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调查报告我校地处于江苏丹阳发达乡镇后巷镇,素有“中国工具之乡”的美称,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工具钢和工具麻花钻的生产基地,华东最大的接插件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生产基地正在形成,特种板材产业集群也正在形成。XX 年起,后巷镇经济总量跃居镇江市第一位,20XX 年经济综合指标位居镇江市第一。后巷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后巷建成镇江市首个千亿镇。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来我镇务工,他们的子女也随之来我校就读。现在来我校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女占学生总数 80%以上。具体情况见下表: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在家庭教育、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和心理承受能力方
2、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外来务工子女中独生子女相当少,一般家里都有兄弟姐妹好几个,居住的房屋大都是条件简陋的廉租房。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有的甚至还是一字不识的文盲,因此他们的父母通常不能很好的辅助他们学习,而且这些家长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更不能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外来务工子女因缺少父母的关爱,有的长时间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 。在农村自由成习,缺少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穿拖鞋、打赤膊,长时间不洗澡等,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校的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来自贫困落后的安徽农村,还有四川、贵州等中西部农村地区,文化基础知识较差。而且外来务
3、工人员的工作很不稳定,这就决定了这些学生必须随着父母“迁徙” ,由于流动性强,外来务工子女缺乏稳定的生活学习环境,难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随父母远离家乡的孩子,在为新学校的一切感到新奇的同时,也伴随着深深的自卑。由于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有部分学生在家乡是学校的“高材生” ,自我感觉较优越,但到了新的环境,学习成绩可能就不再名列前茅,甚至落后于其他同学,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落差”已经很难接受,如果此时不能被老师、同学平等的对待或遭歧视,他们的反应往往会更强烈、更偏激,甚至心灵扭曲。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民工子女或心情忧郁、自卑感强,或争抢好斗、鲁莽冲动。根据学生存在问题和成因分析,有针对性
4、地制定以下措施: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对行为规范目标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形成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的系统科学的训练。纵向上,将训导模块分解为七、八、年段训导点,梯度分明,便于训导、评价。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分层落实。横向上,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分解为三个方面。生活行为习惯。主要培养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学习纪律和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交往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等方面。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过程中,围绕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实际,依据中学生守则 、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根据外来务工子女的特殊情况,重新编定一套后巷实验学校
5、中学生一日常规 ,让学生们读记,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在心中,真正实现“知有所依” 。编定后巷实验学校中学生一日常规 ,让学生熟记。收集整理一些礼仪常识和行为习惯方面的故事,促使学生正视自己的言行。开展有关主题班会、知识讲座及讨论会。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营造教育氛围。各学科渗透德育思想。学校政教处、团委联合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为规范”评比活动,使教育内容生动化、多样化,凸现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目标转化为自觉行动。建立文明监督岗,评比文明小卫士。举行签名宣誓活动。建立多种
6、评价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征文、歌咏、演讲、书法等比赛。巧借体育特色建设,以体育德。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好的教育氛围可以塑造一个好的人才。学校是学生学习、交往的重要场所,因此,教育氛围的营造,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校园环境布置:草坪标语、楼道标语、墙面礼仪宣传、班级特色宣传栏等等,让学生参与设计,参与管理,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学生,陶冶学生,吸引学生。文化熏陶。学生设计手抄报、黑板报、校橱窗,创办作文导报 ,展示他们优秀作品,宣传先进榜样,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外来务工子女大都来自偏远的乡村,经济条件较为落后。随父母到异地
7、就学,由于知识水平的差距、生活水平的差异,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心态,针对这个情况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每学期开展新生培训,使之尽快融入新环境。开展师生帮扶活动,转化暂差生。进行心理辅导,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心育式”主题班会,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1、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借助“校信通”平台,与家长沟通。2、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好方法、好措施。3、聘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
8、对学生进行教育。4、联合“青少年社区辅导站” ,做好综合整治工作。5、组织学生到飞达、天工等企业参观,了解自己父母工作的环境。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具有良好的品行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为了挣钱而整天忙碌的外来务工群体,他们的子女更能充分理解“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社会更需要的是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而“品”就是基础,因此,在这些外来务工子女的身上不能再延续父辈之路,而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成为新一代的社会公民。我校除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外,还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我们围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教育的研究,积极开展学生评价改革的研究,努力建立一套科学的、与养成教育相配套的、有利于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成功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评价,引导和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行的中学生!外来务工子女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寄托,是我们教师的希望,我校将不断地在工作实践中,探索一条有利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之路,引导他们,让他们成长为城镇发展中最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