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研究——以黔西南布依文化为例.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92334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研究——以黔西南布依文化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研究——以黔西南布依文化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研究——以黔西南布依文化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研究——以黔西南布依文化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研究——以黔西南布依文化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研究以黔西南布依文化为例 陈琳 祁根深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民族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结晶, 民族民间文化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旅游资源, 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 民族民间文化旅游已成为生态旅游发掘的重点, 怎样实现民族民间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生态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该文以黔西南布依文化为例, 针对目前黔西南布依文化旅游的现状, 提出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原则和具体措施。关键词: 生态; 旅游; 民间; 文化; 作者简介:陈琳, 副教授, 主要从事民族民间文化和古代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作者简介:祁根深, 主

2、要从事旅游经济、工商管理等方面的研究。E-mail:收稿日期:2017-05-31A Study on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National and Folk CultureTake Buyi Culture in the southwest of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CHEN Lin QI Genshen Southwest Guizhou Vocational Abstract: National and folk culture is the e

3、ssence of a nation s tangible and spiritual culture, and therefore is of great value for touris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the exploitation of national and folk culture has become a key part. How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national and folk culture grows into a core i

4、ssue. This paper, taking Buyi culture in the southwest of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puts forward some protection principles as well as specific methods to deal with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national and folk culture.Keyword: ecology; tourism; folk; culture; Rec

5、eived: 2017-05-31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指导, 以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态的多样性, 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促进环境保护与宣传教育, 提高资源与环境的管理水平为基本特征, 寻求旅游业的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 21 世纪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原生、和谐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系统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 尊重并维护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性, 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 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是生态旅游的核心要义。开发西部生态旅游

6、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尽快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1 民族民间文化在生态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民族民间文化是古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是极具魅力的文化资源, 它最集中反映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一个地区的风貌, 包括先民们遗留下来的活动遗址、居室建筑、风俗习惯、服饰饮食、待客礼仪、礼俗禁忌、节庆活动、婚丧嫁娶, 以及民族工艺、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戏曲文艺、绘画雕塑、文娱体育、宗教仪式等, 它具有强大的旅游潜质, 文化生态旅游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美学价值的和谐统一, 因而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对推动黔西南生态旅游发展, 打造旅游品牌, 加快投资环境改善等

7、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1 在生态旅游中, 不同文化通过民族民间文化促进交流与了解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根据游客需求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 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迹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认识的不断深化, 找寻文化享受成为当前旅游业出现的新时尚。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 把文化旅游提升到了战略的层面, 越来越多的外地旅游者愿意到黔西南来旅游, 了解黔西南的民族民间文化, 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 助力黔西南民族民间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 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促进民族民间文化交流, 将在贵州与世界之间、黔西南与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文

8、化桥梁, 更加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了解。1.2 发掘民族民间文化丰富生态旅游活动, 助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力, 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重视, 将当地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改造成为旅游吸引物, 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基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必然会给当地居民带来相当程度的经济条件的改善。在“规划引领, 项目带动,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总要求下, 民族民间文化旅游在增加就业,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带动同步小康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5 年黔西南全年旅游总人数 1 908.35 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 25.0%。其中, 接待国

9、内旅游人数 1 900.18 万人次, 增长 25.1%;接待入境旅游人数 8.17 万人次, 增长 10.7%。实现旅游总收入140.12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5.1%。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已成为集创业富民、产业推动、文化传承、活跃经济为一体的特色产业。1.3 促进生态旅游良性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城镇社会化的不断冲击下, 民族民间文化的独立存在面临许多问题, 由于本民族文化继承人观念的改变, 不愿接受前辈的思想观念, 不愿继续扮演前辈在本族中所扮演的文化角色, 加之外来文化的同化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成为生态旅游业研究的核心。从生态旅游和民族民间文化各自的特点以及民族民间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 探

10、讨生态旅游与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保护, 建立发展生态旅游、积极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有效模式, 激活生态旅游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 将使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为生态旅游提供文化内涵促进生态旅游良性发展。2 黔西南布依生态文化布依族文化, 从居住、服饰、婚姻、节令、丧葬、宗教信仰等方面观察, 有许多“土著” (原住民) 的痕迹。虽然千百年来, 历经外来文化影响不断侵袭, 但布依族仍牢固地保存着本民族的许多习俗文化和思想精魂。2.1 一脉相承的生态文明思想据史料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 在南北盘江流域两岸就聚居着勤劳的布依族先民古骆越人。他们沿江而居, 依靠勤劳的双手从大自然适当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

11、和大自然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布依族人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布依族先民经过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 没有单纯向渔猎、放牧或采集方向发展, 而是在保留渔猎生存方式的同时转向主要以稻作农耕为核心的犁耕农作, 进化为男耕女织的定居生活, 并世代传承和发展了独特的农耕文明和民族文化风俗, 在这些文化中包含了布依族人保护生态的思想和行为。2.2 古老神秘的宗教信仰布依族在长期的生存和生活实践中, 约定俗成或制定了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宗教禁忌、乡规民约习惯法、礼仪礼俗等, 在调节布依族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有些禁忌的对象便是布依族所崇拜的自然之物神化之后的山神、树神等

12、等, 每年的三月三, 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祭拜山神、灶神、扫寨驱鬼、预祝丰收。每至节日, 全寨杀猪宰牛祭祀。由于布依族文化中的宗教禁忌, 对于保护生态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约束和规范了人们的社会行为、信仰, 所以今天布依族居住的地方大多山清水秀, 生态环境良好。2.3 天然质朴的风俗习惯布依族在其饮食文化、服饰、建筑、生活习俗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表达和承载了布依族人的生态伦理思想。从建筑上来看, 北史南僚传记载:布依先民僚人“依树积木, 以居其上, 名曰干栏”, 到明代, 布依族的“干栏”建筑发展为“人栖其上, 牛羊犬豕畜其下”, 与今天布依族村寨的“吊脚楼”及其演变的“地楼”、“半边楼”等相似。

13、依史书记载, 布依族人的房屋选址、造型、结构、用材等都与生态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体现了布依族人的智慧、勤劳和审美情趣。从饮食文化来看, 布依族做饭、烧水、取暖、对食物的选择和搭配等都体现了该民族的良好的生态习惯, 例如:布依族每到清明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节日时, 布依族家家户户都制作一种名叫五花糯米饭 (或花糯米饭) 的佳肴, 其中颜料选择天然植物最具原生态, 完全合乎环保要求。从服饰上来看, 布依族蜡染服饰、自制布鞋、草鞋, 也是非常符合环保要求的。从生活习俗上来看, 布依族勤劳俭朴、自强不息, 内化的环保意识, 热爱自然的民族心理和行为习惯, 折射了这个民族良好的生态伦理观

14、念。总之, 布依族的原始古朴的建筑群、生产工具、服饰等,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布依族的精神面貌、民族气质、民族性格等。布依生态文化根植于布依族区域文化土壤, 与当地区域经济融为一体, 有丰富的内涵, 为生态旅游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有很大的潜质。3 黔西南生态旅游资源现状黔西南州民族众多、风情浓郁、历史文化悠久厚重、气候环境得天独厚, 旅游资源极其丰富。3.1 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 是宜居之地和旅游者的乐园。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 3 个, 省级风景名胜区 7 个, 省级自然保护区 4 个, 省级以下风景区 50 多个。文化遗址有“兴义人”古文化遗

15、址, 万屯、交乐古墓群, 贵州龙化石;名胜古迹有安龙招堤、明十八先生墓、兴义府试院、五省会馆、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文化遗址、何应钦故居、刘氏庄园等。黔西南旅游资源具丰富性、独特性, 景点密集, 是中国西部旅游线上一颗颇具开发潜力的明珠。3.2 独特的自然景观“天下山峰何其多, 唯有此处峰成林”, 黔西南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典型、最为成熟、最为完整的地区, 是世界锥状喀斯特的典型代表。喀斯特地貌孕育了这里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 荟萃了峰林、石林、峡谷、奇石、湖泊、飞瀑、云海、洞穴、天坑、森林等。3.3 浓郁的民族风情黔西南少数民族众多, 民族风情浓郁, 民族文化独具魅力。全州共生活着汉族、布

16、依族、苗族、彝族、回族等 35 个民族,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 42.7%。这里民风淳朴、民俗各异、风情浓郁, 特别是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以及节日、民居、服饰等, 多姿多彩, 特色鲜明。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之美誉, 享誉海内外;彝族舞蹈“阿妹戚托”被称为“东方踢踏舞”。布依族的“八音坐唱”、铜鼓十二则、土法造纸、布依勒尤、高台狮灯舞等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 深厚的文化底蕴黔西南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 清代乾隆年间创办了著名的笔山书院, 辛亥革命后, 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才, 如王伯群、王文华、刘斐章、刘显世、吴数德等知名人物。据史志

17、记载, 今黔西南所辖地域最早可以追溯到殷朝, 历史久远、古迹甚多、文化厚重。遗迹、古迹有:“贵州龙”化石群、“猫猫洞”古人类遗址、夜郎文化遗址、南明遗迹“十八先生墓”和“永历皇宫”、二战公路遗迹“晴隆二十四道拐”, 以及何应钦故居、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屯堡”式建筑群刘氏庄园、保存完好的民族村寨等。全州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 个,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9 个, 国家一级文物有铜车马、抚琴俑等 50 个, 二级文物 20 个。3.5 宜人的气候环境黔西南地处低纬度中海拔地区, 气候资源得天独厚。终年温暖湿润, 雨量充沛, 阳光充足, 空气清新, 是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和避暑胜地之一。州府所在地兴义市

18、被评选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虽然黔西南州生态旅游发展基础条件较好, 但是, 在贵州全省 9 个地州市中, 其旅游资源维生态位排名第 6, 市场维生态位排名第 4, 经济社会维生态位排名第 4, 旅游生态位综合重叠度排名第 8。总体上来说, 其旅游排位并不理想。由此看来黔西南生态旅游资源处于欠开发状态, 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相对较重, 旅游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开发的潜力和发展前景还很巨大。4 对黔西南布依文化旅游价值开发的思考在黔西南州“旅游产业旺起来”实施方案中, 政府对黔西南旅游业发展提出要求, 抓好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核心,

19、 独具布依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是黔西南生态旅游发展的潜在动力。要利用三省区交界区位, 依托独一无二的特色旅游资源, 发展大旅游, 推动精品景区升级版形成, 不断提升黔西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树立“清净峰林, 布依田园”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 打造“纯净养生地、清爽黔西南”气候旅游品牌, 把黔西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胜地, 以及富有特色的大西南生态会客厅、户外运动乐园、布依文化体验中心、旅游科普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把万峰林、马岭河、万峰湖“一城三景”区域打造成为万峰林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提升发展极芯, 把兴义市打造成黔滇桂三省 (区) 结合部的游客中

20、心集散地。生态旅游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目的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利用生态旅游中的生态位扩充和协同发展策略, 大力开发黔西南境内旅游资源, 提升现有旅游资源品位, 挖掘、开发山地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与黔南、黔东南等合作, 打造三州民族地区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世界级品牌等, 对黔西南旅游业发展有重要作用。由此看来, 独具特色的布依生态文化在黔西南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保护布依族文化, 发展民族文化大旅游, 实现可持续发展, 使布依族文化旅游成为黔西南的支柱产业, 做好民族文化开发和保护的有机统一。4.1 挖掘布依族民间传说、地名传说、故事, 增强生态旅游的内涵中国旅游资源,

21、 哪怕是自然山水, 都是充分人文化的,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山水美景由单纯的自然山水升华为人文山水;“看景不如听景”, 黔西南优美绚丽的自然景观, 伴生着一系列动人的传说故事, 在游览自然风景的同时, 了解其富有神奇色彩的传说, 是旅游者的普遍心态, 民间传说、地名传说等可增添旅游的神秘色彩, 使旅游者启发情思震撼精神, 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万峰林的传说中, 充分利用地名的传说, 融入布依族的文化元素, 织女调集水族拦截孽龙的地方鱼陇 (即今贵州兴义市鱼陇) ;孽龙连中七十二金梭留下的坑梭坑 (即今双生, 周围有七十二个坑, 坑坑相连) ;织女将孽龙拉回大坝的地方拉回

22、(即今纳灰) ;织女伏龙的山抛魔山, 金梭钉死孽龙的地方金梭塘 (即今绿荫塘) ;织女用金梭在龙尸上划的那条沟龙背沟 (即今龙背沟) , 人们安居乐业的村寨乐业 (即今贵州兴义市乐立) 等进行收集整理利用, 增加游客对万峰林布依文化了解的兴趣。“查郎与白妹”是布依族经典的传说, 远在明朝洪武年间, 虎场坝 (今兴义顶效查白村) 山大林深、虎狼成群, 有猛虎侵害人畜, 吞噬牛羊。一日布依姑娘白妹上山砍柴, 遇上猛虎, 村中布依后生查郎营救了上山砍柴的白妹, 两人产生爱慕之情互定终身。山官李山猫垂涎白妹的美貌, 设计害死查郎, 白妹悲愤于农历六月二十一这天, 放火烧了李家庄院, 烧死李山猫, 自己

23、跳入火海为查郎殉情, 殉难的夫妻化作一对白鹤, 比翼双飞, 在天空营回, 向布依山寨洒下甘露, 甘露化为清泉流遍布依山寨。为纪念查郎和白妹布依族兴起了传统的“查白歌节”, 以歌代言缅怀查郎白妹, 虎场坝易名为“查白场”, 附近出现了“查白洞”“查白河”“查白树”“查白桥”, 形成布依族人民别具特色的一种文化空间。“查郎与白妹”的故事编导成一部布依歌舞剧, 受到热烈的欢迎, 查白歌节名声大振,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在虎场坝赶查白场传承至今, 查白歌会参加者多达数万人, 为旅游开发提供良好的机会。这些景观由来的传说往往具有艺术虚构的特征, 使有关的自然景观的美感具有多重性, 人们在旅游中除直接感受

24、景观外在的自然之美以外, 还可以从传说中进一步领会过去人们将自己的心灵投射在这些景物上所形成的人文之美, 旅游景观与民间传说故事相映生辉, 构成旅游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座山、一个洞、一条河、一座桥, 都有它们命名来由的故事, 讲述它的来源, 就增加了游人无限的兴味和无穷的遐想, 又对文化传说进行了新的收集整理。4.2 利用民俗节庆活动、民族风情, 增加生态旅游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民俗节庆活动是民族风情的重头戏, 节庆活动越是历史悠久, 越可能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中形成鲜明的民俗风情特色, 从而蕴涵旺盛的生命力, 为增加生态旅游的形式。以布依族的传

25、统节日“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节”、“毛杉树节”为载体, 通过举办具有布依族特色的节庆活动, 以布依文化展示为主线, 把多彩布依文化与优美自然山水共鸣结合, 开展风情游、研讨会等系列活动, 真正体现黔西南布依文化内涵, 展示布依文化特色, 促进生态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节庆促旅游, 向外界推介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 很好地宣传自己。挖掘、提炼、包装具有原创性、民族性、艺术性、文化性、吸引性等特点的大型精品旅游文化节目, 如:册亨出品的大型布依族原生态舞台剧利悠热谐谐的呈现, 以布依族的神话传说再现了布依人的起源, 追溯布依人为了繁衍生息而与大自然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 以饱满的艺

26、术激情, 歌颂了布依族人民的生存智慧和诗化般的民族生活, 是布依族文化在新世纪一次华丽的亮相。布依族三月三的文化价值核心是祭祀和感恩, 从中体现了布依族的价值观、文化方式、社会关系结构、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文化原型。据贵州民间故事集成安龙卷记载, 东汉末年, 一外来部落意欲攻占龙广四十八 (布依) 寨 (包括田坝村) , 当时驻守广西的汉将岑彭、马武率兵与布依人民一同抗击来敌, 战斗中不幸牺牲, 时为农历三月初三蛇场天。人们把这两位英雄埋葬在田坝村纳拿与者棉寨之间的土丘上, 为他们立碑, 修祠堂, 并把农历三月初三后第一个蛇场天定为纪念的日子。布依族是南北盘江流域的土著民族, 居住地大多是坝子,

27、水源好, 土地肥沃, 将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作为每一年届的“中国布依文化旅游节”来经营, 以布依风情旅游为主题, 展现布依文化为主线, 经济活动为复线, 组织布依文化研讨会、布依商品博览会、经贸洽谈会等系列活动, 着重提炼和开发以布依歌舞、体育、节庆、民俗、饮食、宗教等活动内容的布依文化旅游产品, 如:布依对歌、赶表、布依古音、古调 (布依铜鼓、八音坐唱、唢呐、嘞尤演奏) 、表演;布依服饰浪哨, 礼仪 (进寨拦路酒、杀鸡敬客礼仪、敬酒歌礼仪、布依婚礼, 演示布依赶朶过程) 等民族传统节日进行主题宣传。以优秀的布依族历史文化景观做平台, 全力打造布依族文化旅游精品吸引游客, 一方面展示布依

28、族地区的自然风光醇厚的人文风貌, 独特的布依风情及“山清、水绿、地美、人和”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黔西南的宣传和推介,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做大做优, 为黔西南州大旅游发展找准定位, 提升黔西南形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走进黔西南、了解黔西南、投资黔西南。4.3 搞好规划, 突出特色, 发展黔西南布依村寨文化生态旅游来到黔西南旅游一看黔西南美丽的万峰林, 二看布依族生活中的民俗, 三看布依村寨。按照旅游基本要素, 要打造和开发一批生态环境优美、功能齐备、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吸引力强、美誉度高、综合效益突出的特色旅游村镇。黔西南 10 大美丽乡村包括

29、兴义市南龙村、鱼陇村, 义龙新区楼纳村、民族村, 安龙县打凼村、坝盘村, 贞丰县必克村、纳孔村, 兴仁县锁寨村、鲤鱼坝村等。具有特色的民族村寨蕴涵着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传统文化, 它们是游客们领略民族风情的窗口, 建设集民族建筑、民族活动、民族风情为一体, 内容丰富的村寨文化生态旅游, 不仅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真切感受当地山青水绿、景美的良好氛围和不同地域所赋予的建筑特色, 另一方面可以推出原生态的民族文化项目和产品。走进黔西南州兴义的纳灰寨、乐立寨、鱼龙寨、查白寨、绿荫寨、楼纳寨等古老而有名的布依寨, 寨前田畴肥, 溪流环绕, 寨中榕树、金丝榔树和其它乔木枝叶茂盛, 四季常青

30、, 寨后林木森森, 古树参天, 点点蜡染、件件银饰、刺绣, 依山傍水的吊角楼, 有着淳朴的民俗, 浓郁的风情。这些保存完好的、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文化旅游资源, 具有极高的文化旅游开发价值;在万峰林景区把原生态的布依八音、布依戏与万峰林自然风景结合, 使游客既感受美丽的风景又感受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以布依族民族民间文化为主要吸引物, 在万峰林风景区设立“布依族旅游村寨”, 把当地居民作为民族村寨旅游地文化传承和表达的核心主体, 同时把民间说唱、歌舞配合起来, 让布依歌、勒尤浪哨、竹简情歌等与之结合构建, 保持它古老的风格。客人来了, 主人在这里身穿纯正的布依族盛装, 按布依族仪式迎送客

31、人, 让游客参与其中, 造成旅游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效果, 形成“一村一品”独具特色的布依民族民间文化旅游链, 进而开展对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整理、管理、宣传工作。以提高黔西南民族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客源, 把黔西南建成全国布依族村寨生态旅游地, 服务更多的中外游客。4.4 发挥地理优势, 打好布依生态旅游品牌黔西南属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地处珠江源头南北盘江两大支流交汇的金三角, 地理条件独特。要利用好国家和各级政府针对珠江上游水源地保护、沿江两岸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以及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等方面所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扶

32、持资金, 完善生态文化补偿机制, 加强布依生态文化建设, 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自然、文化遗产, 把布依生态文化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开发设计多种与体验式、休闲式、康养式、深度游相融合的旅游品牌产品供游客选择。坚持区域合作的原则和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 以融合升级南盘江流域地区周边文化为基础, 围绕万峰林布依文化, 全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新地标景区, 深入推进生态旅游与农业、乡村、扶贫工作联动发展, 打造兴义、百色和曲靖国家级的旅游黄金线, 进一步提高其生态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形成名峰、名水和名寨的

33、联姻, 精品景点景区连接, 客源信息互送, 共创国家级黄金旅游线, 进一步提高黔西南生态旅游的知名度。总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没有文化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重要基础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内容, 在旅游的过程中得到欣赏、赞美、认同, 唤醒了当地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知, 因此在旅游开发中打好民族文化这张牌, 牢牢把握民族文化这个灵魂, 旅游产品才更有特色, 才有利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黔西南具有极其丰厚的民族文化潜能, 应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优势。让黔西南以秀丽的自然风

34、光吸引人, 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打动人, 促使民族文化得到加强和再造, 使黔西南旅游产业体系更为完善, 结构更趋合理, 内涵愈加丰富, 打造独具魅力的黔西南布依族旅游文化, 让布依文化走出贵州, 走向世界。参考文献1张晓萍.旅游人类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2兴义非物质文化遗产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11. 3旅游经济文化研究M.丽信会计出版社, 2005. 4杨时兰.论民族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展M.2008. 5苏洁.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10 (6) . 6陈宏宏.黔西南布依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 . 7陆军.实景主题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创新模式J.旅游学刊, 2006 (3) . 8兴义布依寨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