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一章 概 述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建设概况21.3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31.4项目研究结论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52.1项目建设背景52.2项目建设的意义9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53.1项目选址153.2建设条件15第四章 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案184.1设计依据及原则184.2建设内容与规模194.3建筑设计方案19第五章 节能方案分析245.1设计依据245.2建筑节能的必要性245.3能源消耗情况265.4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295.5结论及建议33第六章 环境影响分析346.1环境现状分析346.2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346.3环境影响分析3
2、46.4环境评价结论41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427.1劳动安全卫生427.2消防44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468.1项目组织468.2项目管理468.3项目监督488.4项目评价49第九章 项目管理和进度安排509.1 项目管理509.2实施进度安排54第十章 工程招标方案5510.1招标依据与原则5510.2招标组织管理与方式5610.3招标基本情况表5710.4招标方案58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111.1编制依据6111.2投资估算6311.3资金筹措6411.4资金使用65第十二章 效益及风险分析6612.1社会效益分析6612.2风险评价67第十三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701
3、3.1结论7013.2建议7073第一章 概 述说明:1-25页用此打印出来,26页以后用原文,部分页面有改动,用改好的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 尤溪县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2、建设地址: 尤溪县水东新区。3、建设单位: 尤溪县中医医院。4、建设性质: 新建。5、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一栋,项目用地面积3084平方米,建筑面积5260 平方米,建设中药材GAP科研工程中心、中药材研发中心、中药材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信息网络平台、中医药康复疗养中心、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配置相应的实验、培训教学、网络等设备180台(套)。6、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
4、估算为1320万元(不合土地费用,土地由划拨取得)。其中土建工程投资1070万元,设备投资250万元。7、资金筹措: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1320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投资1020万元,申请省预算内专项补助投资300万元。8、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半。建设时间:2012年7月开工至2013年12月竣工。1.2项目建设概况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一个融中医药文化、旅游、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于一体、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中医药
5、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总体思路,并将“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列入我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目前已全面启动产业园各项目建设,园区内拟设置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中医药休闲养生基地。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由福建中医药大学和尤溪县政府合作开发建设,以尤溪县中医医院为建设主体单位。占地3084平方米(含道路用地1266平方米),建筑面积5260平方米,位于尤溪县城关镇水东新区,中心计划总投资1320万元,建有中药材 GAP科研工程中心、中药材研发中心、中药材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中医药康复疗养中心。为了建设高标准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
6、业园,尤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多次上京拜访了陈可冀院士、黄璐琦研究员,邀请陈可冀院士、黄璐琦研究员及福建中医药大学领导、专家多次来尤溪调研,对我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聘请陈可冀院士、黄璐琦研究员为我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县政府与福建中医药大学签订了“促进尤溪县中医药文化建设合作协议书”,尤溪县中医医院与福建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建立教学医院教学合作关系协议书”、“合作创办康复中心的框架协议”,为中药材科研开发、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1.3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3.1编制依据1、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2、中共中央十七届五
7、中全会文件; 3、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4、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5、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6、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7、福建省关于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 8、福建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9、尤溪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0、尤溪县城市总体规划;11、中共尤溪县委会议纪要201124 号文;12、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和技术、统计资料。1.3.2研究范围本项目为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工程,报告主要从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入手,分析
8、、研究项目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及建设条件,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建设方案、节能方案、环境影响以及投资估算及筹措方案、经济及社会效益等,项目通过综合、全面的分析评价,从而确定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工程建设的可行性。1.4项目研究结论通过对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工程的论证分析,项目主要以发展中医药信息服务、科研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项目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有较强的可行性,各项评价指标显示,本项目建设可行。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背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尤溪县建设的快速发展,尤溪县人口的总量
9、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数量也将随之而增长,人们在解决温饱后,奔小康、需健康、投资买健康已成为当今的时尚,同时人民身体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高低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生活质量的高低主要看人们健康质量的高低. 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在保证基础医疗的同时,他们更渴望得到高科技的中医药保健。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一个融中医药文化、旅游、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于一体、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
10、区”的总体思路,并将“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列入我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目前已全面启动产业园各项目建设,园区内拟设置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中心、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中医药休闲养生基地。2.1.2中药材GAP科研工程、信息服务中心建设背景中药材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瑰宝,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药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中药材生产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材生产的规模化与建设中药材GAP生产基地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积极发展中药材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GAP中药材生产基地,将是中药材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我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据1986年尤溪县中药资源普查,
11、有1320种药用动植物。主要有银杏、黄精、玉竹、厚朴、茯苓、何首乌、乌药、葛根、金毛狗脊、百合、威灵仙、骨碎补、贯众、七叶一枝花、栀子、车前、女贞、金樱子、吴茱萸、红豆树、金银花、鸡胫花、谷精珠、苦楝、钩藤、海风藤、石南藤、乌梅等。目前生产的家种药材主要有银杏、玉竹、黄精、栀子、丹参、菊花、百合、杜仲、原朴、木瓜、吴茱萸、山药、泽泻、金银花等13个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县共有中药材种植面积7.5万亩,年产值突破3.5亿元,已成为农业支柱产业。但是,我县的中药生产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生产规模小、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品种混乱、缺乏优质高效的产品,质量下降、产量低、生产不稳定;二是收获加工
12、不规范、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量超标;三是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中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落后,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能力相对低下,缺乏标准化的专用制药工业装备,新产品开发水平较低,绝大部分中药材还是以原料形式进入市场,就是加工也是粗加工,一般是加工成饮片,销往各地,综合效益差。四是中医药信息获得渠道有限。因此,本项目建设旨在开展中药材栽培技术示范、研究、推广、信息服务,实现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的中药材GAP基地生产模式。在中药材综合利用方面,充分依靠科学技术,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培育自己的名牌产品,开发中药材有效成份的提取等深加工技术,走出以原料为主赢得市
13、场的低水平运作向高效增值方向发展,培育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从而促进中药材产业化、现代化发展。2.1.3中医药康复中心建设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在全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得到了较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12元,分别比2010年增加9.5%和11.3%。从目前的情况看,城镇居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人们的需求内容与层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对吃饭、穿衣问题的关心转移到子女教育、改善住房条件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因此,除了其他问题之外,加快医疗服务设施建设,便成了摆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在中央提出坚持以
14、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解决社会特殊人群“看病难、看病烦、住院难”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康复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疾病、损伤导致的躯体功能与结构障碍、个体活动以及参与能力受限的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提高伤、病、残人士的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为专业特征。疾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避免残疾发生或减轻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建立康复医疗机构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的原则,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逐步
15、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我县康复医学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卫生部“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和我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康复养中心。2.1.4中医药研发中心建设背景中药产业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民族产业,也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国家为此出台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全国有10多个省、市将以中药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并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随着人类医学模式从治疗型向预防型的转变,以及回归自然潮流的涌动,中药以其疗效好、毒性低、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们的欢迎。目前全世界植物药的年交易额近200亿美元,并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中药的保健治疗在欧美各国
16、的影响日益扩大,使用中药保健和治疗疑难病症的人越来越多。国际中草药和植物药市场的广阔前景,为我国中药材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中药产业是一门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满足我国人民医疗保健的需要,扩大名优中药出口,防范和抵御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外医药对我国的冲击,国家决定大力发展我国的特色中药产业。国家科技部启动了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国家发改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都制定了一系列推进规范化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中药产业化的战略方针。随着我国中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新品种的不断开发,中药材的需求量正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特
17、别是采用规范化操作规程生产的中药材和无污染的绿色中药材具有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而作为我国特色产业的药材种植业,却将获得更多进军国际市场的机会。当前,已有许多地方政府将中药材生产作为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的首选目标,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许多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都选择了中药材产业作为当地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2012年我县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全县重点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2.1.5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建设背景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中医药多年来在治病防病、保健康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古代许多著名的中
18、医扁鹊、华佗等都被广大人民所尊崇。解放后,党和国家对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都十分关注,近年来特别是在抗“非典”斗争中,中医中药发挥了很大作用,中医药“简、便、廉、验、安全有效”,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但是,由于名老中医老的老,走的走,更受到历史、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药对年轻医生的吸引力已越来越小,中医药人才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为适应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建设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因此,提出本项目建设。2.2项目建设的意义2.2.1项目的实施,是中医药事业发展客观需要在社会主义中国,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19、,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需求,良好的健康可提高个人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率,又是劳动者接受科技教育训练的基础。因此,健康是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党和国家重视人民健康的权利,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因此,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项目建设提高了中医药的科技含量,并通过提供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生物医药产业总体
20、水平。2.2.2建设康复中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尤溪县康复中心将与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合创办,严格按照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以及康复医院基本标准要求创建;充分利用中医院现有的技术力量、设备,借助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技术、管理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特色和优势,大力推行实用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预防残疾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2.2.3建设中医药研发中心,是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中医药学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开展中医药的开发,是培养和聚集医药高层次人才,进行科技合作与交流,实现产、学、研联合,促
21、进医药学科发展的需要,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有效途径。通过三年努力工作,使我县中药材种植总产提高10-15%以上,以期带动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一个集专业人才、技术先进、测试手段齐全,能够代表闽中中药材产业的技术开发实体,有效地利用海西的人才、物力、财力资源,通过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为西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和支撑,不断扩大在全国、国际的影响,缩小同国际、国内行业的差距,增强当地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项目建设是适应市场形势和增强竞争能力的需要全世界天然药材需求量与日俱增。2005年国际市场天然药材贸易额达160亿美元
22、,我国中药材出口额仅占其4.85。1995年2005年期间,国内中药材交易额年均增长6.74%。市场趋势表明中药材产业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国际中药材产品市场以无公害、无污染为核心的“绿色壁垒”森严,以药理有效成分含量、农药化肥残留量、重金属离子含量为主要指标的质量标准苛刻;我国实施中药材种植GAP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和规范化市场准入制度。海西地区虽然拥有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的优势和潜力,但与产业化经营、介入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要求尚有显著差距。以培育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致力于发展中药材生态经济产业,培育市场主导品牌,提升中药材产业经营水平,推进中药材产业升级,加快中药材产业由低水
23、平粗放型向高科技精细型的转变,是自觉适应市场要求,增强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2.3.2发挥资源优势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需要尤溪县地处戴云山脉北段西部,地貌以中低山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东西山岭耸峙,丘陵起伏,千米山峰林立,山间盆地错综,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是海西地区独具特色的 “天然药库”,据1986年全县中药资源普查,有1320种药用动植物。农民群众通过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的实例不胜枚举。大面积旱作耕地、退耕还林和丰富的林地资源具有发展中药材种植的潜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能保证中药材种植与初加工环节劳动密集型生产的需要。以培育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合理保护和
24、利用道地中药材资源,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发挥资源优势、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2.3.3项目建设是提高中药材质量的需要中药材质量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中药材的出口创汇,虽然增加中药材产量仍是我国农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但随着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以及人们的消费需求结构和层次的递进,加上“入世”后国际市场对中药材的标准化要求,生产安全、优质、营养、绿色的中药材,是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所以,在千方百计抓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丝毫不可放松中药材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本项目,建设高标准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引导农民转变质量观念和商品意识,在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大力推广生
25、物技术和物理措施,减少或避免使用有残留的化学药物和肥料,不断促进中药材品质的提高。2.3.4项目建设是建设高级中医药人才队伍的需要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中医药多年来在治病防病、保健康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古代许多著名的中医扁鹊、华佗等都被广大人民所尊崇。解放后,党和国家对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都十分关注,近年来特别是在抗“非典”斗争中,中医中药发挥了很大作用,中医药“简、便、廉、验、安全有效”,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但是,由于名老中医老的老,走的走,更受到历史、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药对年轻医生的吸引力已越来越小,中医药人才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因此,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特别是
26、高级中医药人才,已是迫在眉睫。2.3.5项目建设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需求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中医药健康保健产业仍然是重要的健康保健手段,中医药文化产业是整个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健康养生服务,是面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的集“理疗、食疗、药疗”教育与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中医保健康复中心能够广泛、优质、方便、经济地解决城乡居民、游客和投资商人“理疗、食疗、药疗”问题,因此,可以断言它是我县发展预防、保健服务和中医康复疗养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中医保健康复中心,是一个民生项目,将做好对接民政,做好对接医疗卫生,它将是我县民政
27、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必将为我县民生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建设保健康复中心,发展银发事业,是挖掘中华医学宝库,发扬光大中医养生传统文化,满足群体物质、文化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因此,项目的建设能拉动中医药及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促进尤溪县经济发展,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充分体现了县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对人才的关怀。所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效益是显著的,对推进县城总体规划实施步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1项目选址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尤溪县水东新村,项目用地面积为30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260平方米,
28、交通、排水、供电非常便利,项目选址符合规划要求。3.2建设条件3.2.1尤溪县城关镇概况行政辖域。城关镇位居县城,北纬265 - 26 13,东经1188 -11817 ,东邻溪尾乡, 西连西城镇,南毗台溪乡、圾面乡,北接梅仙镇,是尤溪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全镇土地面积为118 平方公里,辖7 个居委会、9 个行政村、l 个经济合作社,现有人口80196 人,其中农业人口7674 人。交通状况。城关镇交通四通八达,304省道贯穿于全境,镇内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设有8个候车亭,镇距离省会福州,78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尤溪互通口23 公里。历史人文。在唐玄宗开元廿九年(公元741年)随建县逐
29、步形成,明成化间 (公元1465 年至1487 年) 置城,建国前,城内称城厢、城溪镇. 历史上城关镇人才辈出,自宋朝年间至清朝共有进土15 人,举人7人,秀才 2人。民国光绪间城内积善坊人周文麟历任省咨议局常驻议员加捐二品、衔封通奉大夫、连城县知事、省民政司参议员、尤溪县长等职;城内登云坊人詹学贤任督军府参谋、福建省海关总监、清流县长,城关东街人罗骏任福建监狱长,抗日时期在第三战区长官部工作,军衔少将。建筑景观。城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南宋理学家朱嘉诞生于城南郑义斋别墅。文物古迹有南溪书院、毓秀亭、半亩方塘、活水亭、溯源村处、韦斋等; 古建筑有福星塔、白鹤楼、沈福门、文庙、五代南唐卢光守
30、将其母郑太夫人之墓,田濡基,风景名胜有天湖、金鱼井、沙洲公园、龙台钓雪、高山流水、龙凤亭、锦云亭、龙台、东岩虎啸 (修尤口公路时此洞被炸毁,现存有洞迹)、虹桥晓月、西泽龙浴、二水明霞、牛岭耕烟等.气候与物产。全镇地处亚热带大陆和海洋性兼有的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 18 .9c ,年平均降雨量1595 毫米,平均霜期67.7天,年日照时数1764 . 6 小时。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资源丰富,有耕地5962亩,林地面积12 . 2万亩,主要有毛竹、绿竹、松树等森林资源,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玉米、洋芋、大豆等,有油茶( 500 亩)、烟叶(7 00 亩)、果树等经济作
31、物。基础设施。城区通讯设施日趋完备,程控电话容量已达3万门,移动电话、数据传输与国内并网运行,开通了国内、国际直拨电话、国际互联网和国家信息网,与国内外沟通便捷高效;电力供应充足,县城网、农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境内县级医院2 所,社区卫生院9 所;县级高中3 所,初级中学2 所,小学3所,有限电视网已普及到农村区域;目前,城关镇已成为基础设施完备、投资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的县级小城镇.经济社会状况。城关镇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埔头经济工业园区为平台,立足县城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软硬环境,创新工作机制,营造投资“洼地”,引进和兴办了瑞森家居、三恒竹木等42 家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1 2
32、 家,年创利税1195 万元;近年来,该镇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蔬菜种植面积达500 亩,马铃薯231 亩,西甜瓜600 亩,发展食用菌40 万平方尺,2007 年粮食年总产4289 吨,农业总产值398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90 元。大力发展旅游、通讯、信息咨询、金融、保险、餐饮娱乐、房地产开发和社区服务,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全面发展。3.2.2其他建设条件1、工程地质概况本项目建设区位于尤溪县水东新区,中医医院新址范围内的西北角。工程地质情况良好,适于进行土建工程施工。2、交通运输条件本项目选定的建设区交通便利,即方便建筑材料运输,也便于区域经济发展。3、原材料的供应条件项目建
33、设所需的建筑材料在当地及项目周边乡镇均可购买,原材料供应有保证。4、现场施工条件施工所需水、电能满足需要,施工条件基本满足要求 ,在拟定施工方案时注意与场地周边地衔接,充分利用场地内的空间,减少对周边人们生活及商业活动的不利影响,尽量减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物。可见,项目建设地的各项条件满足项目建设与运营的需要。 第四章 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案4.1设计依据及原则4.1.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及条文说明(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8(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26-95(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7)
3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2规划设计原则本项目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省、市有关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政策精神,对建设土地利用的保护性、生态性、可持续性、经济性和地方性统筹兼顾的原则。(1)协调性原则:建筑风貌与周边环境做到协调一致,体现现代化气息。(2)生态性原则:通过地块内部合理布局以及绿化景观设计,在满足开发需求的前提下,创造一个具有良好工作环境。(3)经济性原则:充分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将土地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最大。4.2建
35、设内容与规模建设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一栋,项目用地面积3084平方米,建筑面积5260 平方米,建设中药材GAP科研工程中心、中药材研发中心、中药材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信息网络平台、中医药康复疗养中心、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配置相应的实验、培训教学、网络等设备180台(套)。4.3建筑设计方案4.3.1建筑设计方案在项目的建筑形式设计中,注重人性化,朴素亲切,更强调和睦温馨的工作环境的意义。设计以简洁多样的的形式,精致的细部处理来体现未来楼房风格的趋势。整体、默契、密切、关联的人性化空间将为形成充满人情味的工作环境增添一笔重彩。现代性与情感性的融合,力求创造一个纯洁、现代、温馨、
36、和蔼的工作环境。4.3.2结构设计方案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 (GB50009-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政府有关部门审批文件有关国家规范及规程。2、设计荷载风荷载: 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0.4KN/m2。楼屋面主要活荷载标准值取值如下:(KN/M2)地面均布活载为2.5KN/m2。卫生间楼地面均布活载为2.5KN/m2,阳台均布活载为2.5KN/m2,上人屋面均布活载为
37、2.0KN/m2。3、结构选型及计算:项目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为三级。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基础形式待提供地质勘察报告后确定。4.3.3给排水工程1、设计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
38、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生活给水系统1) 用水量: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约为160立方米。2)给水水源:本工程从市政给水管二路进水。3)给水系统:采用市政自来水管网直接供水。3、排水系统1)室内排水排水量: 排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90%计,即144立方米。排水系统:采用单立管排水系统。通气管系统: 采用单立管伸顶通气系统。2)雨水建筑雨水主要汇集于屋面上,设计重现期为1年,降雨强度为4.0L/S.100m2。屋面排水采用外排水形式,雨水经雨水管排至建筑外雨水暗沟,与地面雨水口等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井。3)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
39、系统,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5、消声和减振措施1)所有水泵及电机的底座均垫以橡胶隔振垫。2)水泵的进出水管上均安装橡胶软接头。3)所有给排水立管尽量敷设在管道井内。4)为防止给水管网中因水锤和流速过大而产生的噪声,采取控制水流速度和分区供水及设减压装置的措施。4.3.4电气设计1、设计依据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其它相关国家设计规范标准3)各相关专业提供设计资料2、供电电源1)本工程消防设备用电、事故照明、消防电梯等为二级负荷,其它一般性电气负荷为三级负荷。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供电。2)由市供电局提供一路10KV高压电源引至变配电室,另一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在
40、主电源故障或停电时作为备用电源。配电系统配电电压为380V/220V。3、供配电系统(1)变压后电压为380/220V,接地型式为TN-C-S系统,各室内设分配电箱,以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为主要控制元件。(2)户外采用高压电缆穿管保护引入至变电站高压侧,其低压电缆以树干或放射式供电。4、防雷接地系统本工程分为二类防雷,需防止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等,具体措施如下:(1)利用建筑物屋顶结构钢筋作避雷接闪器,并形成不大于10*10米或不大于12*8米的网格。(2)利用建筑物外廊的相关柱子中二根主钢筋(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其平均间距不大于18米。(3)接地装置利用基础及地梁钢筋,均应与引下焊接。
41、(4)引下线在室外地坪0.5米处设接地连接板。(5)在建筑物的转角处室外地坪上0.6米处,设接地测试点。施工完后应实测接地电阻,当接地电阻大于1欧姆时,应利用外甩钢筋增加接地极。5、弱电系统(1)主要房间设置有线电视、宽带信号等,由弱电间引入电缆。室外穿管埋地引入个专业分线箱,由分线箱采用星型接法放射式至各户弱电箱。(2)各弱电出线盒及分线盒距地0.3米,各弱电箱底边距1.5米。(3)电视电缆采用SYKV-75-系列;电话电缆采用HYV-2*0.4mm系列;用户电话线用HTVV(2*0.5)穿管敷设;宽线路用超五类线。(4)电话线对数与穿线关系:1-4对SC15:5-8对SC20;9-10对S
42、C25。第五章 节能方案分析5.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新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6)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7)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8)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9)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节能办关于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闽政办2009204 号)5.2建筑节能的必要性5.2.1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
43、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5.2.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剧能源危机 目前,我国已建房屋有400亿平方米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总量庞大,潜伏巨大能源危机。正如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仅到2000年末,我国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计3.76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而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
44、放“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5%。 据分析,我国目前处于建设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以如此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因此,如果现在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5.2.3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有待改善在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至4.5倍
45、,外窗为2至3倍,屋面为3至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至6倍。现在,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因此,与当前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已经大大降低的情况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对于美国而言,全球石油资源的战略布局以及石油的开采区域和运输线路等关键点的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我国却没有那样强有力的能源后盾支持,在这样的国情下,建筑节能水平的改善实际上应该比发达国家更为紧迫。5.3能源消耗情况5
46、.3.1能源消耗品种根据建筑用能类别,该项目运营期建筑能耗品种为两项,包括:1. 水耗量(m3) 2. 电量(kWh)5.3.2能源消耗数量1、用水用水量:项目生活用水按365天/年计;其他未预见用水量按生活用水10%计。则共计年用水量为6.08万m3,折标煤5.21t。用水量表详见下表。注:新鲜水折标煤系数来源于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采用系数0.0857kgce/t。用水量计算表序号项目数量用水定额日用水量( m3)年用水量 ( 万m3)1生活用水5260m212L/m2d63.122.302其他及未预见用水量按生活用水15%计9.470.353合计72.592.65 2、用电(1)用电负荷计算应用负荷密度法确定计算用电负荷PM (适用于照明及家用电负荷),其表达式如下:PM=PedS式中PM实际最大负荷,kWPed单位面积计算负荷,W/m2S总面积,m2同时系数,Ped取25W/m2,总建筑面积5260m2,同时系数取0.6,则计算得实际最大用电负荷为:PM=255260/10000.678.9kW(2)用电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