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Kissing the Fire吻火) 课件(共38张PPT).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1913696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Kissing the Fire吻火) 课件(共38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42015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Kissing the Fire吻火) 课件(共38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42015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Kissing the Fire吻火) 课件(共38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42015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Kissing the Fire吻火) 课件(共38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42015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Kissing the Fire吻火) 课件(共38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朵招魂的昙花,吻,火,梁遇春(19041932),福建闽侯人。 1924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28年 毕业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北京 大学。 大学期间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 有译作二十余种,其中英国小 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尤为当 时青年读者喜爱。同时写作散文,结集 出版有春醪集泪与笑。 其作品多致力于人生探索与内心世界的剖析,既对现实的黑暗和灵魂的堕落充满愤慨,又热忱地追求理想的境界与健全的人性。为文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以博闻强识为根基,驰骋才思,恣意放谈;同时注重独立思辨,敢于标新立异,从人们熟悉的事物中开掘出不同流俗的见地。,二、写作背景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在

2、追怀诗人徐志摩的作品中,梁遇春的散文吻火是最精粹、最有情趣、最富于哲理意味的一篇佳作。应该说,梁遇春与徐志摩并无深交,梁遇春还在读书的时候,徐志摩已经是闻名遐迩的大诗人了,但梁遇春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九年间在 新月杂志写的近二十篇作品,正是徐志摩在上海担任新月第一任主编期间的事,说明梁遇春对徐志摩还是有所了解的。 梁遇春对“火”有着一种独特的迷恋,他写给徐志摩的悼文题目即为“吻火”,他本人也经常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瞬间万变的火焰。他希望自己来生能做一个波斯人,因为“他们是真真的智者,他们晓得拜火”。而即使是没有钱买烟,他也会拿一盒的火柴一根根擦燃来解这“火瘾”,可见其对火的痴迷。,阅

3、读吻火探究以下问题: 1本文在表达情感方面有何特色? 2本文在选材方面有何特色?(作者是如何刻画徐志摩的性格特点的?) 3. 可悼念徐志摩的内容有许多,但作者只选取了“银灰色的眸子”和“吻火”两个特写镜头来表现,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文章在结构方面有何特点? 4.在Kissing the Fire(吻火)一文中课文列举了两种对待“火”的态度,它们有什么区别?结果如何?作者认为徐志摩属于哪种态度? 整体预知,1本文在表达情感方面有何特色? 与众多怀念亲友的文章有所不同,本文的情感表现则是克制的和内敛的。可以肯定,徐志摩的意外死亡对作者的震撼也是很强烈的,否则他不会撰文纪念。但作者在文章中却仿佛要做

4、“冷血动物”,并没有放任内心情感自由流淌,只是以素朴无华的笔墨“不动声色”地刻画了徐志摩的眼睛和动作,并以此来透视诗人的个性风采和精神灵魂,实现了与诗人心灵的共鸣和深层次沟通,表现了一位精神知音对徐志摩的特殊情感。古语云:“情到深处,每说不出。”(沈德潜说诗晬语)本文正收到了“道是无情却有晴”“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与众多怀念亲友的文章有所不同, 本文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克制。如1931年凌叔华在晨报学园发表了深切悼念徐志摩的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有这样的文字:“我就不信,志摩,像你这样一个人肯在这时候撇下我们走了的。平空飞落下来解脱得这般轻灵,直像一朵红山棉(南方叫英雄花)辞了枝柯,在这

5、死的各色方法中也许你会选择这一个,可是,不该是这时候!莫非你(我想在云端里真的遇到了上帝,那个我们不肯承认他是万能主宰的慈善光棍),他要拉你回去,你却因为不忍甩下我们这群等待屠宰的羔羊,凡心一动,像久米仙人那样跌落下来了?我猜对了吧,志摩?你真的不回来了吗?”凌叔华的文章表现了对痛失好友的锥心之疼和刻骨之思,情感色彩相当浓郁。与凌文相比,本文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克制。,2本文在选材方面有何特色?(作者是如何刻画徐志摩的性格特点的?) 本文短小精悍,采用了遗形取神的速写式技巧来表现人物,笔法洗练简洁而富含表现力。 作者在选材方面显然是经过缜密思考的,既没有描写徐志摩的外在形象,也没有醉心于诗人生活

6、中的“重大事件”,而是精选了两个典型的侧面“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动作,来展示诗人的灵魂和风采。 另外,文章在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方面也很成功。“Kissing the fire”是徐志摩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幽默玩笑语言,却能很好地展示徐志摩的个性风采,如出洋留学时间较长,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比较“洋化”,对英语造诣颇高,从口头到文字时常穿插英文等等,非常形象地展示了徐志摩潇洒自如的生活和风度。,吻火一文作者是如何刻画徐志摩的性格特点的?作者在选材方面显然是经过缜密思考的,既没有描写徐志摩的外在形象,也没有醉心于诗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而是精选了两个典型的侧面“惊奇”的眼睛和“吻火”

7、的动作,来展示诗人的灵魂和风采。另外,文章在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方面也很成功。“Kissing the Fire”是徐志摩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幽默玩笑语言,却能很好地展示徐志摩的个性风采,如出洋留学时间较长,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比较“洋化”,对英语造诣颇高,从口头到文字时常穿插英文等等,都非常形象地刻画了徐志摩潇洒自如的风度。本文语言质朴无华,平实自然,遣词造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词语,但丝毫没有妨碍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却产生了一个不普通的效果,徐志摩的性格特点就从这日常用语中渗透出来。,3. 可悼念徐志摩的内容有许多,但作者只选取了“银灰色的眸子”和“吻火”两个特写镜头来

8、表现,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文章在结构方面有何特点?提示 “银灰色的眸子”表现出诗人“惊奇”的态度,这一态度和“吻火”的行为是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惊奇”是“吻火”的原动力,“吻火”则是“惊奇”最彻底的表现。正如文中所写:“难怪他天天惊异着,难怪他的眼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的生活就是像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歌唱出人生的神奇。”没有充满“惊奇”的“银灰色的眸子”,就没有“吻火”的惊人之举。文章结构严谨,构思严密。简言之,文章前两节主要写诗人的眼睛,后两节主要写“吻火”的动作。对诗人徐志摩而言,“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行为是互为表里的,对人生的“惊奇”是“吻火”的动力,“吻火”的行动是“惊

9、奇”最彻底的表现。没有“惊奇”的眼睛,就没有“吻火”的惊人之举。文章前后两部分在“人生态度”的层面上实现了有机“对接”。,4.在Kissing the Fire(吻火)一文中课文列举了两种对待“火”的态度,它们有什么区别?结果如何?作者认为徐志摩属于哪种态度?,主旨归纳 Kissing the Fire(吻火)本文是一篇精彩而独特的怀人散文。文章通过对徐志摩的灵魂世界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隔江观火”的人生态度的否定和对“吻着人生之火”的人生态度的赞美。整体预知,文本审美 Kissing the Fire(吻火) 1抒情克制而内敛 可以肯定,徐志摩的意外死亡对作者的震撼也是很强烈的,但作者在文章

10、中却仿佛要做“冷血动物”,并没有放任内心的情感自由流淌,只是以朴素无华的笔墨“不动声色”地刻画了徐志摩的眼睛和动作,并以此来透视诗人的个性风采和精神灵魂,实现了与诗人心灵的共鸣和深层次沟通,表现了一位精神知音对徐志摩的特殊情感。 2结构严谨,构思严密,选材典型 简言之,文章前两节主要写诗人的眼睛,后两节主要写“吻火”的动作。对诗人徐志摩而言,“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行为是互为表里的,对人生的“惊奇”是“吻火”的动力,“吻火”的行动是“惊奇”最彻底的表现。没有“惊奇”的眼睛,就没有“吻火”的惊人之举。文章前后两部分在“人生态度”的层面上实现了有机“对接”。,1回想起志摩先生,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

11、那双银灰色的眸子。其实他的眸子当然不是银灰色的,可是我每次看见他那种惊奇的眼神,好像正在猜人生的谜,又好像正在一叶一叶揭开宇宙的神秘,我就觉得他的眼睛真带了一些银灰色。他的眼睛又有点像希腊雕像那两片光滑的,仿佛含有无穷情调的眼睛,我所说银灰色的感觉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点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写人首选眼睛,文章开篇即告诉我们,作者是通过对与诗人交往的所有情景进行筛选后,才把聚光镜头对准了诗人的眼睛。那么诗人的眼睛究竟有何魅力呢?作者先说诗人的眼睛是“银灰色的”,紧接着又予以否定。其实,这既是作者的错觉,又是作者最真实的感觉。参详人生真谛、探索宇宙奥秘的“惊奇的眼神”是诗人眼睛的“神韵”,也是

12、导致作者产生错觉的根本原因。,4下列对文章吻火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眼睛又有点像希腊雕像那两片光滑的,仿佛含有无穷情调的眼睛。”作者用“两片光滑的”“含有无穷情调的”来形容诗人的眼睛,从而突出了诗人眼睛空灵、含有深情的特点,写出了诗人的与众不同,为下文写诗人的惊奇作铺垫。 B他拿着一根纸烟向一位朋友点燃的纸烟取火,他说道“Kissing the fire”。这本是诗人玩笑时的幽默语言,但作者慧眼独具,认为“这句话真可以代表他对于人生的态度”,反映出诗人“亲吻”生活之“火”、投身生活烈焰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 C课文列举了两种对待“火”的态度,一种是害怕火灼伤自己,于是“敬鬼神而

13、远之,隔江观火”,这种人过的是“暗淡的生活”,徐志摩就属于这种人。 D第二种对火的态度是投身于火,“肯亲自吻着这团生龙活虎般的烈火”。 【答案】 C,二、写作迁移 本课的两篇文章虽然艺术风格和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色,“一粒沙里见世界”。即通过“小”事物展示“大”境界,或通过“灰色”的眼睛和“吻火”的动作来表现徐志摩的个性风采,或通过合欢树来表现深厚的母爱。 请你以“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为话题,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示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生活就像无限拉长的链条,细节就如链条上的链扣,没有链扣,哪有链条?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封存于记忆,但

14、许多生命花开的细节却依然那样清晰,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是那样璀璨,那样芬芳。 “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生活中,细微之中的美往往也是人生路途中的至美,细微之中的帮助和关爱,往往是人类道德中的闪光之处。 生活中,人们逐渐发现,真正感动自己的往往不是一些事物的本身,而是点缀在这些事物之中的一些不可或缺的细节。这些细小的环节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常常就构成了“美”的因子,比如妈妈的某一根白发,运动场上的

15、某一次搀扶,医疗院里的某一个微笑,地铁车站的某一个招手,剧场里的某一次掌声,名著里人物的某一次邂逅,艺术殿堂里的某一处神来之笔,随堂练笔 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两个或三个典型材料,塑造一个人物,注意前后结构的严密性,100字左右。,1课内素材开发 Kissing the Fire(吻火)是一篇精彩而独特的怀人散文。文章通过对徐志摩的灵魂世界的刻画,表现了作者对“隔江观火”的人生态度的否定和对“吻着人生的火”的人生态度的赞美。通过精选两个最能体现诗人个性气质的“特写镜头”,即其“惊奇”的眼神和“吻火”的动作,传神地勾勒出徐志摩的个性灵魂和精神风貌,表现了作者对诗人亲吻人生火焰的人生态度和人格追求的高度

16、赞美。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人生态度”“个性灵魂”“精神风貌”等相关话题和材料作文中。,有关参考及拓展,高考考点链接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文学作品的标题是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标题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有着密切联系。作者常常借助标题提出主题,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内容。好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阅读这篇作品的兴趣,读完以后,给人以启发,还可以从标题获得一个概括的认识,加强对作品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般来说这种考题的主要题型有: 类型一:直接让考生给文章拟标题。为什么用这个标题?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的好处是什么?,对策: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 类型二

17、:判断已有标题是否正确,并另拟几个合适的标题。也有从谈看法上来考的,考查你对作品的理解的深度。 对策:从多角度拟题,但要紧扣中心。要强化文章整体感知的能力,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前提下,提炼文章的内 涵。文章的标题不是游离于内容之外的,而文章中的点题句又是理解标题含义的钥匙。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文章的标题与主题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有的直接揭示主题,所谓标题即主题。有的形象地暗示主题。有的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三、审美视窗 吻火者梁遇春 死是一堆灰,生是一团火。 1928年,徐志摩拿着一根香烟向一位朋友取火,说:“Kissing the Fire(吻火)”,1931

18、年,他就在半空中对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了。 璀璨短暂,惊鸿一瞥。人们却没有瞥见同时代的另一位吻火者梁遇春。 梁遇春有一个“迟起观”,说他那灵活的思想多半是早上懒洋洋赖在床上想出来的;他有一个“赞流浪汉观”,向往流浪汉那样无拘无束、热情随兴的生活;他有一个“天真观”,认为人们追求的应该是“超然物外的天真”。,梁遇春写文章时,真是把自由随性发挥到极致了。在谈“做文章同力气”时,他引用一个记不清姓名的英国作者的话,直接打个括号说:“名字却记不清了。”在醉中梦话(二)中第四篇干脆就以“这篇是顺笔写去,信口开河,所以没有题目”为题,尽显其率性而为的做文态度。 这个梁遇春常坐在火炉边,看着火焰沉思,“火

19、焰的万千形态正好和你心中古怪的想象携手同舞,倘然你心中是枯干到生不出什么黄金幻梦,那么体态轻盈的火焰可以给你许多暗示,使你自然而然地想入非非”。 他在吻火呢。 梁遇春一生仅留下两薄本散文集,总共才60余篇作品。28岁,他就因为猩红热而去世,临死前他说:“青年时候死去在他人的记忆里,永远是年青的。”他的同门好友废名挽他的联是“此人只好彩笔成梦,为君应是昙华招魂”,可谓一语中的。,3走近作者(1)梁遇春 梁遇春(19041932),福建福州人。1924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28年毕业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大学期间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译作二十余种,其中英国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尤为当时青

20、年读者所喜爱。同时写作散文,结集出版有春醪集(上海北新书局1930)、泪与笑(上海开明书店1934)。其作品多致力于人生探索与内心世界的剖析,既对现实的黑暗和灵魂的堕落充满愤慨,又热忱地追求理想的境界与健全的人性.。虽因生活与思想的局限,试图以泪中的笑面对人世而陷于更深的苦闷,但其批判现实、探索人生的态度始终严肃而执著。,为文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以博闻强识为根基,驰骋才思,恣意放谈;同时注重独立思辨,敢于标新立异,从人们熟悉的事物中开掘出不同流俗的见地。文体上颇受英国随笔体散文尤其是兰姆作品的影响,常以娓娓而谈的形式立论驳谬,思辨阐新,展开议论时兼用记叙、描写、抒情、对话、想象、联想等艺

21、术手段,且佐以旁征博引、援古道今,洋洋洒洒而开阖自如,言旨归一。笔致活泼恣肆而不乏诗意与哲理。 唐评他走的是“一条快谈、纵谈、放谈的路”,称之为“文体家”,并赞曰:“文苑里难得有像他那样的才气,像他那样的聪明绝顶,像他那样的顾盼多姿的风格。”(晦庵书话两本散文)而废名评其散文“玲珑多态,繁华足媚,其芜杂亦相当”(泪与笑序一),均为中肯之.,曾极度自信,我引以为荣的华 夏文化! 你的一袭长衫,历经千载风尘, 坚守着“谦谦君子”的信念, 履行着“非礼勿动”的公约, 终落得“礼仪之邦”的声誉! 然而有一天,鲁迅以尖刻的语调讲述了一幕闹剧:电车里,几个儒生谦和有礼,为一个空位揖首相让。开车时,这些依旧

22、站立的“君子”在谦让中摔倒。鲁迅的指责,刺入千百年不曾治愈的沉疴!,渠清如许,你的一纸锦绣,唱出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缠绵,吟出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悲凄,终熏陶出精通音律、擅长书画的后主,断送了一国江山。直到有一天,苏轼以“大江东去”扑面而来,洗涤了词曲中酸涩的腐朽,开辟了雄浑豪迈的新天地。这才是华夏摄人心魄的大气。 你的精美八股,沿袭数朝淘出精英无数,他们满腹经纶,妙笔生花。面对前来朝拜的洋人,他们以“异类”相待;面对精良的炮舰,他们不屑一顾。终于有一天,喷火的枪器击落了他们 的花翎,这才生出“洋务救国”的念头。近代的耻辱,在无上的自信里拉开帷幕。,你近乎固

23、执地坚持,近乎盲目的雍蔽使你在近代落伍,所以,你广开言路,以海纳百川的大度接纳着各式外来文化你粗暴地推倒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屋,粗大的柱子里露出鲜红的檀木。一位老人颓然蹲下,用手抚摸着花纹精致的砖瓦,用哽咽的语调讲述着关于老屋的故事,和历史一样绵长,和画檐一样精美的故事。你的勇气,是否来自于一张有着“现代化”标题的城市规划图? 你坚决地将发黄的古籍投入烈火,似乎要焚烧掉这百年的耻辱。你取下黑山白水的丹青,换成印刷考究的广告;你合上沉重的史书,转而品玩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所以,孩子们不知“孔融让梨”的典故,愈加骄纵,愈加顽劣。你的取舍,是否源于一张有着“现代化”标题的参考说明?,你仍然错了。 朱熹有诗

24、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种文化若要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必得吐故纳新;一种文化若要延绵不绝,更需要坚守自己。 过分相信自己使你腐朽,盲目追随他人使你迷失。渠清如许,我深爱的华夏文化,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你能否清澈如许流淌依旧呢?,美文佳作欣赏,泪与笑梁遇春 匆匆过了二十年,我自然是常 常哭,也常常笑,别人的啼笑 也看过无数回了。可是我生平不怕看见泪,自己 的热泪也好,别人的呜咽也好; 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这些怪异的笑声,有时还是我亲口发出的。,当一位极亲密的朋友忽然说出一句冷酷无情冰一般的冷话来,而且他自己还不知道他说的会使人心寒,这时候我们只好哈哈哈莫名其

25、妙地笑了,因为若是不笑,叫我们怎么样好呢?我们这个强笑或者是出于看到他真正的性格和我们先前所认为的他的性格的矛盾,或者是我们要勉强这么一笑来表示我们是不会被他的话所震动,我们自己另有一个超乎一切的生活,他的话是不能损坏我们于毫发的,或者但是那时节我们只觉到不这么大笑一声不好,所以才笑,实在也没有闲暇去仔细分析自己了。,当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正要向人细述,那时我们平时尊敬的人却用个极无聊的理由来解释我们这穿过心灵的悲哀,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们除开百无聊赖地破涕为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我们一生忙碌,把不可再得的光阴消磨在马蹄轮铁,以及无谓敷衍之间,整天打算,可是自己不晓得为什么这么费

26、心机,为了要活着用尽苦心来延长这生命,却又不觉得活着到底有何好处,自己并没有享受生活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吃吃地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这几种笑声发自我们的口里,自己听到,心中生个不可言喻的恐怖,或者又引起另一个鬼似的狞笑。若使是由他人口里传出,只要我们探讨出它们的源泉,我们也会惺惺惜惺惺而心酸,同时害怕得全身打颤。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子的赔笑,生离永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莎士比亚的妙句“对着悲哀微笑”说尽此中的苦况,传出“笑”的悲剧的情调。泪却是肯定

27、人生的表示。因为生活是可留恋的,过去的是春天的日子,所以才有伤逝的清泪。若使生活本身就不值得我们一顾,我们哪里会有惋惜的情怀呢?当一个中年妇人死了丈夫的时候,她嚎啕地大哭,她想到她儿子这么早失去了父亲,没有人指导,免不了伤心泪流,可是她隐隐地对这个儿子有无穷的慈爱和希望。她的儿子又死了,她或者会一声不响地料理丧事,或者发疯狂笑起来,因为她已厌倦于人生,她微弱的心已经麻木地死了。,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眼泪真是人生的甘露。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常常觉得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故意去臆造些伤心事情,想到有味的时候,有时会不觉流下泪来,那时就感到说

28、不出的快乐。现在却再寻不到这种无根的泪痕了。哪个有心人不爱看悲剧,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的确不错。我们精神所纠结郁积的悲痛随着台上的凄惨情节发出来,哭泣之后我们有形容不出的快感,好似精神上吸到新鲜空气一样,我们的心灵忽然间呈非常健康的状态。,果戈里的著作人们都说是笑里有泪,实在正是因为后面有看不见的泪,所以他的小说会那么诙谐百出,对生活处处有回甘的快乐。中国的诗词说高兴赏心的事总不大感人,谈愁语恨却是易工,也由于那些怨词悲调是泪的结晶,有时会逗我们洒些同情的泪,所以亡国的李后主、感伤的李义山始终是我们爱读的作家。天下最爱哭的人莫过于怀春的少女和情海中翻身的青年,可是他们的生活是最有力、色彩最浓、

29、最不虚过的生活。,人到老年了,生活力渐渐消磨尽了,泪泉也枯了,剩下的只是无可无不可的那种行将就木的心境和好像慈祥实在是生的疲劳所产生的微笑我所怕的微笑。 十八世纪初期浪漫诗人格雷在他的诗里说: 流下也就忘记了的泪珠, 那是照耀心胸的阳光。这些热泪只有青年才会有,它是同青春的幻梦同时消灭的;泪尽了,每个人心里都像苏东坡所说的“存亡惯见浑无泪”那样的冷淡了 【注】 幡:一种窄长的旗子。,【赏评】 人生在世,哭笑本是人之常情,笑是快乐的表示,泪是痛苦的表现。但是,作者从中翻出新意:透过笑看到生的悲苦,揭示出笑的悲剧情调;透过泪看到生的快乐,揭示出泪的阳光意味。文章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表现出作者的机敏与睿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