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考察华东三省一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市公安局信息化建设学习考察组为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的能力,XX 年 2 月中旬和 3 月上旬,朱明国同志率领市公安局直属业务处长、区县公安局长,分两批先后考察了安徽、江苏和浙江、上海公安信息化建设。通过考察学习,收获很大,启发很深,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理清了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大秘书网文章-http:/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主要做法安徽省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做法一是统一思想,科学规划,明确工作思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走跨越式发展、规范化建设、科学化建设、实用节约型发
2、展的道路。二是科学整合资源,条块结合,信息共享。既节约了大笔资金,又使原有系统的作用得到了充分整合。三是立足基层,贴近实战,以用促建。坚持边建设、边开发、边应用的原则,狠抓综合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建设,突出实战应用,提出“一切为了实战”的口号,始终把立足基层,贴近实战,强化应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金盾工程”建到每个民警的办公桌上。四是抓典型,促全面,整体推进。省公安厅将 XX 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作为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向全省推广。五是强化培训,提高民警素质。始终坚持把提高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的科技素质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切实把好“三道关”:领导关、基层所队长关、全员培训关。六是因地制宜,多
3、方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安徽省公安厅提出公安信息化建设“不以系统硬件档次论英雄,而以实战应用效果定成败”,要求各地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的同时,开动脑筋,多快好省地开展建设。七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省政府将“金盾工程”、智能交通系统、互联网监控中心建设列入“861”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省级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列入了省政府“数字安徽”重点建设项目,保证了全省公安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江苏省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做法一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这个核心,在普及推广上下功夫。省公安厅将 XX 年作为全省“网上信息应用普及推广年”,加强分类指导。二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重点环节,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XX 年
4、以来,江苏省公安厅围绕“建成一个平台、形成一套机制、培训一支队伍”三个环节开展建设,为应用提供环境、制度、素质的保障。XX年以来,在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科技大练兵活动,将网上信息采集比对等应用技能,列入省厅派出所长、刑警队长、交巡警队长学校以及警衔晋升、专业培训的范围。三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的整体推进,在“两强两促”上下功夫。以网上作战为核心,围绕信息强侦、信息强基、信息促防、信息促管开展应用实践。首先,将信息强侦作为开展网上应用的突破口,初步形成了网上侦察破案工作模式和网上信息查证比对模式、网上线索排查布控模式、网上案件串并侦查模式等一系列新战法。其次,大力实施信息强基工作,在省市县三级
5、公安机关都建立了规范化的网上信息研判应用工作机构和机制。第三,信息促防的作用初步显现。全省公安机关以实有人口管控为重点,通过对旅馆住宿人员、网吧信息、暂住人口信息的跟踪掌握,并及时与在逃人员、高危人群等系统数据进行比对,有针对性地落实管控措施,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提高治安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抓住创建“平安江苏”的机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投入专项资金 10 亿元左右,加大了各类社会面治安监控图像系统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社会重点部位、集卫星、微波、光纤网络、专用电路等多种传输手段为一体的图像监控网,建成了一批具有智能化查控报警功能的治安卡口,用信息化手段织牢街面路口的防控网络。
6、浙江省、上海市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做法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实施“金盾工程”。浙江省公安厅确立了“立足现有、总揽全局、着眼发展、科学规划、开拓创新、规范管理、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力争以最少的资金投入、最短的建设周期产出最大的效益。上海市公安局明确目标,加大投入,强化运用,完善机制,近四年来平均每年投入近 2 亿元。二是以应用为核心,全面整合信息资源。浙江省公安厅从 XX 年 5 月开始,开发建设并逐步推广了全省统一应用的“浙江公安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初步实现了一个平台录入、查询和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三是以实战为目的,充分发挥信息化作战威力。浙江省厅通过实战应用促进信
7、息流与业务流的有机结合,并依托强大的网络支撑,将信息作战平台延伸到基层一线,抓住信息导侦、信息预警、信息促控等主要环节,不断拓展情报信息应用领域,开展“网上作战”,取得了较明显的应用效益。上海市公安局XX 年开发建设了信息比对系统,目前已纳入比对范围的有22 个数据库,基本覆盖了主要公安业务信息。四是以规范化为抓手,为信息化提供强力保障。浙江省公安厅把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转变警务理念、改进警务方式、提高警务效能的有效载体。首先着力提高民警信息化素质。全面加强对一线民警的技术和业务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和大练兵活动,并将其作为警衔与职务晋升的必训必考内容。其次,努力做大公安信息化的活水源
8、头。按照“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的要求和“谁主办、谁采集、谁录入、谁修改”的原则,全面、认真地采集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以及车辆、驾驶员、二手机、二手车等各类基础信息,并及时录入信息系统。第三,强化机制保障。坚持属地采集、全程上网、完全关联、高度共享的原则,将信息化应用与民警的日常侦查办案和治安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采集、录入、储存、加工、应用职责细化分解到各项警务工作中,细化分解到办案、办事、办证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民警、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海市公安局坚持质量管理,制定了公安业务信息系统相关数据项目质量标准,开发了数据质量检查软件,建立了数据质量举报网站和奖罚金机制,鼓
9、励单位、民警反映所发现的数据差错,并以常住人口、案件违法犯罪人员、在逃人员等 15 个系统为重点,开展数据质量检查,数据的总体正确率提高到 99.5%。主要成效一是公安信息化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安徽省一级网带宽达到 155 兆,二、三级主干网络全部开通,全省公安基层所队接入网覆盖率达到 98.45%,百名民警拥有的计算机数为 41.4 台。江苏省一级网带宽为622 兆,全省所有基层所队全部以专线宽带方式接入公安信息网。全省公安机关接入公安信息网的计算机为 5 万余台,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率达到 69 台。浙江省公安二、三级主干网和接入网覆盖率为 100%,地级市全部开通了至县级
10、公安机关的图像传输系统。省、市两级公安信息中心均已运作。上海市已自建光缆 3000 余公里,实现了 100%联网,达到千兆主干网,百兆联接至派出所,10 兆联接至单机,实现了数据、语音、视频的“三网融合”。二是建立形成了高效、共享、充分满足公安实战需要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安徽省 XX 市公安局将所有公安业务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建成了“XX 公安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实现了各警种相互支持、相互策应、协同作战的目标。江苏省在全省省辖市和省公安厅统一开展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各类网上信息资源的集中整合,满足了对信息的采集、录入、共享、应用需求。浙江省公安厅 XX 市局建立以技术破案、
11、信息破案为手段的网上作战体系,突破传统刑侦工作模式。通过信息分析整合、碰撞比对和倒查扩案、网上调控、关联扩线、犯罪轨迹刻画等方法,主动发现破案线索,掌握犯罪嫌疑人活动轨迹,拓展了“从案到人、从人到案”的侦查破案途径。上海市开展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二期建设,将中心库容量扩至 300万人十指纹、100 万枚现场指纹,比对速度扩至每秒 50 万指以上。开展了法庭科学 DNA 数据库建设,目前前科库已入库 6 万人份,现场库入库保持在 300 人份左右。XX 年以来,通过指纹识别比对直接认定和提供线索,查中 3907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2795 人,通过 DNA 技术认定犯罪嫌疑人400 名,其中破获
12、凶杀案件 500 余起。三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夯实。安徽省公安机关通过开展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人口系统、旅馆业治安管理系统、高危人群管理控制系统、网吧实名登记系统和社会面图像监控系统等一系列建设,使源头信息的采集录入和对流动人口、治安复杂场所和重点部位的控制得到全面强化,提高了社会面控制管理能力。江苏省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开展了案底制度建设,对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采集、工作对象网上列管和前科劣迹信息查询比对等工作提出了规范化要求,不仅提高了对违法犯罪人员积累性打击力度,而且促进了执法基础工作的开展。上海市开发了 50 多个业务信息系统。主要有指挥调度系统、情报信息系统、案件时空分
13、析系统、预指挥调度系统、案件管理信息系统。四是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开展。安徽省建成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 400 多处,道路卡口监控系统 116 处,配备车载移动电子警察 320 套,33 个省际公路卡口系统全部建成,两条主干 206 国道和 205 国道部分重点路段实现联网卡口监控,仅 XX 年,依托科技手段共发现涉嫌盗抢车 626 辆,抓获盗抢汽车犯罪分子 44 人。江苏省自 XX 年起,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了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其中公安机关自建监控系统 1.3 万余个,安装摄像镜头约 12 万个,50 多个市、县公安局建成了图像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城市治安的不间断监控。通过发
14、挥各类监控系统在锁定目标、固定证据、发现抓获罪犯等实战中的作用,XX 年以来,江苏全省共破案 4500 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00 多名。五是形成了网上侦查破案新模式,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安徽省自 XX 年以来利用网上信息破案占全省破案总数的 23%。江苏省公安机关 XX 年利用网上信息破案占全省破案总数的 2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8个百分点,抓获在逃人员 2.2 万余名。六是警务工作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促进了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XX 年,江苏省各级公安网站发布各类预警研判信息 7.1 万件。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广泛应用,使原来
15、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原来需要四处奔波,动用大量警力才能办成的事,现在坐在办公室,用公安信息网络平台即可办到。科技成果转化为战斗力的现实和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神奇”作用,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广大民警切身体会到,现在的公安工作一刻也离不开计算机,要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首先必须实现信息化。七是公安行政管理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为社会和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安徽省公安机关通过开展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户籍管理“一站式”服务,群众办理户籍市内迁移只需在迁入地一次办结,不需要象以前在迁入地和迁出地往返多次。江苏省公安机关
16、通过网上“一站式”服务,XX 年共办理各类户籍管理业务 1744 万件,办理机动车/驾驶人证件 493 万件,办理出国出境证件 66万件。省公安厅和 13 个市公安局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公安网站,推行执法告知制度、提供办事指南和政策咨询,受理犯罪举报和群众投诉,大大提高了“窗口”单位为民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八是城市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浙江省 XX市公安局于 XX 年 10 月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将在今年基本建成共享性强、覆盖面广、技术领先、应用效果显著的防控网络体系。截止 XX 年底,全市共建设监控点 3132 个,其中社会面上治安监控点 2052 个、公安机关内部安全监控点
17、 1080 个。同时,基本建立了统一的动态报警监控平台,实现整个监控系统的数字化与网络化,预防、打击、管理等公安工作效能得到较好发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成为全国四个“城市综合报警与监控示范城市”之一。上海市公安局目前可供调看的全市主要道口、地铁沿线、重点场所、要害部位、标志性建筑周边的摄像监控点近 4000 个。目前,上海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摄像监控系统的决定,提出了“凡是进入上海的人员,无论是空中来、海上来、地面来,都要有图像记录;凡是出入地铁的人员,都要有图像记录;凡是出入四、五星级宾馆的人员,都要有图像记录;凡是常用警卫线路,都要有全程摄像监控”的建设目标。几点启示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
18、首先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化要不要搞的认识问题。上海市公安局认为,警力增量总要达到一个饱和,想控制治安、压制刑案,只有走科教强警之路,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地位。浙江省公安厅提出,不重视科技的领导是不清醒的领导,不善于抓科技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以此来统一思想认识。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是一个单位的“龙头”,一个单位工作、资源的分配、工作的兴奋点和注意力,主要是跟着“一把手”走的。上海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亲任组长,凡重大建设项目,都要专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公安局领导亲自部署、指导、协调。市公安局党委会连续两年在每
19、次召开前都尽量安排半小时至 45 分钟的科技讲座。1999 年,市公安局组织市公安局党委成员、各单位“一把手”进行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脱产一周,先学后考。在市公安局党委的率先引导下,上海各级公安机关都把公安科技和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抓住提高民警信息化素质这个关键。公安信息化讲求的是规模效益,既体现在信息数量上,也体现在应用群体上。只有信息警务理念和信息作战方式为每一位民警所接受、所掌握,每一位民警都成为信息警务的参与者、受益者,公安信息化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高度重视民警信息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扩大信息化应用群体
20、。一是要对所有的 50 岁以下民警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二是要制定刚性要求。开展好全员计算机培训,要制定初步的、近期的、中期的、远期的指标。全员培训是打基础,还要通过网络技术人才规划建设,制定标准,开发系统。信息化工作要提高,要有专业技术人才,每个单位都必须有自己的技术骨干。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优化管理、集约资源。公安信息化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公安信息化工程能否充分发挥效益,不仅取决于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系统能否得到良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取决于能否将管理活动贯穿信息系统产生、运作、改进直至淘汰的全过程。一是必须坚持质量管理,让每一个数据都真实可用;二是必须坚持五个统一,
21、让每一分投入都物有所值。要以整合资源、集约发展为目标,对公安信息化项目的预算分配、立项招标、建设监督、项目验收等进行全过程的审核、监督、管理,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取得良好的管理效益;三是必须打破信息壁垒。目前各警种、各部门都建设了一批实现业务信息化的项目,这些项目构成了整个信息化的基础,必须按照“整合资源、重在统一,突出实战、方便基层”的目标,以推行基层信息采集规范化为切入口,通过整合、激活和利用相关业务信息资源,带动其他相关应用,推进信息一体化、作战一体化,最终达到打防控一体化。初步打算通过两年努力,建立完备的公安信息化网络设施、齐全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完善的信息化工
22、作机制、普及的信息化应用,XX 年基本实现全市公安工作信息化,以信息化有效提升公安战斗力,提高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效率,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正规化。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一是继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各类公安数据、语音、图像信息的可靠传输和系统应用。二是继续完善市、区县两级公安信息中心技术建设。XX 年,市公安局信息中心完成请求服务系统、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及网管系统建设。三是着力提高民警上网计算机拥有量。XX 年底前,全市公安机关每百名民警上网计算机拥有量平均达到 60 台以上;XX 年底前,全市公安机关每百名民警上网计算机拥有量平均达到 80 台以上。围绕实战需要,构建全市统一、
23、高度共享的公安信息化应用平台。按照公安各业务工作需要,在全市公安机关建立基本齐全的应用系统体系。一是建设符合实战需要的信息化平台。在市局信息中心建立大整合、高共享、流程化、高效能的“市公安局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在市局直属各单位和分局、区县局建立“警务应用工作平台”。在派出所建设“基层警务工作平台”。二是全面完成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市局有关直属单位加快建设或完善推广人口信息系统、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劳教审批案件系统、旅店业信息系统、图像监控系统、情报信息综合研判发布系统。强力推行,强制入轨,实现“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全警共享”。在全市公安机关强力推行信息化,强制进入信
24、息化轨道,在全市公安机关叫响“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懂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丧失工作岗位”的口号,实现“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做到会上网、会采集、会查询、会比对,养成“上班先开机,工作必上网”的习惯,逐步形成“文件网上走、案件网上办、台帐网上建、绩效网上考”的新格局。实现“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全警共享”,形成人人重视信息、人人应用信息的良好氛围,把信息转化为警力、转化为效率、转化为战斗力,实现信息资源在公安工作中的有效利用。加快图像监控系统建设。今年年底前,在城市 30的派出所辖区实现监控图像整合,建立派出所监控室并开通监控系统。主城区分局和万州、涪陵、黔江区局
25、,以及有条件的县局建立图像监控系统。XX 年底前,在城市 60的派出所辖区实现监控图像整合,建立派出所监控室并开通监控系统,全市 50以上的区县局建立图像监控系统。同时,整合社会图像监控资源,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建立现代警务机制。通过发挥信息的引擎作用,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安机关精细指挥、精确打击、精密防控和精度管理,大大提高警务效能,并以此带动和促进警务活动的革命和创新,对公安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法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建立在信息主导下的决策科学、信息灵敏、反应迅速、打击精确、防控严密、执法规范、保障有力,能有效驾驭复杂治安局势的一系列警务制度和工作运行模式。建立健全信息研判、精确打击、治安防控、应急处突、队伍管理、服务群众等机制,实现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模式的跨越,建立现代警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