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与设计师沟通合作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及其牛逼的虚构能力,不光是虚构的, 还是自圆其说的, 大部分还是可以实现的。尤瓦尔的人类简史中讲“虚构”是智人能够走向食物链顶上的关键。设计也伴随着手工业和工业的发达, 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行业。如今的文明和资源下,人人都是设计师,每个人在自己生活中尝试有目标和计划的创造。如何不让甲方的误会去诱导乙方的设计?还得再深刻下通过对比理解下设计。把设计师当作工程师 前段时间在读Problem Seeking的时候我觉得有一句很关键的一句话:“Programming is analysis, design is synthesis.” ,中文可以翻译是产品经理分析 a
2、nalysis 需求,设计师综合 synthesis 手段解决问题。我其实一直都不太能理解 synthesis 的。我们对比下这三样:科学:聚焦在自然世界,通过 recognition 模式识别,具体是可控的实验,归类和分析,追求真理。人文:聚焦在人类文化,通过比喻,批评,讽刺等手段,追求主观。设计:聚焦在制造世界,通过 synthesis 模式综合, 追求独特的适用。我其实一直不太理解 synthesis 对应的真实世界的行动是什么 by UXLX设计本质是一种复杂的应用技术。使用的思维方法比较独特, 设计需要大量输入后在脑海中能够组合成概念之后,跟需求的反复对话, 最终形成草图。记得读No
3、rman Foster: A Life in Architecture传记时,我认为诺曼超出常人花了很多时间在欧洲临摹建筑结构是他能去耶鲁的输入拐点。但是很多人容易错误的把 analysis 交给设计师去做,设计师推动进展无比痛苦。比较简单的做法就类似互联网业务中把设计师当工程师来对待,坚持看到设计师的测试环境。如何跟设计师打交道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中花了第五章讲了好的设计师都会完成这个流程。我思考了下,我们还是可以做为助燃剂来推动进展的:设计师不会主动参与到分析业务当中。这对设计师的投入度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设计师能亲身参与到业务当中,理解流程,会对设计有很大的
4、帮助。诱导设计师通过草图提供创意方向 principles,作为设计沟通的底层。这个思路有点像 Crucial Conversations关键对话中的扩大共享观点。永远不要寄托设计师会提供最佳方案。设计师的工作只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出解决方案,也永远不要指望设计师能提供最优方案,陪同设计师找到关键的需求框架 problem frame, 准备大量输入用于刺激他们,获得解决方案概念 solution concept。关键要调整自己的预期。所有的设计师都会特别坚持原创概念。 设计师常常咬定既往的设计习惯 fixation 和错误的设计概念 Concepts。这个维度我认为还是应该尽可能协助设计师输入
5、信息,你去大量整理可能的 “问题-概念” 的方案集,帮助他们去孕育新的概念,大家要在创意方向上先达成共识。设计师注定是天马行空。传统的逻辑是归纳法,演绎法。设计师的思考模式是偏向于视觉元素的搜索和排序, 从隐喻中表达逻辑设计师定义了自己的设计目标 goals,所以产品经理或甲方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要求标准 criteria。这个标准是设计师尽可能能理解的。上面的几条如果想简化下,只需要记住一条,和设计师在草图阶段沟通业务。给设计师的小建议 任何一种方案的被理解都离不开高效的沟通,TOP 的设计师一定沟通很好,能够有足够多的方式销售自己的方案,有潜力的设计师沟通不见得好, 但这个能力必须得练。不光解
6、释方案解释的好,还要“以客户为中心” ,记得看Food Photography & Lighting的书中,泰瑞为了更好的迎合甲方,用移动的工作台方便顾客查看样片,而且还有小型的娱乐室和工作间提供给甲方。4 年前我刚到这个团队时,当时老板老王常常自称是“美团体操队长” ,我们把我们对于新行业的探索方法叫做思维体操。而对于设计师而言,草图就是设计师沟通的思维体操,好的设计师不畏惧拿出自己的草图和业务方深入沟通。某个建筑师说: “草图就是为了被否定,而不是被赞许,草图是发现和探索活动的重要部分, 这个活动就是设计。 ” 书里花了一章从抽象性,选择性,结构化和概念特征几个角度来说明草图的价值。我们常
7、见的“灵光一现”的创意方法包括组合,变异,类比,第一原则等等,而这些创意手段都依赖于大量的历史素材积累,所以我特别佩服诺曼的曼彻斯特时代,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临摹。就像任何一名美术科班生,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输入,而这些输入的变化是创意的来源。前面也说了,设计师是靠综合手段吃饭!综合来自于尽可能丰富,杂的大量的积累。看这本书之前,从来没有觉得复盘对于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师如果能把工作分成 “画图-检验-思考” 三个模式,设计师的注意点会从三种状态之间切换,有时候是只有设计,有时候是设计检验,而能够快速在三种模式之前切换的设计师,创新成功率更高。其实还是回归到不要只画图,要对业务收集信息,但我们传统教育很容易忽略设计师的跨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