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院校电信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模型构建 王莹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本文主要是建立电信工程类学生职业胜任力概念模型, 第一步通过对胜任力模型的内容分析和半结构化的访谈获得, 访谈对象包括已就业的毕业生、用人单位、教师等。第二步将所收集到的电信工程类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项目进行分析、归类、汇总、整理, 合并相关项目, 得到电信工程类学生有关职业胜任力的条目及对应的简要定义。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胜任力; BEI 访谈; 模型构建; 作者简介:王莹 (1986-) , 女, 山东东营人, 硕士, 学工专员, 讲师,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7-06-19基
2、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712809020X)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Model of University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WANG Ying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stablishes the concept model of vocational compe
3、tence of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first step is through content analysis of competency model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The interview subjects include employed graduates, employers, teachers, etc. The second step is to analyze, categorize, summarize, and organize the vocation
4、al competencies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students that are collected.To obtain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brief definition.Keyword: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BEI interview; model construction;
5、 Received: 2017-06-19一、提出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克里兰博士在为美国国务院挑选外交官的过程中提出了职业胜任力的理念。在选拨人才的过程中, 通过比较分析工作中表现的卓越者的行为特征, 改变单一依靠智力因素作为人才参考标准的形式, 制定出可以识别出工作业绩的基本条件。1973 年, 麦克里兰在专题文章中首次提出胜任力的概念, 并强调以胜任力作为人才选拔的依据以替代传统的智力测验。麦克里兰认为胜任力是与可以与工作和生活相联系的一切知识、技能、能力、特质和动机。哈里认为胜任力是可以依据一定的绩效标准进行测量, 可以推动个体以更高的效率来完成工作, 包含知
6、识、技能、态度、动机、行为等广泛的特质。格林兰德认为胜任力是可以测量个体工作成效和个人技能的考核体系。斯宾塞夫妇认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 (或组织、文化) 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深层次特征, 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测量或计数的, 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二、胜任力的经典模型对胜任力的研究, 主要有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1. 冰山模型。麦克里兰的胜任力冰山模式是将胜任力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一共五个层次, 水面以上的冰山部分主要是知识和技能, 是一项工作所要求具备的基本要素, 考察胜任者的基本素质
7、;水面以下的冰山部分主要是态度、价值观、自信心、自制力等, 这些技能统称为鉴别性技能。通常, 水面以上的知识和技能往往较为容易习得, 通过系统的培训可以实现, 水面以下的鉴别性技能处于人格发展的最深处和潜意识中, 这类动机和特征难以通过培训和发展短期实现, 但是这类特征往往是能否胜任工作的决定性的因素。2. 洋葱模型。洋葱模模型将胜任力模型概括为层层包裹的洋葱形状, 位于模型最核心的是动机, 从内到外依次是个性、自我形象、价值观、角色、知识、技能。越往外部, 知识和技能往往越容易习得, 越往内部, 往往越难改变和评价。洋葱模型和冰山模型本质相同, 只是表述的方式和方法不同, 都是强调人格潜在的
8、特质对个体事业成就的影响。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 职业胜任力模型的应用意义在于:首先, 有利于明确人才培养的结构和目标, 提升人才选拔的质量,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其次, 有利于人才培养对象明确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更加清楚自身的学习与锻炼的方向;再次, 有利于企业规范化的管理, 制定绩效考评体系, 从而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管理和培训, 提升企业的运转效率。最后, 有利于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科学规范的职业标准, 科学地制定培训、认定和管理体系, 保证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三、电信工程专业职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能力是将个体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各方面素质集合在一起的复杂结构, 是个体胜任工作的基础。此
9、外, 能力本位中这些素质结构总是与特定的工作情境或者职业角色联系在一起, 具体的工作表现和操作技能是评判个体工作能力的依据。电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都是在技术含量和操作技能上要求较高的企业中工作, 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电信工程专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主要是通过行为事件访谈获得, 访谈对象主要包括教师、毕业生。按照职业胜任力的研究思路, 通过对就职于苏州、南京、昆山等企业的毕业生进行访谈研究, 构建出高职类电信工程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模型。1. 访谈设计。根据职业胜任力的研究思路, 对高职院校电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半结构化访谈进行如下设计: (1) 选取在苏南区域企业就职的 10 余名毕业生为研
10、究样本, 进行访谈。这些学生从毕业 1 年到 5 年不等, 已经在企业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对于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匹配度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 (2) 根据职业胜任力的结构特征, 拟定电信工程专业的职业胜任力访谈提纲, 在实际的访谈过程中, 适当地进行提问。例如, 请被访谈者例举出在职场中的成功者和失败者在工作中思想和行为的差异。2. 访谈提纲的制定。(1) 您目前的职位和头衔是什么?您的直接领导是谁?您的直接下属有多少?您主要处理哪些日常业务?在不同的工作时期, 您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什么? (2) 在您的工作和生活中, 您认为做得成功的几件事情是什么?您认为取得成功的原因
11、是什么? (例举两件) 您认为做得失败的几件事情是什么?您认为失败的问题出在哪里? (例举两件) (3) 您能回忆一件在工作中力求提升产品性能或者工作效率的事情吗?当时您从事的是什么样的任务?当时的工作和产品处于什么样的情形?您为什么要对它进行改进?您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改进?改进之后有哪些优点?别人对您的工作有何评价? (4) 请告诉我一件您最近在工作中与他人共同解决的事情: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情况下?与你一起工作的有哪些人?你们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在工作的过程中你们对于工作问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任务完成以后, 你的工作伙伴如何评价你? (5) 为了顺利完成您的本职工作, 您觉得应该具备哪些知识
12、、能力和技能?您在学校所学到的哪些知识和技能对您工作中的帮助最大?在您所具备的这些技能当中, 您觉得自己哪方面较为有优势?哪些方面又略有欠缺?3. 职业胜任力模型构建。通过对教师和优秀毕业生的访谈分析, 我们得出了高职院校电信工程专业职业胜任力模型的六个类别, 在对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确定分析类别、进行内容编码最终设计出了电信工程专业的职业胜任力模型。内容编码的 6 个类别, 信度检验系数都在 0.7 以上, 编码内容具有可接受的信度水平和效度水平。内容分析得出一个六维度的电信工程专业职业胜任力模型, 每个胜任力维度下包含若干胜任力子维度。 (1) 专业知识和技能:语言知识 (汉语、外
13、语水平) ;计算机知识;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信号处理和网络系统运营与管理等。 (2) 管理技能:计划管理技能;团队管理;领导能力、组织行为学、绩效管理等。 (3) 社会交往技能:人际交往;沟通协调;社会公关;语言表达;快速适应。 (4) 优秀品质:责任心;诚信;努力奋斗;成就动机;职业效能感;团队合作意识。 (5) 身心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6) 成就动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习动机;成长意愿。“如何深化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增强职业的针对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岗位转移能力, 增强就业弹性和适应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 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等问题都对我们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电信工程专业职业胜任力模型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管理技能、社会交往技能、优秀品质、身心素质和成就动机。这些维度又可以细分出子维度, 这个框架为电信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生涯规划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内涵。参考文献1Spencer Jr.L M, 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19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