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节 熔化和凝固,第三章 物态变化,1_态、_态和_态是自然界中一般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_。如,铁变成铁水过程有状态变化,属于物态变化;但糖泡成糖水过程没有状态变化,不属于物态变化。,固,1,知识点,熔化和凝固,液,气,物态变化,3物质从_态变成_态叫做熔化,物质从_态变成_态叫做凝固。,固,液,液,固,4(中考宁波)2016年1月21日,“霸王级”寒潮来袭,狂风大作,当晚宁波气温低至7 。第二天,东钱湖岸边树木的枝条上挂满冰凌。在大风作用下,湖水拍击到岸边的树木上,水在低温下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冰凌。,凝固,5小华使用热熔胶枪进行小制作,胶体经
2、加热后发生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为液态。,熔化,6晶体_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液体 _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处于熔点温度时,物质可能是_态、_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凝固,相同,固,液,7固体可以分成晶体和非晶体。_有确定的熔点,_没有确定的熔点。,晶体,非晶体,8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268 时,氢是固态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C,9(中考德阳)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可达88.3 ,依据表格提
3、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应选用_温度计。,酒精,10 如图所示,盛夏将一块固态金属镓放在手心,很快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因为其熔点为29.78 , 说明它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晶体,1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都要_热量。液体凝固 要_热量。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吸收,3,知识点,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放出,12病人如发热过高,体温超过41 , 持续时间过长会影响人体各组织系统 及器官,故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降温措 施。降温除了药物之外,有时还用物 理方法。如图所示是某人利用冰
4、袋降温的情 形,用冰袋降温利用的是( ) A冰熔化吸热 B水凝固放热 C冰熔化放热 D水凝固吸热,A,13(中考无锡)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钛合金零件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吸收,熔化,14(中考广元)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所示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_ ,凝固过程用 了_min。,50,8,15
5、(中考泰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1,题型,熔化和凝固图象,D,16(中考海南)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 正确的是( ) 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第25 min后,晶体开始熔化 C温度达到80 时,晶体开始熔化 D温度达到50 时,晶体开始熔化,C,17(中考重庆B)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小宇画出了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 _(填“晶体”或“非 晶体”),海波在第10 min 时处于_(填“固态” “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6,晶体,液态,18把盛有碎
6、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2,题型,熔化和凝固的条件,C,19把一块0 的冰投入0 的水中,周围的气温也是 0 ,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如何( ) A冰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0 B水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C,20(中考襄阳)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_(填“自上而 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题型,探究物质熔化规律,自下而上,(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灯等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_状态。,均匀受热,固液共存,21(中考常州)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 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判断物质的状态,D,