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习十一五规划建议几点心得体会.docx.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1983869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十一五规划建议几点心得体会.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十一五规划建议几点心得体会.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习十一五规划建议几点心得体会.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习十一五规划建议几点心得体会.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习十一五规划建议几点心得体会.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十一五规划建议几点心得体会一、高瞻的决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普遍重视和巨大鼓舞,也为世界各国所瞩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为关键的时期,所做出的符合国情,顺应时代,凝聚民意,最具战略意义的纲领性文件。这一宏伟蓝图之所以深得民意,鼓舞人心,是因为整个规划自始至终贯穿着:以富民为根本,以兴国为己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强大动力,以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强国和生态环境安全、美好为保障,以期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

2、、健康发展。实现 XX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XX 年翻一番的目标。这是高瞻的决策,明智的选择,为全国各族人民所拥护。2、 “十一五”规划始终倾注着求真务实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神。规划中刚性的目标,硬性的指标,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取消农业税的壮举等等。有力的举措,明确的要求,艰巨的任务,可喜的前景,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富民兴国的坚强意志和执政能力。也表明了中国在当今时代愿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前进的决心和愿望。3、 “十一五”规划是行动的指南,它可激励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上进心,增强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全国必将掀起深入学习和认真执行“十一五”规划的热潮。学习“十一五”规划可以

3、明了国情,关心国事,知晓国策,热爱国土,建设家园。可以深信,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奋发图强,必将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取得更大的成绩。二、艰巨的任务4、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XX 年我国 GDP 达到 15.99 万亿元人民币,国际排行由第七位上升到第六位。形势十分喜人。然而,我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生态环境相当严峻等等。这些必须加以

4、重视和认真解决。(1)我国既是幅员辽阔的大国,又是生态环境的弱国;既是人口数量的大国,又是人口质量的低国;既是能源消费的大国,更是能源浪费的大国。 。过去一直在说:“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 。 “人口众多”是客观事实,“地大物博”是言过其实。只要用 13 亿人口这个沉重的分母一除,就可以看出中国地也不大,物也不博。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矿产资源、人均水资源,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33%、43%、58%、22%。以上这些可以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基本国情。在环境质量方面,我国有两个不利条件,一是自然生态环境先天不足。从气候看,干旱、半干旱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52%,从地理条件看,青藏

5、高原、黄土高原、岩溶地区等生态脆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 37%。二是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水土流失面积 356 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面积每年新增加 3436 平方公里。森林生态退化和草原退化仍在扩大,10%15%的高等植物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环境污染严重,1/3 的国土受到酸雨的影响,七大江河水系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很大,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75%的湖水出现了富营养化,近 3 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合格。据中科院专家测算,XX 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占 GDP 的比重高达 15%,形势是严峻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

6、治理任务依然相当繁重,要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疆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十分明显。特别应当提出的是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贫穷落后最为突出。如何在“十一五”时期加快西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这是关系到 2020 年全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问题。因为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绝大部分世居在西部地区,对全国民族地区的兴旺发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简言之,西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之日,也就是全国民族地区兴旺发达之时。这是因为西部民族地区的面积占全国民族地区总面积的 97.22%。而且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86.3%。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境线长

7、18160 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境线总长的 79%,与周边 14 个国家为邻。不言而喻,无论是从国土面积来说,还是从少数民族人口来说,西部大开发就意味着中国少数民族的大振兴,中华民族的大腾飞。5、西部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欠账太多,底子太薄,基础太差,加之生态环境和地理条件较差等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怀帮助下,推翻了落后的社会制度,先后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飞跃,相继成立了各级民族自治地方,实现了民族平等。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却不可能一蹴而就。西部民族地区除五大自治区首府和 27 个自治州州府及个别城市的社会经济较发达外,其余自治地

8、方,特别是广大农村,尤其是高山区、石山区、偏本文来自之音,更多精品免费请登陆 www.网络.com 查看僻牧区、偏远边区还相当贫穷落后。极个别特困地区仍处于“住在河边闹旱,能源窝里缺电,交通道路不便,文盲到处可见,地下宝藏无限,捧着金碗讨饭”的困境之中。从总体来说西部民族地区:农业落后,工业薄弱,第三产业不发达,交通闭塞,科教水平低下,劳动者素质差,城镇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发展迟缓。这一严峻现实,极大地牵掣着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不难看出,中国奔小康,关键在西部,重点在民族地区,难点在农村,焦点在山区。这是一项既持久又艰巨的国土建设任务。三、明智的选择“十一五”规划特别强调指出,要坚持用

9、发展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 、坚持“六个必须” 、做好“五个正确处理”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6、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浪费资源现象相本文来自之音,更多精

10、品免费请登陆 www.网络.com 查看当严重,中国资源支撑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己难以承受。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期发展。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要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做到资源综合利用,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标志着中国执政党治国理念的提高,执政意识的增强,国土建设能力的升华。循环经济是一次深刻的范式革

11、命。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经济模式,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不加任何处理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简单线性经济过程。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短缺危机愈发突出。经济虽然发展了,但环境付出的代价与日俱增。第二种是“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虽然注意到环境问题,但具体做法是“先污染、后治理” 。但由于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不但治理的成本奇高而且生态恶化难以遏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它倡导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而且可以大大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它的基本含义是要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用全过程处理模式,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再变为资源的目的。实现从“排除废物”到“净化废物”到“利用废物”的过程,达到“最佳生产、最适度消费、最少废弃” 。用通俗话来说就是实现“财富翻一番,资源使用少一半”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