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荆楚地区水利文化兴起与展望探讨.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947964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楚地区水利文化兴起与展望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荆楚地区水利文化兴起与展望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荆楚地区水利文化兴起与展望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荆楚地区水利文化兴起与展望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荆楚地区水利文化兴起与展望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荆楚地区水利文化兴起与展望探讨摘 要:水利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在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区的水利文化演变也各有差异,水利文化反映出不同地区的水利现状和风俗习惯。从荆楚水利文化的兴起说起,探寻长江水利文化的源头,对当今荆楚地区水利文化的弘扬提出展望。关键词:荆楚地区;水利文化;起源;展望水利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兴水利、除水害、保护水资源等实践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

2、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而水利文化的弘扬与水利发展息息相关,水利事业的发展形成恢弘的水利文化。探寻长江流域荆楚地区水利文化,不仅是为进一步兴修水利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是响应中央提出的关注民生、注重社会和谐的要求,对新时期人民安居乐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水利文化的兴起与发展1.1 水文化的起源早在 4000 多年前的华夏文明初期,就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华夏儿女同洪水抗争了几千年,抗洪保卫家园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大禹治水过程中“堵不如疏,顺其自然”的理念,更体现出自古中华民族的大仁、大智,也更符合“天人合一” 、 “

3、万物和谐”的文化底蕴。春秋时期孔子也有“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君子遇水必观”的名言。而至秦朝,修建都江堰、开凿灵渠、修建郑国渠,将水“兴利” ,为人所用。由此可见,水文化自古在我国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2 水利文化的含义水利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兴水利、除水害、保护水资源及与此有关的历史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在这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的演变中,水利设施的兴建对当地环境的改造,往往也影响并形成当地人民的风俗与文化,因此水利文化并非孤立的意识形态,也不仅仅是反映水利建设、水利事业发展的文艺作品,而是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历史文化整体中不可分割、充满生机

4、的组成部分。2 荆楚地区水利文化的兴起与发展2.1 荆楚地区概况荆楚地区主要以两湖平原为主。两湖平原为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的洞庭湖平原的总称,位于我国湖北省的中部和湖南省北部,又称云梦平原。面积约 5 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 50 米以下。据考湖北省南部与湖南省北部地区古代曾是水系发达的云梦泽,后来被长江及其支流冲刷下来的泥沙逐渐冲积成为湖积冲积平原。较大的湖泊有 1300 多个,加上小湖泊 1 万多个,面积 1.2 万多平方千米。占平原面积的 20以上,为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长江中游河道非常曲折,以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矶一段最为曲折,有“九曲回肠”和“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著名诗人王维

5、在汉江临泛中用“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很好地描述了荆楚地貌。2.2 荆楚文化荆楚文化、楚文化,同属一个概念,指楚人、楚国创造而长期积淀的实体、形态和观念。荆楚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区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随着楚国的发展而成熟;从空间上说,它随着楚国疆域的拓展而扩散。荆楚文化是南方水文化的体现,起源于水,以水命名。荆楚的水文化的灵性、智慧,也集中反映在文学与艺术上。正如岳麓书院名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 “楚材”在各朝各代均为国家社稷发挥着重要作用。姜亮夫先生有言:“大抵沿江汉之民,习于水,故轻缥;而云梦缅缈,移人神思,故鬼神之事易感人。此两事结集,故其民多巧慧,能进

6、取,易变化,情愫特易表暴,事多创造,不守故常。人喜艺术,重义气。故楚好多材,为一时之所重,此其大较也。 ”2.3 两沙运河运河之祖在湖北省有一条古老的水路,她完整的身躯因为历经岁月沧桑已断断续续,但仍然静静述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故事。她就是两沙运河,中国最早的运河,也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水道,始建于公元前 601 年,由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修筑,古称古扬水运河。从沙洋到沙市,从长江到汉江,绵长 87 公里。运河本为军事目的而开凿。当时楚国的政治中心在郢(今湖北江陵) ,而粮秣经济依赖于从襄阳到沙洋的江汉平原。楚国为了争霸中原,方便大军调集粮秣给养,必须联通两地的水运。一代名相孙叔敖授命开凿运河,打通沙

7、洋长湖,直取江陵。 “孙叔敖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也”(黄览 ) 。通河之日,400 余艘船舰,形成百舸争流的盛况。两沙运河,打通了楚国境内水系连通,从此楚国占尽了江汉水系航运之利。西通巴蜀,东达夏纳,北溯汉水,进而图霸中原。此后两千年,直到清末,两沙运河都一直起着沟通江汉平原的作用,漫长的岁月中也几经疏浚变迁。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公路运输的兴起和治理四湖工程的实施,旧的航道被新开的河渠所切断,两沙运河的功能逐渐丧失。但是,随着 2010 年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的开工,历经千年的两沙运河正静静等待着重新焕发荣光的那天。2.4 灵渠古代荆楚水利文化的明珠灵渠,也称兴安运河,因其开凿于秦朝,又称秦凿河

8、。公元前219 年,秦始皇为了解决南征部队粮草运输问题,而决定开凿。凿成通航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等历朝历代官吏也相继主持修筑,这项水利工程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依然还发挥着功用,为人民提供便利。因为自灵渠往下游,两条江水一条向北流一条向南流,两条江水“相离而去” ,据民间流传“湘江” 、 “漓江”因此得名。灵渠对岭南的作用,宋朝诗人范成大曾有诗作描述“狂澜既奔倾,中流遇铧嘴。分为两造开,南漓北湘水。至今舟楫利,楚粤径万里。人谋夺天造,史禄所经始。 ”两千多年来,灵渠已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种文化象征。灵渠成为南下两广的交通要道,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提供契机,而这里也留下

9、了接龙桥、娘娘桥、望楼、状元门、北街里、万里桥、马嘶桥、五门廊等清朝、宋朝甚至是汉朝留下的文化建筑,更有为南来北往的湖广旅客歇息交流的会馆“濂溪祠” 。2.5 荆江大提“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 “江之利在蜀,江之患在楚,荆郡其首也” ,这些流传千年的言语述说着荆江河段对整个荆楚地区的重要性。建筑在荆江左岸的荆江大堤千年来一直护佑着荆北平原。大堤“肇于晋、拓于宋、成于明” 。起于荆州区枣林岗,下至监利县城南,全长 182.35km。荆江大堤是荆江地区重要的堤防,自古以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堤” ,它保护荆江以北,汉江以南,东抵武汉,西迄沮漳河的江汉平原广大地区,总面积 13500 平方公里,耕

10、地约 800 万亩。荆江大堤历史上多次决口也曾多次修葺。据有关史志记载自 15601949 年大堤溃决 36 次,形成了历朝历代“修堤”文化。荆江大堤也影响了荆北的经济和文化,千百年间大堤一侧的人们与浩浩长江做着持久的抗衡,形成了独有的江汉平原文化。江汉平原,旱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52%,水田约占48%。旱地集中分布于堤内。江汉平原物产盛, “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江汉鱼米乡” 。是他的真实写照。江汉平原是我国少有的稻、麦、粟、棉、麻、油、糖、鱼、菜都能大量出产的地区。巍巍长堤锁大江,建国以来荆江大堤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加固修培,目前大堤堤身断面形象基本达标,荆江河段的整治工程与三峡枢纽工程共同

11、组成长江中游的主要防洪体系。3 荆楚地区弘扬水利文化展望新中国水利事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古代无法实现的梦想一个个成为现实。在水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繁荣的时候,水利文化的建设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响应新时期“中部崛起”的号召,荆楚地区水利设施为全国重中之重,水利文化也势必将迎来新的繁荣。3.1 明确指导思想,完善水利制度与理念明确指导思想是水利文化能健康发展的前提,而水利文化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为

12、总体要求,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水利事业为中心,推动我国水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水利制度的建设包括三方面:一是推动水政水法制度的完善,用可靠并且有力的制度来保证水利文化的健康与稳步前进。二是建设健全的水利文化发展的组织机构,加强领导、精干组织人员、提高办事效率、激发创新思维。三是保持长效机制,并定期检查各项制度是否落到实处。水利理念的完善主要体现在公民对水的态度,去除“免费用水”和“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旧观念,提倡“知水、爱水、惜水”的新观念。荆楚地区水系发达,人民世世代代与江水湖水相依,又常年与洪水斗争。因此,具有将对洪水的斗争精神凝聚成众志成城的

13、公民精神,而将珍爱水源,亲近自然的理念转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安稳幸福而努力奋斗的社会风气的有利条件,理应成为水利文化理念发展的先锋队。3.2 运用新技术展现已有的优秀水利文化成果21 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多元化与飞速发展的特点使得原有的水利文化传播方式不再能够满足要求。学习党中央的精神,与时俱进是展示水利文化成果的必由之路。在众多新的方式之中,这里主要提及两种方式,对水利文化进行展示。首先,通过水利博物馆将从古至今的水利工程、水利科技、典籍制度、治水英雄、民俗民风等进行集中的、系统的展示。博物馆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向外展示和传播其文明成就与发展水平的重要窗

14、口。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博物馆事业发达的国家。在此必须补充一点,目前我国水利博物馆大多建设在大型水利工程周围,而远离人群密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而如果定期在人群密度大的地方开设展览会或设立小型博物馆,将是弘扬水利文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其次,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水利文化进行再创作,从而使之得到更广泛的接受。互联网快捷免费和互动的特点,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平台。而通过制作短片、将文学诗词配上图片与景象,使得原本的纸质材料变成生动形象的电影,既能让“千里之外的人天涯共此时” ,也极大地体现了水利文化本身的创新与活力。3.3 结合现代水利工程引领文化与思想的新高潮新时期湖北水利面临大好

15、局面,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一些列大型水利工程的竣工,增添了公民自豪感,也提振了士气,正如毛泽东主席诗词中所说“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健康昂扬的精神面貌更能产生积极的佳作,而与水利工程相关的科技创新也让人倍感兴趣,同时对于世界仅有的大型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理念也成为经典,通过与现代水利技术和工程相结合,荆楚水利文化必将焕发新的活力。参考文献1 梅芸,韩春玲.水利文化物质水文化与精神水文化的结合j.中国水运,2010,(10).2 孙君恒,王新.荆楚文化与河洛文化差异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5).3 萧兵.楚辞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4 唐日长.荆江大堤的历史沿革与防洪整险工程j.长江志季刊,2003,(1).5 刘玉恒,刘洪波,杨新.关于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水利,2011,(8).6 李可可,陈玺.浅谈水利历史文化及其展现与传承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