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蜀道难,姓名: 郝佳 学科: 语文 学段: 高中 学校: 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唐李白,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性格豪迈,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
2、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简介,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关于本篇,有人认为,李白 “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
3、人有人认为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挫折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写作背景,初读感悟,思考题:,蜀道“难”体现在哪些地方?,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蜀道之“难” ?,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同时在文中形成一唱三叹之效。,听录音,掌握重点字词,噫吁嚱(y x x) 鱼凫(y f) 秦塞(si) 猿猱(no) 天梯石栈(zhn) 扪(mn)参(shn)历井 膺(yng) 巉(chn)岩 飞湍(tun) 喧豗(hu) 砯(png)崖 万壑(h) 峥嵘(zhng
4、rng) 崔嵬(cuwi) 吮(shn)血 咨嗟(zji),用散文诗化的语言描述:哎呀,好高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 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迴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 山阻隔之意;第二
5、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 “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3、首段开头分几层意思来叙述蜀道的来历?,1、诗歌首段主要感叹什么?,蜀道之“高”,2、诗歌首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蜀道之难?,“蜀道的来历”与“蜀道的高峻”,4、文章在讲述了蜀道的来历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这在文章中会起到什么作用?,神奇传说,富有浪漫色彩;突出蜀道开辟的艰难。,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运用神话传说, 点面结合:“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5、首段作者又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之高峻?,运
6、用“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从侧面衬托蜀道之高。,正面(直接)描写蜀道的高峻。,借“黄鹤难过”与“猿猱愁攀” 虚写映衬蜀道之高。,以行人的动作与感受从侧面衬托蜀道的险峻。,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点面结合;神话故事;想像、夸张。,一叹高而难行,蜀道来历,蜀道高峻,隔绝之久,地貌之险,开辟之难,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神话传说,想像、夸张,点面结合,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栈道,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栈道,“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7、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显神通,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为什么来呢?”,6、诗歌第二段主要感叹突出蜀道的哪一方面?,蜀道之“险”,7、第二段可分为几层意思?,景物凄清,8、本段第一层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蜀道的“险”?,借景抒情。,分为两层,山水险恶,9、本段中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渲染了悲凉凄清的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10、“连峰去天不盈尺”以下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夸张手法;渲染了一种惊
8、险的气氛。,二叹险而可畏,山水险恶,景物凄清,悲鸟号古木, 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凄清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11、课文最后一段主要突出蜀道的哪一方面?,蜀地战祸之烈,12、这一段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蜀道之难的?,“剑阁险要”和“政治形势”,剑门关,夫 当 关万 夫 莫 开,这一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作用。,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
9、。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三叹战祸之烈,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剑阁险要,政治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匪亲,化为狼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峥嵘而崔嵬,“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贯穿全文。,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突出蜀道开辟的艰难。,
10、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诗的开头分三层叙述蜀道的来历。,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上下对举 虚实结合,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衬托、夸张,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细节描写,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4、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6、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
11、描写,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现实状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蜀道艰难,比上青天还难,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的心弦。,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按文章思路背诵,一叹蜀道之难高(山高难行)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二叹蜀道之难险(路险可畏劝阻)景物凄清 山水险恶 三叹蜀道之难惨(战祸惨烈告诫)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总 结,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想像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