了示范作用。以清朝地方督抚为主体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化发轫期真正主要的推动力,使工业化在短期内即发动起来,对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扩展有内在的联动作用。私人资本和中资私营企业在这一时期由于其投资规模小、行业分散,故贡献有限。但这些企业生产活动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展,私营企业的市场基础日益稳固,其地位也逐渐提高。———摘自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 (上卷)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6 分)并据材料一,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2 分)(2)材料二中的第二种势力“使工业化在短期内即发动起来,对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扩展有内在的联动作用” ,对此你如何理解?(2 分)列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四次发展时期及每一时期的发展的原因。 (12 分)38. (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用作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和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新生的工业能够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 (3分)(2)综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2 分)- 6 -39. (9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 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材料三 1980 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 10%,有 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3 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是如何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的?(4 分)(3)材料三为什么政府减少了福利投入?(2 分)1-5 CDDBA 6-10CABDD 11-15 ADADC 16-20 BAABD 21-25 ADCBD 26-30 BCADC 31-36 ADDADB36.(22 分) (1)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早市、夜市、草市兴盛;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监管;商业税成为政府重要的税 收来源;市镇的发展。 (每点 1 分,共6 分)- 7 -原因: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对外贸易的刺激(每点 1 分,共 2 分)(2)理解:清政府支持发起的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每点 1 分,共 2 分)民族资本主义在十九世纪末的初步发展:列强的资本输出促进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3 分)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辛亥革命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扫清了障碍,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实业救国的浪潮及群众的爱国运动;(5 分)国民政府时期,民族资本的发展: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 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有效恢复:新中国采取了对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2 分)37.(15 分) (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每点 1 分,共 3 分)(2)第一次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棉纺织的发展,冶炼、采矿、火 车,轮船等运输工具的进步,蒸汽机的使用, (每点 1 分,共 6 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各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化学工 业的出现;通讯手段的进步;传统工业的新发展。 (每点 1分,共 6 分)38.(9 分) (1)内容: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的信用;②调整农业生产;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每点 1 分,共 3 分)(2)中国: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借鉴了市场经济模式,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分)美国:在私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市场经济为主,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2 分)(3)政府负担过重;社会劳动积极性下降出现“养懒人”现象。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