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15149526doc&fileName=人才培养方案-汽修专业doc.doc

上传人:湘湘文库 文档编号:19422599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5149526doc&fileName=人才培养方案-汽修专业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15149526doc&fileName=人才培养方案-汽修专业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15149526doc&fileName=人才培养方案-汽修专业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 8 月目录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 -二、入学要求- 1 -三、修业年限- 1 -四、职业面向- 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3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7 -八、实施保障- 17 -九、毕业要求- 23 -十、附录- 24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汽车运用与维修(0825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三、修业年限3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类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交通运输类(080000)汽车运用与维修(082500)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

2、用产品修理业(81);道路运输业(54)汽车运用工程技术人员(2-02-18-01);汽车机电维修、汽车检测、汽车服务顾问、汽车销售顾问汽车维修工表1本专业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整形以及汽车营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汽车维修的专业操作技能,从事汽车相关的生产及管理工作,适应企业生产、

3、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汽车技术的基本知识、原理以及检测与维修基本工艺,学习汽车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使其具有汽车零配件管理、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的能力。毕业生可在各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汽车电器维修和汽车电控故障检测与诊断等各类汽车维修工作;也可以从事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零配件管理、汽车及配件销售等工作。1.素质要求(1)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名族自豪感。(2)遵纪守法,

4、崇尚宪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法纪观,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严谨、耐心、专注、坚持、精益求精,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4)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具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文明生产意识。(5)勇于奋斗,能正确面对困难、压力与挫折,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健康平和的心态,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6)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

5、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7)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2.知识要求(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掌握体育运动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3)掌握英语、计算机基础知识;(4)掌握机械原理、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常用材料等专业基础知识;(5)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汽车维护、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营销及新能源汽车等专业知识;(6)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汽车运输、配件、现代汽车新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3.能力要求(1)

6、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具有本专业必须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4)能借助词典阅读一般专业英文技术资料(5)具有解决汽车机械故障、电控故障的基本能力;(6)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7)具有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获取新知识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8)具有从事汽车运用和检修的能力;(9)具有在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能力。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一)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政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历史、体育与健康、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其他自然科

7、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1必修课程(1)思政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主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与评价。教学要求 :本课程40学时,2学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8、: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把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发展措施,转化为发自内心的需要,要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管理置于集体之中,发挥他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主要内容:习礼仪,讲文明,知荣辱,有道德;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依法从事

9、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教学要求 :本课程40学时,2学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坚持知、信、行相统一,并加强实践环节,转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主要内容: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参与

10、政治生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学要求 :本课程40学时,2学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教学中,要坚持方向性原则,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哲学与人生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主要内容: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

11、地走好人生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教学要求 :本课程40学时,2学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知、信、用相统一,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2)语文课程目标: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识中华文

12、化的博大精深,努力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养分。掌握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语言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规范语言,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就业、交往和继续学习需要的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能通过网络、影视、书报、杂志等各种文化传媒来扩大阅读,学语用文,并能正确辨别和对待各种社会语言现象。能运用网络平台查找资料,研究问题,进行人际交流。 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教学要求 :本课程180学时,9学分,

13、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3)数学课程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主要内容:基础知识、集合、不等式、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教学要求

14、 :本课程180学时,9学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更新观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4)英语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

15、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教学要求 :本课程180学时,9学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目的明确、

16、操作性强、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职业模块的教学要结合行业的实际需求,利用真实场景或设置虚拟场景,选择真实或实用的语言材料。(5)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17、。让学生具备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主要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演示文稿软件应用教学要求:本课程160学时,8学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18、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与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完成教学任务。(6)历史课程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主要内容:以中国近现代

19、史为主,了解中国古代史。教学要求 :本课程40学时,2学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将历史课程核心素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历史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与功能。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和核心素养目标取向;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7)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

20、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主要内容: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田径类项目(跑、跳、投)、体操类项目(支撑、攀爬、悬垂、腾跃)、球类项目(足、篮、排)教学要求 :本课程200学时,10学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提

21、高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三年级学生顶岗实习时,学生每天最少锻炼1个小时。2选修课(1)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要素和传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启迪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为总体目标。主要内容: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宗教与民俗等知识教学要求 :本课程40学时,2学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与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中要充

22、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思想引领、专题讲解、案例教学、答疑讨论、体验教学、经典导读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2)书法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性质、特点;了解书法历史概况;了解主要书 体的艺术特点和书写技法;掌握书法美学的基础理论,鉴赏书法作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培养感受书法美的敏感,提高书法审美水平。主要内容:书法概述及学习方法、学会识别楷行隶草籇五种字体、楷书的写法、行书的写法、书法作品欣赏教学要求 :本课程40学时,2学分,本课程授课内容以讲授为主,讲练结合,教学中多结合例字、书法作品,及辅助性挂图展

23、开,可播放一定视频课件。根据教学的要求,针对不同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制做开发一些课件,可使课堂教学更生动、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主要内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悦纳自我,健康成长;和谐关系,快乐生活;学会有效学习;

24、提升职业心理素质教学要求 :本课程40学时,2学分。应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活动,同时,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实践活动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确保安全、追求实效。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要对学生活动给予及时引导。要通过讨论、总结和撰写活动报告等方式,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展示教学效果。(4)就业教育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觉意识,树立积极正确职业态度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

25、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实现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努力的积极态度。了解职业的有关概念、职业生涯设计以及发展、求职就业、劳动合同等有关知识;了解职业道德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及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能进行生涯决策、搜集就业信息、求职面试、正确的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适应新环境,做个受欢迎的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主要内容:职业与专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职业道德及其行为养成、认识自我和职业个性、分认识就业、提高就业能力、邹忌就业信息、求职面试教学要求 :本课程80学时,4学分,本课程既有知识

26、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在教学中,使用互动教学法,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二) 专业(技能)课程1必修课程(1)汽车机械制图课程目标:使学生能正确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能够绘制简单的汽车零件图,具有使用常用绘图工具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能用计算机绘

27、制简单汽车零件图。使学生能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形成由图形想象物体、以图形表现物体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规范的制图习惯。主要内容:绘制简单体三视图;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表达形体结构;识读标准件与常用件视图;识读机械样图;CAD绘图法。教学要求:本课程40学时,2学分。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有关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知识,掌握机械制图的投影原理。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方法。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和测绘方法。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能用计算机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2)汽车电工基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

28、应能够了解汽车电器、电子的基本知识,掌握电路与电子的基本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了解电子器件的应用与参数选择,了解电磁、电机的基础知识及使用。使学生对汽车的基本电路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主要内容:识读基本电路的基本定律;安全用电基本知识;汽车电路的基本结构及拆装;发电机及电动机的电路;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数字电路基础教学要求:本课程80学时,4学分。使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 掌握电源概念及工作状态;了解负载的额定值及导线选择;熟练掌握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了解电磁的基础知识;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掌握正弦交流电的

29、三要素及其表示法;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掌握汽车点火系统的点火线圈与电路;熟悉电机的基本知识。(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知识和维修技能机械部分。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维修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动机总成维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模式,具备按照规范的流程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维修工作的能力。主要内容:发动机总体结构认知;检修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检修发动机配气机构;检修发动机冷却系润滑系;检修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检修发动机点火系;检修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检修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

30、教学要求:本课程以突出知识运用、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重点训练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本课程在教师授课、学生技能训练、专题讨论、课程考核等主要环节上都努力体现这个目标性特征,以汽车服务维修相关企业实际工作需求为载体确定学习项目和课程组织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操作演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比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确定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4)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目标:能够熟练掌握底盘各总成及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相互间的连接关系;深刻理解汽车底盘各机械部件、电器部件的作用; 掌握

31、汽车底盘各系统工作原理; 能够掌握排除汽车底盘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了解汽车底盘系统的发展方向;具有小组团结合作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主要内容:汽车离合器拆装与调整;手动变速器的拆装;自动变速器的拆装;车轮与轮胎;扒胎机的使用;轮胎动平衡的调整;制动系的拆装;教学要求:本课程100学时,5学分。在教学中中应理论生产实际,突出应用,讲清原理,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底盘的结构与原理,掌握底盘主要总成维修作业的工艺过程、零件检验方法和技术标准;熟悉底盘常用维修机、工具、仪表和量具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具有汽车及其总成装配、调

32、整、维修的能力,具有对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的能力。掌握底盘维修工的基本操作技能。(5)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目标:学生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初步认识电器检测与维修所需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电路识读设备维修等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力,能正确分析常见的汽车电气设备专业问题;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电气专业检测维护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包括“汽车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信号系统”、“辅助电气设备”、“全车线路”等。同时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关电路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主要内容:电源系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

33、;照明系统;整车电路;仪表系统;信号系统;辅助电气;汽车电器设备总线路。 教学要求:本课程100学时,5学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电气设备拆装与维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熟悉汽车电气设备各系统的线路及典型汽车的全车线路;要求具有对汽车电路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能力。掌握汽车维修电工的基本操作技能。(6)钳工实训课程目标:了解钳工在工业生产中的工作任务;熟悉钳工的工作性质、范围;掌握钳工的操作技能熟悉钳工的技能操作;能够进行机械零件制作、钳工加工及

34、工艺的设计;了解钳工所用设备的规格、性能、掌握其使用技能,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举一反三,具有正确理解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培养学生效率观念。主要内容:钳工入门、 钳工基本技能(划线、锯割、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 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使用、鸭嘴锤制作、凹凸块加工、燕尾块加工、汽车车模制作、锉配教学要求:本课程80学时,4学分。教学过程以学生掌握零件加工方法和精度检验为实践教学环节,即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相融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并在符合工

35、作环境要求的理实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车间来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的。教师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操作演示及巡回指导。根据该课程性质,教学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演示法,操作演示法,巡回指导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7)汽车定期维护课程目标: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车辆和系统的保养与维护涉及的工作项目和工作情境为活动的载体,设计相应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实现做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引入、示范操作、小组分工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评价考核等活动项目来落实教学内容,采取校企合作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

36、化实际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在工作任务中应具有的汽车维护保养的能力。主要内容:车辆保养与维护概述;车身部分维护;电气设备部分维护;发动机部分维护;底盘部分检查;典型车型维护教学要求:本课程200学时,10学分。通过汽车保养与维护训练,使学生了解汽车的保养与维护项目和内容,并了解汽车维护的安排。按照企业完成任务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工作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全面质量的意识、成本意识以及效率意识,在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完成任务需求的同时,个人职业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8)整车拆装实训课程目标:根据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的基本构造、组成,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对各

37、系统进行装配、调整、调试,并能够正确的选用和使用常用和专用工具。通过该领域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独立完成车辆所有部件的拆装和测量、检测和调试,完全达到汽车维修中级工水平要求。主要内容:安全文明生产;制定拆装维修计划;发动机整车拆装实训;底盘整车拆装实训;电器系统拆装实训;汽车附属设施拆装实训。教学要求:本课程80学时,4学分。使学生掌握汽车拆装基本思路;查询车辆技术档案,能够独立制定拆装维修计划;能够根据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汽车各组成部分按照企业的标准规范进行拆装;能够根据客户的故障描述以及自己的诊断利用常用和专用的检测仪器汽车常见的零部件进行常规的拆装更换;能够检查说明并评价自己所完成的工作,

38、向客户介绍其工作的种类和范围(9)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目标:熟悉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思路与检测方法;熟悉汽车底盘故障诊断思路和方法;熟悉汽车电器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具备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谨认真、求真务实、持续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主要内容:汽车发动机常见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掌握汽车发动机常见油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汽车发动机常见电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汽车发动机常见综合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汽车电控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各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汽车电器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教学要求:本课程200学时,

39、10学分。教师讲授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讲授汽车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及主要检测设备、仪器使用与维护方法;学生掌握汽车综合故障现象、原因、检测诊断及排除方法;掌握汽车安全检测、综合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熟练利用各种仪器对汽车进行检测的能力。(10)汽车电控技术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辨别传感器及执行部件类型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具备诊断、排除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能力;使用检测设备及维修工具的能力;能利用检测设备排除发动机电控系统简单故障;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养成操作安全的意识主要内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

40、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防抱死与驱动;防滑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巡航控制系统;电子控制安全气囊系统;电子防盗系统;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教学要求:本课程120学时,6学分。本课程是本专业重要的职业技术技能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电知识的能力,侧重于对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的理解,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应突出技能训练,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条件,教师将讲与做结合起来,学生将想与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并且应要求学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防止车辆和设备的损坏。(1

41、1)汽车空调维修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空调日常的系统的维护;拆卸和安装汽车空调元件;熟练地对制冷系统总成部件进行维修,检测空调系统的电路;排除空调系统简单的常见故障。并注重培养爱岗敬业、沟通与协调的职业素质。主要内容:汽车空调基础;汽车空调制冷系统部件;汽车空调控制系统;汽车空调电路系统;自动空调;暖风与通风;汽车空调系统的检修;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要求:本课程80学时,4学分。通过教与学,揭示汽车空调组成、作用,使学生了解汽车空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汽车空调的认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解决汽车空调故障能力,掌握汽车空调的特点

42、及有关维修保养技术。2选修课(1)汽车营销课程目标:学生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能够贯彻汽车生产企业营销理念、提供优质服务,联结消费者与汽车生产企业的具有高素质的汽车营销人员;要求学生,掌握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包括“汽车市场营销原理”、“汽车市场营销分析”、“汽车市场营销战略”、“汽车市场营销战术策略”、“汽车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等。同时有针对性的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根据本课程面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主要内容:市场营销知识;掌握汽车构造和维护知识;掌握汽车机械常识;掌握汽车保险与理赔知

43、识;掌握汽车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汽车耗材销售及使用的相关知识;掌握汽车二手交易的相关知识。教学要求:本课程80学时,4学分。教学过程以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相融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并在符合工作环境要求的模拟4S店场景来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的。教师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操作演示及巡回指导。根据该课程性质,教学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演示法,操作演示法,巡回指导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2)汽车维修标准规范课程目标:通过章节引领型的课程教学,使学生能进行汽车专业发展简介丰富自己的常识知识水平,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

44、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善于和客户沟通以及与团队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爱护设备,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主要内容:安全文明生产教育;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教学要求:本课程80学时,4学分。在讲授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的基础上,讲授汽车零配件的损伤形式和特点,零件的检验与分类,掌握汽车机械损伤事故的鉴定方法,鉴定步骤和鉴定标准。具有对汽车机械损伤事故进行鉴定的能力。汽车维修的常用工艺方法、过程、竣工

45、检验标准;使学生具有发动机拆卸、检修、装配、调整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规范的对汽车维修后鉴定步骤和鉴定标准的能力。(3)汽车驾驶技术课程目标:通过参加汽车驾驶技术的理论及实践训练,让学生验证并丰富汽车构造课程理论知识,加深对整车构造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的使用知识,驾驶知识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工作素质,为汽车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建立相关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奠定实践基础,扩大知识视野,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主要内容:车辆使用的相关规定知识;汽车原地驾驶训练;实地驾驶训练;能够进行公路驾驶;道路行驶、超车、避让的方法;通过路口的方法;特殊路段和异常天气的

46、行驶方法以及高速道路的行驶方法。教学要求:本课程80学时,4学分。使学生熟悉和掌握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指挥自己正确驾驶的目标;了解和掌握汽车的使用知识,驾驶知识;掌握正确的驾驶姿势;方向盘转动及转向操作;加速踏板的运用和操作;变速器的运用和操作;离合器的操作;制动器的操作;起动、起步、换档、行车、熄火综合训练,为今后的汽车驾驶打下基础。(4)新能源汽车维修课程目标: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知识。在学习技能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

47、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掌握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与管理岗位。主要内容:新能源汽车认知;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与能量存储;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教学要求:本课程80学时,4学分。以国内常见的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为例,介绍各种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关键技术及检测维护进行了阐述,注重体现工程实践,突出实用,减少了复杂的设计理论,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新能源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为未来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48、(见附表)附表1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进程表附表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环节分配表附表3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表八、实施保障(一)师资队伍贯彻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骨干教师评选制度、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教师社会实践管理规定等相关管理制度,采用教师培养、培训、企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可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10人,全体专业教师参加进修培训、企业锻炼,“双师型”教师比例能达到100%。聘请4名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1.专业带头人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2)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带领本专业教学团队做好教研、教改及专业建设工作的能力。(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专业视野,能站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事务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