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马边2018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马边2018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1: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多项选择题A、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B、各种类型的课堂C、课后练习D、课后习题E、课后作业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单项选择题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3: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单项选择题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一致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2、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4: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题A、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B、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C、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D、课外活动是近代学校才出现的教育活动E、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 5: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有()。多项选择题A、主体性原则B、内化性原则C、特定性原则D、生成性原则E、有效的监控原则 6: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单项选择题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7:与人生哲
3、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组织价值观念系统水平。()判断题对错 8: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单项选择题A、 备课B、 上课C、 课外辅导D、 成绩评定 9:()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单项选择题A、课堂纪律B、学生守则C、课堂常规D、班级日常规范 10:教科书通常按()分册。单项选择题A、章节B、单元C、学期D、课时 11: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单项选择题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 12:自我意识包括哪些成分?()多项选择题A、认识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自我评价 13:下列不属于校外课程资源的有()。单项选择题A、科技馆B、博物馆C、
4、乡土资源D、教学过程 14: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单项选择题A、教学目标B、教学结果C、教学测量D、教学评论 15: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为“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教育家是()。单项选择题A、柏拉图B、拉伯雷C、卢梭D、裴斯泰洛齐 16:()主编的教育学在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单项选择题A、叶希波夫 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C、凯洛夫D、申比寥夫 17: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体现在德育中与()的精神相一致。单项选择题A、说服教育法B、事实说服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 18: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非真正科学,但他的巨大进步意义在于( )。单项选择题A、为近代科
5、学奠定了基础B、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C、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主人D、确立了人类新的宇宙观 19: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判断题对错 20: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判断题对错 21: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单项选择题A、马斯洛B、阿特金森C、维纳D、维果斯基 22: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体讨论的过程,经常注意人的行为有无越轨的领导风格属于()单项选择题A、参与式领导B、监督式领导C、民主式领导D、放纵式领导 23:我国教师法对教师的身份定位是()。单项选择题A、自由职业者B、国家公务员C、
6、国家雇员D、专业人员 24: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单项选择题A、维果斯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25: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问,开始于矛盾。”基于这一观点,教学应遵循 ()单项选择题A、 启发性原则B、 教育性原则C、 目标性原则D、 直观性原则 26: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单项选择题A、 认知策略B、 学习策略C、 认知方式D、 认知技能 27:下列哪些家庭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多项选择题A、权威B、民主C、放纵D、信任E、
7、容忍 28: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多项选择题A、物质性B、内潜性C、展开性D、外显性E、简缩性 29: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单项选择题A、正相关B、影响不大C、负相关D、毫无影响 3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单项选择题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31: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单项选择题A、交往动机B、外在动机C、内在动机D、无意识动机 32:课后评价时,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相同。 ()判断题对错 33:学生李亦看到自己
8、的朋友体育课不守纪律,随便离开操场却没有遇到麻烦,于是他下次也参与进去,朋友的行为对他产生了影响。这种学习属于()单项选择题A、直接学习B、替代学习C、亲历学习D、试误学习 34:下列属于教学活动的是()。多项选择题A、课前准备B、上课C、练习D、评定E、作业 35: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为()。单项选择题A、推理式B、算法式C、启发式D、演绎式 36: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自然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两难故事法D、对偶故事法 37:()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单项选择题A、课堂纪律B、学生守则C、课堂常
9、规D、班级日常规范 38: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单项选择题A、教师从头讲到尾B、以讲授法为主C、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D、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 39: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谈话法B、讨论法C、讲授法D、练习法 40:在打印任务未完成而缺纸的情况下,则( )。单项选择题A、打印机将自动关闭B、打印任务取消C、计算机提示“缺纸”D、取消打印列表中该任务后的其余任务 4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人学率达到()。单项选择题A、7
10、0B、80C、90D、60 42: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单项选择题A、思想政治素质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D、职业技能素质 43: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单项选择题A、图示B、坐标C、遗忘曲线D、练习曲线 44: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单项选择题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45:某学校为迎接五十年校庆,进行校舍翻新,在此期间依然要求学生正常上课,小田课间休息时在门口被落石砸成重伤,应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单项选
11、择题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行政处分 46: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单项选择题A、教师自编测验B、非测验性测验C、案卷分析D、谈话 47:谈话法的特点是()。单项选择题A、教师问学生答B、师生对话C、学生问教师答D、教师起控制作用 4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单项选择题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49: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单项选择题A、赫尔巴特B、瓦 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 5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 )。单项选择
12、题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C、理解课文D、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目的相背离的,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克服这种消极现象的是()。单项选择题A、深化教育体制改革B、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C、加速开展素质教育,废止考试制度D、加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 52: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单项选择题A、激发学生的情感B、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C、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D、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53:对一个玩具,儿童既可按颜色归类,也可按形状归类,还可以按大小归类,说明这时儿童的认知水平已达到()。单项选择题A、感知运
13、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55: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单项选择题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 56: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单项选择题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57: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在一起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教室多的情况下教学
14、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58: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单项选择题A、凯洛夫的教育学B、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9: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多项选择题A、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B、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C、民族文化及传统道德D、经济发展水平E、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60:引发课堂问题行为因素中,属于教师方面的因素有()。单项选择题A、厌烦B、适应不良C、过度活动D、要求不当 查看答案 1:答案A,B,C,D,
15、E 解析 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2:答案A 解析 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改革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故选A。 3:答案D 解析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重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 4:答案A,B,E 解析 凡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都属于教育活动。但选修课属于课堂教学。 5:答案A,B,C,D,E 解析 6:答案B 解析 权威阶段也称他律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
16、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7:答案正确 解析 因为在这一水平上要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 8:答案B 解析 9:答案C 解析 略。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A 解析 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2:答案A,B,C 解析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意志成分。 13:答案D 解析 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教学过程属于校内课程资源。 14:答案A 解析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
17、客观和可靠的标准。 15:答案A 解析 柏拉图认为人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因此他将此定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16:答案C 解析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B 解析 哥白尼在他的名著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地球和行星绕轴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哥白尼这一学说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对天体认识的一个飞跃,它推翻了统治天文学界l000多年的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它使人们不被表面现象所惑。对天体运行达到了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它推翻了基督教神学关于上帝创世界、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谬论,是向教会权威的挑战,促使自然科学从基督教神学中解放出来从而得到迅速的发展。 19:答案正
18、确 解析 【答案要点】正确。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即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20:答案错误 解析 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1:答案B 解析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22:答案B 解析 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
19、重于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23:答案D 解析 24:答案A 解析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25:答案A 解析 26:答案C 解析 27:答案B,D,E 解析 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孩子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故B、D、E选项为合理的。 28:答案A,C,D 解析 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29:答案C 解析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含糊不清与学生成绩有负相关。 30:答案D 解析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20、。学生德育形成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此外,还有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 31:答案C 解析 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分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由内在动机支配下行为更持久。 32:答案错误 解析 读者关注的焦点不同,新教师更多地关注的是细节,而专家型教师更多地关注的是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 33:答案B 解析 B李亦看到朋友的行为后果,进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这种现象属于替代学习。 34:答案A,B,C,D,E 解析 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练习、辅导、评定等都属于教学活动。 35:
21、答案B 解析 36:答案C 解析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37:答案C 解析 略。 38:答案D 解析 39:答案A 解析 谈话法也称启发式谈话法,是老师为传授新知识而进行的谈话。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一系列前后连贯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或根据对眼前事物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考做_j正确的回答,借以获得新知识。 40:答案C 解析 在打印任务未完成便缺纸的情况下,计算机提示“缺纸”,在添纸后打印任务将继续执行。 41:答案C 解析 略 42:答案C 解析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43:答案D 解析 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
22、步情况用练习蓝线(学习电码的练习曲线)表示。 44:答案D 解析 45: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6:答案A 解析 略。 47:答案B 解析 48:答案A 解析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指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消除阶级偏见,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故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
23、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论。 49:答案B 解析 瓦 根舍因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的主张。 50:答案D 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到: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1:答案C 解析 52:答案A 解析 53:答案C 解析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归类。 54:答案B 解析 55:答案C 解析 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56:答案B 解析 根据这句话的含义和疏导原则的定义,可知其反映的是德育的疏导原则。 57:答案C 解析 58:答案D 解析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的,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是对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和理论上的依据。故正确答案为D。 59:答案A,B,C,E 解析 60:答案D 解析 【更多资料请加入会员学习。】如何加入会员?一、用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 。二、领取100元现金代金券三、购买年度VIP会员四、购买成功后,就可以开始一年的学习了 14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