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4诗经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902628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4诗经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4诗经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4诗经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4诗经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4诗经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先秦、南北朝诗歌 4 诗经两首,红颜既逝始识莫为情耿, 君不见沙场征战几人回。,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随堂检测,时文赏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桃 夭 (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注】 归:出嫁。 (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蓁(zh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诗中既写景又写 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种欢乐热烈的气氛。第二章则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

2、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这首诗语言极为优美、精练。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立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一个“宜”字,掷地有声,简直没有其他字可以代替。,文本助读,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诗经,又称诗或

3、 ,是我国第一部 ,开创了我国 诗歌传统的先河。约成书于春秋时期,共收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内容上分为 、 、 三部分,其中“ ”包括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 ”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 ”主要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有四十篇。表现手法主要是 ;形式上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 ,伐檀硕鼠为其代表作。,答案:诗三百 诗歌总集 现实主义 风 雅 颂 风 雅 颂 赋、比、兴 风,1.走近作者,2.写作背景,(1)春秋以前,由于原始群婚制的某些观念仍残存在人们头脑中,所以礼教在民间的约束力远不如后来封建社会那么顽固。到春

4、秋时期,随着私有制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体制的进一步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问题渐渐产生和发展,氓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2)关于采薇的写作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他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周代北方的犭严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攻击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攻打犭严狁的记载。诗中写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情怀。,3.备用知识,(1)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是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而划分的。风,即国风,大都

5、是各地的民歌。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作,一般看作“正声”。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歌。 “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划分的。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诗经氓写女主人公在回忆往事和作出清醒的抉择时,并没有做任何的修饰和渲染,而是直接陈述,也就是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比,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诗经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使用了这种手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比兴往往结合起来运用。诗经氓中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就是“兴”中有“比”。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的韵味和感染力。 (2)诗经

6、中的名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周南桃夭)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卫风淇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大雅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小雅鹿鸣)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邶风击鼓)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王风采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鹤鸣) (3)现实主义诗歌 现实主义诗歌是指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诗歌作品。一般说来,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以形象的现实性

7、和具体性感染人,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基础积累,1.通假字,答案:(1) “无”通“毋”,不要 (2)“匪”通“非”,不是 (3)“于”通“吁”,与“嗟”组成感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4)“说”通“脱”,摆脱,答案:(5)“泮”通“畔”,边岸 (6)“莫”同“暮”(7)“尔”通“艹”,花盛开的样子 (8)“棘”通“急”,紧急,尔,答案:(1)说 预兆 助词,

8、没有实义 (2)动词词头,无义 又,且 充满 年,2.一词多义,答案:(3)介词,把 连词,来 介词,用,答案: (1)形容词作动词,变黄 (2)数词作动词,有二心,不专一,跟“壹”相对 (3)数词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4)均为名词作状语,早早地;在夜里 (5)名词作状语,每天 (6)名词作动词,下雨,3.词类活用,答案:(1)至,到,到达;于,介词,引出处所 (2)把当作 (3)多年,4.古今异义,答案:(4)将帅 (5)士兵,答案:(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5.特殊句式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

9、,结构图解,重点突破,1.【对应考点:鉴赏诗歌语言及思想情感】 氓这首诗里,女主人公对男子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参考答案:“氓”,意为“民,百姓”,这里用来指外地男子。女主人公初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欲望。“复关”,是借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用地名代人名,流露出热恋中女子的热烈思念。“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是因为女子明白双方婚姻关系已定,感情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士”也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

10、女主人公在遭遇婚姻不幸后,深思教训,用“士”来称呼丈夫,合身份、讲究礼节,却也包含着嘲讽的意味。,2.【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三处写淇水,是为了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绪轨迹。淇水是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当初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见证女子的温柔和痴情。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见证女子的忠贞和专一。虽然婚后生活是贫困的,但当初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对男子是多么的专一,可是男子却如此无情,竟将女子休掉。因此,淇水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人。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1、女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突出了女子清醒而坚毅的性格。,参考答案:运用重章叠句的章法,目的是通过反复渲染,将某种情感逐渐推向高潮。前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目的在于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薇菜由“作”到“柔”到“刚”,从春到秋,薇菜由嫩到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都是通过反复渲染达到的。 另外,每章后四句具体描写思归之情时,表达形式也有变化,由抱怨到烦闷到痛苦的呻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作者就是采用这种反复吟诵、渐次深

12、入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走到戍卒的心灵深处,体会着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3.【对应考点:鉴赏表现手法及作用】 采薇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何作用?,参考答案: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

13、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4.【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诗为什么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赏?,高考小贴士,如何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

14、情两种。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李清照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一味投降、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2.即景抒情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感慨油然而生。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杨柳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3.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诗人对江南水乡魂牵梦绕的深情。 4.寓情于景(移情于景)

15、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或转移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寓情于景的最佳效果是情景交融。例如张可久的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作者紧紧把握词的主旨,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图。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地统一起来。,5.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如虞世南的蝉:“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的形象表达了诗人

16、对高尚品格的赞赏。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抒情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观点争鸣,氓中美丽、温柔、勤劳、善良的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结合你的认识、感受以及当时的时代特点,谈谈看法。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思路提示一: “士”之变心说“不见复关”的暗示性(根据“蚩蚩、旦旦、不见”等词进行推断);“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士”的变心是关键原因。 思路提示二:社会道德说“秋以为期”“以望复关”可见他们是自由恋爱的,这是为当时的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兄弟不知,咥其笑

17、矣”。(社会舆论),思路提示三:社会制度说情节为“抱布贸丝”至“以我贿迁”“三岁食贫”“渐车帷裳”,“士”骗取了钱财,生活由贫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女子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只能依附男人) 思路提示四:年老色衰说情节为“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三岁为妇”“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 对白互通,技法提炼 写法借鉴,1.氓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本诗中赋的手法被广泛运用。第1、2、5章叙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至被遗弃的经过。比、兴手法主要在诗的第3、4章。第3章的前四句用桑叶鲜嫩告诫

18、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第4章的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子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由“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2.采薇 (1)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2)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3)节奏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

19、之美。,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B.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D.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解析:B A项,于,通“吁”;无,通“毋”,不要。C项,匪,通“非”,不是。D项,莫,同“暮”。,解析:C A项,宴:快乐;B项,爽:过错;D项,乘:登上。,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D D项,均为介词,跟,和。A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B项,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C项,代词,它;人称代词,你。,解析:D “捷”是“胜利”的意思。A项,名词作状语,早早地

20、;B项,名词作动词,下;C项,名词作状语,每天。,解析:D D项,“偕老”古今意义相同,都指夫妻共同生活一辈子。A、B、C三项中加点的词均为古今异义词。“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至于”,古义:至,到,到达;于,介词,引出处所。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三岁”,古义:多年;今义:表示具体的年龄。,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桃花源记的文体是“记”。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

21、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130篇,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解析:D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答案:(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2)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3)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7.名句名篇默写。 (1)诗经卫风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勤劳的诗句是:“ , 。” (2)诗经卫风氓中表现女主人公等来氓后无比喜悦的诗句是:“ , 。” (3)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 , 。”,答案:(4)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5)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6)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

22、心烈烈 载饥载渴,(4)采薇中回忆当初从军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 (5)诗经采薇中写士兵采集野生的薇菜充饥的场面,其中“ , ”两句写了夏天刚长出来的薇菜的叶片肥嫩的样子。 (6)诗经采薇中“ , 。, ”几句写士兵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忧心如焚,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忍。,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9题。,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

23、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8.【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形象】 所选文段有三处使用了比兴手法,请找出这三处语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实际含意是什么?,解析: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比兴”,其次确定答案区间,即1、2、4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表面写桑叶日渐凋零,实际指夫妻感情淡漠和女主人公的人老珠黄。 答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方面是写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另一方面是写两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枯竭。,9.【对应考点:分

24、析概括文章中主人公的观点态度】 选文部分,女主人公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析:所选四章表现了女主人公的追悔、悲伤和坚强、刚烈,更有经历不幸遭遇后对爱情的清醒认识和决绝而不留恋。答题时可将四章分为两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答案:在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的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二)阅读采薇这首诗,完成1011题。,采 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不遑

25、启居,犭严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0.【对应考点:表现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前三章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解析:前三章在写回家“曰归曰归”前,先从“采薇”等写起,这是诗歌中常见

26、表现手法之一起兴。起兴是先言另一事物,以引起所吟咏的事物。,答案:起兴。由起兴的诗句引出回家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产生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11.【对应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谈谈你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评、诗论的理解能力,要求既要有把握课文内容和写法的能力,又要有鉴赏评价的能力。诗歌运用了对比手法这一点一定要答出来,还要分析对比手法的好处。,答案:末章运用对比手法,“昔”与“今”,“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鲜明,情景交融。“莫知我哀”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

27、解,情感达到高潮。,时文赏读 延伸学习,最近,由“印度刘德华”阿米尔汗领衔主演、讲述冷门竞技体育故事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交媒体上收获如潮好评,中国票房已超8亿元。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摔跤吧!爸爸大获成功,最根本的一点启示在于它回归了文艺创作的本心,重拾了匠人精神。,【思维借鉴】 由摔跤吧!爸爸的大获成功,引出中心论点:回归了文艺创作的本心,重拾了匠人精神。,从摔跤吧!爸爸看匠人精神,能否讲好故事,往往是评判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之一。阿甘正传美丽人生肖申克的救赎历数世界电影史上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优秀作品,大多遵循“能讲好故事”这一圭臬。摔跤吧!爸爸也不例外。事实上,这部电影是根据真

28、人真事改编的:一位曾经的摔跤冠军,为圆自己的世界冠军梦,并且为了打破重男轻女的传统,辛苦培养两个女儿摔跤,尽管遭遇了舆论非议、经济困境等困难,最终还是获得竞技和社会层面的成功。,提出分论点一:能否讲好故事,往往是评判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之一。,用意义驯服庸俗,以价值引领人心。一个壮志未酬而逐渐老去的父亲,两名正在成长、未来似乎已确定的女儿,通过父亲与女儿之间的角力,体现父女三人同村里人乃至世俗的抗争。这部电影实现了阿米尔汗对印度传统观念的一次“拳打脚踢”,也暗含了为梦想而奔跑奋斗的可贵。于是,单纯的体育故事被赋予了社会价值层面的意义。在传统、梦想和许多人的生活现实都一一对应的情况下,自

29、然容易让人产生共鸣。许多人看完电影的第一反应就是“燃”“热血”“励志”,甚至随着姐妹俩的比赛而紧张、欣喜。电影幕后花絮告诉我们,能够将摔跤这样一项规则难懂、观赏性不足的冷门运动拍得如此扣人心弦,创作人员付出了多大的心力:从过肩摔到过胸摔,阿米尔汗反复训练,做到了连印度国家摔跤队都充分肯定的动作;大巴比塔的摔跤戏份不足一分钟的,但她也坚持每周训练6天,持续长达9个月相较于一些电影沉迷于明星、特效,试图以投机取巧做一锤子买卖,这部电影流露出的匠人精神,显得弥足珍贵。,提出分论点二:用意义驯服庸俗,以价值引领人心。 叙说影片创作人员的付出,无不流露出匠人精神。 通过具体例子,继续阐明伟大电影蕴含着匠

30、人式的苦劳和胜利。,在世界电影史上,伟大的电影犹如桂冠,其核心是匠人式的苦劳和胜利。成为匠人,没有弯道超车的捷径,只有血汗铸就的征程。当年,为了演好霸王别姬,张国荣找京剧名家史燕生、张曼玲夫妇拜师学艺;张震在一代宗师开拍3年前,就开始向武术家王世泉学拳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部电影里阿米尔汗为鞭策自己,同时也为更好地完成不同年龄段的角色,选择先完成19岁少年戏份,在短时间内增重28公斤,变成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最后用5个月时间减重25公斤,练成拥有8块腹肌的巅峰期摔跤手。如此执着,如何不令人感动?只有诚意之作才会打动人心,征服观众。一些创作人员置传统美德于不顾,视社会弊病而不见,醉心于炮制神剧

31、、雷剧,一些演员安享文替、武替,甚至还有不值一哂的抠图演技,或许会有一时的票房虚荣,但大浪淘沙,他们终将被越来越挑剔的观众抛弃。,提出分论点三:只有诚意之作才会打动人心,征服观众。,从霸王别姬到太阳照常升起,再到钢的琴,中国电影里诸多直指人心的优秀作品,也无一不凝结着匠人精神脑中有故事,眼里追细节,心中装观众。著名音乐人李宗盛在致匠心中说道:我知道受益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愿中国电影多些匠人精神,少些功利主义。 (摘选自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05月25日),最后提出愿望:愿中国电影多些匠人精神,少些功利主义 。,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