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52701157.rar
- 201605270161.doc--点击预览
- 201605270162.doc--点击预览
- 201605270163.doc--点击预览
- 201605270164.doc--点击预览
- 201605270165.doc--点击预览
- 201605270166.doc
- 201605270167.doc--点击预览
- 201605270168.doc--点击预览
- 20160527016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2015-2016 学年度油田高中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个 1.5 分,共 60 分)1. 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A. 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总数B.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开始C.生产力水平提高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D.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是: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右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2~3 题2.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的国家是()A.① B.② C.③ D.④3.其中①最有可能的国家是( )A.尼日利亚 B.印度 C.中国 D.德国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 4~5 题。4.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西亚迁往非洲D.从非洲迁往欧洲5.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河南 C.从沿海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图 5 示意 1990—2011 年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动情况,读图回答 6~7题。6.该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年份是( )A. 1999 年 B. 2002 年 C. 2008 年 D. 2011 年7.该市人口总量最少和最多的年份分别是( )A.1990 年2011 年 B. 1993 年2011 年 C.1990 年2008 年 D. 1993 年2008 年 下面为甲、乙、丙、丁“四个城市某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图甲 )”和“劳动力迁移图(图乙)” 。回答 8~9题。8.若四个城市人口规模相当,按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序为( )A.乙、甲、丁、丙 B.乙、丁、甲、丙C.甲、丙、乙、丁 D.丙、甲、乙、丁9.四个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最多的是( )人口迁入乙地人口迁出甲地2A.甲 B.乙 C.丙 D.丁10.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D.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11.右图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图,图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商业区 B.②—住宅区 C.③—工业区 D.④—农业区12.下列有关城市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可以给城市环境带来重大影响B.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只受城市人口比重的影响C.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13.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A.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B.绿地面积减少 C.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D.经济发展趋缓14.读下面“两类不同国家(图 1 为甲类,图 2 为乙类)城市化发展情况统计图” , 对甲、乙两类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C.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慢D.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读表,完成 15~16 题。北京市中心区与郊区平原区水量比较表15.北京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区( )A.地下水位上升 B.径流总量减小 C.蒸发量减少 D.降水量减小16.北京市中心区地表径流大于郊区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17.下图表示某地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降水量(mm) 径流总量(m3) 地表径流量(m3) 地下径流量(m3) 蒸发量(mm)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郊区平原区 644 267 96 171 377① ② ③ ④市中心付租能力abcd距离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灌溉水源小麦 小麦 蔬菜蔬菜优良品种饲料加工化肥、农药大棚其他农用材料 科技引进① ② ③ ④① ② ③ ④市中心付租能力abcd距离3A.市场的需求变化 B.科学技术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变化18.我国有“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的记载,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性质不同 B. 市场需求不同 C. 地形条件的差异 D.气候条件不同19.2011 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①品种退化②产量过大③品质较差④销售渠道不畅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甲图中阴影表示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分布范围,乙图表示甲图中相应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回答 20~21 题。20.关于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西亚和中亚B.主要生产玉米、小麦等谷物C.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低,商品率高D.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21.乙图所表示的甲图中相应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混合农业 C.乳畜业 D.水稻种植业22.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造成这种农业模式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市场23.读“某类工业净收入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图” ,仅从经济效益考虑,图中最适宜该类工业布局的区域范围是( )A.H~I B.I~J C.J~K D.K~M20 世纪 60 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据此完成 24~26 题。24.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A.劳动力价格较低 B.技术水平较高C.消费市场较广 D.资金较雄厚25.影响甲国边境 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廉价劳动力 B.研发能力C.交通运输 D.环境质量26.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A.乙国的劳动生产率 B.甲国的城镇化水平C.乙国的就业率 D.甲国的环境质量27.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都为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集聚地区,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共同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②接近原料、燃料基地,节省运输成本③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容量 ④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A.①② B.①③ C.③④D.②④德国鲁尔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4规模的调整,结合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②分别表示 1958 年和 1995 年的产值结构)完成 28~29 题。28.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变化特点是 ( ) A.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 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C.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化学工业比重上升29.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荷兰填海造陆,提供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用水,西部水资源丰富30.我国浙江温州地区一带的乡镇企业,发展特点近似于( )A.德国鲁尔区 B.美国“硅谷” C.印度东北部工业区 D.意大利新工业区2014 年 12 月 26 日,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开通,这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全线开通运营。图 12 为兰新高铁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 31~32题。31.影响兰新高铁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城镇分布 D.自然风光32.兰新高铁开通运营的积极意义有( )①促进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②提高新疆油气资源的运输能力③拓宽新疆特色瓜果的运输通道④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下图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据此回答 33~34 题。33.两图中交通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 )A.甲——② B.乙——①C.丙——③ D.丁——④34.下列贸易中,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A.天然橡胶:泰国→中国选乙B.铁矿:澳大利亚→中国选丁C.鲜花:荷兰→美国选②D.集成块:硅谷→渥太华选③35.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阅读该图漫画,完成 36~37 题。36.结合漫画中小孩的话语,分析老汉的行为主要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5C.持续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37.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B.石油污染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我国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和要求。回答 38~39 题。38.我国政府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目标的原因是( )①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②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③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全面枯竭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资源短缺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9.为实现节 能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是( )A.压缩生 产规模 B.倡导循环经济 C.减少资源开发 D.控制人口数量40.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垃圾归类,回收利用 B.过量开采地下水C.建立“树木 银行” D.开发利用太阳能代替矿物能源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41.读图回答问题:(16 分)(1)图 中 D 处的 农业地域类型是 ,其优势区位是 ?(2)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 生产国位于 (填字母)处,主要分布在 (地形区) ,种植的作物主要是 。(3)图中 E 处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是 ?原因是: 。(4)D、E 等处农业均可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共同条件是 。(5)图中人口密集,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是 (填字母) ,该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6)B 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自然区位因素是 。 ACDBE6742.读“某城镇工业布局简图” ,回答下列问题。(12 分)(1)计划在B、D、E、F 地中选择一处作为钢铁厂的建设用地, 地最理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环境角度考虑,化工厂污染 ________和污染___,把化工 厂布局在该城市的 B 地是否合理? 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该城市的自来水厂应布局在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4)在 A 地 布局制衣厂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指出,1980 年以来中国城市化按照每年 0.8 个百分点的增速快速发展,2015 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 50%以上,但是也存在着城市功能分区不合理和不健全等问题。材料二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下图为 1800~2050 年英国、美国和中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图。(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城市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扩展。(2)根据图文资料说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3) 根据图文资料说明 1980 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种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6 分)82015—2016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个 1.5 分,共 60 分)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41.(16 分)(1)大牧场放牧业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4 分) 。(2)C 中央大平原 玉米、小麦(4 分)(3)水源 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2 分)(4)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2 分)(5)A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2 分)(6)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2 分)42. (12 分)(1)D 临近铁路,交通便利 接近原料(铁矿)产地 位于河流下游和下风向(3 分)(2)大气 水源 合理 位于河流下游和下风向(4 分)(3)E 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2 分)(4)合理 接近消费市场 劳动力资源丰富 制衣厂无污染(3 分)43. (12 分)(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 地域(2 分)(2)城市化起步早;前期和中期发展速度快;后期发展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4 分)(3)特点: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1980 年以前城市化水平较低,此后快速提高;城市发展不合理。(4 分)问题:绿地面积缩小;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用地紧张,耕地减少。(任答 2 点得 2 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C D D A C B B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B C A C C A D B D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B C B A C B D D B D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C C D B D B D A B B12015-2016 学年度油田高中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单选、1-20 每题 2 分、21-25 每题 3 分。) 1、下列微粒中半径最小的( )A. Na + B.Al 3+ C.K + D.S 2-2、下列不能用于比较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弱的是( )A、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大小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A、B 两种元素,A 的原子序数为 a,如果 A 和 B 同在ⅣA 族,当 B 的周期数大于 A 的周期数时, B 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A.a+2 B. a+8 C. a+26 D. a+ 184、下列情况会破坏共价键的是 ( )A.硫化纳加热融化 B.二氧化碳溶于水 C.蔗糖溶于水 D.氢氧化钠溶于水5、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 2SO4HClO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 2D、热稳定性:NH 3CH4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B.化学反应一定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C.反应物断键所吸收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形成键所放出的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7、已知在常温常压下:① 2CH 3OH(l) + 3O 2(g) = 2CO 2(g) + 4H 2O(g) ΔH 1② 2CO (g)+ O 2(g) = 2CO 2(g) ΔH 2③ H 2O(g) = H 2O(l) ΔH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H 3OH(l)的燃烧热是|ΔH 1/2|B、CO 的燃烧热是|ΔH 2/2|C、CH 3OH(l)+O 2(g)= CO(g) + 2H2O(l)Δ H =ΔH 1-ΔH 2+4ΔH 3D、ΔH 308、已知可逆反应 2SO2 + O2 2SO3,当生成 1 mol SO3时放出热量为 Q,现将 1 mol SO2和 0.5 mol O2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生成 SO3放出的热量为 Q1,则( )A.Q1 Q D.无法判断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化分子的每一次碰撞都能够发生化学反应B 反应物用量增加后,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C 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 D 加入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10、关于 A(g) + 2B(g) 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v(A) = 0.6 mol/(L·min) B.v(B) = 1.2 mol/(L·min)C.v(C) = 1.2 mol/(L·min) D.v(B) = 0.03 mol/(L·s)11、实验室有下列各组反应物,放出氧气速率由快到慢排列正确的是①0.2mol/L 的 H2O2溶液,25℃ ②0.2mol/L 的 H2O2溶液,MnO2,25℃③0. 2mol/L 的 H2O2溶液,35℃ ④0.2mol/L 的 H2O2溶液,MnO2,35℃2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12、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 + O2 2SO3,如果 2 min 内 SO2的量由 12 mol 下降为 4 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 S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4 mol/(L·min)B.用 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2 mol/(L·min)C.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13、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 M、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 t2 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 t3 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 t1 时,N 的浓度是 M 浓度的 2 倍14、下列叙述中说明某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A.混合体系中气体密度发生变化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D.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15、下列事实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B.硫酸工业中,将黄铁矿粉碎后加入沸腾炉中C.500℃左右比在室温时更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D.对 2HI H2+I2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16、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ΔH<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17、将 1molN2和 3molH2进行合成氨试验后,测得反应后混合气体(N 2、H 2和 NH3)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0.2g·mol -1,则 N2的转化率约为A.18% B.20% C.25% D.33%18、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aA(气) 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 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了 B.物质 A 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 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化学计量数关系 a>b19、在体积不变的绝热密闭容器中,2molSO 2与 1mol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 生反应:2SO 2(g)+O 2(g) 2SO3(g)△H=﹣QkJ/mol(Q>0).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 0.5mol 时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增大氧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不变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的程度小C.平衡时 SO2气体的转化率为 50%D.该条件下反应放出 0.5QkJ 的热量20、可逆反应 mA(s)+nB(g) p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B 的体积分数 φ(B)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m+n<p3B.n>pC.X 点时 v(正)>v(逆)D.X 点比 Y 点的正反应速率快21、W、X、Y、Z 均为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 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6、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化物的沸点:YX B.阴离子的还原性:YZ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 ②A、B、C 三点的平衡常数 K A 、K B 、K C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③若达到平衡状态 A 时,容器的体积为 10L,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反应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 B 体系中氢气浓度保持不变。 C 混合气体的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D 生成甲醇的速率与消耗 CO 的速率相同。529、(14 分)甲醇是一种重要的试剂,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醇:CO 2(g)+3H 2 (g) CH 3 OH(g)+H 2O(g),在密闭容器中充入 3mol 氢气和 1mol 二氧化碳,测得混合气体中甲醇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A 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是:,为了降低合成甲醇的成本可采用的措施是(任意写一条合理的建议)(2)解释 0~T0内,甲醇的体积分数变化趋势:。(3)氢气在 Q 点的转化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氢气在 W 点的转化率;其它条件相同,甲醇在 Q 点的正反应速率甲醇在 M 点的正反应速率 。(4)图 B 表示氢气转化率 α(H 2)与投料 比 的关系,请在图 B 中画出两条变化曲线并标出曲线对应的条件,两条曲线对应的条件分别为:一条曲线对应的压强是 1.01X105Pa;另一条曲线对应的压强是3.03X105Pa(其它条件相同)高一化学答案:61-5 B、C、A、B、A 6-10 B、B、A、C、D 11-15、D、D、D、D、A 16-20 A、D、C、A、C 21-25、B、C、C、B、A26、(12 分) 【每空 2 分】(1) 21H (2)略(3)H 2SiO3 H2CO3 HClO4(4) (5)略(6)Al(OH) 3 + OH- === AlO2- + 2H2O27、(8 分)【每空 1 分】(1)放 > (2)增大 (3)减小 (4)减小 (5)不变 (6)变深 变浅28、29、12015-2016 学年度油田高中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 《诗经》:“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材料反映了(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C.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3.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4.20 世纪 90 年代末,印尼水域发现一艘唐代千年沉船“黑石号” ,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及众多精美的金银器、铜镜等由此重见天日。这一考古发现不能说明( )沉船上的白釉绿彩鱼底吸杯A.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B.彩瓷是当时出口的大宗商品C.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较为发达D.为了解唐代的手工业技术提供了依据5.南宋文人耐得翁在其游记《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 ”由此记载可知( )A.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 B 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C.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 D.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6.清代宁波一带流传有一首民谣,是嘲笑山西商人的:“山西人,大褥套,发财回家哈哈笑,建房置地养老少。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窖满再难盛,铸成‘搬不动’ 。不怕贼偷不怕劫,夜夜安心把觉困。”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清代晋商活动范围较广 B.晋商财力雄厚C.晋商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D 晋商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7. “推动这个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更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十七世纪的大约前半个世纪里,即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种原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 ”(马克思)这 一政策是指 ( )A.重农政策 B.抑商政策 C.农商并重 D.闭关政策8. “500 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 ;500 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 圣经》 。 ”关于此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欧洲的经济落后导致其贪财成性 B.反映了欧洲人屠杀非洲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C.反映了非洲人对《圣经》的高度认可,不在乎象牙的经济价值D.反映了欧洲人侵略非洲的双重目的 9.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如果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2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C.为商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贸易场所 D.开辟了联结人类文明的新航线10.图示为 1600---1913 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 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11. “蒸汽时代”的人们出行变得方便快捷,但他们不能选择( )12.19 世纪,欧洲的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装饰过予奢靡繁琐的贵族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服饰流行;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时装;世界各地的服饰在欧洲销售,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世界的联系逐渐加强 ②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推广③工人阶级日益贫困 ④封建贵族地位逐渐衰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1819 年,在一位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赞颂道:“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伟人的杰出贡献是下列图中的( )14.1882 年,德国的人口普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到了 1895 年,电力工人就有 25000 人,到 1906—1907 年则达到 107000 人。这表明( )A.科技发明逐步产业化 B.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迅速增长C.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第三产业迅速崛起15.以下是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表, 它从本质上反映出( )年代 1836~1838 年(平均每年) 1894 年3A.中国茶叶产量和出口大幅增长 B.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加深C.中国农产品的 商品化程度提高 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6. “上海轮船招商 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科技人员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17.下图是不同历史年份我国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0 世纪初,收回利权斗争取得重大胜利B.北洋军阀统治初期,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失衡 D.“一五”计划的完成,工业结构日趋合理18.费正清和迈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6-1965)》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效仿苏联” 。我国学者武力也指出:“从 1953 年开始,中国同时走上快速工业化和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 。以下不可以用来证明该观点的是( )A. 采用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C.中国实行农业集体化 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9.下图反映的是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 C 到 D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大跃进”的影响C.国民经济的调整 D.自然灾害的影响项目 数量(万担) 比例%价值(万两) 数量(万担) 比例%价值(万两)内销 165.29 76.78 1414 171.48 44.32 1467外销 50 23.22 769 215.44 55.68 3317产量 215.2 100 2183 386.92 100 4784420.1970 年 12 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 S 形。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30 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正是走了 S 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方针的提出21.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表,其中城乡差距最小年份出现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C.从沿海到内地开放格局的确立 D.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2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 1985 年到 1987 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 120 种减少到 60 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 188 种减少到 23 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 种减少到 36 种。这说明了( )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23.据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1980—1988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4.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 。 。 。 ”这首名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应该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25.某制片公司拍摄一部电影,影片反映的是 1915 年的上海发生的故事,其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住在西式洋楼里的洋人吃西餐B.轮船往 来于黄埔江上,人力车穿梭在大街上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D.大街上张贴着《歌女红牡丹》的电影海报二、材料题(26 题 12 分,27 题 13 分,28 题 12 分,29 题 13 分,共 50 分)5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 此视农为“本富 ”,商为“末富” ,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4 分)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 ,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 ,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4 分)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995—998 年 400 万贯 1001004—1008 年 450 万贯 1131058 年 700 万贯 1751064—1068 年 846 万贯 2121077 年 879 万贯 220来源: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2 分)(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2 分)27.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材料一 4 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 ,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 2 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 ,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 ,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 )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叙材料四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6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 (2 分)(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5 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4 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2 分)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犹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数倍。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 (1862 年)材料二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 ,以其用机器也,又名 “鬼偈” ……丝比用手纺更细洁光滑……每间丝偈大者丝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 。每日每工得丝三四两不等。启于光绪壬申之岁(1872 年)期年而获重利,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数十家。……计每丝偈以五百位为率,每年发出女工银约二万六七千元,远近胥蒙其利。——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材料三 1913—1922 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企业性质。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 分)(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 (6 分)年份 出口 进口 出超(+)入超(-)1913 年 3 384 088 11 094 775 -7 710 6871918 年 10 080 756 947 420 +9 133 3361922 年 663 290 18 059 756 -17 396 466729.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挟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欧战爆发后,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力都涌到了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生产中的中坚分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乱涌,向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涌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镇迁移人口的演变材料三: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如下结论: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转型的主要得益者。——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人口迁移对经济方面的影响。 (2 分)(2)结合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迁居城市的原因,联系所学知识从原因上分析中国近代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的迁移有何本质的不同。 (7 分)(3)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两个史实说明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4 分)农村(县) 市、镇 农村迁入市镇人口期间 迁出入 万人 % 万人 % 万人 %迁出 2076.02 67.99 977.24 32.001982-1987 迁入 721.5023.632331.6976.371545.19 74.143迁出 2310.11 62.48 1279.00 37.501982-1987 迁入 590.4717.302822.7982.701671.82 78.48迁出 1985.55 59.75 1337.43 40.251990-1995 迁入 948.5528.562374.0271.441194.71 60.17迁出 7316.24 58.70 5148.17 41.301995-2000 迁入 1710.9411.8512728.1488.1555065.5068.968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25 CBDBA DDDBB BBAAD DDACC BABCD26 答案:(1)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 农业生产。(2)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3)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4)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27 答案:(1)仅限于局部世界的认知;受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以本民族为中心。 (2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变化:从局部地区扩大到整个世界。 (1 分)原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形成有机 整体;汉朝以来,中国对外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鸦片战争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军事实力的差距和抵御外侮的需要,迫使先进的中国人将眼光投向世界。 (4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变化:由西方中心史观发展到全球史观。 (1 分)评析: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是进步的,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1 分)二战后欧洲丧失霸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 。这些因素使得以西方为中心的史观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扩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论证了全球史观的正确性。(2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世界史观带有主观性;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受到宗教思想、民族意识、科技水平、交往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世界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8【答案】 (1)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入超越来越严重。(2 分)原因:中国手工制造的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机器制造的产品竞争。 (1 分)解决:在中国建立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1 分)(2)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 分)影响:中国产生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阶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 分)(3)特征: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一战后又衰落。 (或“短暂春天” ) (1 分)原因: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 ;高额工业利润的刺激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5 分)29.(1)消极影响,使农业劳动力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工业的发展。积极影响:客观上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城市化进程,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自然经济的解体。 (2 分)(2)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产生了剩余劳动力;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使农民从农业、农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民观念的变化;政府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 ( 5 分)不同:近代农村的迁移主要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破产的农民被迫迁入城,是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反映;当代主要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下发展主动迁移,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反映。 (2 分)(3)得: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三大改造农村实行合作化;改革开放,改革使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9失:大跃时时期以工业化为中心,忽视了农业和农民利益,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各举两个史实)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