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防台工作的主要做法我区位于$区西部,三面环山,又远离江河入海口,排涝能力先天不足,特别是其西部三溪片,地势低洼,集雨面积占$中心片总面积的 49.6%,历来是洪涝台灾害多发地区。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精准编制“防洪图”,全力提升防汛防台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 9 月份以来,我区面雨量达 623 毫米,泽雅片区面雨量更是达到 1046 毫米。在台风“莫兰蒂”“马勒卡”“鲇鱼”影响期间,全区过程降雨量达 416 毫米,泽雅片区面雨量达 693 毫米,泽雅犁头垟站单站达 885 毫米,多个测站单小时降雨量达到 50 年一遇。由于降雨历时短、强度大,山洪和地质灾害特别严重,
2、造成全区出现 351 处塌方。面对严重的台风灾害,我区有关镇街、村居不等不靠,充分发挥基层防汛防台体系作用,有序有力有效地组织各项防御工作,把台风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全区未发生因灾人员伤亡事件。 一、突出责任落实,做到责任到人。按照“网格化”要求,以行政村为单元,划分水库山塘、山洪与地质灾害易发区、危房、公路危险区、地下空间、农家乐和避灾场所等责任区网格,对基层防汛防台责任人实行“清单式”管理,从而实现在没有上级指挥的情况下实现“村自为战、户自为战、人自为战”。受“莫兰蒂”台风影响,9 月 15日凌晨,我区泽雅等地交通和通信全线中断,81 个村中 71个停电,成为防台“孤岛”。当地村充分发
3、挥村级防汛防台工作组作用,按照“防洪图”以及预案内容,开展隐患排查、预警宣传、人员转移等工作,确保防台工作得到正常开展。 二、突出隐患排查,做到心中有数。每年汛前组织一次全面排查,将发现的防汛危险源登记造册,对需要立即整改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在主汛期前全部整改到位,提前堵塞安全漏洞。对暂时无法整改的隐患,在“防洪图”中进行标注。实行动态管理,对新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更新至防汛数据库和“防洪图”。今年“莫兰蒂”台风登陆前,全区各镇、村按照“防洪图”,全面开展地质灾害点、山塘水库、危旧房、拆迁腾空房、菜农房、低洼地带等隐患部位排查,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对安全隐患一时难以排除的,立即组织
4、人员转移。 三、突出预警手段,做到信息到人。预警信息发布是基层防汛防台工作的重要手段。在预警时机方面,我区结合防台响应等级,将人员转移和响应等级相挂钩,做到简单易懂。在预警方式方面,做到多途径、多手段预警,既根据农村实际采取广播、喇叭、铜锣等传统方式发布预警信息,也利用短信平台、微信群等新媒体方式传递预警信息。目前,我区建有 33 处水文自动遥测站、29 处视频监控点、28 个简易雨量站、37 个简易水位站,每个村都配置了铜锣、喇叭、无线广播等预警设备,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及时有效地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莫兰蒂”台风期间,共向各类防汛责任人发布预警短信达 2 万条次。 四、突出转移安置,做到人
5、员安全。我区外来人口倒挂,结构复杂,人员转移难度极大。根据往年人员转移经验,以及防汛危险预案变化情况,对防汛转移对象、转移启动标准、避灾安置点、转移线路、转移负责人等内容在“防洪图”里逐一进行标注,将转移工作图表化。按照“就近就便、分散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为辅”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范设置了 186 个避灾安置场所。“莫兰蒂”“马勒卡”台风期间,泽雅山区凌晨犁头垟站单站一小时降雨量 95.3 毫米,达到五十年一遇标准,我区立即按照转移标准,扩大人员转移范围,紧急转移 4692 人。人员转移后,泽雅镇下良村临溪 8 间房屋受山洪影响,房屋基础全部掏空,由于人员已及时撤离,避免了伤亡事件。 五
6、、突出差异响应,做到救援有力。针对各镇雨水情情况,启动差异化应急响应等级,确保属地政府科学部署防汛防台措施。在“莫兰蒂”台风影响期间,对灾情最为严重的泽雅镇启动防台风级应急响应,瞿溪、郭溪、潘桥等灾情较重区域启动级应急响应,其余地区启动级应急响应。在抢险救援方面,提前研判台风可能造成的灾情,制定救援计划,救援设备和救援队伍提前到位,确保第一时间开展救援。今年台风期间,针对泽雅山区道路塌方等可能出险的灾情,提前将挖掘机、铲车、冲锋舟等大型救援设备以及武警、人武民兵役等救援队伍部署在重点部位,并提前对山区道路进行交通管制,保障通行人员安全。“莫兰蒂”台风后,我区在 24 小时内抢通全部县乡公路,并恢复 71 个村供电、通讯。 六、突出贴近实际,做到简洁明了。我区“防洪图”编制以卫星遥感图为底图,统一设计图例,重点突出“防汛危险源、避灾点、责任人”。在各村底图上标注防汛危险源、避灾安置场所、物资仓库、转移线路等元素,将村级防汛责任人、网格责任人、转移对象、转移启动时机、预警信号等信息通过图表形式予以明确细化。绘制中用鲜艳的颜色对危险源进行标注,删除防汛防台无关信息,内容贴近防汛防台实际工作,做到干部晓得干、群众看得懂。各属地村将“防洪图”公布在显要位置,村民和外来人员通过“防洪图”对该片区的危险区域、避灾安置点、防汛责任人等事项一目了然,提高了防汛防台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