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913828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1、结合初中数学大纲,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们接触到许多数学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这是学习这一章知识的重点,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按知识方法思想的顺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成千上万分解多项式因式的问题。又如:结合初中代数的消元、降次、配方、换元方法,以及分类、变换、归纳、抽象和数形结合等方法性思想,进一步

2、确定数学知识与其思想方法之间的结合点,建立一整套丰富的教学范例或模型,最终形成一个活动的知识与思想互联网络。 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 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

3、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其深人理解和把握。例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层不越级) ,然后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 ,最后归纳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般在知识的概念形成阶段导入概念型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与未知互相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互相转化的思想等等。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

4、的推导阶段,要强调和灌输思维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数的数与形的转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识的总结阶段或新旧知识结合部分,要选配结构型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数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在所有数学建构及问题的处理方面,注意体现其根本思想,如运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为简便而采取的移项法则。 3、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在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设使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激发

5、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人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 ,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在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揭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灌输数学

6、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直观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发现规律,不过早地给结论,讲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充分地向学生展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4、通过范例和解题教学,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范例教学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例题和练习进行。要注意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

7、能从中抽象一般和特殊规律的范例,在对其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展示数学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对某些问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从各条途径寻求答案,找出最优方法,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对某些问题可以进行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论,让学生大胆联系和猜想,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对某些问题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惯性思维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一些条件、因素较多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系统综合各个条件,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其横向思维等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解题以后的反思,优化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鼓励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邓艳艳

8、文章来源:毛嘴二中 点击数:1003 更新时间:2008-3-19 鼓励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托尔斯泰曾就此形象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 ”多年的实践结果也让我体会到,这是一种体现“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创新精神,还有助于改变当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可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鼓励教学法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虽然性格处于敏感的叛逆期,但他们同样也渴望着得到老师对自我的认可与赏识,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因此,从人本关怀的角度讲,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

9、的方法,是符合人的心理特点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运用鼓励教学法,也是增强农村中学数学课吸引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目前面临着一种困境,就是大部分学生对这门功课感觉学习困难,缺乏起码的学习兴趣。但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数学教育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要促使学生重视数学课的学习,教条的说教或冰冷的批评,事实已证明难以奏效。相反,通过不断地鼓励,潜移默化地引导其喜欢数学课,却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地好办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一般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多当众表扬,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10、鼓励其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这些鼓励方式的实行,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而批评则有损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进而缺乏学习的兴趣。数学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又稍显枯燥,多数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课不好学,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信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少去批评学生做的不好,而是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 ,表扬其与以往相比有进步的地方(哪怕是不起眼的一点小进步) 。通过抓“闪光点” ,暗示他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学好数学课,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

11、绪,培养出学习的乐趣与激情。多当众表扬,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为了给学生创造一种自我实现的环境,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意利用课堂提问的机会,当众表扬学生。具体的做法是根据学生成绩优异的差别,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回答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比如一节数学课上一些基本概念,直接应用本节课知识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会选择学习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回答。而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这类较难的问题,则会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我毫不吝啬地予以当堂表扬;回答不正确的,也不批评,而是引导其认真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并对其勇于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在提问时,我还注意语气亲切,表扬诚恳,发自内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真诚

12、地关心他们的。提问的难度也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学生通过思考能回答为宜。使他们既不觉得老师是特意挑选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又使他们通过回答提问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更进一步地爱上数学课。 鼓励教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真正闪耀着“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实践中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之便 作者:刘文飞 文章来源:毛嘴一中 点击数:501 更新时间:2008-2-16 从上学期开始,在我授课的班级中有两个班级安装了多媒体授课系统,借此机会,谈谈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一点体会。一、

13、备课过程改变,由繁向简转变在以外的备课过程中,总是通过查阅图书参考资料和教材内容,将教学内容大篇幅抄在教案本上,而通过电子备课,除了得到课本知识和参考资料外,还有很多的课外知识补充给学生,备课内容也直接通过打印机打印,在电脑上增删内容简单,节约了备课时间,使备课过程由繁向简转变。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转变传统教学过程总是将教学内容,以半数形势写在黑板上,学生学习以记为主,方法上缺少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力从黑板转向电视屏幕,学习内容从枯燥的文字转为优美的图象、图片、声音、动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乏味转向兴趣,学习方法转变带来了学习效果的改变。三、教师教学方式发生转变在以往的

14、教学过程中,粉笔充斥整个课堂,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鼠标代替了粉笔,屏幕取代了黑板,节省了课堂板书时间,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一些抽象内容通过影响变得直观,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环境的改变和教学效果的改变。总的来说,利用多媒体教学节约了备课时间,增加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教学视野,收获菲浅。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别行武 文章来源:毛嘴一中 点击数:439 更新时间:2008-2-16 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项咬生 教学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04-12-20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

15、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因此对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践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传统数学教学“六重六轻”的弊端入手,以达到让问题落实与问题探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为目的,提出了数学课堂教学循环流程图,接着用案例说明(1、问题的设置;2、方法的启迪;3、过渡的节奏、4、资源的挖掘)等四个方面在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 学生 多年前听到一位数学教育名家的一句话:“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 ”对此深有同感。我们不想对是否“唯一”展开争论,但学生的“参与”肯定是使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用学生的参与程度来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并没有矛盾,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

16、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去参与,不能以教案构思代替学生思维。现代的课堂教学绝不是照本宣科。肯定不是一种固定的程式化的模式,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应该考虑到许多变量,象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认同度、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以及学生的情绪等等。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是行动,而不能只是口号。从形式上看,新教材的“新” 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有以下几个方面:数学儿童化。I.S.斯塔尔指出:“能够用来促进学习的任何正当方法和手段,都是合理的。假如为了促进学习,必须把要教的东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应当吝惜糖。 ” 从儿童的角度去看数学、学数学,这一点新教材体现特别充分。首先课时编写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

17、龄特征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教材的“儿童化” ,体现了儿童的需要,把儿童当作了学习的主人。数学生活化。以往教材过分注重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逻辑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忽视学生的接受兴趣,忽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显得比较枯燥,缺乏吸引力。新教材就克服了这点不足,注意从生活和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画面、编写例题、设置练习。数学活动化。教材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单元内容的安排和以往教材的不同,是以活动单元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数学知识技能为主线呈现,一、问题的提出透过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可归纳出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的“六重六轻”的弊端。即:教学操作时“重教师,轻学生” ;教学设计时“重形式,轻内容” ;教

18、学评价时“重知识,轻能力” ,教学任务上“重积累,轻理解” ;教学范围上“重教材,轻延伸” ;教学手段上“重贯彻,轻探索” 。针对以上教学病因,那么如何诊治呢?众所周知,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为主组成了一个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动态性,是一个人为因素参与的系统,也可以说是一个复合系统。系统论有三条最基本原理:(1)反馈原理;(2)有序原理;(3)整体原理。由这三条原理可以得出:没有反馈不能实现控制;没有开放,不能走向有序;没有结构,不能形成整体。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利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反馈来调整知识点的教学深度,来控制整体教学的进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对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19、,总结了一个教学流程循环图,让问题落实与问题探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但绝不等同单纯的问题解决教学) 。布置问题 帮助分析指出途径 肯定解法 过渡下一个讨论问 师:生: 想办法 示惑 再想解法 整理解答过程数学教学是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依据教师的信息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这里所说学生参与知识发现过程,不是指学生像科学家发现数学真理那样,参与发现发展的全过程,也不单纯等同于发现法教学,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是怎样形成的,真正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彻底改变那种传统的、封闭的、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二、

20、各环节的注意点 1)问题的设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既不过分难,又不能过分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就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跃跃欲试地冲向知识的海洋。2)方法的启迪:帮助学生思考有两种方法,在学生的思路出现受阻时,其一是在学生述说思路受阻时,让其余学生去感悟解题方法,让有所了解的同学大胆地说出来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其二是在学生茫然无措,根本找不出思路方法时,老师要由浅入深

21、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主动地去听学生的解说,特别要弄清楚他的思维受阻点,重新组织新的问题进行点拨,加以引导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 3)过渡的节奏: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特别要注意两个重要停顿时间,我们记为“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 。 “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问题,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来考虑问题。 “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时间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又不至于打断他的思路。处理好“第一等

22、待时”与“第二等待时”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诚然延长“第一等待时”的时间,可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但“第二等待时”的时长则需灵活多变,要长短不一,象对于“判断性”和“描述性”的问题,第二等待时肯定要短,如果是“论证性”的问题,在第二等待时过去后,我们则注重期待,多总结结论形成的思维过程。对因一些非智力因素而形成正确结论的表扬的第二等待时则是相当短促的,当即进行热烈的,甚至夸张的表扬,让学生熟记此情此景,同时,假如知识点再现,尽可能地让曾获表扬的同学重温旧梦,特别是易错知识点的强调,相当于“警钟长鸣” 。这样灵活处理“第二等待时”段的表扬,肯定能达到既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

23、思维慎密性的目的。4)资源的挖掘:教学过程,正是由于在教材和老师的参与之下,才使得现代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那种完全追求重演数学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没有师生的探索是不切合教学实际的。完全强调个性、自我,必然灭杀学生的个性和自我。我们强调自由探索的同时,也强调展示探索的思维过程。批判性思维是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属性。记得学生在完成教材后面的作业“某数与 5 的积等于某数的 2 倍加 9”时,教科书提供的答案是5X=2X+9,但在课堂实际教学时,却有这样的一段师生对话。 【生】老师,我有不同答案。【师】那你说说看。 【生】我的答案是:设前某数为 X,后某数为 Y,根据题意则有5X=2Y+9【师

24、】 (惊讶)你说说理由。生 我认为这里的两个“某数”所指不是同一个数,假设答案是 5X=2X+9,那么题目应该这样说“某数与 5 的积等于它的 2 倍加 9”,或者说“某数与 5 的积等于这数的 2 倍加 9”,而仔细地读“某数与 5 的积等于某数的 2 倍加 9”这句话,发现前“某数”与后面的“某数”可能不是反映同一个数。 师 (确属意料之外)首先肯定你仔细推敲题目的学习习惯,尽管你的答案与教材的参考答案不一致,但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因为这个题面确实能引起歧义。因此,我认为,对这道题而言,不是你答案与他的答案一定有一个错,而是题目出错了(此为个人观点) ,当然,以后的题目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此

25、种情况。三、两个案例我在教学“方程的概念”时,就把课堂还给学生做了很好的尝试,请看课堂实录(只摘录教师语言部分)师 前面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一次式,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下习题(出示投影片)X 的 3 倍与 2 的和;X 与 2 的差的一半;Y 的 3 倍;m 与 2 的和的两倍师 大家观察刚才老师所写的式子“3=2+1 ”与刚才的 4 个一次式,你能不能把这 5 个式子成两大类,并且说出你的分类理由。 (有学生把“3=2+1 ”作一类,说它没有含未知数。有学生也把“ 3=2+1”作一类,但说它是一个等式。 ) 师 (在 3X+2 板书后补上一个 “=8Y”)大家观察一下这个式子与另外三个一次式有什

26、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与 3=2+1 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 谁又能把另外三个短语补成一句完整的话,根据你补充后的一句话,我们能写出一个方程来。 (学生纷纷说补上等于 5、是 7、为 7、比多;比少等等;当然有些错误答案比如不大于 4,不等于 7及时发现这些错误,随即让学生判断正误)看似平淡无奇的一个方程概念,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把概念板书下来,强调三个要素,但在这里却着墨超过 10 分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值!因为课堂教学必须以思想方法为主线。探索、猜想、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喷发出正确的教学思想方法的火花。学生的探索可能是错误,甚至是可笑的,但只要其思想有一点可

27、以借鉴的地方,就要鼓励、保护学生的大胆探索、猜想的精神,并把它引导和启发到正确的教学思想方法以上来,绝对不能棒杀另类答案,教学中只要估计学生可说的、可讲的,要尽一切努力让学生去唱主角。再比如我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先进行小组讨论:把 ab 用两数的平方差表示。发现讨论的结果一点也不满意,于是,我让学生先做几道习题,要求他们根据练习找出规律 10793; 7684; 9684;11189;这个环节后,我发现竟然有一些学生感到题目太简单,思想有开小差的现象,于是。我信手拿起一张纸说:矩形纸片长宽分别为ab、ab,你通过动手折出长为 a 的线段。很显然,通过这样的对知识的变形教学,达到了课前

28、预计目的:(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3)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我的思考学生的欲望因素需要把课堂还给他们。学习者都带有某种欲望进入教室,他们渴望获取新知识,期望理解客观世界(即求知欲) ;期望能受到同学们的尊敬,能得到互助组(包括老师)的承认(即归属欲) ;并且希望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即表现欲) 。积极而强烈的学习欲望直接推动着学习的内动力,来“固定”或“类属”榜样(即同化过程也就是让他们自觉地合并同类项) 。教师的驾驭能力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尽管是由很多变量制约的,但是每次课的教学,教师在备课前都已完成“二透”

29、、 “三有” 、 “四明白” 。 “二透”即大纲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选的例题和习题,有整体的教学规划(使之有序) ,有学情分析(可以出现的结论预测) “四明白”即明白知识点,明白重难点,明白思维切入点,明白板书设计(便于小结) 。在实际教学时,只要不照本宣科,那么,还课堂给学生就会物化为累累硕果! 中西方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比较研究论文 以预览模式查看:中西方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比较研究论文内容预览: 摘要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中、西方对比研究表明,我国当前教学方法存在一系列弊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改进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应注重学生“四素质三能力”的培养。 (一)中学是大学的基础,大学教育要想

30、有一个好的开端,就必须提高中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就中学教师来说,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教育与教学活动能高效率,但这并非易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诸多因素,如自己的工作能力、教育的大环境与小环境等主客观原因,无论如何,学习、掌握、借鉴各种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则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数学教学方法,找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根据中学的实际情况,吸收他人教学方法的长处,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促进中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国内外中学数学施教的对象都是中学生,年龄段在 13-18 岁,心理发展阶段属于青少年期,他们具有相似的心理和认知水平,教学内容大同小异,所要达到

31、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基本一致;正是由于在施教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共同性,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着可比性。比较中西方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发现有如下的相似之处: (1)教学程序基本一致。各国中学数学讲授新课基本上采用这样的程序: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预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所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的内容;检测所学的知识。 (2)讲授法是各国中学数学教学普遍采用的基本方法。不论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新探【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推进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也是新课标条件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关键词】初中数学 方法 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主体长期以来, 初

32、中数学教学侧重于对教的研究, 但是对学生如何去学, 如何通过有效的目标来调整数学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 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研究, 因此在新课标条件下,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就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一、明确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方法目前,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以及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更要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 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

33、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 “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 必须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认识, 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标, 并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优化教学环境, 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 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 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 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同样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渠道.1. 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 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

34、泉 . 古往今来, 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 孔子曰: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 , 以“情”导航.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 即教育情感性. 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 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 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 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 .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 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 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 学生通过这种

35、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 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 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的潜能, 鼓励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 改革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以来, 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 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 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 表现为: 教师权威高于一切, 对学生要求太严; 课堂气氛紧张、沉闷, 缺乏应有的活力; 形成了教师教多少, 学生学多少, 教师“主讲”,

36、 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 违背了“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原则.因此,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必须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 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中, 在教师的主导下, 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引导学生对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真正实现主动参与.3. 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培养学生的

37、学习能力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想等方面的能力, 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 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 因此, 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 同时, 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例如: 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思路与教师同步; 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 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 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 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 也要注意听, 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

38、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 , 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 向老师提出问题, 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 “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 例如: 我们在讲完 “圆的有关性质”后, 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 在想象中去感受, 体验,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想能力的条件, 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初中数学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 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

39、, 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 为最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而努力.【参考文献】 1 徐学福. 探究学习就是创新学习. 人民教育, 2002 2 刘兼, 孙晓天.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李茂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一点尝试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羊里中学 王慧 王洪新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

40、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 ”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尝试。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 ,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 , “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

41、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

42、。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 ,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

43、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 ,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1)创设情境, 活跃思维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

44、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讲初二几何“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向同学们亮出 1 根 1 米长的竹竿问:“同学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将这根竹竿五等分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

45、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 。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 “轴对称图形”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3)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

46、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能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提出独特的看法,这样才会不断有新思想涌现,久而久之,他们才会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