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魏伟大的史学家——崔鸿.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90367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魏伟大的史学家——崔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魏伟大的史学家——崔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魏伟大的史学家——崔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魏伟大的史学家——崔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魏伟大的史学家——崔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魏伟大的史学家崔鸿.一/北魏伟大的史学家口李宏升崔鸿,字彦鸾,郇(今山东夏津县)人,北魏史学家.他以非凡的才能和超凡的毅力竭尽毕生精力完成了一部文字浩繁的煌煌史学巨着十六国春秋.这位伟大史学家及其卓荦史学业绩至今仍为人们所敬仰,尤其受到史学界推重.一,崇隆的族望崔氏的族望地即清河,博陵.“崔氏清河世望“(史通通释 ), 北魏时定世族大姓,以“崔氏为清河第一“清河曾是郡,国治,辖境相当于现在的河北省清河,南宫,枣强及山东省临清,夏津,武城,平原一带.清河崔氏在东汉到南北朝时.名人代出,高官迭现.据崔氏族谱所载录的 120 世(东汉到唐五代)120 人中,达官显宦及有功名者多达 l15 人.在崔

2、氏族谱所载录的世系中几乎无人没有功名.无人不任官职.其中任尚书令史,尚书右丞,尚书,将军,太守等高官者不可胜数崔鸿居于崔氏族的“六世“.是东汉尚书令史崔琰的嫡派子孙.崔琰,曾师从大经学家郑玄,好击剑,尚武事.在当时很有声望.被曹操辟为别驾从事,是魏文帝曹丕的师傅.曹操为丞相,以崔琰为东西曹掾征事.魏国初建,拜为尚书令史,后迁中尉.崔鸿的高祖崔辑仕晋为中尉:高叔祖崔州平是三国时的隐士,有极高的文才和名望.与南阳诸葛亮,颍川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相友善.其排名,诸葛丞相为第一,崔州平居第二.三国演义第 37 周“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中写道 :“(一高士)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

3、,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刘备问他 ,其人日 :“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崔鸿的曾祖崔旷 (崔氏族谱中作崔修之)曾仕宋为乐陵太守;祖父崔灵延(崔氏族谱中作崔幼孙)仕宋为长广太守;伯父崔光为北魏2010 年第 4 期崔_亡鸿崔鸿墓碑时的台阁大臣.权倾朝野,是孝文,宣武,孝明三朝元老.是孝明帝的师傅,主持“迎立“ 孝明帝即位大典.孝文帝拓跋宏:(后改元宏)非常器重崔光,曾夸赞说:“孝伯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光是孝文帝所赐)才浩浩乎如黄河东注,固今日之文宗也.“足见孝文帝对崔光的敬重崔光因“奉迎明帝之功 ,封博平县公,领国子祭酒.诏乘步挽于云龙门出入.寻迁大将军,仪同三司“

4、( 北史? 崔光传 ).可见崔光名望崇极一时.权势炙手可热.崔光逝世,“明帝闻而悲泣“,“亲临抚尸恸哭.御辇还宫流涕于路 “致使后来也“言则追伤,每至光坐讲之处,未尝不改容憧悼“. 崔鸿的父亲崔敬友.是一个“恭宽接下 .修身励节“ 的人.拜为“本州治中 “.他乐善好施 ,心地善良.“自景明以降,岁颇不登,饥寒请丐者,皆取足而去.“又置逆旅于肃然山南大路之北.设食以供行者.“他的德行为同僚所钦佩尤其为下层人士所敬仰.后除梁郡太守.因丁内忧(母丧) 而没有到任.在崔鸿的近宗叔伯辈中,如崔宗伯,延伯,亮,俊,仲文,仲方,光韶,宏,郾等,俱为朝中重臣.其中崔宏(崔鸿的近宗,长一辈)仕魏为吏部尚书.曾主

5、持制定典章制度,国号“魏 “即其所拟定.人称“天官大人“,卒谥“ 白马公“.崔鸿的从兄弟(叔伯兄弟) 崔励,崔劫(崔光之子) 及同宗的崔瞻,崔浩亦均为朝中大员崔鸿的子侄,孙曾等辈中做高官者不能数迄于唐和年,铺:邻,崔郾,崔鄯,崔郸及他们的子侄辈多为朝中要员,台阁重臣.唐宣宗曾亲笔御题崔氏门额,日“德星堂“ 由上述可见,崔氏一门自东汉至隋唐五代 ,数百年问隆盛不一衰.其族望之重,门第之高,非他姓所能比拟.可谓誉满九州.二,非凡的才干出仕后,崔鸿曾任尚书都兵郎中,朝廷曾“诏太师彭城王勰以下公卿朝士.儒学才明者三十人,议定律令于尚书省“( 见北史 ).这次“律令“的修订,崔鸿与其伯父崔光均参列其中,

6、并且是首席人物.这在当时传匆佳话.可见崔鸿的才学名望之高.-.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512),朝廷要大考百官,崔鸿因“ 考令于体例不通“. 就向朝廷建议 “为官求才,使人以器,黜陟幽明,扬清激浊“,崔鸿主张,为官求才务求贤良.要奖励提拔能人,干才,并须淘汰罢免那些尸位素餐的“庸人 “.对“绩效能官,才必称位者,朝升夕进“. 并且主张对有才能而且品行端正,有政绩的官员.应随时提拔重用.并应对特出者,可越级提拔,不能限于“一官半级 “他还力陈当时的官场用人之弊端,而且言词激烈,敢于犯颜直谏.崔鸿对官场的腐败现象给予了严厉抨击和无情揭露.同时提出分别“贤愚“,“陟明黜幽“的用人方法.这些建议没被宣武帝

7、元恪所采纳.朝野上下无不惋惜.孝明帝正光元年(520), 崔鸿加前将军衔.同时朝廷命他担任孝文,宣武两朝起居注(载录皇帝起居言行之文)主笔.他的伯父崔光于宣武帝即位之初.便与李彪共撰魏书,崔光为主要史官.也就是魏书的总纂.可是,崔光在史任,只是拟定了魏书的“编目“. 内容资料多不翔实,又很匮乏 .“徒有卷目,初未考证,阙略尤多.“( 见北史 )对于魏书的修撰,崔光感到力不从心,崔鸿担任起居注主笔后,崔光认为机会来了,他便力举侄子崔鸿担任魏书总纂.崔光临终前把修撰魏书的重任交给了侄子崔鸿.对于崔鸿任史官.孝明帝元诩十分信任“于孝明五年(520)诏崔鸿以本官修辑国史.“孝昌初年.崔鸿官拜给事黄门侍

8、郎.不久又加官为散骑常侍.并授齐州大中正.崔鸿纂修魏书是一项兼职工作,是担任给事黄阿侍郎,散骑常侍等政务工作的兼职.当然以前者为主.他秉承伯父遗愿,又受皇帝重托,做这项兼职工作也是不遗余力.非常勤奋三,卓荦的业绩崔鸿是一个以史事为家事的事业心极强的史学家.他当时看到兴替频仍,更迭纷繁,各国虽有史书,但体例各别,条贯不一,便决心厘定条贯,将十六国史汇综成书.给后人留下清晰的脉络和轮廓.崔鸿撰写十六国春秋着手搜集材料是在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之前的太和年间.后因迁都洛阳的齐鲁明珠夏津专栏奔波扰攘材料大多散失.迁都之后重新搜集.这使撰写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重新搜集资料的工作更加艰苦.这期间.崔鸿无拘道

9、路远近,也不论官方私人,只要有所需的资料.便立刻前去索求.崔鸿撰写十六国春秋是利用公余时间私下进行的.“ 谨于吏案之暇草搏此书.“(北史卷 44)在书稿基本纂成之后.唯恐书中有不符合当朝典章和朝廷意图之处.未敢宣行于世.后来这件事被宣武帝得知,感到很新奇.便派散骑常待赵邕前去索要.并下诏书说:“闻卿撰定诸史甚有条贯,便可随成者送至,朕当于机事之暇览之.“崔鸿不敢抗旨 .便将自己认为“ 不悖“ 当朝的部分呈献宣武帝御览.朝廷的重视.给崔鸿的撰写工作提供了方便.他趁机给皇帝上表,要求朝廷协助他搜寻蜀书.他在表中说:“ 此书本江南撰录,恐中国(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所无.非臣私力所能终得.久思陈奏,

10、乞敕缘边求采.但愚贱无因,不敢动辄.“(北史卷 44)崔鸿上表之后,搜寻蜀书可能得到了朝廷的协助.到孝明帝正光三年(522), 终将稀有的蜀书找到.至此十六国春秋全部史料收齐,崔鸿又于公务之余埋头案牍.崔鸿是一个为官清廉.蓄资无多的清官,平时生活十分俭朴,撰写十六国春秋的资费拮据,就连笔墨纸张,灯烛膏火之资也时常接济不上.他在给宣武帝的表中说到这一点:“臣家贫禄微,唯任孤力(个人),至于书写之资每不周接.“上表之后,其撰写经费可能得到朝廷资助编写过程中.崔鸿在所搜集到的各国史书的基础上.再将“时事“(所搜集的各国史书之外的资料)与各国史书相核对,“删正差误“, 把虚妄不实,舛错谬误的部分删除订正,使之翔实准确,逐步“ 定为实录“. 尔后.再将核考后的史实资料归录于各国史料“条贯“ 中.经过细致艰苦的考稽 ,编撰工作,迄于正光四,五年(523524),十六国春秋纂修成书.这部浩繁的史学巨着.从孝文帝太和年间(480 年左右) 着手,到正光四,五年(523524)全部竣稿 .共用了 40 余年时间.可惜这部书当时未付梓.书稿藏在崔鸿家中到孝庄帝永安年问.崔鸿逝世 56 年后,其子崔子元“ 乃奏其父之书于朝廷“令人惋惜的是.无论藏在家中,还是藏在“秘阁“国家图书馆中的春秋书稿全都散佚现在只有清人汤球的十六国春秋辑补行世.口2010 年第 4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