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朝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安鹿交村的个案研究.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90283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朝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安鹿交村的个案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朝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安鹿交村的个案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朝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安鹿交村的个案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朝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安鹿交村的个案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朝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安鹿交村的个案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朝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安鹿交村的个案研究史林2005 年第 1 期北朝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安鹿交村的个案研究侯旭东【摘要】安鹿交村在北朝时期属于并州乐平郡石艾县.村民由土着与河东郡的移民构成.东魏北齐时约有村民 205 人,至少有 29 个姓氏,首姓“卫氏可能来自河东郡 .村内的主要组织是家庭,一般为 4-5 口之家,未见宗族.因佛教而生的“邑义很活跃.村内没有统一的,能动员起全部村民的组织,这种状况或在于村民包括不少移民,缺乏很强的凝聚力.该村居民在隋代以前均为平民,到隋初方有人跻身县吏.【关键词】北朝,村落.安鹿交村【中图分类号】K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一 l873(20o

2、5)Ol 一0010 一 ll【作者简介】侯旭东,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100732历史上人们居住的聚落大体可分为城市与村落两类.前者自古就受到重视,出现不少专门记载城市情况的着作,关于中国的都城,唐以前就有(三辅黄图,(洛阳伽蓝记与(长安志等,宋代以后则更多.考古学也将城市考古列为一个重要领域,收获也相当丰富.至于今人的研究多得难以计数.相形之下,古往今来关于村落的记载,考古发掘与研究屈指可数,这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试图全面揭示过去岁月中人们的生活的历史学来说,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缺憾.研究历史上的中国村落,可以以村落整体为分析对象,也可就某个具体村落作个案研究.这里则尝试对一个村

3、落进行个案考察.本文将要讨论的是北朝时期的并州乐平郡石艾县的“安鹿交村,.这个村子的居民从北魏后期到隋初的 70 多年间先后在村旁的石崖上开凿了三个石窟和二处摩崖造像,留下五方造像记.这些资料,连同当地的其它石刻,和有关的文献,可以帮助我们较切近地了解村落居民生活的某些侧面.资料这几个石窟造像位于今天山西省平定县岩会乡乱流村西 0.5 公里的崖面上.1996年曾有考古工作者进行过比较详细的考察,报告也已发表.圆他们称这组造像为“开河寺石窟.永平三年题记的性质,存在不同说法,.1996 年做考古调查时未发现.当时村民对村名的叫法并不统一,有称“安禄交,也有叫“ 阿鹿交的.这里统一作“安鹿交村.山

4、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石窟调查组:ttl 西平定开河寺,文物1997 年第 l 期(以下简称ttl 西平定开河寺),第 7385 页.此报告称石窟在“乱柳村西 ,查 1979 年出版的 l:5 万的当地地图,1992 年平定县志和 1999 年版乱流村志,该村均作“乱流村.据改.平定县志说“另有大龛为主殿 ,内置北魏永平三年石雕佛像及隋开皇元年石刻碑(平定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第 55o),据此,似为单体佛像.而乱流村志引“l998 年石刻普查存目表称之为“开河寺摩崖题记 ,引“ 平定县名胜古迹调查表云“ 承天访古记石在大像之右 ,摩崖刻文,后题名数行

5、掩壁中,前有佛立石上,三面刻,有永平字样(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第 304305 页),似是摩崖题记.不知孰是.?10?首先,为方便讨论,按造像时间顺序,将五方造像记全文依其格式移录于下.一,北魏永平三年(510 年) 合村邑子等造像.此像形制不明,记文当刻在像座,分上下两栏.上栏题记;下栏题名和供养人像,但磨泐严重,仅可辨认出“都唯那 “都邑主“等称呼,具体人名已无法识别 ,故不录.永平三/年正月/十三日河/东郡人口/在安禄/交居住 /合村邑/子等口/ 造石像/一伛上/为皇帝/陛下后(?後)/为七世/ 父母因/圜眷属/口福口/ 口口口/二,东魏武定五年(547 年) 王法现造像

6、(报告第 2 窟).佛像左侧题名与记文:邑子王法现邑子卫悦族邑子张/永白邑子张贱德邑子朱妞保邑 /子卫僧保邑子郭运明邑子张法/胜邑子王显侮邑子张阿龙邑子/卫保悦邑子卫普悦邑子卫兴标/邑子樊僧智邑子郭世儡邑子卫/敬悦邑子赵显和邑子王明侮邑/子郭京国邑子卫天强邑子王相 /偶邑子张那仁邑子张延和邑子/张显儡/大魏武定五年岁次丁卯七月丙/申朔十八日癸丑并州乐平郡石 /艾县安鹿交村邑仪王法现合廿/四人等既发洪愿遣石室一区纵/广五尺中造三佛六菩萨阿难迦/叶造得成就上为佛法兴隆皇帝/陛下勃海大王又为群龙伯官守/宰令长国土安宁兵驾不起五谷/熟成人民安乐下为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因缘眷属蠢动众生有形/之类普蒙兹眷一

7、时成佛/佛像右边:当阳像主张德仁/都绾卫海保佛堂主韩智悦香火主卫归兴 /封子会行来旦过唯施者未来施者道心坚固一时成佛/种树人张也仁种树人王洪宾种树人王文益三人等愿蒙慈眷一时成佛/三北齐皇建二年(561 年) 陈神忻等造像记(报告第 3 窟)邑主陈神忻邑子卫苌洛邑子卫海/邑子卫天胜邑子乐和仁邑子卫昙 /邑子王领悦邑子王牛山邑子王阿/邑子杨阿客邑子韩智悦邑子张德仁/邑子卫伯达邑子卫始儡邑子卫阿/邑子卫北阳邑子王阿标邑子郭张邑子王昙信邑子卫崇和邑子卫元/邑子张元伯邑子卫口口邑子王遵/邑子侯阿显邑子卫婆仁邑子张进/邑子卫阿义邑子卫阿季邑子陈阿 /邑子卫董定邑子张相如邑子张黑仁/邑子卫显和邑子张法山邑子

8、张万/邑子郭阿统邑子张阿赤邑子郭延 /邑子卫元穆邑子卫阿斛邑子张阿贵/邑子卫祖欣邑子卫宣德邑子郭神象?/邑子王贵遵邑子王长孙邑子张阿 /邑子张转胜邑子李回族邑子王崇/邑子张阿渥邑子褚元胜邑子卫阿 /邑子李贵胜邑子李小胜邑子尹婆/邑子藉显贵邑子卫含欣邑子卫令/邑子卫文贵邑子张外宾邑子李思 /邑子张强族邑子张显和邑子张兰/上为亡父见存阿婆先亡/兄因缘眷属一时成佛/当阳像主张强族/ 当阳像主卫买兴/香火主清信士女卫姿容/唯大齐皇建二年岁次辛巳五月/丙午朔廿五日庚午并州乐平郡 /石艾县安鹿交村邑义陈神忻合/率邑子七十二人等敬遣石室一/区今得成就上为佛法兴隆又愿皇/帝陛下金轮应廷圣祚凝远群辽/宰守贡谒以

9、时国土安宁兵驾不/起五谷熟成人民安乐下为七世/先亡见存师僧父母因缘眷蠢动/众生有形之类越三途之苦难居/登正觉/八关斋主吕袒进/斋主板授恒州/斋主藉双怜/斋主王保爱/ 斋主施双仁/斋主畅景略斋主畅叉为父母/轮主张德仁/卫天王主张黑仁/四北齐河清二年(563 年) 七十人等造像(报告第 1 窟)0邑子郭买德邑子张阿曹/口子卫他贵邑子褚苟邑子卫仕熟邑子路兰贵 /口子兰樟邑子郭仲邑子韩继叔邑子卫阿标邑/口陈司周邑子王遵邑子卫蠢扫邑子秦元就邑 /口卫 tlj 邑子张仪国邑子陈宾邑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部藏拓片,编号“艺 19268“.录文据鲁迅辑校石刻手稿第 2 函第 2 册,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7 年版

10、,第 4ll一 412 页.录文据鲁迅辑校石刻手稿第 2 函第 4 册,第 737740 页.录文见鲁迅辑校石刻手稿第 2 函第 4 册,第 747751 页.子张黑魄邑子/口文通邑子郭和贵邑子韩玉邑子张黑见邑子 /口邑子王长德邑子张嵩义邑子卫也如邑子卫/子王阳见邑子张亚见邑子张明墚邑子褚/子张法显/邑子邑子藉补邑子张洪见邑/牛?邑子张石买邑子王及先邑子王伏如邑/子石子邕邑子贾双罗邑子张嵩礼邑子邑/阿买邑子陈阿胜邑子卫纯隐邑子王始孙邑/邑子卫元定邑子卫阿乞邑卫偈焉邑子子 /杜子重邑子楮阿满邑子卫阿曹邑子卫阿/和国邑子王买邑子王阿珍邑子张阿贵邑子 /邑子卫买兴邑子卫阿斛邑子卫义和邑子卫/邑子卫凤

11、轨须邑子藉阿和邑子卫阿隐邑/比丘僧智朗邑子李央和邑子赵元伯邑子张/比丘僧法空王元季邑子卫分猥邑子卫昙晖/唯那张宝明略邑子张洪倘邑子卫未偏邑子 /唯那卫阿棺子卫护乾邑子藉阿国邑子刘昙/唯那张阿泥?罗侯邑子卫晖墓邑子卫仕宗邑/ 唯那卫舍欣邑子刘阿腊邑子卫小德邑子卫/邑子王保兴/当阳像主韩知悦妻张舍明息阿玉/ 都绾郭黑息继叔/唯大齐河清二年岁次癸未二月乙未朔十七日辛巳阿鹿交村邑/子七十人等敢口天慈隆厚惠泽洪深其唯仰凭三宝可口/答皇恩下述民心矣故知宝璧非随身之资福林获将来之果 /其人等深识非常敬遣石室一区纵旷东西南北上下五尺/中大佛六菩萨阿难迦叶八部神王金刚力士遣得成就/为佛法兴隆皇帝陛下臣辽百官兵驾

12、不起五谷熟成万/民安宁后愿七世父母盍家眷属边地众生普蒙慈恩/一时成佛斋主郭京周斋主卫颗和斋主卫/八关斋主卫兴标斋主陈遵斋主郭昙 /斋主张强族斋主张元伯斋主卫始俊/斋主张敬标斋主王贵遵斋主卫义 /斋主王标斋主卫买兴斋主卫僧斋主卫令欣/佛堂主比丘僧道颜堂主卫伏奴堂主卫黑/堂主薄伏奴堂主王元知堂主王洪哲张和倘/转轮王主陈贵宾冲天王主卫蚕鹃清净主卫义/清净主卫纯隐东王主张洪南王主王始孙/西王主张法显北王主王遵业/赵口孙见住口-R-,b 坊口口口口侍佛时 /五隋开皇元年(581 年) 禅师静内等造像记1 大隋开皇元年四月八日禅师静内师智袭师僧丰于珉山之所遂管师?合肛口口2.人王众敬卫昙倘李永仁张清王神和

13、许洪偏张洪卫崇偏张转胜等敬遣镇国口3 玉像双丈八并四菩萨阿难迦叶上为皇帝臣僚百官边地有形一时成佛4.大施主使持节定州诸军事南陈郡开国公定州刺史豆卢通世子僧奴5.大斋主石艾县司功张宝明为亡父永炽母卫敬姿母卫光明亡妻卫妙好妻韩息6.善贤息元纂息支纂嵩纂息彦孟明弟虎明士昂孝昂明孙楚合家等侍佛7.深州司兵参军事富? 广为亡父母开菩萨眼目愿见光明常为像主8.吕州霍邑县仪同三司临闾镇将刘仁德亡妻恒州石邑县君郏业姿息君素9.并州晋阳县前石艾县市令平州临虑关录事韩开妻刘息君政兄弟六人等供养10 菩萨主张元伯为亡父好仁母麻舍玉伯妻朱壹光息永叔息继祖息李买息阿老l1.菩萨主张奴为亡父好仁母麻舍玉奴妻卫他女息阿汉息

14、士汉息卫买12.嘉叶主王壹儒菩萨主斛思清女菩萨主孙女郎菩萨主任阿莫菩萨主卫像晖13 大像主王武宝菩萨主相里银妃菩萨主王金娥菩萨主任玉耶菩萨主王摩女14.菩萨主卫世多为亡父卫晖哲母王先妃侍佛张元伯妻卫姬妻王婉15.菩萨主张继伯为亡父回宝母古明月伯妻郭清女息猛世息猛祖息猛忿息山海16 大像主卫士建大像主卫野口大像主卫贵宝佛堂主曹黄绫佛堂主姚定光17.佛堂主赵罗莫佛堂主侯阿黑菩萨主董征族妻韩明容菩萨主张董口鲁迅辑校石刻手稿第 2 函第 5 册,第 10191023 页.此记出现了“石艾县司功“ 的官衔 ,据 隋书 百官志下卷 28,开皇三年,罢郡,“佐官以曹为名者 ,并改为司“,“ 司功应始干开皇三

15、年.若此,该记应刻干此年或之后.另据隋书豆卢通传,他“开皇初进爵南陈郡公,寻征入朝,岁余,出拜定州刺史“, 豆卢通任定州刺史也应在开皇二,三年间.开皇元年可能是其开工的日期.这次开凿的摩崖造像规模较大,中间佛像连座通高 4.63 米,两侧各有一弟子.菩萨像,非短时间内可完成,题记可能是工程结束后雕刻的,却使用了开工的时间来记述造像经过及参加者的祈愿.12?18.菩萨主赵妙妃唯那主曾黄陵菩萨主张要敬菩萨主郭武妻王相姬19.元起心像主卫天宝妻张玉息达多妻梁女圆相女惠果女擢袭菩萨主董随妃20.菩萨主王显仲妻卫贱好息吴买妻张息双保妻张息口随妻陈玉华21.菩萨主卫堆妻吴洛好息秤音女果女万晖女业姨口菩萨主

16、任玉女22.菩萨主张门贵菩萨主郭娥妃菩萨主畅要妃菩萨主吴端严23.菩萨主贾妙妃菩萨主任回男菩萨主张贵清菩萨主张清晖24.菩萨主卫敬容25.菩萨主王真口菩萨主张贵敬女吴妃菩萨主张罗胜菩萨主周口阳26.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显业菩萨主卫口子菩萨主任檀妃息口口二安鹿交村居民的来源与构成安鹿交村的位置,已难详考.估计就在石窟附近,可能就在今天的乱流村一带.通过分析记文与造像者题名我们可以了解该村居民的来源与构成.永平三年造像题记虽然只有寥寥几句,题名也难以辨识,但它提到“河东郡人口在安禄交居住“,可知该村至少部分居民来自河东郡.移来的具体时间,背景,文献中无迹可寻,不过,此时他们对自己的祖居地仍有记忆,上

17、距移民之时可能不会太遥远,估计不应超过一代人.稍感庆幸的是,村民中哪些是移民(或移民的后代) 大致可知.根据下文的统计,该村居民中“卫“ 姓人最多,这一姓氏的村民很可能就是自河东郡迁到安鹿交村的.(元和姓纂记载,“ 卫“姓出自河东安邑 ,为西晋太保卫璀之后,敦煌所出$2052 号“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所录蒲州河东郡出十五姓 ,也有“ 卫“姓.(魏书?地形志下记载南北安邑县均隶属于陕州河北郡,这实际是魏末迁都邺城后的建制.据“北安邑“ 条下记的该县沿革,除太和中短暂升为“郡 “外 ,该县多数时期都属于河东郡.这一支“卫“姓人是从河东郡迁到此地 .至于是否还有其他移民,不得而知.从记文的口气推测,

18、这些外来移民在此居住,并不是创建新的居民点,当时这里已有聚落,有人居住.因此,从居民的来源看,该村是土着与移民混居.据“ 红林渡佛龛记“ 与“般石合村造像记“,固当时“ 卫“姓的分布不限于安鹿交一村,沿着桃水下行至几十里外的今天的盘石村,当时都有“卫“ 姓人活动生活 .参加二至五次造像活动的人,二至四次的参与者(除一人外)应当都是该村的居民.第五次则包括了一些村外的人,如豆卢通父子,刘仁德一家与韩开一家等.为谨慎起见,统计村民时只计入肯定属于该村居民的人,存疑者暂不计入.现据二至四次造像者的姓氏统计如下:TJ 张王郭陈李藉韩褚赵畅刘朱樊封乐杨侯丹施路秦牛石贾杜薄借姓缺合计王法现 9964lll

19、ll33陈神忻 2614(1)104242(1)l2llllll71(2)七十人 34(5)20(4l3(1)64l333l2llllllll32102(10)小计 69(5)43(5)29(1)146554(1)4222lllllllllllllllll32206(12)括号内的数字指曾经参加过两次遣像活动的人数水经注卷 10浊漳水“又东北过信都县西有“(桃水)东迳靖阳亭南,故关城也,又北流,迳井陉关下云云,据现在的地形图观察,桃水在东流至乱流村南后折向北流,与水经注的描述相吻合.我以为“ 靖阳亭应位于今天乱流村.这里如果是“ 故关城,当时应是一较大的聚落 ,关隘移到别处后,居民利用故城为聚

20、落也很常见.“ 安鹿交村很可能就在“ 故关城内,即今天的乱流村一带.元和姓纂卷 8,岑仲勉校本,中华书局 1994 年版,第 1244 页.见郑柄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324 页.分见山右石刻丛编卷 1,山西人民出版社影印本 1988 年版,第 12-13 页; 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藏拓本,“艺 19526.其中有几位不止出现在一次福业中,张元伯的名字就先后出现在第 2,4 与 5 方造像记中,他应是这三次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余下的张德仁,韩智悦分别参加了二,三次造像,卫兴标,王遵贵参加了二,四次,卫买兴,张强族,卫阿斛,卫始儡,张阿贵,张阿渥与卫舍欣分别

21、参加了三,四次造像,张转胜与张宝明则分别参与了三,五与四,五两次造像.依上述统计,三次造像的参加者共有 218 人次,扣除重复,为 206 人.其中参加七十人等造像的赵口孙,记文说“见住口兴北坊 “,应是自村内迁到县城居住 ,也应去除.余下的 205 人可以肯定是“安鹿交村“的居民 .如果忽略三次造像所跨的近二十年间的死亡人口,这 205 人占村民大多数应无问题.1990 年平定县共有 959 个自然村,91940 户,319298 人.平均一村不到 96 户,约327 人.如果去掉县城的人口,实际每村的平均人口还要少.可以说目前的平均人口与一千多年前相差不大.魏书,地形志上记载东魏时石艾县所

22、在的乐平郡“领县三,户一万八千二百六十七,口六万八千一百五十九“.平均计算, 石艾县有 6089 户,22720 口.如果以安鹿交村的人口为基准,该县应有 110个规模近似的村落.到 1998 年平定县人口为 31.9 万,.是当时的 14 倍多.北朝时石艾县的辖区包括今天的阳泉市和盂县,远大于今县,人口的分布应远不如现在广.当时的村落大约主要集中在交通线和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根据当时的其他石刻资料,可以知道该县的其他一些村落的名称与位置.如武定八年的关宝显诵德碑云,“窆于三都东南八里千亩坪“, 而此碑现在在县北的千亩坪村.根据地图,可以判定“三都 “与“千亩坪“两村的今址,而且它们的名称历千年而未变 .另外,在今天的上盘石村还曾发现过北齐般石村人造像,此村的今址也可确定,其村名亦是远承北朝不改.这些聚落均在道路附近(参地图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