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经济学家介绍(6)卢卡斯.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975291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家介绍(6)卢卡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经济学家介绍(6)卢卡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经济学家介绍(6)卢卡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济学家介绍(6)卢卡斯 整理日期:2002-10-20卢卡斯, 60 年代末出道, 最初由于对自然率假说和货币中性的拥护而被认为 是激进的货币主义者(胡佛, 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 共同向当时的凯恩斯 主义挑战. 但事实上, 他们与货币主义者在对预期的形成机制的看法上有着 本质的区别. 卢卡斯等人复兴了穆斯于 1960年所提出的理性预期假说(适应 性预期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等同于理性预期, Muth, Optimal Properties of Exponentially Weighted Forecasts), 从而提出了预期到的与末预期到 的货币冲击都具有实质影响, 因而显著区别于货

2、币学派的观点. 卢卡斯最初的研究领域是劳动供给和投资行为, 这同凯恩斯主义对需求的强调 是截然不同的. 70 年代早期, 卢卡斯对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复兴了 对经济周期的研究. 战后凯恩斯主义一度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以至于有些经济学家提出经济 周期已经死去, 而政府的作用就是适时地采取一些干预措施以抹平经济周期, 而卢卡斯 72 年的文章( 预期与货币中性)则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论证了菲利普 斯曲线(因而是一种均衡的经济周期),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非利普斯曲线是不 稳定的, 它会随着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因而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 的, 政府干预终将失灵( 此前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已经提出了菲利

3、普斯曲线失 效的观点, 1969 年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讲演). 而美国 70 年代出现的滞涨( 唉, 这 本来是一件很正常也很严肃的问题, 而在我国很多人看来就成了攻击资本主义 的一根救命稻草, 到了 90 年代还在絮叨个没完, 却不知从严格的学术角度去 探讨它 , 而西方宏观经济学因此又得到了一次重大的发展) 使得卢卡斯名声大 振. 因其对理性预期的强调而被称为是理性预期学派(后面会说到这个称谓是 不合适的 ) 这期间最重要的方法性文章就是 1976 年的理解商业周期(中文版见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刊 1999 年第 2 期), 在这篇文章里, 卢卡斯全面 而非技术性地(在我看来这绝不比

4、成堆的数学模型好读)描述了他的货币周期 理论. 但事实上, 这篇文章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指明了所谓经济周期现象的典 型事实, 提出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 厘清了经济周期研究的方向与 方法, 明确强调了冲击与传播机制(最初由弗里希 1933 提出)的作用,这些都 是此后宏观经济学发展中最重要的主题. 卢卡斯的货币周期理论在取得短暂的成功后, 很快就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如 个体获取信息的难易以及劳动与闲暇之间跨时替代弹性的大小等),但是他所 倡导的理性预期以及微观基础问题却被吸收进了整个主流经济学, 今天, 即 使是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对此也都是接受的, 区别的不是研究的方法, 而是最 后的结论(这样

5、说其实也不确切, 在很多前提假设下也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这就取决与你认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到底基本到什么程度), 因此, 他们更显著 的特征似乎在于价格的灵活性以及市场出清, 于是新古典主义的标签取代了 理性预期. 事实上新古典学派在 70 年代对理性预期的假说的采用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此前并没有人反对预期是理性的, 但在技术上却很难实现, 而 60 年代在运筹 学方面的进展( 特别是贝尔曼动态规划的提出)则在数学上为此铺平了道路( 大家后面会看到 , 经济学的发展经常是取决于可用工具的进步), 因此他为 主流经济学迅速采纳并无任何奇怪之处. 整个 80 年代的宏观经济学似乎都为理性预期所主宰

6、, 但这同时也是新古典 学派第二派迅速崛起的年代, 其代表人物为 Prescott, Kydland, King 等, 他们最初就是从对卢卡斯货币周期理论的批判起家的, 提出了实际商业周 期理论(Prescott and kydland, 1982, Time to build, 注意Prescott, 我认为他是继 LUCAS 之后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学家, 关于实际商业周期理论 将又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这里就不展开了, 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PRESCOTT 1986 年的文章, 理论领先于经济周期测量,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学刊 1999 年第四期, 这是我所见过最具个性的文章, 感觉有点

7、模仿 LUCAS 1986, 但同样优秀), 但在研究路线上与第一代却是一脉相承的, 完全秉 持了卢卡斯(1976, 1980)的路线, 特别是卢卡斯(1980, 经济周期研究中 的方法与问题) 中所提出提供一个有说服力的完全人为设计的经济系统作 为实验室, 用以替代过于高昂的实际经济政策实验. 因此实际商业周期 背后最重要的影响人物仍旧是卢卡斯. 卢卡斯另一个著名的影响就是他的政策无效性命题, 也就是著名的卢卡斯 批判. 这篇文章事实上在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中引入了博弈论的观点. 卢 卡斯指出(1977, 经济计量政策评价: 一个批判): 只要经济计量模型的结 构与经济个体的最优决策规则相一致

8、, 而最优决策规则随着决策者相关环 境的变化发生系统性的改变, 则经济政策的变化将系统性的改变经济计量 模型的结构. 这个命题的提出事实上对当时所盛行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 基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这意味着利用现有的经济计量模型去对不同的政 策规则的效果进行评价是无效的. 因此政策制定者如果要预测个体对政策 的反应, 就必须将后者同时考虑在内. 卢卡斯除了理性预期之外,对经济增长理论也有重大贡献。 卢卡斯(论经济发展的机制1988)和罗默(收益递增和长期增长1986) 的两篇文章奠定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经济增长理论不仅应考虑未来几十年的增长,而应研究世界范围内经济长期增长的机制 、源泉;也

9、不仅应揭示某一国家的经济增长,而应揭示出整个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发 展不平衡等问题。 他认为现实经济是以不完全竞争为市场条件的,因而产生规模收益递增,这种结果是由 于人力资本积累而来的。 于是,卢卡斯把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归结为人力资本内生、积累与增长。换言之,知 识积累、技术创新及专业化人力资本不仅能使自身的收益递增(所谓水平效应) ,而且 使经济增长动态化、长期化。 据此,他认为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各国间人力资本禀赋的差异通过国际贸易可能得到 强化,并形成专业化生产,从而更有助于人力资本禀赋更丰裕国家的经济增长。其结果 是各国的经济发展不仅必然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又可能进一步扩大。这一结

10、论严厉 批驳了新古典增长理论所持的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率趋同的观点。 (按照新古典模 型的假设条件,递减报酬率蕴含着资本的边际产品在欠发达地区较高。因此,如果贸易 是自由和竞争的,那么新的投资将仅在较穷国家发生,并一直持续到资本劳动比例与工 资、资本的报酬率相等为止。 ) 卢卡斯给出了富国与穷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四个理由: 1,富国与穷国的人力资本存在差异。 2,两类国家人力资本的个人收益也存在差异。 3,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即富国害怕穷国的政治风险。 4,殖民垄断控制现象的消除,也不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殖民垄断利润消失) 卢卡斯的理论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差距,以及未来世界的经

11、济增 长格局。 90 年代宏观经济学领域另一个重要进展则是新增长理论的出现(这很大程 度上也是受益于技术工具的进步, 新经济理论的出现往往不是因为需要, 而是取决于现在经济学家能够说什么), 其发端之作主要是两篇, 罗默 ( 1986)和卢卡斯写于 85 年, 发表于 1988 年的“经济发展的机制“. 当时卢卡斯已经敏锐地感觉到沉寂多年的增长领域(如前, 70, 80 年代是 经济周期研究复兴的年代 , 而增长领域至索罗 , KOOPMANS 等人的贡献后 便少有进步)应该有一个新的进展 . 工具已经被发展到了这样一个地步, 以致增长理论将要对增长问题发表一些有意思的见解了(罗默, 1989

12、, 长 期增长中的资本积累 ). 卢卡斯对于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说明很有意思: 各国经济的发展如此不平衡, 贫富差距如此悬殊, 而政府是否能 够做些以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一个经济学家只要一想到这点就很 难再去考虑其他问题. 从文章的标题我们可以看出卢卡斯对整个经济运行的看法, 它有一 种机制, 就象是一个机械设备一样, 因此完全可以用物理的和工程的方法 去研究它 (这里似乎少有道德问题, 呵呵). 在这篇文章中, 卢卡斯从索罗 的新古典模型开始, 依次给出的增长的人力资本模型和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模型, 结构简明清晰而富启发性 , 这也是其后将增长内生化的 两个最主要的

13、方向. 另外, 卢卡斯 1989 年还和其前妻 STOKY 以及 PRESCOTT 一起合作出版了经济 动态学中的递归方法, 这是宏观经济学中最优秀的教材之一, 事实上整 本书就论述了一个主题: 动态规划, 可见在宏观经济学中技术工具的重要 性. 纵观卢卡斯的学术生涯, 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他对新思想(理性预期, 看待 经济的均衡的观点) 的引进( 或曰发扬), 对新工具的推广(离散和连续 时间的优化和对计算工具, 计算方法的推崇, 博弈论等), 研究方法论上的 现代化(什么是经济周期 , 经济周期的典型事实以及经济周期研究的重要方 面, 冲击以及闲暇的跨时替代作为传播机制, 理性优化的个体,

14、经济增长 的内生化等). 可以说, 卢卡斯是 70 年代后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第一巨人, 整 个宏观经济学迄今为止始终是沿着他所指明的方向在前进, 并且在本世纪( 21 世纪)仍将保持其强大的影响力. 附: 卢卡斯的重要著作(择其要者, 凭印象顺手写, 很不完全) Lucas, Prescott,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 Lucas, “Expection and Montary Neutility.“ Lucas, “Understanding Business Cycle.“ Lucas, Sargent, “After Keynesian Macroe

15、conomics.“ Lucas, “Econometric Policy Evaluation: A Critique.“ Lucas, “Methods and Problem in Business Cycle Theory.“ Lucas, Sargent,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Econometric Practice.“ Lucas, “Models of Business Cycles.“ Lucas,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ucas, Stoky, with Prescott, “Recursive Methods in Economic Dynamic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