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20180827190.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80827191.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80827187.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0180827188.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随堂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2018082718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4单元 第 17课 解放战争时间:45 分钟 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2018·长沙高一检测)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意向不可避免可获得政治解决应该绝对避免可获得速战速胜无回答人数 170 110 423 244 20这说明当时( A )A.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B.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C.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D.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解析] 学生对内战是否可以避免、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结果如何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选 A项。B 项不符合史实,C 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 项表述不正确。2.(2018·广东学业水平模拟)1945 年 5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而 8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其真实用意是( A )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共产党[解析] 题干材料中对于蒋介石前后态度的变化表面看是矛盾的,实际上是一致的。1945年 5月讲话反映了其主要目的,而 8月份邀请毛泽东商讨和平表面上是为了和平,实2际上是为反共发动内战做准备工作,借此争取时间准备内战。3.(2018·山西学业水平模拟)1945 年 10月 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这说明了( C )A. “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B. “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C.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中共方面对时局的看法。A 项与史实不符;仅从毛泽东的演说并不能说明“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排除 B项;抗战胜利后,中国希望建立联合政府,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故 C项符合题意;D 项与史实不符。4.(2018·威海高一检测)1945 年 8月底,毛泽东等飞赴重庆,国共两党经过艰苦谈判,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C )A.实现国内和平有了根本保证B.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可言C.协定内容没有得到贯彻D.即《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解析] A 项“根本保证”错误;B 项“没有任何积极意义”错误;D 项是在 1949年。“双十协定”通过和平建国的主张,但 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所以没有得到贯彻,故选C项。5.(2018·广西学业水平测试)从 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实行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A )A.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B.大别山地区C.豫皖苏地区 D.中原地区[解析] 1947 年春,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八个月被歼灭七十多万人,兵力不足,被迫转为重点进攻,进攻对象一个是中共中央所在的陕北解放区,一个是东面的山东解放区。6.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 ”这是为了( B )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解析] 分析题干材料“解放战争时期” “山东战区”等信息可知,人民解放军与山东有关的军事行动是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A、D 两项分别是三大战役的结果和3意义;C 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影响。7.1947 年 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穿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于 8月底到达大别山区,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这一举动( C )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 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③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④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影响。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故②不符合题意。①③④都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对中国革命的影响。8.(2018·临沂高一联考)解放战争时期,一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战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 ( A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人民解放军在该战役中攻占了锦州,使东北和华北从“中间折断了” ;结合所学知识,1948 年 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选项中的 A项符合题干所述。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9.(2018·吉林高一期末)1949 年初,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后,一些“好心人”劝中共接受,停止进攻国民党,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提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中国共产党持这一立场主要是基于( D )A.蒋介石反复无常的个人性格B.国民党集团的阶级本性C.人民革命力量已大大超过国民党的反动力量D.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解析] 中共是代表无产阶级和一切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党,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是由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故答案为 D项。410.(2018·广州高一联考)1949 年 3月,解放军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B )A.展开战略反攻 B.实施渡江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 D.发起辽沈战役[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说明是渡江战役,故 B项正确。A 项发生于 1947年,C 项属于三大战役的内容,结束于 1949年初。而 D项发生于1949年 11月。11.1949 年 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名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 ”这主要是指( C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解析] 由材料可知,解放军对人民秋毫无犯,从而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12.(2018·海口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解析]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故正确答案是 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26分,共 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及其他联合国成员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5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 年 12月)材料二 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1949 年 7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答案] 基本政策:扶蒋反共。(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西方“观察家”眼中的国民党政府形象。[答案] 形象:政治腐败(争权夺利);一党专政(独裁)。(3)艾奇逊写这封信的时候,中国的政治局势如何?他所谓的“显见的理由”是什么?[答案] 政治局势: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 “显见的理由”:阻止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取得政权,尽力维护美国在华利益。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作为和平谈判代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46 年那一次,陈嘉庚先生对我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我们还是满怀诚意地和他谈了,因为人民需要和平,广大人民还不了解蒋介石的假和平骗局。现在我们又和他谈了,但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今天可以说,无论打也好,和也好,我们有信心有力量使它一定能实现……材料二 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壮大了,由原先的 120万人发展到 400万人以上,并且蒋介石做了很好的运输大队长,我们的战士有很大一部分是俘虏过来的,后来成为解放军战士。材料三 这次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中心问题是接受改编和渡江,这是不能妥协的,必须坚持。今天的革命绝不能再如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那样,由于中途妥协而由反动派最后胜利。历史经验证明,革命不能进行到底,则一定失败。——以上材料均引自北平和谈期间周恩来的演讲请回答:(1)陈嘉庚为什么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解析] 要注意重庆谈判时蒋介石的真实意图。[答案] 因为当时陈嘉庚看透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2)周恩来为什么说“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解析] 实际是分析北平谈判的背景。[答案] 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力量空前壮大,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的胜利。(3)和平协定的中心问题为什么是“接受改编和渡江”?6[解析] 要从人民解放战争的任务出发。[答案] 只有渡江和接受改编,才能彻底、干净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4)北平和谈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析] 要对基本史实进行概括。[答案] 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政权;向全国进军,追歼残敌。1第 17 课 解放战争[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把握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影响。(重点)2.归纳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突出对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特征的理解,认识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的影响。(重点)3.分析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一、内战的爆发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①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②概况:1945 年 8 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10 月 10 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2)政治协商会议:1946 年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2.内战的爆发(1)标志: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2)粉碎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3)粉碎重点进攻:从 1947 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易错提醒]内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具有必然性,因为蒋介石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其必然反共反人民的面目。而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实现民主政治,推翻国民党军事独裁统治为目标。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战略决战(1)概况战役 时间 概况辽沈战役 1948 年 9 月~11 月首先攻占锦州,到 11 月初,解放军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 1948 年 11 月~1949 年 1 月以徐州为中心,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平津战役 1948 年 11 月~1949 年 1 月攻克张家口、天津后,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1949 年 1 月,北平和平解放(2)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轻巧识记]解放战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目标;和平民主。两次谈判:重庆谈判、北平谈判。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四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图解历史]解放战争各阶段的特点3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胜利(1)北平和谈:国共两党代表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2)渡江战役:1949 年 4 月 21 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3 日,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2.意义(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图解历史]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分裂→再合作(2)再合作→再分裂4主题一 重庆谈判史料思考 上图体现了什么历史信息?答案 这幅漫画中,右侧人物表面上谈判,私底下用枪指着对方,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共派代表赴重庆谈判也表明了其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和全国人民期盼民主的愿望。抗战胜利后中国的两种命运(1)中共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的方针:1945 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指出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号召全党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中共“七大”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2)国民党独裁内战方针:1945 年 5 月,国民党“六大”在重庆召开,重点讨论了加强反共力量、准备发动内战和坚持一党专政、拒绝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这是一个坚持独裁,准备内战的大会,代表着一种黑暗的命运。主题二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史料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 ,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 ,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 ”毛泽东却说:“民意。 ”思考 你认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天意”还是“民意”?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有哪些?答案 民意。原因: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共产党方面: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灵魂);③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方向);④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中坚);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保障);⑥并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基础)。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影响两党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5(1)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①国民革命时期的合作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对抗。②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对抗。(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则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1.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政治再次与中国人民擦肩而过,主要原因是( )A.美帝国主义不愿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B.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表示不满C.蒋介石坚持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D.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程度不够答案 C解析 抗战胜利后,中国曾一度出现了和平建国的希望,但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化为泡影。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 ”这是为了( )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答案 B解析 分析题干材料“解放战争时期” “山东战区”等信息可知,人民解放军与山东有关的军事行动是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故 B 正确。A、D 两项分别是三大战役的结果和意义;C 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影响。3. “1948 年,中国共产党军队以卓越的战斗精神和军事策略,决定性地扭转了历史潮流,北京和几个大的港口城市落入他们的手中。 ”当时中国共产党军队正在展开的军事行动是( )A.战略防御 B.战略反攻6C.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48 年” “决定性” “北京和几个大的港口城市”等信息判断,答案应为 C。4.1949 年初,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后,一些“好心人”劝中共接受,停止进攻国民党,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提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中国共产党持这一立场主要是基于( )A.蒋介石反复无常的个人性格B.国民党集团的阶级本性C.人民革命力量已大大超过国民党的反动力量D.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答案 D解析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和一切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党,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是由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故答案为 D 项。5.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蒋介石曾先后 10 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 1937 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影。材料二 毛泽东曾先后 12 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 1949 年 3 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1)《时代》周刊将蒋介石和毛泽东分别列为 1937 年和 1949 年年度人物和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毛泽东与蒋介石曾在 1945 年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的会面,请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请列举在 1949 年毛蒋进行军事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答案 (1)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为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毛泽东受到世界的关注。7(2)目的: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广大人民。意义: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人民信任。(3)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后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统治。解析 第(1)题结合 1937 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和 1949 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关史实进行回答;第(2)题根据 1945 年重庆谈判的内容进行分析;第(3)题根据 1949 年国共双方的重大事件进行理解。[对点练]知识点 1 争取和平民主的政治斗争1.1945 年 5 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而 8 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其真实用意是( )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共产党答案 A解析 题干材料中对于蒋介石前后态度的变化表面看是矛盾的,实际上是一致的。1945 年5 月讲话反映了其主要目的,而 8 月份邀请毛泽东商讨和平表面上是为了和平,实际上是为反共发动内战做准备工作,借此争取时间准备内战。2.1945 年 10 月 8 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这说明了( )A. “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B. “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C.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答案 C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中共方面对时局的看法。A 项与史实不符;仅从毛泽东的演说并不能说明“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排除 B 项;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联合政府,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故 C 项符合题意;D 项与史实不符。83.1945 年 8 月底,毛泽东等飞赴重庆,国共两党经过艰苦谈判,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国内和平有了根本保证B.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可言C.协定内容没有得到贯彻D.即《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答案 C解析 A 项“根本保证”错误;B 项“没有任何积极意义”错误;D 项是在 1949 年。 “双十协定”通过和平建国的主张,但 1946 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所以没有得到贯彻,故选 C 项。知识点 2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4.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穿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于 8 月底到达大别山区,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这一举动( )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 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③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④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影响。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故②不符合题意。①③④都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对中国革命的影响。5.1947 年 5 月 9 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 ”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A.战略反攻 B.主力决战C.解放南京 D.会师会宁答案 A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47 年 5 月 9 日” “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可以得知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 A 项正确。6.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9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D.百万雄师过大江答案 B解析 1947 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原地区的防守力量薄弱。共产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举行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如同一把尖刀插在中原地区。107.下图为中国近代某重大战役形势图。该战役( )A.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统治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D.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答案 D解析 该图以徐州为中心,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A 项是渡江战役的影响,A 项错误;B 项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影响,故 B 项错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是平津战役,故 C 项错误;淮海战役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故 D 项正确。知识点 3 北平谈判和渡江战役8.1945 年重庆谈判和 1949 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其目的主要都是为了(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B.在两党政治斗争中争取民心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答案 D解析 前者是由于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就绪而施展的和谈伎俩,后者是蒋介石内战溃败、大局已定时,又采取的“缓兵之计” 。9.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反映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历史片段是( )A. 《南京条约》签订B.中华民国定都南京C.日军在南京进行野蛮大屠杀D.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答案 D11解析 1949 年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0. “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师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 ”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答案 C解析 结合材料中“素帆百万” “说长江”等信息可知为渡江战役。[能力练]11.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意向 不可避免 可获得政治解决应该绝对避免可获得速战速胜无回答人数 170 110 423 244 20这说明当时( )A.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B.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C.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D.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答案 A解析 学生对内战是否可以避免、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结果如何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选 A 项。B 项不符合史实,C 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 项表述不正确。12.1945 年 8 月, 《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12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同建立新中国答案 A解析 1945 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人们渴望和平、民主。13.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政策” ,1949 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D.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答案 B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加紧控制中国,A 项表述错误;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一直是“扶蒋反共” ,C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 项错在“迅速下降” 。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援助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由取消禁运到有限援助再到 1949 年的削弱援助是取决于国民党实力变化的,故答案为 B 项。14.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 “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 C解析 关键信息是“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 ,通过这些信息即可判断这场战役是淮海战役。15.在电影《建国大业》中,1949 年 3 月 5 日至 13 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调侃由立平饰演的林彪, “林彪啊,你吃了蒋介石一百多万的军队,怎么还这么瘦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是称赞林彪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所有战役,并消灭敌人一百多万B.是称赞林彪自参加革命以来一共歼灭敌人一百多万C.是称赞林彪在辽沈、平津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很多D.是警告林彪不要叛国投敌答案 C解析 联系当时的史实可以判断,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林彪率领的东北解放军均有参加,歼敌达 100 多万,故 C 项正确。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作为和平谈判代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46 年那一次,陈嘉庚先生对我说,与13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我们还是满怀诚意地和他谈了,因为人民需要和平,广大人民还不了解蒋介石的假和平骗局。现在我们又和他谈了,但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今天可以说,无论打也好,和也好,我们有信心有力量使它一定能实现……材料二 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壮大了,由原先的 120 万人发展到 400 万人以上,并且蒋介石做了很好的运输大队长,我们的战士有很大一部分是俘虏过来的,后来成为解放军战士。材料三 这次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中心问题是接受改编和渡江,这是不能妥协的,必须坚持。今天的革命绝不能再如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那样,由于中途妥协而由反动派最后胜利。历史经验证明,革命不能进行到底,则一定失败。——以上材料均引自北平和谈期间周恩来的演讲(1)陈嘉庚为什么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2)周恩来为什么说“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3)和平协定的中心问题为什么是“接受改编和渡江”?(4)北平和谈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答案 (1)因为当时陈嘉庚看透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2)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力量空前壮大,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的胜利。(3)只有接受改编和渡江,才能彻底、干净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4)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政权;向全国进军,追歼残敌。解析 本题以北平和平谈判为切入点,考查解放战争的有关史实。第(1)题要注意重庆谈判时蒋介石的真实意图。第(2)题实际是分析北平谈判的背景。第(3)题要从人民解放战争的任务出发。第(4)题是对基本史实进行概括。1第 17 课 解放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及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2)理解:毛泽东为什么选择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谈?理解人民解放军选择战略反攻方向的原因。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3)运用:思考抗战后中国面临的绝好民族复兴机会,为何中国不能抓住这一机会?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2、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 矛盾分析 问题探究 对照比较 划分阶段 归纳总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2)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共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难点: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抗日战争。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抗战中,中国人付出了巨大的牺2牲,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可以说,中华民族面临复兴的良好机遇。然而接踵而来的内战又使中国与这次绝好的机遇失之交臂。那我们是如何失去这一机遇的?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 17 课《解放战争》重温这段历史。学习新课: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烽烟不断,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凋敝、苦不堪言。现在抗战胜利了,苦难应该到头了吧,应该可以在民主和平的环境建设家园了吧。然而遗憾的是,一个人却在磨刀霍霍,积极准备发动内战。这个人就是蒋介石。当然蒋介石也知道民心不可违。正当他为了战争借口冥思苦想的时候美国特使赫尔利向蒋介石献计:“蒋委员长可否给毛泽东发个电报,邀他来重庆共商国是。如果他拒绝,你可以接二连三地发电报邀请他,充分显示你的诚意。如果毛泽东明确表示不来重庆,拒绝和谈,你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共产党不要和平。你就可以大加讨伐,而不负任何责任。”蒋介石闻听此言,眼前一亮,觉得此计甚妙。决定采取这一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连续三次电邀 “特请毛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同时摆出一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这样一种关心民生疾苦的嘴脸。【问题探究】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提示:一方面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另一反面,也是最关键的,蒋介石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工作。 (这时候,共产党军队主要分布在抗战时期的敌后根据地,即华北、东北等地,而国民党数百万军队还在大西南、大西北,所以蒋发动内战的军事部署没有完成)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蒋介石这一招可谓是“一箭双雕” “一石三鸟” ,也是一桌摆明了的鸿门宴。到底要去不去?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对策。最后,毛泽东发力排众议,说道:“蒋介石三次邀我,这个风险要冒。不去,不利。虽然是假戏,但要假戏真做。不然,内3战的帽子就戴到了我的头上,戴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头上。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失掉一些人心。能谈则谈,谈不成,顶多是坐牢,杀头。”从他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毛老人家要去重庆意图的是什么啊?为了教育人民争取中间势力,孤立美蒋反动派,以极大的努力来寻求避免内战,实现和平的道路。用书上的话来说就是“为争取和平”。28 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和赫尔利的陪同下,乘飞机于下午到达重庆九龙坡机场。(2)时间:1945 年 8~10 月(3)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内容:①和平建国;②坚决避免内战;③召开政协会议;④保证人民权利;但是这一谈判有一个很大的缺憾,就是双方的谈判的焦点——解放区政权问题和人民军队问题没有达成一致。不过尽管这样,它对于共产党来说,还是具有很大意义。《双十协定》意义:《双十协定》的签订,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过渡】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1946 年在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又称“旧政协会议” ):(1)召开:1946 年 重庆(2)内容: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例如:《和平建国纲领》确定建立统一、自由、民主的新中国,保持国家的和平发展;规定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并拥有用人权;规定政府委员名额的一半由国民党以外的人士充任,而所有涉及施政纲领之变更须有出席委员的三分之二赞成始得议决,等等。如果实行这样的政府改组,国民党虽然在其中仍占有主要地位,但它已经不能为所欲为。【过渡】这些我们将委员长能表面上是同意了,但他心里能接受?不能接受。在他心里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很快蒋委员长就撕毁了政协协议,并发出进攻解放区的命令。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下面我们来看看内战的过程或者说解放战争的过程。在这里,我把解放战争分为三个阶段。二、解放战争的过程:战略防御(46.6-47.6)——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47.6-49.1)——最后胜利(49.1-49.10)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一阶段4(一)战略防御阶段。1、国军全面进攻(1)时间:1946 年 6 月(2)进攻方向:中原等解放区面对国共双方这样悬殊的力量对比,毛泽东提出几条基本的指导方针:在军事方面,他强调两个要点:一是“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地是运动战”。为了打好运动战,他指出:“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否则就不能取得最后胜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二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当着敌人使用许多个旅(或团)分几路向我军前进的时候,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击敌军的一个旅(或团)。这个旅(或团),应当是敌军诸旅中较弱的,或者是较少援助的,或者是其驻地的地形和民情对我最为有利而对敌不利的。”他指出这种方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歼,二能速决”,在蒋军武器加强的条件下,这是“我军必须特别强调的”。在政治方面,他要求“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并为此规定了党在农村中、在城市中和在国民党军队中必须团结、争取、孤立的阶级、阶层和人员。在精神上,为了使人们认清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的虚弱本质,树立起必胜的信念,提出一个简单明了、使人一听就明白并能记住的基本观点,那就是毛泽东向正在延安采访的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所说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老人家不愧是军事艺术方面的天才。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取得胜利。(3)结果: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过渡】国民党一看,这一招不行。于是该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1、国军重点进攻(1)时间:1947 年(2)进攻方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3)结果:被粉碎【过渡】在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同时,解放军在东北晋、晋察冀、晋冀鲁豫等地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帷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第二个阶段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5(二) 、共军战略反攻那解放军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阶段的战役目标又是什么?请同学看资料回放回答这个问题。 (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外线大量歼敌;部分任务: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在这里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内线和外线分别是什么?内线:解放区 外线:国统区1、全国性反攻(1)标志: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潜力跃进大别山(2)方向:中原地区【问题探究】人民解放军为何反攻方向选择在中原地区?①中原地区敌人防守薄弱(主力在陕北和山东) ;②大别山地区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③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 (拒有中原,则西逼武汉,南下南京,南扼长江)确定反攻方向后,中共中央确定的战略进攻方针是:三军配合南进,东西两翼牵制。向国统区发动战略进攻。三军:刘邓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陈谢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陈粟华东解放军主力。他们作战任务应该是内线还是外线?外线作战:人民解放军将主力打到国统区,属进攻性质。①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鄂豫皖根据地;②陈庚、谢富治率部挺进豫陕鄂边区;③陈毅、粟裕率部进攻豫皖苏地区。两翼:西北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一部。内线作战:是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收复失地,属于战略防御性质。【过渡】经过一系列战略反攻之后,解放战争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和全国战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共中央经过研究,认为决战时刻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2、三大战役:下面我们先看第一个战役。(1)辽沈战役:6① 时间:1948.9——1948.11② 地点:东北地区(1) 淮海战役:① 时间:1948.11——1949.1② 地点:淮海地区③ 人物:黄维 黄柏涛 杜聿明 意义: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④ 结果:取得胜利(2) 平津战役① 时间:1948.11——1949.1② 地点:平津地区③ 人物:傅作义【问题探究】三大战役为何首选东北作为战役的开始?①可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收缩企图,实现关门打狗;②使东北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③可利用东北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2)意义:空前的决战,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过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解放战争胜利的过程3、北平谈判:【过渡】在最终胜利之前,还有一个插曲,也就是北平谈判。 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在 1949 年发出求和声明。针对这种情况,毛老人家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但是为了减轻人民的痛苦,尽快实现和平,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谈判条件。1949.4.1 国共双方在北平又坐回谈判桌进行和谈,结果又怎么样呢?破裂,因为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拒签时间是 4.20。4.21 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合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分东、中、西三路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基本没遇上多少抵抗,4.23 天后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1)时间:1949 年 4 月(2)背景:三大战役即将结束,国民党败局已定。 (在三大战役打击下的蒋,又面临内部压力,为挽救败局,又玩弄“和平”手法,1949 元旦发表求和声明,真正意图是:与共产7党想守江谋和、划江而治,赢得喘息时间,再卷土重来。狐狸再狡猾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毛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但是为尽快结束战争,毛也提了八项谈判条件(简单内容) 。经过谈判,双方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 ,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蒋“和平”阴谋玩弄不下去,不得不“引退” 。(3)结果:和谈破裂(3)【过渡】4.21 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合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4、渡江战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时间: 4 月 21 日——4 月 23 日(3) 过程: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分东、中、西三路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基本没遇上多少抵抗,2 天后占领南京卫戍部队弃城而逃,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结果:南京解放,国名政府统治结束,也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2)国际意义: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胜利经验: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1946.6---1949.4,不到三年取胜,不光国民党没有想到,就连共产党方面也没想到,胜利来的这么早这么好,可以说当时的人们都是始料不及的。如果去探究原因的话,大致有如下几方面因素: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美援断绝、蒋桂分裂共产党方面:⑴中共领导(核心) ⑵理论指导(灵魂) ⑶群众支持(基础) ⑷革命军队(中坚)⑸统一战线(保障) ⑹革命道路(方向)8板书设计: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重庆谈判:(1)背景(2)时间(3)结果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又称“旧政协会议” ):(1)召开:1946 年 重庆(2)内容: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二、解放战争的过程:1、战略防御(1946.6-47.6)2、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947.6-1949.1)3、最后胜利(1949.1-1949.10)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国内意义(2)国际意义(3)胜利经验5、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原因国民党方面:⑴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⑵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⑶贪官横行、统治腐败⑷美援断绝、蒋桂分裂共产党方面:⑴中共领导(核心)⑵理论指导(灵魂)⑶群众支持(基础)⑷革命军队(中坚)⑸统一战线(保障)⑹革命道路(方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