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养老保障问题浅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946170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养老保障问题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养老保障问题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养老保障问题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养老保障问题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养老保障问题浅析.txt 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就算是 believe 中间也藏了一个 lie!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养老保障问题浅析 2009-12-30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和与此密切相关的养老保障问题情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农村人口 养老保障广东是一个人口大省,2008 年底常住人口为 9544 万人,居全国之首。虽然城镇进程加快,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但广东仍有大量人口是居住在农村。随着“白发浪潮”来临和

2、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养老保障问题日趋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并关系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现根据 2006 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和 2008 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对我省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作简单分析。一、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特点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8 年广东全省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为7.9%。由于没有分城乡年龄组资料,无法推算本年度农村老年人口数量情况,但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看,2006 年广东居住在农村地区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534.30 万人,占当年农村人口比重为 11.37%;65 岁

3、及以上老年人 387.97 万人,占 8.26%。按照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 10%和 65 岁及以人口比重超过 7%的国际通用标准,广东农村地区已进入了非常典型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受经济、社会以及人口变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1 世纪以来,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表现出如下特点。(一)超过六成老年人口居住于农村,农村存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现象。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6 年全省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 680 多万,按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口径,全省居住在农村地区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有 380 多万。由此推算,全省近 60%的老年人口是在农村地区。2008 年城镇化率为 63.4%,即

4、全省只有不到四成的总人口是居住在农村,但老年人口六成分布在农村,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比重高于城镇地区,人口老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地区。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广东城镇化进程进入“快车道” ,城镇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1995 年广东城镇人口比重不到 40%,2000 年为 55%,2005 年以后超过 60%,大量青壮年人口从农村流向城镇,而大部分的老年人口仍然留守在农村。预计在以后一段时期内,随着经济发展和“双转移”政策进一步实施,广东城镇化速度继续加快,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年离开农村到城里就业和生活,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将加速。(二)山区和两翼人口老化程度高于珠三角,人口老化地区差异格局发生

5、变化。从分地区情况看,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有较大差异。老年人口最多的是湛江和茂名两市,分别在 50 万以上;其次是梅州和揭阳,在 4050 万之间;在 30 万以上的还有汕头、肇庆和清远,老年人口较多地分布于山区和两翼的人口大市。全省四大区域看,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是山区,60 岁以上人口比重已高达 14.9%;其次是西翼,为 12.5%;排在第三位的是东翼,为 10.9%;珠江三角洲老年人口比重只有 9.1%,山区和两翼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明显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口老龄化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较低,人口年龄结构

6、较早进入了成年型和老年型,老年人口比重较高;而山区和两翼地区由于人口出生率较高,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人口老龄化现象不突出。但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省内外青壮年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山区和两翼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比重高于珠三角,人口迁移流动成为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和比重上升,山区和两翼等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问题日趋突出。二、农村地区老年人生活与养老保障现状与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在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条件等所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养老保险等明显落后于城镇地区。(一)农村地区老

7、年人口生活来源别于城镇,大多数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目前,广东农村地区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构成为:劳动收入占 25.4%,离、退休金、养老金为 4.2%,最低生活保障金为 0.2%,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为 66.4%;城市地区构成是:劳动收入占 8.7%,离、退休金、养老金占 43.6%,最低生活保障金 1.2%,家庭其他成员供养43.9%。城乡地区老年人口在生活来源方面有较大差别,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生活来源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次为劳动收入,以离退休金、养老金等为主要生活来源即由社会供养的比例极低,还不到 5%,而在城市这一比例已超过 45%。(二)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如城镇,独

8、居老人越来越多。广东农村地区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的占 60%左右,基本能保证正常工作生活的占 25%左右,有超过 10%老年人口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在城市,身体健康和基本能保证正常工作生活的老年人占 90%以上,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占 5%左右。农村地区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状况比城市差,有较大比例老年人口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按全省 400 多万农村老年人口推算,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达几十万。从婚姻状况和居住方式看,广东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有配偶的占 66.8%,因离婚、丧偶、未婚等原因无配偶的占 33.3%,无配偶老年人口比例大大高于城市地区。随着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变化,以及越来

9、越多年轻一代到城镇就业,农村地区以往那种“几世同堂”的生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老年人与亲属共同生活的比重逐渐下降,有相当部分农村老年人口是单独居住和生活。(三)农村地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与先进省份有较大差距,山区和两翼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三大基本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养老保险作为农村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2006 年,广东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不到 100 万人,同年,山东为 420多万人,江苏为 390 多万人,浙江农村人口大大少于广东,当年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也有将近 200 万。近年来,

10、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视,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有较大增加,到今年月底,全省农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 222.2 万,其中65.6 万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据有关方面统计,广东符合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有2300 多万人,全省仍有大量农民没有纳入养老保险的范围。此外,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大多数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山区和两翼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还非常薄弱。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全省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口中,有八、九成是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七市,而占全省农村人口多数的山区和两翼占很小份额。除了东莞、中山、珠海等珠三角少数几个市以外,广东其它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

11、目前,广东农村地区社会保障的基础还十分薄弱,农村地区极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与日趋老化的人口现状形成较大的矛盾,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四)农村多数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但老年人口“老有所医”问题并没有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2 年,国家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服务体系,广东开始在农村地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取得较好的成效。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2006 年全省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达 3300 多万,占农村人口总数和 7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

12、身体健康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对缓解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广东有较大比重人口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但农村老年人口“看病难”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一是目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相当困难和问题。首先是资金不足,实际受益面偏小的问题。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位于“大病统筹” ,即主要用于保大病,这对于经济不宽裕的农民吸引十分有限。同时存在起报标准偏高,报销手续繁琐,具体措施不合理、参保费用混乱等问题,导致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率偏低,部分地方农民参保存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城乡之间

13、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仍然极不平衡,而且差距在逐步加大。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建设、医疗设备落后,医疗环境差,卫技人员匮乏,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广东还有近 20%的村没有医疗点和医生,近 10%的村到医院或卫生院的距离在 10 公里以上,在我国东部地区,这一比例只有 4%左右。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滞后,以及目前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上存在的问题给老年人口看病造成较大困难。三、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农村家庭养老减弱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来补充和替代。(一)积极探索有效政策措施完善农村社会养老

14、保障体系。为加快建立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省政府近期下发了广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 ,今年开始在部分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求全省 2020 年以前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障。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基本制度模式,研究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并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相配套,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保障资金最大限度地用在农民群众的身上。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协调解决

15、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二)做好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一直以来,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农村根深蒂固,家庭赡养是最重要的养老方式。随着农村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家庭养老角色减弱,广泛深入地在农村地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改变农民的意识观念十分重要。当前,广东农村地区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广大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不足、了解不充分,致使许多农民还持观望态度。要通过加强宣传,广泛深入地宣传新农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基本政策和参保办法,动员农民积极参保,引导农民子女为父母缴费和社会各界资助困难老人参保,提高农村群众参与率。(三)坚持多种

16、养老方式相结合,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面对庞大的而且加速老化的农村人口群,面对目前较为落后的农村社会经济基础以及相对薄弱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单纯靠那一种方式都难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地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需要发挥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社区养老三种主流保障方式的合力作用,才能解决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需要。要坚持发挥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积极作用,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只是使农村老人在经济上有最低限度的保障,但仍要大力提倡子女和父母共同生活,子女要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形成敬老爱幼的风气与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