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国防动员法的思考与体会国防动员法是对国防动员职责和行动的全面规范,是实施国防动员和抓好平时动员建设的基本依据,其核心和根本在于积蓄国防动员潜力、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因此,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必须把提高平战转换、快速动员、持续保障、综合防护“四种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着重在完善动员机制、做好动员准备、构建信息系统和强化动员训练上下功夫、见成效。突出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军政军民一体。按照“军地结合、专兼结合、上下一致、合署办公、整体配套”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国动委办事机构建设,统一省、市国动委办事机构设置,重点配齐县国动委工作机构人员,确保动员工作有人管、有人抓,进一步明确细化军地各级
2、领导和机关的职责分工,除专业办公室外,在地方公安、水利、林业、渔政、气象、地震等有关部门设立主抓动员工作的专职或兼职部门,真正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应战应急一体。要突出抓好动员机制与地方应急管理机制的有机衔接,将相关后备力量和国防动员专业队伍纳入地方应急体系,共同制定预案计划,有效整合各支力量,研究建立联合指挥机制,提高军地联合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研究制定应急动员的实施办法,科学划分应急动员等级,尽可能与部队战备等级和地方应急响应等级协调起来。作战动员一体。军队作战部门应发挥牵头作用,统一协调组织军事需求的摸底调查、研究论证和梳理汇总工作,真正把作战需要什么、需要多少搞清楚搞准确;
3、国动委办事机构要发挥好协调作用,把军事需求具体落实到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着眼多样化,进一步强化军事斗争动员准备认清形势,强化遂行任务的使命意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比较复杂,必须充分认清我们面临的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形势,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积极推进军事斗争动员准备,大力加强多能化建设。完善预案,创造遂行任务的有利条件。要围绕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进一步细化动员预案,做到定储备单位、定补充对象、定数量品种、定交接方式;要认真制定指挥、通信、机动、交通、经费、物资器材等动员实施保障计划,形成彼此衔接、整体配套的方案体系;将动员需求纳入部队战备方案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规划与建设之中,由省军区系统协调组织任务部队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部队动员扩编预案和通用物资器材补充方案。建强力量,奠定遂行任务的坚实基础。要进一步优化后备力量编组和结构,减少一般队伍、加强专业队伍,减少作战队伍、加强保障队伍,不断提高后备力量的科技含量和整体建设质量;突出主要方向、重点地区和敏感部位,合理调整布局,努力形成与战争威胁方向、自然灾害分布、社会突发事件等情况一致的后备力量部署格局;统筹和整合民兵、预备役部队、人防、交战和地方行业系统的专业力量,着力解决交叉编组、重复编组、一兵多用等问题。立足集约化,进一步整合国防动员训练资源突出基地轮训。统筹规划国防动员系统训练设施的建设,全面整合
5、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国防动员专业队伍现有训练资源,着重抓好省、市两级训练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布局合理、综合配套、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的建设目标。同时,依托地方水利、林业、公安、武警、交通、消防等训练设施,探索建立军地兼容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基地。落实挂钩带训。充分利用现役部队、训练机构、军队院校的训练人才、装备资源优势,组织预备役部队和民兵专业对口分队开展挂钩带训,积极探索后备力量参加部队演习的常态路子和长效机制,提高协同作战保障和整体遂行任务能力。强化军地联训。以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打击恐怖主义等使命课题为牵引,组织军地领导机关,以及后备力量、国防动员专业队伍、现役部队和地方专业力量进行联
6、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等方面的训练演练,着力提高军地联合处突能力。围绕信息化,进一步推动国防动员建设转型深化潜力信息调查统计。各级国动委要依据国防动员法和统计法,按照统一目录,自下而上、全面深入地搞好动员潜力信息的调查统计,切实把各系统各行业的信息、人才、科技、装备、物资及生产等潜力资源搞清楚、分析透,做到涵盖全面、数据准确、资料详实。完善各级动员信息系统。按照纵向贯通、横向到边、军地衔接、安全保密的总体要求,依托军队信息网、指挥网和地方政务网,建立和完善联通各级国动委及办事机构的动员信息系统,实现部分动员信息的可控性共享,达到既便于调用、又利于保密的目的。构建动员系统指挥平台。要在联合作战一体化指挥平台中嵌入国防动员模块,并将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库加载到一体化指挥平台信息数据库;在军地联合动员指挥机构框架下,研究开发军地共用的指挥信息系统,保证军地指挥和作业人员之间能够在同一平台下实现互访问和互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