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方法。教学重点:百草园内的多角度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舍百草园的感情。教学难点:写景的方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在阿累的引领下,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有过什么样的童年,同学们一定很感兴趣吧?今天,我们就跟随着鲁迅先一起走进他的童年生活,去看看他童年时的生活环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 解题,了解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 1926 年 9 月 18 日,最早发表于同年 10 月 10 日莽原
2、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 ,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 40 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 ,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21cnjy三、 检测生词:确凿 zo 菜畦 q 桑椹 shn 油蛉 lng 斑蝥 mo 蝉蜕 缠 chn 络 攒 cun 珊瑚 shnh 豁 hu . 倜傥 敛 lin 脑髓 su 陌 m 生 人迹罕 hn 至 觅
3、m 食 .拗过去(用力弯曲)竹筛 shi 秕 b 谷 系 j 传授 shu 书塾 sh 鼎沸 dng四、 走进课文,理清思路:1、从课文题目就可以知道,本文写了鲁迅童年时两个地方的生活: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从到”这是表明文章是以空间顺序记叙的。找出这两个部分的起止段落明确:百草园(19) ;三味书屋(1024) 。22、快速默读课文,请你说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有什么特点。的百草园; 的三味书屋。如:美丽神秘、自由快乐的百草园;单调乏味、枯燥刻板的三味书屋。2、那百草园在童年的“我”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你能不能从文找出依据?明确:“乐园” 。五、 走进百草园:1、那百草园在童年的“我”眼中
4、,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你能不能从文找出依据?明确:“乐园” 。2、为什么说百草园是 “我”的乐园?明确:百草园里有美丽的景物,神秘的故事,有趣的捕鸟。六、 走理精彩片段:1、朗读第二段,小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出示景物的图片。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方面来写?作者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在写景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学生组成学习合作小组讨论后回答。这一段一共描写了十四种景物,有植物,还有动物。作者抓住这些景物的颜色、质地、大小、外形、气味等,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写出了对百草园的热爱之情,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富有情趣。2、请你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归纳一下写景的方法。明确:抓住景物在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征,用准确的词语形容。运用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将景物特征写生动,写形象。调动各种感官,如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景物特征写具体,写传神。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景物描写得条理清楚。七、 总结: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我们同学在平时的作文中除了善于观察以外,也要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百草园中还有更多的乐趣等着我们去体会,我们也将从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学到更多的方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