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图分类号:学科分类号:密级:公开论文编号:GG118222009120404010山 东 财 经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青岛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问题研究作者姓名: 李妍学科专业: 社会保障指导教师: 武辉 副教授培养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二零一二年五月五日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图分类号:学科分类号:密级:公开论文编号:GG118222009120404010硕士学位论文青岛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问题研究作 者 姓 名: 李妍 申请学位级别:公共管理硕士指导教师姓名:武辉 职 称: 副教授学 科 专 业: 社会保障 研 究 方向: 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学 习 时 间:
2、 自 2009年 9 月 1 日 起至 2012 年 7 月 1 日 止月 日 论文答辩日期:2012 年 5 月 31日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年 月 日论文提交日期: 年学位授予日期: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e Research on Vulnerable Groups SocialAssistance of Qingdao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Candidate:Li YanSupervisor:Prof. Wu Hui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handong
3、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Jinan, China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财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同意山东财经大学有权使用本学位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其印刷
4、版和电子版),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保留学位论文,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学位论文,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借阅和复印,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年年月月日日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青岛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问题研究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有一部分人群因为拥有的社会资源不足和自身能力低下而沦为弱势群体。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无论在任何社会弱势群体都是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问题己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的社会问
5、题。如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己经成了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以青岛市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群体为例,分析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研究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问题,这对于青岛市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阐述了弱势群体及社会救助的概念,总结了弱势群体的分类以及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相关理论依据。第三章以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群体为例,以中国石油大学对青岛市弱势群体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在物质生活、家庭生活、娱乐休闲、社会交往、子女教育、医疗、权利
6、维护等方面对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章首先介绍了青岛市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其次介绍了青岛市社会救助工作取得的成绩 ,最后分别从部门协作、基层队伍建设、法律法规、救助水平、救助资源的整合五个方面提出了青岛市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不足。第五章首先介绍了美国和英国在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中的经验,然后阐述了发达国家社会救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第六章对如何提高青岛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水平提出了建议。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一是文献分析法:本文在撰写过程中,通过各种文献数据库,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以及翻阅相关的书籍,广泛搜集了大量关于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了综合分
7、析和归纳整理,从理论方面对城市弱势群体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阐述。二是图表研究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法:在研究过程中,把收集到的大量具体资料、数据,借以图表的形式进行较为简单明了而又清晰的表述。三是因素分析法:运用因素分析法 对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的创新在于: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学术界从宏观政策角度出发对城市弱势群体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具体地区城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现状研究的较少,对于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现状研究更是屈指可数,本文就比较全面地分析了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和社会救助现状,通过发达国家社会救助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启示,为改进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政策
8、建议。关键词: 弱势群体 社会救助 制度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e Research on Vulnerable GroupsSocial Assistance of Qingdao ABSTRACTOn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economy, there is always a portion of the crowd bereduced to vulnerable groups which because social resource deficiency and personalskills weakness. The vulnerable as a
9、part of social group, no matter in any society, italways exists objectively. Vulnerable groups have been become to a serious problemthat increasingly in our Chinese society. It is cannot be avoided that vulnerable groupsproblem may lack our society deep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 up in future, therefo
10、r,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necessary immediately.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laid-offworkers and migrant workers in Qingdao, through to the analysis of their livingconditions and studies of the social assistance of vulnerable groups which
11、 representsthat vulnerable group is significant important in deep reform, maintaining socialstability, accelera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 Qingdao.The paper includes six parts:Chapter 1: Introduc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domestic andforeign research review, research i
12、dea, method, main contents and innovative pointswill be expounded.Chapter 2: The relevant theories basis. Elaborate the concept of vulnerable groupsand social assistance; summarize the classifica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and the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social assistance.Chapter 3:
13、Living situation analysis of vulnerable groups in Qingdao. Relate to aspecific example of Laid-off workers and migrant workers for example, based on the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hina Petroleum Universitys survey data of vulnerable groups of Qingdao in 2005,carry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o
14、f vulnerable groups in Qingdao,in material life, family life, recreation, social interaction, childrens education, healthcare, rights maintain, etc.Chapter 4: Social assistance overview and defects of vulnerable groups inQingdao. First introduce the main content of social assistance in Qingdao, and
15、thenpresent achievements of the social assistance in Qingdao. At last point out theshortcomings of the social assistance in Qingdao based on sectorial collaboration,grassroots team buil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level of assistance and relief resourcesintegration.Chapter 5: The experience and revel
16、ation of the social assistance for vulnerablegroup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First is to in terms of the experience of United Statesand Britain in social assistance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then describe the socialassista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at what we have learned,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17、of the legal system of social assistance, establish a multi-rescue mode in the center ofthe government, note the combination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encourage vulnerablegroups to help themselves.Chapter6: Suggestions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social assistance in Qingdao. Toimprove and perfect fro
18、m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fully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government, (2) future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improvement, (3) increase inbuilding up of legal system of the social assistance, (4) further improvement in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social assistance, (5) increase the input of the socia
19、lassistance and 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6) strengthen the team building of thesocial assistance, (7)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social assistance,(8) emphasis on training the vulnerable groups capacity.This paper mainly adopted the following methods: First is literatur
20、e research.Through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 explaining the related conceptsand basic theory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mastering the researches and related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roblems of urban vulnerable groups, establishing idea and framework of researches.Second is chart research. I
21、n the course of study, collect numbours of concrete materialand data to simply and clearly express. Third is factor analysis.acrossing to factor analysis making a deep analysis of living conditions of vulnerablegroups in Qingdao.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under a consideration of vulnerable gro
22、ups inQingdao is not generall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situa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living and social assistance in Qingdao. Through to the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social assistan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bringsrecommendations on policy aspect, in orde
23、r to improve the social assistance ofvulnerable groups in Qingdao.KEY WORDS: Vulnerable groups Social assistance Institution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 录第1章导论.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研究的背景.11.1.2研究的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2.1国外研究综述.21.2.2国内研究综述.2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1.3.1本文的研究思路.41.3.2本文的研究方法.5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6第2章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相关理论基础.72.
2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72.1.1弱势群体.72.1.2城市弱势群体.82.1.3社会救助.82.2 弱势群体的分类 82.3 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理论依据 92.3.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92.3.2公共产品理论102.3.3庇古的福利经济学102.3.4罗尔斯的正义分配理论112.3.5责任政府理论11第3章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分析133.1 物质生活状况 .13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1家庭收入情况133.1.2家庭消费情况143.1.3住房情况153.1.4物质生活满意度173.2 家庭生活状况 .173.2.1家庭和睦度173.2.2导致矛盾的主要原因183.2.3家庭生活
25、满意度193.3 娱乐休闲状况 .193.3.1主要娱乐休闲方式193.3.2娱乐休闲生活满意度203.4 社会交往状况 .213.4.1与亲戚的交往213.4.2与邻居的交往233.4.3与朋友的交往243.4.4拥有的社会资源满意度243.5 子女教育状况 .253.6 医疗状况 .263.7 权利维护状况 .27第4章青岛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84.1 青岛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 .284.1.1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84.1.2廉租房保障制度284.1.3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救助制度284.1.4城市居民临时困难救助制度284.1.5城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29
26、4.1.6教育救助和司法救助29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 青岛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取得的成绩 .294.2.1救助标准不断提高294.2.2救助范围不断扩大304.2.3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314.2.4救助资金稳定可靠314.2.5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324.3 青岛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 .334.3.1部门协作应进一步深化334.3.2基层力量应进一步加强344.3.3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344.3.4救助水平应进一步提高344.3.5救助资源应进一步整合35第5章发达国家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经验及启示375.1 美国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经验 .375.1.1科学界定救助对象和标准
27、375.1.2社会救助项目内容丰富375.1.3社会救助资金充足可靠385.1.4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385.1.5成本的合理控制395.2 英国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经验 .395.2.1完善的社会救助立法395.2.2广泛的社会救助覆盖面395.2.3强调权利和义务对等405.3 发达国家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对我国的启示 .405.3.1加快社会救助的法制化建设405.3.2中央政府统筹下的多元救助模式415.3.3权利与义务结合,鼓励弱势群体自救41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3.4加大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425.3.5不断丰富社会救助的内容43第6章提高青岛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水平的建议446.1
28、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446.2 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456.2.1完善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456.2.2完善弱势群体住房救助制度466.2.3完善弱势群体教育救助制度466.3 加快社会救助法制化建设 .476.3.1完善社会救助立法476.3.2完善法律援助制度476.4 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 .476.4.1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机构476.4.2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476.5 加大社会救助投入力度,拓宽筹资渠道 .486.5.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486.5.2发挥民间组织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486.6 加强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建设 .496.7 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
29、监督与考核 .496.8 重视对弱势群体能力的培养 .50参考文献51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导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的背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有一部分人群因为拥有的社会资源不足和自身能力低下而沦为弱势群体。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无论在任何社会弱势群体都是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问题己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己经成了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前,纺织和轻工机械是青岛经济的两大支柱。然而,由于这两大行业都是劳动密集产业,再加上计划经济低标准的用工定额,不少企业吸纳了与自身生产能力、产业利润不相适应的大
30、量劳动力,青岛市职工一度高达120万人,在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过程中,青岛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大量增加,特别是1995年以来,青岛市因企业剥离精简富余人员造成下岗或离岗职工35万人,新增失业人员44.5万人 。另外,青岛市的外来打工人口特别多,尤其以农民工的数量最多。截止到2006年,青岛市的农民工数量已达到100多万,他们普遍收入偏低,工作生活环境差。由此可见,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已经成为青岛市弱势群体的主体。1.1.2研究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有一部分人群因为拥有的社会资源不足和自身能力低下而沦为弱势群体。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无论在任何社会弱势群体都是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问题己成为
31、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己经成了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以青岛市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群体为例,分析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生活 人民网 http:/ 。1601 年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制定的济贫法以国家立法济贫的形式出现,首开现代社会救助制度之先河。20 世纪 90年代以后,国外社会救助的研究主要强调对贫穷问题的成因后果、社会救助政策理念目标的重新认识。以往研究集中讨论救助政策在“经济” 和“资源”方面对于贫穷状态的缓解,而现在则开始大量运用“社会排除” 理论,强调救助政策应更多关注贫困者的生活质量、尊严、自由、权力、参与和融合及多元的过程
32、;Eardley等(1996)对经 合组织24个国家社会救助的结构、救助标准、管理及救助人数和支出等方面作了全面详细的比较研究;而 Seno(20O3)对 13 个欧洲都市社会救助制度的研究,则侧重考察社会救助对象加入和退出社会救助的整个历程;subbarao等(1997)回顾 了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中社会救助和扶贫计划的发展,分析了不同国家之政策的优劣长短;Howen(2001)探讨了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计划问题,并提出了亚太地区社会救助制度的设计策略 。我们通过对英国、德国、芬兰、瑞典和智利社会救助制度的研究发现:建立普遍的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的方式应该与经济发展水
33、平相适应,社会救助涉及方面要广泛,社会救助的内容一般是分类的,要有明确的资金来源,明确的管理机构,合理的监管体系。1.2.2国内研究综述1.国内关于弱势群体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郑杭生、李迎生认为,我国社会性弱势群体被弱势化的原因是与我国经济转唐钧.社会救助:历史演进和国际经验.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2002年 7月中国社会救助体系改革研究报告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中国民政部网站2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轨与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时代背景相联系的,这种现象是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伴生物,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会导致“优胜劣汰” 效应、追求效率的正负“双重效 应” 、产业结 构的调整效
34、应 。作为社会 问题而出现的弱势群体还产生于社会福利的不完备、不健全 。高强认为,弱势群体弱势地位的确立不仅指在经济资源的长期匾乏,还指在社会关系上、心理上、文化上和政治参与上的长期被隔绝,弱势群体面临多方面的社会排斥导致他们社会关系网络丧失而陷入边缘困局 。张敏杰认为,弱势群体之所以陷入弱势困境,是由于他们失去或被剥夺了发展的能力或机会, “ 能力的弱 势” 或“机会的贫困”是他 们处于弱势地位的本质。张友琴认为,弱势群体问题的根本症结之一是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整体匾缺,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低下与承受力的脆弱,包括财力、人力、物力、权力、能力、信息等 。2.国内关于社会救助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35、:杨刚(2003)在推进城乡社会救助: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文中指,“既要保质保量地做好低保工作,又要把城市低保与社会互助、医疗救助、子女入学、廉租住房、职业介绍以及就业培训等配套的政策措施结合起来努力建设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的水平和效果 ”。高平等(2006)在构建保障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探讨一文中说明我国当前社会救助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救助主体过于分散,形不成力量优势;救助资金缺乏筹措机制,形不成整体效应;运行机制头绪过多,形不成救助网络;并给出了相关措施:管理体制要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资金体制要由重点救助向“应救则救”转变,运行机制要由多 头实施向一体化 转变,救助制度
36、要由政策指郑杭生、李迎生.社会分化、弱势群体与政策选择z.中国网.2003-1-20.郑杭生、李迎生.社会分化、弱势群体与政策选择z.中国网.2003-1-21高强.断裂的社会结构与弱势群体构架的分析及其社会支持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6):99张敏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J.浙江学刊,2003,(3):129.张友琴.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初探J.厦门大学学报,2002,(3):95.杨刚.推进城乡社会救助: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J.中国民政,2003(3):163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向法制保障转变 。唐钧(2004)在 社会救助历史演
37、进一文中指出: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并引起激烈社会变迁的今天,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也应该建立一个普遍的社会救助制度,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效果尚不尽如人意,社会保障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将社会救助这张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的安全网好好设计、好好安装,以使其能够真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起到“ 保底”作用 。孙林(2005)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初探中指出构建的社会救助体系要包括制度内容子体系,法制建设子体系,资金保障子体系,运行机制子体系,科学管理子体系,监督检查子体系,只有通过这些子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整个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也会
38、运行得更加良好 。洪大用(2007)在社会救助的目标与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评估一文中指出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主要差距:救助对象的需求满足程度有限,社会救助的实施结果出现不公,社会救助导致某种程度的“福利依赖” ,社会救助的社会规制效果不明显,社会救助的社会融合效果不突出;并给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的若干路径: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的制度设计,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专业化水准,把社会救助工作做实、做好,进一步保障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的社会环境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3.1本文的研究思路本文以青岛市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群体为例,分析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研究青岛市弱势群
39、体的社会救助问题,这对于青岛市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平,胡亮,高月明.构建保障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探析J.财政与发展,2006(5):47-48唐钧.社会救助历史演进J.时事报 告,2004(3):57-61孙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初探J. 中国民政, 2005(6):18-19洪大用.社会救助的目标与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评估J.甘肃社会科学,2007(4)158-1624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共分6章: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阐述了弱势群体及社会
40、救助的概念,总结了弱势群体的分类以及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相关理论依据。第三章,青岛市弱势群体生存状况分析。以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群体为例,以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生导师黄秉杰对青岛市弱势群体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在物质生活、家庭生活、娱乐休闲、社会交往、子女教育、医疗、权利维护等方面对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章,青岛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了青岛市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廉租房保障制度、城市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救助制度。其次介绍了青岛市社会救助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分别从部门协作、基层队伍建设、法律法规、救助水平、救
41、助资源的整合五个方面提出了青岛市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不足。第五章,发达国家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经验及启示。首先介绍了美国和英国在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中的经验,然后阐述了发达国家社会救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第六章,提高青岛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水平的建议。分别从8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1.3.2本文的研究方法一是文献分析法:本文在撰写过程中,通过各种文献数据库,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以及翻阅相关的书籍,广泛搜集了大量关于青岛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从理论方面对城市弱势群体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阐述。二是图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把收集到的大量具体资料、数据,借以图
42、表的形式进行较为简单明了而又清晰的表述。三是因素分析法:运用因素分析法对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进行了深入分析。5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本文的创新之处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学术界从宏观政策角度出发对城市弱势群体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具体地区城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现状研究的较少,对于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现状研究更是屈指可数,本文就比较全面地分析了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和社会救助现状,通过发达国家社会救助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启示,为改进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在分析青岛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时,由于调查工作的难度较大,本人能力有限,问卷调查实施不理想,最后选取中国石油大学对青岛市下
43、岗职工和农民工所做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另外,在本文的研究中虽然提出了一些关于完善青岛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的一些对策和建议,但由于时间、掌握的资料及本人理论知识和科研水平的局限性,这些建议和看法还比较粗略,相关的阐述可能不是很深入和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6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 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相关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的界定2.1.1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一个分析现代社会的经济利益分配和权力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它是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工作等学科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 。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
44、了“弱势 群体” 这个词 ,从而使得弱势群体问题 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弱势群体是根据他们在社会中所处的较差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境遇来定义的,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在物质生活中处于贫困状态;第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第三,在社会和政治层面缺乏表达和追求群体利益的资源。到底该如何界定弱势群体呢?在界定本文概念之前需要强调几个前提:首先,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在它之外还存在着非弱势群体。例如从年龄看,少年儿童和老人属于弱势群体;从性别看,妇女属于弱势群体;从健康状况看,残疾人属于属于弱势群体;从工作获得与否看,失业人员属于弱势。其次,弱势群体的界
45、定,不能单从经济上讨论。收入和生活水平较低、受教育少、能力差等是弱势群体的特征。再次,它不是一个静止的、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其形成和演变轨迹是一定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的更改其内涵。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理论观点,在本文的研究中将弱势群体界定为:在生活物质条件、权力和权利、社会声望、竞 争能力及发展机会方面处于弱王思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3):19-22朱应平.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3):68薛晓明.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P137山
46、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势地位的群体 。他们靠自身力量无法保持个人以及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2.1.2城市弱势群体以地域为标准,弱势群体可分为农村弱势群体和城市弱势群体两大类,城市弱势群体相较于农村弱势群体而言,缺乏可供支配的生产资料,故更应得到关怀与帮助。本文的重点是探讨城市的弱势群体及其救助。2.1.3社会救助所谓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的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摆脱生存危机,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依据救助的
47、实际内容,社会救助可以分为生活救助、灾害救助、失业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等 。社会救助制度(SocialAssistanceProgram)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子系统,是现代国家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主体是政府和社会,社会救助的水平旨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目标是帮助弱势群体摆脱生存危机,维护社会稳定。2.2弱势群体的分类在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三类:生理性弱势群体、社会性弱势群体和自然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生理性的原因而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有所依赖、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和容易被伤害的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
48、儿童、长期患病者等。他们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有权获得社会和国家的帮助,社会性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社会制度变迁以及社会结构转型等原因造成的薛晓明.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P13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M. 北京: 中国 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时政新. 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8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生活困难,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包括贫困农民、进城农民工、城镇下岗失业者等。自然性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自然灾害而沦为弱势群体的人群,主要包括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和自然灾害的灾民。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报告走向更加公正社会的统计,我国弱势群体的人数大约有 1.41.8 亿,生理性弱势群体仅占总人数的 5%,而社会性弱势群体群体却占了95%。因此本研究主要是针对社会性弱势群体而言。在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工、城镇低收入者以及靠政府低保生活者。由于构成比较复杂,本文中仅以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为例。2.3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理论依据2.3.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创立了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们普遍具有五种基本需求,有低级到高级层次之分 。第一层次是生理需求:指人生存必须的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如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