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915586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我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我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组织开展了以“中国入世与企业”为主要内容的“2001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这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第三次千户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采取在企业管理杂志公开刊登问卷和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问卷1125份,其中有效问卷1012份,有效回收率为20.24%。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对象,其中企业经营者职务为董事长、总经理(总裁)、厂长、CEO、企业高层副职或党委书记的占95.0%,其它职务占5.0%;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占95.5%,其中具有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占74.0

2、%。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其中工业企业所占比重为87.0%。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占78%、中型企业占17.5%、小型企业占4.5%。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北占26.0%、华北占11.5%、华东占35.0%、华南占15.0%、西南和西北分别占7.5%和5.0%。从企业的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63.0%和37.0%,在非国有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占11.0%、股份有限公司占12.5%、集体企业占2.5%、私营企业占5.0%、股份合作制企业占3.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2.5%。一、对入世给我国经

3、济带来影响1、入世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在问到入世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影响时,选择入世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的比例最高,为35.5%,其中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经营者分别为30.8%、51.4%和55.6%。而选择入世会使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的比例只有17.5%,其中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经营者分别为21.8%、2.9%和0%。还有25.5%、21.5%的企业经营者分别选择了不变和难以判断。在问到入世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时,选择入世对企业未来发展利大于弊的比例最高,为66.5%,其中大型、中型、小型企业经营者分别为66%、74.3%和44.4%;选择入世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的比例为7.0%,其中大型、

4、中型、小型企业经营者分别为3.9%、14.3%、33.3%;选择入世对企业发展弊大于利的比例为11.5%,其中大型、中型、小型企业经营者分别为14.1%、2.8%、0%;只有1.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入世非常不利于企业发展,还有13.5%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难以判断。在问到对入世后企业发展是否充满信心时,有47%的企业经营者对入世后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其大型、中型、小型企业经营者分别为45.5%、48.6%和66.7%;有49.5%的企业经营者对入世后企业发展有一定信心,其中大型、中型、小型企业经营者分别为50.0%、51.4%和33.3%;没有一个企业经营者对入世后企业发展没有信心,只有3.5%的

5、企业经营者认为难以判断。2、入世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产品出口和吸引外资7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入世有利于我国扩大产品出口,只有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入世不利于我国扩大产品出口;92.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入世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仅有2.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入世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3、入世有利于我国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87.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入世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6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入世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60.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入世有利于我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但认为入世有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对外贸易、吸收更多外资的企业经营者比较少,分别为11%、28%和33.5%。4、入

6、世对绝大多数行业都有影响,但对纺织行业最有利,对汽车行业最不利8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入世对本企业所在的行业有影响,只有8.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入世对本企业所在的行业没有影响,还有5.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无法判断。在选择“入世对哪些行业最为有利”这一问题时,选择纺织行业的比例最高,为85%,其余行业依次为商业、电子、机械、化工、金融、电信、冶金、保险、汽车,其比例分别为33%、31.5%、22.5%、19.0%、11.5%、8.5%、7%、6.5%、3%。在选择“入世对哪些行业最为不利”这一问题时,选择汽车行业的比例最高,为68%,其余行业依次为金融、保险、电信、电子、商业、机械、化工、冶金、纺

7、织,其比例分别为47.5%、38%、38%、17.5%、13%、12.5%、10%、8.5%和7.5%。5、入世对公有制企业、大中型企业、垄断性产业的企业冲击最大在选择“入世对哪类所有制企业冲击最大”这一问题时,选择公有制企业的比例最高,为91.5%,选择私营企业、“三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经营者分别为5.5%、1.5%、1.5%。在选择“入世对哪类规模的企业冲击最大”这一问题时,选择大企业集团、大型企业、中型企业的比例差不多,都在30%左右,只有选择小型企业的比例最小,为7.0%。在选择“入世对哪类产业的企业冲击最大”这一问题时,选择垄断性产业的企业比例最高,为53%,选择竞争性产业的企

8、业、公共服务性产业的企业的经营者分别为29%、18%。由此可见,入世对公有制企业、大中型企业、垄断性产业的企业冲击最大。6、入世将直接冲击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导致企业人才外流在选择“入世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这一问题时,选择产品受冲击的比例最高,为82.5%,其中大型、中型、小型企业的经营者分别为85.3%、77.1%和55.6%,其余依次为人才外流、企业倒闭、失业加剧和市场萎缩,其比例分别为73.5%、41.5%、29%和15%。但中型、小型企业经营者认为“入世带来的不利影响” 居首位的是人才外流,其比例分别为77.1%和88.9%。二、对中外企业存在的差距与优势的评价1、在技术方面存在的差

9、距明显在“企业与国外同行一流企业相比存在的差距与优势”这一问题上,差距很大的比例最高,为45%,认为差距一般的为38.5%,认为没有差距、有优势和说不清的企业经营者分别为10%、6%和0.5%。从企业所有制类型来看,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在技术方面差距最明显,认为差距很大、差距一般的企业经营者占到了100%。而认为在技术方面有优势的企业经营者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比例最高,为40%,其余依次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其比例分别为14.3%、9.1%、4.8%和4%。由此可知,除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外,其余企业与国外同行一流企业相比还存在很明显的差距。2、

10、在人才方面的差距很大企业经营者认为中国企业与国外同行一流企业相比在人才方面存在差距。其中认为差距很大的为59%,差距一般的为31%,没有差距的为7%,有优势的为2.5%,说不清的为0.5%。从企业所有制类型来看,集体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在人才方面的差距更明显,认为差距很大、差距一般的企业经营者占到了100%,即使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也有60%的经营者认为差距很大,只有20%的经营者认为在人才方面有优势。3、在成本方面中国企业的优势不明显不少专家学者在分析入世后中国企业的优势时都认为,中国企业在与外国竞争时具有成本优势,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不完全赞同这一看法。有6

11、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中国企业在成本方面存在差距,其中差距很大、差距一般的企业经营者分别为37.5%、23.5%;认为没有差距、有优势的经营者分别为10%、28%;说不清的占1%。从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来看,只有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经营者认为在成本上有优势的分别为60%、57.1%和60%。这说明,尽管我国劳动力丰富,价格比较便宜,但真正变为企业的产品成本优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4、在管理、产品质量、品牌、市场规模以及经营者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差距较大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国企业在管理、产品质量、品牌、市场规模以及经营者素质和能力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很大与差距一般的经营者,

12、分别为87.5%、59.5%、64.5%、71.5%和63.5%;认为没有差距的经营者分别为6.5%、26.5%、16%、9.5%和23.5%;认为有优势的经营者分别为4%、13.5%、17.5%、17.5%和10.5%;觉得说不清的经营者分别为2%、0.5%、2%、1.5%和2.5%。从企业所有制类型来看,只有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经营者认为在这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分别为20%、40%、40%、60%和60%。三、对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入世过渡期内企业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做好应对工作。1、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行动迎接挑战尽管有35

13、.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对入世已做好准备,但仍有59.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准备还不够,认为未做准备和不需要准备的经营者分别2%、3%。做好入世准备,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尽快学习和掌握WTO的相关规则,如WTO的反倾销法律等。从调查结果看,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只有42.0%的经营者认为已基本了解WTO的相关规则,了解一些和不了解的企业经营者分别为54%和4%;只有25.5%的经营者认为已基本了解反倾销法律和反倾销调查程序,了解一些和不了解的分别为56.0%和18.5%。2、加强人才开发,调整发展战略,开展技术创新当问到“企业迎接入世挑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时,选择加强人才开发、调整发展战略、开展技

14、术创新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2%、80.5%和78%,而选择提高信誉、加快联合兼并、扩大经济规模的经营者分别为24.5%、8%和7.5%。当然,从不同规模的企业迎接入世挑战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的优先顺序有一定的差异,大型企业经营者认为首要的是调整发展战略,占80.8%;中型企业经营者认为首要的是调整发展战略和加强人才开发,都占88.6%;小型企业经营者认为首要的是加强人才开发和开展技术创新,都占88.9%。3、主要应从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提高竞争力对于入世后企业主要应从哪些方面来提高竞争力的问题,75.5%的经营者认为主要是机制转变,61.5%的经营者认为主要是技术创新,认为主要是战

15、略调整、加强管理、引进技术、利用外资、扩大规模、政策引导的经营者分别为57%、52%、17%、9%、7%和3%。要转变企业经营机制,56.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关键在于产权清晰、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认为关键在于企业自主的用人机制、科学的决策机制、企业家市场化、完善的企业约束机制的经营者分别为29.5%、49.5%、41%和29%。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76.5%的经营者认为主要问题是人才问题,认为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开发问题、体制问题、激励问题的经营者分别为43.5%、16%、63.5%和53%。要提高企业技术水平,69%的经营者认为应加大技术投入。认为通过引进技术、国家政策倾斜、引进高级人才、

16、与跨国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积极自主开发的经营者分别为40%、25.5%、52%、41.5%和37.5%。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72.5%的经营者认为应从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入手,认为应从企业自主创新、与管理咨询机构合作、加强管理培训、发挥职工智慧、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经营者分别为41.5%、17.5%、51.5%、17%和58.5%。4、把握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7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提高竞争力(包括核心能力)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认为强化战略管理、市场导向 、强化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成功关键因素的经营者,比例分别为48%、26.5%、41%、12%、39.5%

17、、17%和12.5%。但不同规模企业经营者对此的看法有一定的区别,大型、中型企业的经营者都把提高竞争力列在首位,而小型企业经营者则把提高竞争力和人力资源管理列在首位。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69.5%的经营者认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入世后企业信用体系方面改革的重点,而认为是提高重要性认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企业职工素质建设的经营者,比例分别为41%、58.5%和45%。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企业经营者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摆在首位,而小型企业经营者却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放在了首位。6、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推动企业的发展70.5%的经营者认为入世后企业对国际资源利用最有利的是国际金融市场

18、融资,认为到国际技术市场购买技术、国际人才市场引进人才、国际保险市场投保的经营者,其比例分别为67.5%、49.5%和13.5%。由此可以看出,入世后企业应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到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国际技术市场购买技术和国际人才市场引进人才来为企业发展壮大服务。7、加强企业环境保护64.5%的经营者认为企业加强环境保护的重点是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而认为是提高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投入、实行清洁生产的经营者,其比例分别为61.5%、52.5%和39%。四、对政府在入世过渡期内应主要做好哪些工作的建议1、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79.5%的经营者认为,入世过渡期企业最关注的问题是政府职能转

19、变。认为目前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作用不能适应入世需要的经营者占60%、相差很大的经营者占27%、基本适应的经营者只占13%;认为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严重不适应入世要求的经营者,比例高达7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盼望入世过渡期内,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深化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了提高政府为企业的服务水平,经营者认为政府应该从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调整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管理按国际惯例办事、取消行政审批制、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其选择比例分别为67%、53%、44.5%、43.5%、42%。2、创造有利于企业经营者发挥作用的环境,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62%的

20、经营者认为目前制约企业经营者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政企不分与行政干预,54%的经营者认为是激励不足,认为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选拔与任命制度不健全、治理结构不规范、自身素质与能力不适应、市场环境不好的经营者,其比例分别为27.5%、38.5%、37.5%、15.5%和17.5%。在问到经营者的就职方式时,实行主管部门任命的经营者比例最高,为57.5%;实行董事会任命、职代会选举、投标竞争、人才市场招聘和其它方式就职的经营者,比例分别为31.5%、2.5%、2%、2.5%和4%。由此可知,要调动企业经营者积极性,必须实行政企分开,减少行政干预,加大激励力度,改革经营者选拔与任命制度。3、加快国

21、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国有产权主体不清、国有产权主体责任不落实被经营者认为是入世后国有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体制障碍,其比例都是56.5%;认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多元产权没有形成、政府直接行使出资权、国有资产监管不利是主要体制障碍的经营者,其比例分别为47.0%、46.0%、22.5%、和22.5%。因此,国有企业当务之急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4、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83.5%的经营者认为政府在培育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主要应发挥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作用,认为政府主要作用是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市场体系建设、给予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和推动企业间联合兼并的经营者,其比例分别为58.0%、

22、53.0%、41.5%和14.5%。要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经营者认为政府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治理“三乱”、建立信用体系、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政府放权、融资、打破行业限制和经济立法的民主透明,其经营者选择比例分别为72%、41.5%、37.5%、28%、26.5%、25.5%、18%和13.5%。要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经营者认为社会保障方面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政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提高职工保障金收缴水平、加大企业保障金支付水平,其经营者选择比例分别为85.8%、42%、和39.5%。要建设市场体系,经营者认为重点应放在资金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和中介服务市场,其经营者

23、选择比例分别为77%、69%、61%和30.5%。五、对发挥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作用的建议有52.5%的经营者认为入世后工商领域协会等社团组织作用很大,认为作用一般和无法判断的经营者,比例分别为30%和17.5%。有86%的经营者认为加入WTO后企业需要更多的中介服务。同时经营者认为入世后工商领域协会、商会主要应在制定有关的行规与行约、传递有关信息、组织适用于具体领域规则的研讨会、参加政府安排的磋商、对世贸谈判、议题提出建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选择比例分别为62.5%、61%、43.5%、37.5%和23.5%。前言一次于2002年年底完成,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

24、究会组织下,由“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执行,针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3万户私营企业主进行的权威调查,得出以下发现: 25.8的私营企业由国有或集体企业转制而来 资本与管理权仍然高度集中于业主 私营企业纳税额年均增长率是24.65,远高于利润增长率 17.4的私营企业主是各级人大代表、35.1的私营企业主是各级政协委员 29.9的私营企业主是中共党员,其中0.5是江泽民“七一”讲话后入党的,另有11.1表示要争取入党 30的私营企业高管人员与主要技术人员持有股份,占总股本的9目录22000年后私营经济发展状况(一)私营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二)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重组、改

25、制 (三)从业人员增加 (四)向高科技产业发展 (五)参与外向型经济意愿加强 附表1:2001年实收资本总额分组 附表2:私营企业规模比较(中位数) 附表3:私营企业经营状况比较 附表4:2001年高科技企业与整体水平各项指标比较 私营企业内部管理改进(一)资本、风险、决策管理权三个“高度集中”是今天私营企业的普遍特征 (二)私营企业工会数量增多,但功能有待加强 (三)改制企业的内部管理 附表1:不同类型企业投资者人数 附表2:历次调查中私营企业权利结构 附表3:不同规模程度私企业主对直接掌握管理权的态度 附表4:不同文化程度私企业主对直接掌握管理权的态度 附表5:不同文化程度私企业主的成年子

26、女在什么地方工作 附表6:不同规模程度私企业主的成年子女在什么地方工作 附表7:改制成为私营企业后主要投资人资本构成 附表8:改制成为私营企业后内部主要组织构架 私营企业主的社会特征与职业经历(一)私营企业主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变化 (二)私营企业主的代内社会流动 附表:私企业主开办本企业前的职务和职业分布 私营企业主财产的获得与分配(一)资本与财富的增长 (二)经营状况分析 (三)私营企业的财富分配状况分析 附表1:私营企业主开业时从银行、信用社借款的分组分布 附表2:2001年私营企业主家庭人均收入、金融资产和生活支出统计分析 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地位(一)私营企业主的组织状况 (二)私营企业主

27、目前思想动态 (三)私营企业主对自身地位的评价 附表1:私营企业主参加组织的状况(2002年) 附表2:对“江泽民七一讲话后,有什么具体打算”的回答统计 附表3:对“江泽民七一讲话后,还有什么要求?”的回答统计 附表4:私营企业主对自身三项地位的评价(中位数) 私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私营企业主的要求与希望(一)私营企业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二)私营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 (三)缺乏诚信是私营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四)应发挥政府和行业组织在拓展国际市场和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五)私营企业主的希望 (一)私营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自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28、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以来,私营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 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使全社会对私营经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七一”讲话肯定了民营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重大理论突破,无疑使广大私营企业主备受鼓舞,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以下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数字。 从表11可以看出,各项指标的绝对数量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由于近两年国内需求不太旺,所以除注册资金增幅上升外,其他

29、指标的增幅均略有下降。总体来看,两年中私营企业的发展依然呈稳步增长的态势。 本次抽样调查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1.资本规模和经营状况 2001年底,被调查企业的实收资本总额中位数为250万元,比1999年底增长了66.7;实收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重是18.8,比1999年底的11增长了7.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近两年来私营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其规模的扩大更是迅速。 由于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其销售额和纳税均呈快速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与1999年底相比,2001年的销售额增长了45,而缴税额却增长了57。这是由于近两年国家对私营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进一步加大,私营企业主的纳税意

30、识逐步增强的缘故。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私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1996年为7.9,1999年为5,2001年下降到3.6。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 2.行业和地区分布 比较前后进行的五次私营企业调查、跨度为12年的主营行业变化可以看出,制造业和商业饮食业依然比重最大,分别为38.3、21.4。制造业基本上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近年来其比重趋于稳定;商业餐饮业原来一直呈增长趋势,但最近一次调查显示,其比重下降得很快,说明有相当大一批从事该行业的私营企业由于行业竞争过于激烈而倒闭或转业。从表15中还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虽小,但增幅较大;从事建筑业、交通运输、科研技术的私营企业所占比重有所

31、增加。 从表16中看到,绝大部分被调查企业的总部及其生产或经营场地主要集中在城镇,在农村的比例依然很小,只有10.3和12.4,其中,中小城市所占比重最大,基本达到了三分之一。 综上所述,私营企业的行业分布正逐步趋于合理,资本规模逐步扩大,偷税、漏税等现象逐渐减少,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益却没有明显改善。企业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下是目前私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重组、改制2000年至2002年正是各地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高潮,有8.0的被调查企业回答他们已兼并或收购破产的国有企业,有13.9的企业准备兼并或收购国有企业,有2.8的企业已承包或租赁效益差

32、的国有企业,有6.6准备承包或租赁效益差的国有企业。 改制企业改制前的所有制性质分布如表17所示。 有25.7的被调查企业是国营、集体改制变为私营企业的,可见私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数量之多。在这些企业中,以东部地区的被调查企业所占比重最大,占45.6,中部和西部基本上平分秋色,各为26.6和27.8;改制以前原来是国营企业的占25.3,原来是城镇集体企业的占41.9,原来是农村集体企业的占32.7;有60.6的企业主原来是该企业的负责人,有9.8的企业主原来是该企业的一般职工,有23.1的企业主与该企业没有关系,是通过外部收购来的,以其他方式收购的企业主占6.5。 (三)从业人员增加被调查企

33、业2001年全年雇佣员工人数的中位数是60人,雇佣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员工人数为20人,雇佣半年以下的员工人数为2人。在全年雇佣员工中,有90.6的企业雇佣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下岗职工占员工总数的20(此处采用中位数。由于私营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同企业的同一指标很多呈偏态分布,少数畸大畸小的极端数据往往使平均数值受到过大影响而失去代表性,因此在本报告中,我们除使用平均数外,也使用了中位数,即用所有数据中大小居中的数值来表示一般水平,在一些指标中同时列出平均数和中位数,两个数值的差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 西部地区的被调查企业在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方面低于一般水平,只有17

34、,而西部地区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最多的地方,反差很大。从企业的规模看,实收资本在100万以下的被调查企业吸纳下岗职工的能力较强;从部分行业来看,从事商业、餐饮业、房地产和交通运输业的企业吸纳下岗职工的能力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而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被调查企业吸纳下岗职工比一般水平低很多,只有1315,这两个行业在地区分布上并没有畸形分布。这说明,下岗职工中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愿转岗的人相对较少,建筑业用工多为农民工。 (四)向高科技产业发展本次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私营企业中高科技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84。与前几次调查相比,高科技企业所占比重明显加大。此外,2001年有43.6的被调查企业对新产品、新技

35、术、新项目的研发投入了资金,其投资金额的中位数为30万元,占2001年销售额的4.5;有12.7的被调查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 2001年高科技企业销售额的中位数是700万元,比整体水平高20.7,纳税23万元,比整体水平高4.5,税后利润41万元,比整体水平高95.2。其资本增值率和利润增值率均高于整体水平,分别为19和22。 (五)参与外向型经济意愿加强由于中国已经成为WTO的正式成员,所以本次问卷特别设置了与WTO有关的问题。有46.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只要竞争是平等的,本企业就不怕”,有35.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本企业将在竞争中更好地发展”,只有5.7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入世后会对本企业

36、不利。 在与海外合作方面,问卷中有近22的企业已经或正在着手同海外合资合作,近30的企业打算在今后三五年内与海外合资合作,只有6.2的企业不准备同海外合作,另有41.9的被调查企业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已向海外投资的企业投资额平均为2.73万美元,占其资本总额的3.1。已同海外合资合作的企业最多的是制造业,其绝对数占到47.8;相对比重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卫生体育和交通运输业;正在着手与海外合资合作的企业,相对比重较大地集中在农林牧渔和科研技术行业。从数据分析我们还看出,企业规模越大,越希望与海外进行合资合作;企业规模越小,与海外合资合作的兴趣越低。 附表1:2001年实收资本总额分组附表2:私营

37、企业规模比较(中位数)附表3:私营企业经营状况比较附表4:2001年高科技企业与整体水平各项指标比较私营企业内部管理改进(一)资本、风险、决策管理权三个“高度集中”是今天私营企业的普遍特征随着私营企业规模的扩大,随着近年来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私营企业主对企业的管理更加重视,并且取得一些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组织构架趋于完善,决策管理的机制更为规范。虽然企业主个人仍处于管理的中心位置,但一切都凭个人决断的色彩有所减弱。 (一)资本、风险、决策管理权三个“高度集中”是今天私营企业的普遍特征。 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资本高度集中于企业主本人、投资的收益和风险也高度集中于企业

38、主本人。私企业主不但握有决策权,还都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虽然有关法律规定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合伙企业“有两个以上合伙人”,有限责任公司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但事实上私营企业类型与投资人数并不完全相符。私营独资企业中一人投资的占85.5,14.5为两人或两人以上投资;而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中有约七分之一实际上是一个人投资。登记为何种类型的企业,完全取决于私营企业经营的需要。 无论什么类型的私企,企业主个人投资都占据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在内,即便有多位股东共同投资,但企业主在大多数企业中都是“一股独大”的。多年来资本高度集聚的现象并没有很明显的变化。根据

39、我们近三次调查,1996年业主个人资本占企业资本总量约80.1,1999年为80.0,2001年为76.7。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近两年来,在私营企业各种类型中,独资企业、合伙公司比例在减少,而有限责任公司比例增加很快。1999年这三种类型的比例是32.8:8.8:58.4,到了2001年则变为25.5:6.5:68.0(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汇编2001年),本次抽样调查得出的三种组织类型比例也与官方的统计很接近,为28.7:5.7:65.6。 从表22中可以看出,私企业主在独资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这两种类型企业中都占有资本的绝对多数,因此,虽然可以从中得到企业收益的绝大部分

40、,但也分别承担着“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或“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主要收益和风险都集中在业主身上。 随着公司型企业的迅速增加,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趋于完善。从1993年第一次开展对私营企业的全国性抽样调查起,本课题组就一直在观察这一问题。十年来变化趋势是组织架构越来越完备,企业治理结构在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见表23)。 在目前阶段,决策权与经营权,主要投资者与主要管理者的身份都呈现高度的二者合一态势。从我们连续三次调查可以看出,1996年有97.2的业主兼任企业的厂长或经理,1999年为96.8,本次调查为96(2001年),“一身二任”略有减少的趋势,但不明显。 从历次调查

41、数据中也可看出,虽然企业主直接掌握着管理权,但十年来无论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还是一般管理决定,企业主个人独断专行的色彩已经减弱,董事会和其他管理人员的作用正在上升,组织构架的完善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表面文章,在权力结构中确实在发生某些实质性的变化。 在今天,主要投资者同时扮演企业具体管理舞台上的中心人物,有其一定的合理性,表25中提出了两个理由,一是为了企业稳定,二是难以找到可以信赖的专职经理人才。 私营企业始创阶段,经营管理机制必须灵活多变,才能适应中国制度转型的大气候。不正规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方法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形成的。它一方面适应了“船小好调头”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深深留下了创业者个人行事特点

42、的烙印。这种管理属于“个人魅力”型。今天一些私企规模扩大了,随着更多的干部、知识分子下海,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者增多,随着国营、集体企业的陆续改制,出现了一批文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主。企业规模越大,具体管理越复杂、越专业化,决策的要求也越高,企业主对于直接管理就越由赞成转向反对。同样的情况也可在不同文化程度的私企业主中看出。 但是,今天绝大多数私企仍是小型企业。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字,2001年底全国私企为202.9万户,雇工人数为2253万。即使把460.8万投资者加上去(从前几次调查中可以知道,私企投资者绝大多数在本企业工作),每个企业平均仅为13.4人。这种企业规模,与其实行规范的科层制管

43、理,叠床架屋,还不如老板一竿子插到底更为简捷高效。 至于表25中第二个原因,即“找不到可信的管理者”,这说明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中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制度。缺乏诚信,确实是当前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大沉疴。职业经理人在监管制度失效或制度不完善时,利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侵占企业财产、挪用企业资金、泄露本企业商业秘密、私下从事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并转移本企业设备,挖走或挤走技术人员,转让定单等种种手法搞垮了相当一批国有企业,使得私营企业主看到了惨痛的前车之鉴,不敢贸然聘用职业经理人员。可以预见,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培养、选拔、聘用、考核、监管还有很多工作有待摸索,大部分私营企业今天并没有两权

44、分离的迫切需求,即使是少数大型私营企业已有两权分离的要求,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不完全取决于私营企业本身。 在私营企业中,与“两权合一”伴随在一起的是家庭制管理。我们在前几次的调查报告中都分析了这一现象。本次调查中私营企业主平均年龄在42.9岁,对于子女的教育抓得很紧,在3258名被调查私企业主中,就有542名学龄子女在国内上大学,有182名子女在国外上大学。这些子女学成后不一定就接父辈企业的班,但良好的教育毕竟为他们在需要接班时继任父辈的企业打下知识基础。对于企业的延续来说,可以有两种策略,一是从社会上招聘优秀人才来管理企业,二是把可能的接班人(主要是子女)培养成优秀人才,而华人私营企业相当

45、多的采用了后一种办法。 企业主已成年子女中,有一半在父辈企业中工作,还有78自己开办企业。文化程度越高的企业主,子女越少在父辈企业中工作,而是出去自己开业(二)私营企业工会数量增多,但功能有待加强从前面表23中已可看出,私企工会的建会率逐年增加。1999年以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加强了在非公企业建会的力度,建会率大大提高。私企工会主要的功能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争取改善职工在劳动收入、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稳定性等方面的处境。 从表210中可以看出,对比已建工会与未建工会企业职工的收入、劳保、福利等,差别并不明显,组建了工会的企业职工在劳保费用等方面并不占优,在三项保险的覆盖面上稍微大一些,距政府

46、要求相差仍很远。 (三)改制企业的内部管理2000年至2002年私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大批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成为私营企业。 江苏省私企总数已近30万户,超过广东而居全国各省市私企户数第一位。其重要原因是苏南93的乡镇集体企业已改制为私营企业,以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为特征的“苏南模式”已不复存在。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往往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国有、集体资产减持变现,由企业职工出资购买;第二步是股份向原企业管理者个人和高层管理者倾斜,通过挂账、分期付款等方式一次性买断,国家、集体资本基本退出。 改制而成的私营企业有四个特点: 第一,企业资产存量多,与那些先当个体户积累而成的私企相比,起点高,规模大(见表211)。 第二,企业主本人拥有资本比例更高。将表211与表22比较一下,可以看出资产总量中改制企业的业主个人拥有资产比例要高一倍多,占到总量的2/3左右。 第三,改制企业主大多是原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身二任”现象同样突出。 第四,在这些企业中,新、老“三会”组织比较齐全,既有改制前企业较完整的政治工作机构和工作传统,有职工民主参与的途径和经验,又具有现代企业的治理构架,对于改进管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