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高考化学总复习 必修部分 第四章 材料家族中的元素(课件+试题)(打包8套)鲁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优化方案2017高考化学总复习必修部分第四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课件试题打包8套鲁教版.zip优化方案2017高考化学总复习必修部分第四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课件试题打包8套鲁教版.zip
20160623130.doc
20160623131.doc
20160623132.doc
20160623133.doc
20160623185.ppt
20160623186.ppt
20160623187.ppt
20160623188.ppt
  • 全部
    • 20160623130.doc--点击预览
    • 20160623131.doc--点击预览
    • 20160623132.doc--点击预览
    • 20160623133.doc--点击预览
    • 20160623185.ppt
    • 20160623186.ppt
    • 20160623187.ppt
    • 20160623188.ppt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玻璃是一种矿物胶,既不易燃烧也不受腐蚀②水泥、玻璃、沙子都是硅酸盐制品③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④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选 C。水玻璃是 Na2SiO3的水溶液,可用作防火剂和防腐剂,①正确;沙子不属于硅酸盐制品,②不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SiO2,③不正确。2.(2016·安徽合肥联考)近几年我国载人飞船多次升空,显示出我国航天技术已进入世界一流,飞船应用了许多尖端的合成材料。据报道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耐高温抗氧化B.它比钢铁轻,强度大,但质地较脆C.它没有固定熔点D.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解析:选 B。航空材料具有质轻、强度高、耐高温、抗氧化等性能,又由题中信息可知,该材料具有一定的韧性,故 B 错,A 正确;复合材料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碳化硅高温结构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D 正确。3.青石棉是一种致癌物质,是《鹿特丹公约》中受限制的 46 种化学品之一,其化学式为 Na2Fe5Si8O22(OH)2。青石棉用稀硝酸溶液处理时,还原产物只有 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石 棉是一种硅酸盐材料B.青石棉中含有一定量的石英晶体C.青石棉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 Na2O·3FeO·Fe2O3·8SiO2·H2OD.1 mol 青石棉能使 1 mol HNO3被还原解析:选 B。硅酸盐指的是硅、氧与其他化学元素(主要是铝、铁、钙、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故青石棉是一种硅酸盐产品;青石棉是一种纯净物,不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石英晶体;1 mol Na2O·3FeO·Fe2O3·8SiO2·H2O 跟硝酸反应时,失去 3 mol 电子,故能使 1 mol HNO3被还原。4.常温下,下列不发生反应的一组物质是( )①硅与 NaOH 溶液 ②硅与盐酸 ③硅与氢氟酸④二氧化硅与碳酸钠 ⑤二氧化硅与 NaOH 溶液⑥二氧化硅与浓硝酸A.①②④ B.③④⑥C.②⑤⑥ D.②④⑥解析:选 D。常温下,①Si+2NaOH+H 2O===Na2SiO3+2H 2↑,③Si+4HF= ==SiF4↑ +2H 2↑,⑤SiO 2+2NaOH= ==Na2SiO3+H 2O。5.(2016·江西九江七校联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高纯度二氧化硅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B.陶瓷、玻璃、水泥容器都能贮存氢氟酸C.石灰抹墙、水泥砌墙的硬化过程原理相同D.玻璃窑中出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解析:选 D。光电池是利用高纯度的硅制成;玻璃、陶瓷、水泥中均含有 SiO2,会与氢氟酸反应;石灰抹墙发生反应 CO2+Ca(OH) 2===CaCO3+H 2O,而水泥砌墙是水泥与水作用2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凝固变硬。6.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石英与烧碱反应:SiO 2+2OH - ===SiO +H 2O2-3B.硅与烧碱反应:Si+2OH - ===SiO +H 2↑2-3C.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SiO +CO 2+H 2O===CO +H 2SiO3↓2-3 2-3D.往水玻璃中加入盐酸:2H + +SiO ===H2SiO3↓2-3解析:选 B。硅与烧碱溶液反应时,H 2O 参与反应:Si+2OH - +H 2O===SiO +2H 2↑。2-3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 Na2CO3+SiO 2 Na2SiO3+CO 2↑,所以硅 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 = = =高 温 B.碳和硅都是ⅣA 族的元素,所以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相似C.二氧化硅既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又溶于氢氟酸,所以二氧化硅是两性氧化物D.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但二氧化硅不能和水反应生成硅酸解析:选 D。A 项的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生成的产物中有气体生成,平衡正向移动,促使反应能够顺利进行,故不能通过此反应判断 H2CO3与 H2SiO3的酸性强弱,A 错误;CO2和 SiO2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B 错误;SiO 2与氢氟酸的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与一般酸的反应,在此反应中 SiO2并没有表现出碱性氧化物的性质,C 错误。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 氧化物 酸或碱 盐,硅单质可以按上述关系进行转化― ― →+ O2 ― ― →+ H2O ― ― →+ NaOH或 HCl B.若 a、b、c 分别为 Si、SiO 2、H 2SiO3,则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ab cC.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D.单质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解析:选 C。SiO 2不能直接与 H2O 反应生成 H2SiO3,H 2SiO3不能直接得到 Si,A、B 项均不正确;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 项不正确。9.(2016·山西孝义检测)如图是利用二氧化硅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 2属于两性氧化物B.盛放 Na2CO3溶液的试剂瓶能用玻璃塞C.硅胶吸水后可重复再生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选 C。SiO 2是酸性氧化物,它能与氢氟酸反应是其特殊性质,A 错;盛放Na2C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皮塞,B 错;在图示转化关系中只有第一行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余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 错。二、非选择题10.从“南澳一号”沉船中发现了大量宋代精美瓷器,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青花瓷胎体的原料——高岭土[Al 2Si2O5(OH)x]可掺进瓷石制胎,青花瓷釉料的成分主要是钾长石(KAlSi 3O8),在 1 300 ℃左右一次烧成的釉可形成精美的青花瓷。(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高岭土分子中 x=2B.钾长石能完全溶解在盐酸中形成澄清的溶液C.烧制青花瓷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D.青花瓷、玻璃、水泥都属于硅酸盐产品(2)在“南澳一号”考古过程中,需用高纯度 SiO2制造的光纤。下图是用海边的石英砂(含氯化钠、氧化铝等杂质)制备二氧化硅粗产品的工艺流程。①洗涤石英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以上流程中,要将洗净的石英砂研磨成粉末,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工业上常用纯净石英砂与 C 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制造粗硅,粗硅中含有 SiC,其中 Si和 SiC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SiC 是一种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B.制造粗硅时的反应为 2SiO2+5C Si+SiC +4CO↑= = = = =高 温 C.在以上流程中,将盐酸改为 NaOH 溶液,也可达到目的D.纯净的 SiO2只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解析:(1)选项 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可得:(+3)×2+(+4)×2+(-2)×5+(-1)× x=0,解得 x=4。选项 B,钾长石与盐酸反应后不能形成澄清的溶液。选项 C,根据陶瓷的制造过程可推测出烧制青花瓷的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选项 D,青花瓷、玻璃、水泥是硅酸盐产品。(2)①石英砂中含有易溶于水的 NaCl 杂质,洗涤石英砂可使 NaCl 与 SiO2分离。②SiO 2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a2SiO3和 H2O,据此可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③将纯净的石英砂研磨成粉末后能增大反应物的表面积,从而增大反应物与盐酸的接触面积,而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④选项 A,SiC 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 B,粗硅中含有 SiC,其中 Si 和 SiC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根据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可将题述信息转化为如下反应:2SiO2+5C 高温,Si+SiC+4CO↑。 选项 C,因 SiO2、 Al2O3都能溶解在 NaOH 溶液中,无法实现二者的分离。选项 D,纯净的 SiO2还可用于制造光学玻璃等。答案:(1)CD (2)①除去石英砂中的 NaCl 等可溶性杂质②SiO 2+2OH - ===SiO +H 2O ③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反应速率,2-3提高生产效率 ④B11.(2016·四川成都调研)晶体硅是信息科学和能源科学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可用于制芯片和太阳能电池等。以下是工业上制取纯硅的一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各元素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1)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 _____(填反应代号)。(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合物 W 的用途很广,通常可用作建筑工业和造纸工业的黏合剂,可作肥皂的填充4剂,是天然水的 软化剂。将石英砂和纯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至 1 373~1 623 K 反应,生成化合物 W,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B、C 三种气体在“节能减排”中作为减排目标的一种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分别通入 W 溶液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解析:反应①为石英砂和焦炭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的反应:SiO 2+2C3 273 K,Si+2CO↑,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是 Si+3HCl523~527 K,SiHCl 3+H 2,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是 SiHCl3+H 21 357 K,Si+3HCl,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④为特定条件下的反应:CO+H 2O H2+CO 2,不属于置换反应。A、B、C 分别为 CO、CO 2、HCl,其中= = = = =1 073 K 催 化 剂CO2是温室气体,是节能减排的目标气体,CO 2和 HCl 通入 W(硅酸钠)溶液中能够生成白色沉淀(硅酸)。答案:(1)①②③(2)SiHCl3+H 21 357 K,Si+3HCl(3)SiO2+Na 2CO31 373~1 623 K,Na 2SiO3+CO 2↑(4)CO2 CO 2和 HCl12.(高考经典题)硅在地壳中的含量较高,硅及其化合物的开发由来已久,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1810 年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在加热石英砂、木炭和铁时,得到一种“金属” 。这种“金属”可能是__________。(2)陶瓷、水泥和玻璃是常用的硅酸盐材料。其中,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高纯硅是现代信息、半导体和光伏发电等产业都需要的基础材料。工业上提纯硅有多种路线,其中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图及主要反应如下:发生的主要反应电弧炉 SiO2+2C Si+2CO↑= = = = =1 600~ 1 800 ℃ 流化床反应器 Si+3HCl SiHCl3+H 2= = = = =1 250~ 3 000 ℃ 还原炉 SiHCl3+H 21 Si+3HCl= = = = =100~ 1 200 ℃ ①用石英砂和焦炭在电弧炉中高温加热也可以生产碳化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化硅又称________________,其晶体结构与________________相似。②在流化床反应的产物中,SiHCl 3大约占 85%,还有 SiCl4、SiH 2Cl2、SiH 3Cl 等,有关物质的沸点数据如下表,提纯 SiHCl3的主要工艺操作依次是沉降、冷凝和________。物质 Si SiCl4 SiHCl3 SiH2Cl2 SiH3Cl HCl SiH4沸点/℃ 2 355 57.6 31.8 8.2 -30.4 - 84.9 -111.9③SiHCl 3极易水解,其完全水解的产物为________。(4)氯碱工业可为上述工艺生产提供部分原料,这些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反应物是二氧化硅、木炭和铁,所得“金属”应是铁的合金。(2)生产普通5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3)①SiC 又名金刚砂,与金刚石或晶体硅具 有相似的结构。②在 SiCl4、SiH 2Cl2、SiH 3Cl 中,SiCl 4和 SiHCl3在常温下呈液态。由于 SiCl4与 SiHCl3沸点相差较大,因此可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③SiHCl 3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SiHCl3+4H 2O===H4SiO4↓+H 2↑+3HCl↑。(4)氯碱工业的产品是 NaOH、H 2、Cl 2,其中H2、Cl 2反应可制备 HCl。H 2、HCl 都是制备硅工艺中的原料。答案: (1)含有硅、碳的铁合金(或硅铁)(2)石英砂、纯碱和石灰石(3)①SiO 2+3C 高温,SiC+2CO↑ 金刚砂 金刚石(或单晶硅) ②精馏(或蒸馏) ③H 4SiO4(或 H2SiO3)、H 2、HCl(4)H2、HCl13.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 X 射线防护材料等。回答下列问题:(1)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 4 个电子层。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PbO 2的酸性比 CO2的酸性________(填“强”或“弱”)。(2)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PbO2可由 PbO 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 a 点为样品失重 4.0%(即×100%)的残留固体。若 a 点固体组成表示为 PbOx或样 品 起 始 质 量 - a点 固 体 质 量样 品 起 始 质 量mPbO2·nPbO,列式计算 x 值和 m∶ n 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碳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2 周期第ⅣA 族,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 4 个电子层,故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 6 周期第ⅣA 族;铅位于碳的下方,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 PbO2的酸性比 CO2的酸性弱。(2)PbO2中的 Pb 为+4 价,Pb 为+2 价时相对稳定,故 PbO2中的 Pb 具有强氧化性,能发生类似 MnO2与浓盐酸的反应,将 Cl- 氧化为 Cl2,故反应方程式为 PbO2+4HCl(浓)PbCl2+Cl 2↑+2H 2O。= = = = =△ (3)由 PbO 和 NaClO 反应制 PbO2,PbO→PbO 2,Pb 的化合价升高,则 NaClO 做氧化剂,本身被还原为 NaCl,故离子方程式为 PbO+ClO - ===PbO2+Cl - 。(4)根据 PbO2 PbOx+ O2↑(PbO 2相对分子质量为 239),= = = = =△ 2- x2由 ×32=239×4.0%,2- x2得 x=2- ≈1.4;239×4.0%16根据 mPbO2·nPbO,得 =1.4,2m+ nm+ n= = 。mn 0.40.6 23答案:(1)6 ⅣA 弱6(2)PbO2+4HCl(浓) PbCl2+Cl 2↑+2H 2O= = = = =△ (3)PbO+ClO - ===PbO2+Cl -(4)根据 PbO2 PbOx+ O2↑,有 ×32=239×4.0%, x=2-= = = = =△ 2- x2 2- x2≈1.4;239×4.0%16根据 mPbO2·nPbO, =1.4, = =2m+ nm+ n mn 0.40.6 231铝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高考组合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5·高考全国卷Ⅰ,10-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说明金属铝的熔点较低B.(2015·高考全国卷Ⅱ,13-C)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①中的氯化铝溶液滴入装置②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观察到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C.(2015·高考重庆卷)Al 2O3和 MgO均可与 NaOH溶液反应D.(2015·高考江苏卷)在 CO2中,Mg 燃烧生成 MgO和 C,在该反应条件下,Mg 的还原性强于 C的还原性解析:选 D。A 项,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的熔点较高,所以内部熔化的铝不会滴落,错误;B 项,将 AlCl3溶液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刚开始氢氧化钠过量,并没有白色沉淀产生,错误; C项,Al 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O 属于碱性氧化物,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D 项,根据反应物的还原性强于生成物的还原性,正确。2.(高考组合题)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14·高考福建卷)铝罐可久盛食醋B.(2014·高考四川卷)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C.(2014·高考重庆卷)明矾用作净水剂 不涉及化学变化D.(2014·高考 全国卷Ⅱ,9 -C)铝与 Fe2O3发生铝热反应,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解析:选 B。铝罐容易受食醋中的醋酸腐蚀而损坏,无法久盛食醋,A 错;明矾用作净水剂是利用 Al3+ 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性,涉及化学变化,C 错;铝与氧化铁反应,反应前后都是固体,质量不变,D 错。3.(2014·高考北京卷)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 空气氧化的是( )A.K B.NaC.Fe D.Al解析:选 D。金属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防止内层的金属进一步被氧化,D 正确。K、Na、Fe 表面形成的氧化膜比较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A、B、C 错误。4.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 3+ +3NH 3·H2O===Al(OH)3↓+4NH +4B.向 Na[Al(OH)4]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制 Al(OH)3:CO 2+[Al(OH) 4]- ===Al(OH)3↓+HC O-3C.Al 片溶于 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 - +6H 2O===2[Al(OH)4]- +3H 2↑D.明矾溶液中滴入 Ba(OH)2溶液使 SO 恰好完全沉淀:2Ba 2+ +3OH - +Al 3+ +2SO2-4===2BaSO4↓+Al(OH) 3↓2-4解析:选 D。氢氧化铝不能溶于氨水,A 对;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气体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B 正确;SO 恰好完全沉淀时,Al 3+ 与 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4,应生成[Al(OH) 4]- ,D 错。5.(2014·高考安徽卷) 室温下,在 0.2 mol/L 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 1.0 mol/L 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 pH随 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A.a 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 Al3+ 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Al3+ +3OH - Al(OH)3B.a~b 段,溶液 pH增大,Al 3+ 浓度不变C.b~c 段,加入的 OH- 主要用于生成 Al(OH)3沉淀D.d 点时,Al(OH) 3沉淀开始溶解解析:选 C。A.Al 2(SO4)3为强酸弱碱盐,Al 3+ 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 +3H 2O Al(OH)3+3H + ,A 错误。 B.a~b 段,加入 NaOH消耗 H+ ,使Al3+ +3H 2O Al(OH)3+3H + 反应正向进行,Al 3+ 的浓度减小,B 错误。C.b~c 段,pH变化不明显,说明 OH- 主要用于生成 Al(OH)3沉淀,C 正确。D.c~d 过程中,pH 变化较大,说明发生了反应:Al(OH) 3+NaOH= ==Na[Al(OH)4],所以 c点以后 Al(OH)3开始溶解,D 错误。6.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 3 ②(NH 4)2SO3 ③Al 2O3 ④Al(OH) 3 ⑤AlA.全部 B.只有①③④⑤C.只有③④⑤ D.只有②③④⑤解析:选 A。弱酸的酸式盐、弱酸弱碱盐、Al、Al 2O3、Al(OH) 3等物质既可与强酸反应又可与强碱反应,故选 A。7.(2016·最新调研)将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入 200 mL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 溶液中加入 5 mol/L 的 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 n与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 9 gB.最初 20 mL 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C.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5 mol/L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 L解析:选 D。由图像 知, n[Mg(OH)2]=0.15 mol, n[Al(OH)3]=0.35 mol-0.15 mol=0.2 mol,则 m(Mg)=0.15 mol×24 g/mol=3.6 g, m(Al)=0.2 mol×27 g/mol=5.4 g,所以镁和铝的总质量为 9 g;由图像知,最初 20 mL 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a2SO4,则有 n(Na+ )=2 n(SO ),2-4即 n(NaOH)=2 n(H2SO4),所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5 5 mol/L×0.2 L2×0.2 Lmol/L;0.15 mol的 Mg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3.36 L,0.2 mol的 Al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6.72 L,所以镁和铝混合物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0.08 L,故选 D项。8.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列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①加盐酸溶解 ②加烧碱溶液溶解 ③过滤 ④通入过量 CO2生成 Al(OH)3沉淀 ⑤加入盐酸生成 Al(OH)3沉淀 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A.①⑥⑤③ B.②③④③C.②③⑤③ D.①③⑤③3解析:选 B。若先用盐酸溶解,Mg、Al 均溶解,制取 Al(OH)3的步骤较多;从Na[Al(OH)4]制备 Al(OH)3,若加盐酸不容易控制量的多少。故 B项操作步骤为最佳顺序。9.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H+ 、NH 、Mg 2+ 、Al 3+ 、Fe 3+ 、CO 、SO 、NO 中的几种。+4 2-3 2-4 -3①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若加入 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 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 H+ 、Mg 2+ 、Al 3+B.溶液中 n(NH )=0.2 mol+4C.溶液中一定不含 CO ,可能含有 SO 和 NO2-3 2-4 -3D. n(H+ )∶ n(Al3+ )∶ n(Mg2+ )=1∶1∶1解析:选 B。由①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H+ ,一定没有 CO2-3、NO ,由②及图像知溶液-3中一定没有 Fe3+ ,一定含有 Mg2+ 、Al 3+ 和 NH ,由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由图像知, n(NH )=0.7 mol-0.5 mol=0.2 mol, n(H+ )=0.1 mol, n(Al3+ )2-4 +4=0.8 mol-0.7 mol=0.1 mol,沉淀 Al3+ 、Mg 2+ 共消耗 0.4 mol OH- ,其中沉淀 Al3+ 消耗 0.3 mol OH- ,沉淀 Mg2+ 消耗 0.1 mol OH- ,根据 Mg2+ ~2O H- ,可得 n(Mg2+ )=0.05 mol, 故只有选项 B正确。二、非选择题10.(2016·江苏南京质检)某工厂有废合金(含有铝、铁、铜)粉末,甲同学探索工业废料的利用,用该废合金粉末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和胆矾晶体,其实验方案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1)所加试剂①、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写出废合金与试剂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3)由滤液 A制 AlCl3溶液有途径Ⅰ和途径Ⅱ两种,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 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 A→D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合金的成分及最终产物可以判断,第一步是加碱,使铝溶解,得到四羟基合铝酸盐溶液和铁、铜;再向铁、铜中加稀硫酸,将铁转化为亚铁盐,使之与铜分离。答案:(1)NaOH 溶液或烧碱溶液 稀硫酸(2)2Al+2OH - +6H 2O===2[Al(OH)4]- +3H 2↑(3)途径Ⅱ 途径Ⅰ制得的 AlCl3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NaCl,而途径Ⅱ能制得纯净的AlCl3溶液 [Al(OH) 4]- +CO 2===Al(OH)3↓+HCO -3(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11.(2016·山东滨州一模)A、J 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金属,这两种金属和 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A 作负极;F 常温下是气体,各物质有以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条件已略去):4回答以下问题:(1)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M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2)A与 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反应②又称为____________。(4)含 A元素的某盐 X常作净水剂,X 做焰色反应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X的水溶液与 NaHCO3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A、J 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金属,这两种金属和 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A 作负极,则 A为铝;结合流程图知,C 为四羟基合铝酸钠,E 为氢氧化铝,H 为氧化铝,J 为铁,M 为硫化亚铁,D 为氢气,F 为氮气,G 为氨气,I 为一氧化氮,K 为二氧化氮,L 为硝酸。(1)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硫化亚铁的化学式为 FeS;(2)铝与 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 - +6H 2O===2[Al(OH)4]- +3H 2↑;(3)反应②为铝热反应;(4)含铝元素的某盐 X常作净水剂,X 做焰色反应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说明 X为明矾,其水溶液与 NaHCO3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3HCO ===Al(OH)-33↓+3CO 2↑。答案:(1) FeS(2)2Al+2OH - +6H 2O===2[Al(OH)4]- +3H 2↑(3)铝热反应(4)Al3+ +3HCO ===Al(OH)3↓+3CO 2↑-312.实验室采用 MgCl2、AlCl 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 MgAl2O4,主要流程如下:(1)为使 Mg2+ 、Al 3+ 同时生成沉淀,应先向沉淀反应器中加入________(填“A”或“B”),再滴加另一反应物。(2)如下图所示,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流程中沉淀是否洗净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高温焙烧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4)无水 AlCl3(183 ℃升华)遇潮湿空气 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5装置 B中盛放饱和 NaCl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 F和 G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装置图识别、基本操作等知识。(1)Mg 2+ 、Al 3+ 同时生成沉淀,则先加入氨水。(2)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没有紧靠烧杯内壁。(3)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可向洗涤液中加入 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高温焙烧在坩埚中进行。(4)装置 B中饱和 NaCl溶液用于除去氯气中 HCl,F 盛装浓硫酸,防止水蒸气进入 E。用干燥管盛装碱石灰可以起到 F和 G的作用。答案:(1)B (2)漏斗下端尖嘴没有紧靠烧杯内壁(3)AgNO3溶液(或硝酸酸化的 AgNO3溶液) 坩埚(4)除去氯气中 HCl 防止水蒸气进入 E 碱石灰(或 NaOH与 CaO混合物)13. 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 Al2O3和冰晶石(Na 3AlF6)混合熔融电解制得。①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 Al2O3和 SiO2等。从铝土矿中提炼 Al2O3的流程如下:②以萤石(CaF 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冰晶石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 1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滤液Ⅰ中加入 CaO生成的沉淀是________,反应 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可作为建筑材料,化合物 C是________,写出由 D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电解制铝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石墨为电极,阳极产生的混合气体的成分是________。解析:结合 Al2O3、SiO 2与 NaOH溶液反应后产物的性质来分析流程图,根据萤石和纯碱为原料制取冰晶石来分析流程图,充分利用质量守恒等来书写方程式。(1)在加入 NaOH溶液时,Al 2O3和 SiO2都能与 NaOH反应,分别生成 Na[Al(OH)4]和Na2SiO3。(2)加入 CaO后,SiO 与 Ca2+ 结合生成难溶物 CaSiO3;滤液Ⅱ中主要含有2-3[Al(OH)4]- ,通入 CO2后生成沉淀 Al(OH)3,煅烧后生成 Al2O3。(3)萤石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 CaSO4和 HF气体;HF、Na 2CO3、Al(OH) 3三者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化学方程式。(4)电解 Al2O3制取金属铝,加入的冰晶石为助熔剂;阳极产生的 O2能与石墨电极反应生成 CO2(可能含有 CO)。答案:(1)2NaOH+SiO 2===Na2SiO3+H 2O、2NaOH+Al 2O3+3H 2O===2Na[Al(OH)4](2)CaSiO3 2[Al(OH) 4]- +CO 2===2Al(OH)3↓+CO +H 2O2-3(3)浓 H2SO4 12HF+3Na 2CO3+2Al(OH) 3===2Na3AlF6+3CO 2+9H 2O(4)2Al2O3 4Al+3O 2↑ O 2、CO 2(CO)= = = = =高 温 通 电 , Na3AlF61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一、选择题1.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 Q460钢制成的。下列有关 Q460钢的说法可能不正确的是( )A.硬度比纯铁大 B.性能优于普通钢C.熔点比纯铁高 D.属于合金解析:选 C。合金的硬度比其组分金属的大,熔点比其组分金属的低,故选 C。2.核反应堆的第一层护罩是锆锡合金外壳,第二层护罩是压力仓,第三层护罩是用最坚固的钢和混凝土制成的非常厚的球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锆锡合金、钢、混凝土都属于混合物B.钢的硬度和熔沸点都高于纯铁C.锆锡合金和钢属于金属材料,混凝土属 于传统的硅酸盐材料D.在高温下,钢和水蒸气可发生反应产生氢气解析:选 B。钢是铁碳合金,其硬度大于纯铁,但熔点低于纯铁。3.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Ⅰ:铜铝混合物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 →足 量 溶 液 A 充 分 反 应方案Ⅱ:铜铝混合物 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 →足 量 溶 液 B 充 分 反 应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 A和 B均可以是盐酸或 NaOH溶液B.溶液 A和 B均可以选用稀硝酸C.若溶液 B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D.实验方案Ⅱ更便于实施解析:选 B。铜铝混合物与盐酸或 NaOH溶液反应时,均只有 Al参加反应,因此 A正确;若 A、B 均选用稀 HNO3,则两种金属均可反应,方案Ⅱ中无固体剩余,B 错误;当 B选用浓 HNO3时,铝钝化生成氧化膜,所测铝的质量偏大,则铜的质量分数偏小,C 正确;方案Ⅰ需收集 气体,并需要将其转化为标准状况,不如方案 Ⅱ称固体质量方便,D 正确。4.硝酸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化学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制取硝酸铜:①将铜溶于硝酸中、②先将铜与 O2反应生成 CuO,再溶于硝酸中、③将铜溶于 N2O4的乙酸乙酯(溶剂,不参加反应)溶液中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下列认识或判断错误的是( )A.方法③是最经济和环保的B.方法①中,若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考虑,用稀硝酸比用浓硝酸好C.方法②需要消耗能源,对环境不产生污染D.方法③中 N2O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解析:选 A。①、③都生成污染性气体,②不生成污染性气体且 HNO3全部转化为Cu(NO3)2。5.CuSO 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途径②,途径①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B.Y 可以是葡萄糖溶液C.X 可能是 SO2和 SO3的混合气体2D.将 CuSO4溶液蒸发,利用余热蒸干,可制得胆矾晶体解析:选 B。途径①中会产生有毒物质 SO2而途径②不会,A 错误;CuSO 4与过量 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新制 Cu(OH)2悬浊液,葡萄糖溶液能还原新制 Cu(OH)2悬浊液生成 Cu2O,B正确;CuSO 4热分解过程中,铜元素价态降低,故必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CuSO 4中只有氧元素的化合价能升高,故 X中必有 O2,C 错误;D 项操作会导致开始得到的胆矾晶体失去结晶水,D 错误。6.铅的冶炼大致过程如下:①富集:将方铅矿(PbS)进行浮选;②焙烧:2PbS+3O 2 2PbO+2SO 2;= = = = =高 温 ③制粗铅:PbO+C Pb+CO↑;= = = = =高 温 PbO+CO Pb+CO 2。= = = = =高 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方铅矿焙烧反应中,PbS 是还原剂,还原产物只有 PbOC.整个冶炼过程中,制取 1 mol Pb共转移 2 mol电子D.将 1 mol PbS完全冶炼成 Pb理论上至少需要 6 g碳解析:选 D。富集方铅矿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A 错;B 项中还原产物除 PbO外还有SO2;整个冶炼过程中,制取 1 mol Pb共转移 8 mol电子,C 错。7.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 + Cu2+ +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 = = = =H+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 Cu或 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做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加入试剂 稀硫酸 浓硫酸、 加热 稀硝酸 浓硝酸实验现象 红色固体和蓝色 溶液 无色气体和蓝色 溶液 无色气体和蓝色 溶液 红棕色气体和蓝 色溶液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 )A.Cu B.Cu 2OC.一定有 Cu,可能有 Cu2O D.一定有 Cu2O,可能有 Cu解析:选 D。H 2还原 CuO生成红色固体,可能是 Cu和 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产物中加入稀 H2SO4溶液变蓝和得到红色固体,证明产物中含 Cu2O,在酸性条件下 2Cu+Cu2+ +Cu,故不能证明产物中是否含有 Cu。= = = = =H+ 8.(2016·河北衡水模拟)部分氧化的 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 Fe2O3、CuO)共5.76 g,经如下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 A中的阳离子为 Fe2+ 、Fe 3+ 、H +B.样品中 Fe元素的质量为 2.24 gC.样品中 CuO的质量为 4.0 gD. V=896解析:选 B。根据题意,3.2 g滤渣一定是铜,而铜与 Fe3+ 不共存,故 A中无 Fe3+ ,则 A项错误;最后 的 3.2 g固体为 Fe2O3,其中 Fe元素的质量为 2.24 g,B 项正确;样品中 Cu元素和 O元素共 5.76 g-2.24 g=3.52 g,则 C项错误 ;2.24 g Fe元素不可能全是单质,故标准状况下生成的 H2的体积小于 896 mL,D 项错误。3二、非选择题9.金属材料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从古代到现代,金属材料经历了几次较大的变革。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表格中的数据(铁和铜的某些物理数据)摘自某化学手册。金属 颜色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比热(kJ/kg·℃)Fe 银白色 7.86 1 535 2 750 0.44Cu 红色 8.92 1 083 2 567 0.38由表可推知,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材料是__________,请写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考古中出土的青铜器、铁剑等往往锈迹斑斑。请完成下面铜、铁制品在自然条件下发生锈蚀的化学方程式:① Cu+ O2+ H2O+ CO2===Cu2(OH)2CO3② Fe+ O2+ H2O=== Fe2O3·nH2O(3)镁、铝是现代人常用的金属材料,这些活泼金属的冶炼方法是________法,工业生产中,镁的冶炼采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铝的冶炼采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解析:(1)由于铜的熔点低于铁的熔点,限于当时人类的冶炼条件,熔点低的铜先被人类利用。(2)采用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可以配平两个化学方程式。(3)活泼金属可采用电解法冶炼,冶炼不同的金属时,采用的原料的类别可能不同,但都是在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答案:(1)铜 铜的熔点低于铁的熔点(2)①2 1 1 1 1 ②4 3 2 n 2(3)电解 熔融氯化镁(或 MgCl2) 熔融氧化铝(或 Al2O3)10.(2016·北京高三模拟)CuCl 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催化剂,并用于颜料、防腐等工业。工业上由废铜料(含 Fe、Al 及其化合物、SiO 2杂质)生产 CuCl的工艺流程如下:物质 开始沉淀 沉淀完全Fe(OH)3 2.7 3.7Cu(OH)2 5.6 6.7Al(OH)3 3.8 4.7已知:CuCl 溶于 NaCl的浓溶液可生成 CuCl ,CuCl 的溶液用水稀释后可生成 CuCl-2 -2沉淀。(1)煅烧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Ⅰ为调节溶液的 pH,范围为________,加入的物质 X可以是________。A.CuO B.Cu(OH) 2C.NaOH 溶液 D.CaCO 3(3)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4)往滤液Ⅱ中加入食盐并通入 SO2可生成 CuCl ,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铜在废铜料中主要以铜单质的形式存在,综观整个流程图可知,CuCl 需从溶液中提取,故煅烧的目的是将铜转化为溶于酸的氧化物。(2)调节溶液中的 pH时,应保证使 Fe3+ 和 Al3+ 完全沉淀,而 Cu2+ 不能沉淀,故溶液的 pH应为 4.7≤pH5.6,加入的物4质能消耗 H+ ,但不能在含铜离子的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再结合后面反应Ⅰ中需加入NaCl,符合要求的有 ABC三项。(3)溶液的 pH为 4.7≤pH 5.6时,Fe 3+ 和 Al3+ 完全转化为相应的氢氧化物沉淀,滤渣Ⅱ的主要成分为 Fe(OH)3和 Al(OH)3。(4)根据题给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H2O+2Cu 2+ +SO 2+4Cl - ===2CuCl +SO +4H + 。-2 2-4答案:(1)使铜转化为可溶于酸的氧化物(2)4.7≤pH5.6 ABC(3)Fe(OH)3和 Al(OH)3(4)2H2O+2Cu 2+ +SO 2+4Cl - ===2CuCl +SO +4H +-2 2-411.合金是建造航空母舰的主体材料。(1)航母升降机可由铝合金制造。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炼铝的原料由铝土矿提取而得,提取过程中通入的气体为________。②Al­Mg 合金焊接前用 NaOH溶液处理氧化铝薄膜,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焊接过程中使用的保护气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2)航母舰体材料为合金钢。①舰体在海水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为________。②航母用钢可由低硅生铁冶炼而成,则在炼铁过程中为降低硅含量需加入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3)航母螺旋桨主要用铜合金制造。①80.0 g Cu­Al合金用酸完全溶解后,加入过量氨水,过滤得白色沉淀 39.0 g,则合金中 Cu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②为分析某铜合金的成分,用酸将其完全溶解后,用 NaOH溶液调节 pH,当 pH=3.4时开始出现沉淀,分别在 pH为 7.0、8.0 时过滤沉淀。结合下图信息推断该合金中除铜外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3)①因加入过量的氨水会发生反应 Cu2+ +4NH 3·H2O===[Cu(NH3)4]2+ +4H 2O,故得到的白色沉淀为 Al(OH)3,物质的量为 0.5 mol,据 Al原子守 恒可知 Al的质量为13.5 g,则 Cu的质量为 66.5 g,Cu 的质量分数约为 83.1%。②由图像可知,Fe 3+ 在 pH≈1.9时开始沉淀,在 pH≈3.2 时沉淀完全,依次类推。pH=3.4 时才开始出现沉淀,说明溶液中没有 Fe3+ ,则一般也无 Fe2+ ,因为 Fe2+ 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 Fe3+ ,此时的沉淀为Al(OH)3;pH=7.0 时过滤出的沉淀为 Al(OH)3和 Cu(OH)2;pH=8.0 时过滤出的沉淀为Ni(OH)2。答案:(1)①第 3周期第ⅢA 族 CO 2②Al 2O3+2NaOH+3H 2O===2Na[Al(OH)4] Ar(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①吸氧腐蚀②CaCO 3或 CaO(3)①83.1% ②Al、Ni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铜的常见化学性质,过程设计如下:[提出猜想]问题 1:在周期表中,铜与铝的位置很接近,铜不如铝活泼,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氢5氧化铜也有两性吗?问题 2:铁和铜都有变价,一般情况下,正二价铁的稳定性小于正三价的铁,正一价铜的稳定性也小于正二价的铜吗?问题 3:氧化铜有氧化性,能被 H2、CO 还原,它也能被氮的某种气态氢化物还原吗?[实验探究]Ⅰ.解决问题 1(1)需用到的药品除铜、铝、1 mol·L-1 CuSO4溶液、稀 H2SO4外还需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的化学式)溶液。(2)配制 1 mol·L-1 CuSO4溶液 250 mL,选用的仪器除 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3)为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应进行哪些相关实验?实验内容和步骤:①Cu 与稀 H2SO4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解决问题 2取一定量制得的氢氧化铜固体于坩埚中灼烧,当温度达到 80~100 ℃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至 1 000 ℃ 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氧化亚铜;取适量红色氧化亚铜粉末于洁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或盐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试管底部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实验Ⅱ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解决问题 3设计如下装置(夹持装 置未画出):当氮的某种气态氢化物(X)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观察到氧化铜由黑色变成了红色,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生成物中还有一种无污染的气体 Y;将 X通入灼热的 CuO燃烧管完全 反应后,消耗 0.01 mol X,测得 B装置增重 0.27 g,并收集到 0.14 g单质气体 Y。(1)研究小组同学验证燃烧管生成的红色物质是铜,你认为他们验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Ⅰ.(1)验证氢氧化铜具有两性,也就是验证其既能溶于酸溶液,又能溶于碱溶液,故还需 NaOH溶液。(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最重要的仪器就是容量瓶,注意容量瓶的规格必须是 250 mL。(3)根据(1)的分析可知,进行本实验需先制备 Cu(OH)2,然后分别与稀硫酸、NaOH 溶液反 应。Ⅱ.(1)根据信息,Cu +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歧化反应,生成单质 Cu和 Cu2+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即可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Ⅲ.(1)根据实验Ⅱ的信息,可用稀硫酸(或盐酸)验证红色物质是铜。因为铜不溶于稀硫酸,而氧化亚铜溶于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2)设 X的化学式为 NaH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N aHb― →Cu+H 2O+N 2(未配平)。根据题意,N aHb、H 2O、N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1 mol、0.015 mol、0.005 mol,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2∶3∶1。假定 NaHb、H 2O、N 2的6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3、1,结合原子守恒将化学方程式配平可知 a=1、 b=3,故 X为NH3,其摩尔质量为 17 g·mol-1 。(3)根据(2)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 3+3CuO3Cu+3H 2O+N 2。= = = = =△ 答案:Ⅰ.(1)NaOH (2)250 mL 容量瓶 (3)②用 CuSO4溶液和 NaOH溶液反应制 Cu(OH)2 ③将 Cu(OH)2分别与稀硫酸、NaOH 溶液反应Ⅱ.(1)Cu 2O+2H + ===Cu+Cu 2+ +H 2O(2)80~100 ℃时,Cu 2+ 稳定; 1 000 ℃以上 Cu+ 稳定;在酸性环境中 Cu2+ 稳定,Cu +不稳定Ⅲ.(1)将红色物质置于稀硫酸中,若溶液不变蓝,则说明红色物质为 Cu(2)17 g·mol-1(3)2NH3+3CuO 3Cu+3H 2O+N 2=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